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所谓酋邦分布的绝对普遍性问题并不是当代国际学术界的公论,明确这点对于我们准确把握酋邦概念和理论的本来意义有积极价值。通过对古希腊等个案的分析而开展的关于酋邦形态在欧洲和世界更多地区分布情况的进一步研究,并不会改变关于中国个案适用酋邦模式的基本认识,也不会对中国国家起源的研究产生新的重大难题。在对中国国家起源问题的理论研究中,对国外学者成果的借鉴无疑非常重要。而这需要研究者对有关国外资料做切实深入的了解,从而准确理解和概括有关成果的真实意义。目前国内有些研究虽然提出对于国外研究成果的某种概括,但实际上并没有经过对有关原始资料本身的认真研究,所谓的概括性意见是不准确的。这是在当前研究中需要注意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2.
不同时期人们对小康社会的理解是不完全一样的,今天我们建设的全面小康社会与古代的小康社会已经有很大的不同。小康社会在中国的历史上曾出现多次,但现代化至今还没有实现,“小康”的时间跨度要远远大于现代化的时间跨度。高流动性是现代社会的一个显著特点,随着人口的迁移与流动,包括贫困问题在内的几乎所有社会问题也将从一个地区转移到另一个地区;而民主政治制度也具有整体性特点,牵涉到制度层面的内容时,地方的可为空间极小。因此,全面小康社会具有整体性的特点。没有国家整体意义上的全面小康,一个地区是难以彻底实现全面小康的。  相似文献   

3.
日本对近代民族国家的打造是凭借“民族主义”的教义来实现的,但其切入的途径则借助了本国“氏族政治”这一传统资源,即以“国体论”下的天皇制和神道教等名义,将岛内散在的氏族部落力量整合成一体化的民族力量,形成岛国型的民族主义,再用被想象和创造出的所谓“大和民族主义”的精神与原则去建构“近代国家”,创建了至少在形式上与西方近代国家十分相似或相近的近代民族国家,从而成功地实现了与近代国际政治的接轨,巧妙地完成了一次政治与社会的近代转型。但若揭去头盖,抹去粉饰,展现在人们面前的,依然是氏族政治的古老面容。  相似文献   

4.
国家礼制的地方回应:明代乡射礼的嬗变与兴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克生 《求是学刊》2007,34(6):144-149
乡射礼在明代经历了"重射艺"到"重教化"的功能嬗变,这种变化大约在成化以后,首先自江南开始,然后扩展到各地。乡射礼虽然被制度化,但因与科举之间缺乏联系,从而不受士人和地方官重视,兴废无常的现象十分严重。明代乡射礼的嬗变与兴废,实际上反映了国家意志、地方态度与士人追求之间的冲突与妥协。  相似文献   

5.
自1979年刑事诉讼法公布实施以来,中国刑事诉讼体系的构建逐步走过了一条精致化、细腻化的发展历程,形成了相对完整的刑事诉讼框架,并逐步实现了与世界现代刑事诉讼理念的衔接。2012年3月14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决定》的通过,凸显了中国立法机关保障人权、推进法治现代化建设的巨大努力,也是对长期改革成果的巩固和吸收。全面审视此次刑事诉讼修正案的框架内容,对于今后刑事诉讼体系的继续完善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万宗瓒 《社科纵横》2008,23(10):70-71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对法律起源问题作了科学、系统的阐述,表明,在没有国家和法律的社会,是无所谓诉讼的.因此,法的产生和存在,是诉讼制度缘起的前提和基础.  相似文献   

7.
关于构建和谐大学的理论思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陈德静 《学术交流》2006,(8):145-148
构建和谐大学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和谐大学的核心在于“和”。和谐大学体现了社会发展规律和教育发展规律的统一性,具有学校与社会、教育主体、教育功能、学生群体、校园文化的和谐发展等诸多特征。构建和谐大学要处理好权力关系、利益关系、人际关系、改革与发展等方面的关系,坚持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8.
中国的决策体制是中国政治体制的中枢系统,也是决定中国发展的关键因素。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核心的决策体制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创建新中国的长期历史中形成的,具有其历史合理性。决策体制从建立到改革开放前呈现集中化的趋势。决策权力日趋集中的体制,存在着决策结构专业化分工程度不高、制度化程度低、偏重经验决策、决策过程封闭和缺乏自我修正与调节机制等弊端。改革开放后,决策体制改革的重点,是在决策结构、决策方式和决策机制三个主要方面推进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和法治化建设。决策体制改革的实践证明,以决策民主化、科学化和法治化为导向的决策体制改革,成功应对了中国由经济和社会迅速变迁所带来的各种挑战。从政治发展的角度看,决策体制改革呈现出的基本趋势是:从个人决策向民主决策、从经验决策向科学决策、从决策组织高度集中向决策组织结构分化、从封闭式决策向开放式决策、从被动参与决策向自主参与决策、从决策非制度化向决策制度化转变。一个中国共产党主导、多方参与、科学论证、过程开放、依法运行的决策模式在决策体制改革的实践中初步形成。  相似文献   

9.
李朋 《学习与探索》2008,38(2):223-229
从美国的"中国皇后号"首航中国至甲午战争之间的一个多世纪,正值东方传统国际秩序"华夷秩序"的衰落和崩溃时期.这时的美国东北亚政策处于"早期政策"阶段.其内容随着美国在东北亚的国家利益的变迁和东北亚国际博弈格局的变化而变化.美国政策总体特征体现出:幼稚性、经济性.战略上属于谨慎型政策.  相似文献   

10.
关于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理论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口老龄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必然,而中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特殊性在于中国的加速老龄化是自觉的历史选择。对中国人口老龄化有诸多隐忧无可厚非,但中国应对老龄化也存在后发优势。社会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平均寿命的延长使得中国可以克服应对老龄化的悲观思维。为此,我们需要更新发展观念,重新认识老年人价值,调动全社会的积极性,制定应对老龄化的战略。  相似文献   

11.
与古代希腊、罗马及日耳曼不同, 中国古代国家起源走的是一条构建和谐的道 路, 即没有打碎氏族制度, 而是在普遍存在的氏族组织的基础上滥觞国家的萌芽, 国 家与氏族长期并存而使早期国家完善与发展。氏族制度的长期存在和发展, 这一古代 中国独具特色的社会结构是和谐构建之路的深厚社会基础。古代中国早期国家构建过 程中, 十分关注各个氏族、部落的情、义、利、患等问题。这种关注与社会实践成为 构建和谐的基石, 也是那个时代的领导者成功的标识。直到古代中国早期国家成熟 时, 还能够看到构建和谐理念的痕迹。

关键词: 早期国家 氏族制度 礼制 和谐

Unlike the ancient Greek, Roman and German states, ancient Chinese states took a path of harmonious construction which did not involve abolition of the clan system. It was on the basis of the existing clan organization that the first shoots of the state sprouted, and the state and the clans underwent a long coexistence which allowed the early state to develop and be perfected. The unique social structure of ancient China—the long existence and development of the clan system—was the underlying social foundation for harmonious construction. The early Chinese states were much concerned with the feelings, opinions about right and wrong, advantages and calamities of the clans and tribes. This concern and social practice was the foundation stone for harmonious construction, as well as the benchmark for success for the leaders of the time. Traces of the idea of harmonious construction are apparent up to the full development of the early state in ancient China.  相似文献   

12.
梁晓宇 《创新》2012,6(6):18-23,126
中国特色政党制度是在长期的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体现了我国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体现了中华民族和而不同、兼容并蓄的优秀文化传统,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要求。与世界各国政党制度相比,这一政党制度具有显著的特征和优点,是一种崭新的政党制度模式,丰富了世界政治文明的理论宝库,为其他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政党制度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和借鉴,从而对世界政治文明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3.
从史学视角看新中国法制建设的发展历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秀霞 《唐都学刊》2007,23(5):63-65
从历史的视角考察新中国法制建设发展的基本情况,可以总结出其发展历程可分为法制的初创、法制的曲折发展、法制的恢复重建、法制的全面发展和从"法制"到"法治"的跃迁五个时期,这一发展历程可以对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民国初年,北京社会各界开办了公众补习学校、半日学校和露天学校,以教育救济的方式,向失学民众提供文化教育。这些教育救济活动为失学民众开辟了一条接受知识的新途径,在提高民众素质、促进社会发展方面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5.
城市社区建设主要包括 :城市社区自治组织建设 ,社区组织职能的科学界定 ,社区组织建设和职能履行的资金保障。我国城市化社区建设必须解决的问题是 :正确处理城市社区与政府的关系、社区与市场 (企业 )的关系 ,建立健全自治的社区组织并明确其功能 ,获取充足的建设资金。我们应该借鉴外国及澳门地区经验 ,结合中国国情 ,走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社区建设道路。  相似文献   

16.
《中国游记》是芥川龙之介的一部力作,在日本和中国都产生过较大的影响。迄今为止,《中国游记》在中国大陆先后出版过两个节译本和三个全译本。对《中国游记》各种译本进行比较研究,可以理清《中国游记》在中国译介的脉络,同时对促进《中国游记》及芥川龙之介的研究也将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和谐社会视角下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俊 《创新》2009,3(5):13-16
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作为国家社会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到农村社会稳定与经济发展,并影响到和谐社会的建设。有效建立起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既是农民增收的需要,又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应逐步实现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建立起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立起由农民个人、集体、国家共同负担、共尽责任的多主体、多元化的农村社会保障基金筹集机制,完善农村社会保障管理体制,强化对农村社会保障工作的监督机制,确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法律地位。  相似文献   

18.
民国初年,通俗讲演在北京以固定讲演、庙会讲演、巡行和巡回讲演等方式展开,充当了社会教育的开路先锋。政府期望通过通俗讲演达到启导国民、改良社会的目的。通俗讲演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通达于民众的目的,但是由于经验的缺乏,其运行过程中也存在着各种问题。  相似文献   

19.
中央公园与民初北京社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央公园是北京城第一个近代意义上的“公园”,作为一个新兴的城市公共空间,中央公园接纳了近代社会生活的大量内容,新与旧、中与西、政治与文化、国家与社会,均在此有充分的呈现。可以说,中央公园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社会史研究的模型,它见证了历史,也映射了民国初年北京社会的驳杂面相。  相似文献   

20.
钟声 《创新》2008,2(2):83-86
新农村和谐文化建设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新农村建设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将农村和谐文化建设作为研究对象,对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新农村和谐文化建设的成就、出现的一些问题做深入分析,提出当前新农村和谐文化建设的对策建议,以期进一步推动我国新农村和谐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