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从观众心理角度分析了动画艺术夸张和想象表现的基础。观众认同动画既是一种商品也担负着传达人类情感与思想的媒体作用,动画是一种不以符合客观现实与否为主要衡量标准的艺术,追求的是一种心理真实。观众对动画的心理需求主要表现在寄托与释放、体验与享受、模仿与学习、追寻与憧憬、反省与哲思这几个方向。  相似文献   

2.
论民族心理认同对社会稳定的作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民族心理认同是民族地区社会稳定机制构建的重要因素,它对民族地区的社会稳定起着预警、整合、调控和保障等四个方面的作用.因此,进行民族心理认同研究对民族地区社会稳定机制的构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任何一个民族,无论自然环境、生产生活方式、所处的时代、社会背景发生多大变化,只要具有强烈的民族心理认同,这个民族就会生存、延续并发展起来。聚居于云南省通海县兴蒙蒙古族乡的蒙古族是南宋末年远征云南后留居该地区的部分蒙古大军的后裔,虽然他们长期远离蒙古族主体聚居区、成为杂居于其他民族中的一个相对独立部分,而且生活地域的自然环境、自身的生产生活方式以及文化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时至今日,他们对蒙古族仍保持着强烈的心理认同。实地调查和研究表明,强烈的民族心理认同是一条牢固维系着通海蒙古族民族认同的精神纽带。  相似文献   

4.
我国成品油市场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只有深入认识和发挥统计工作在大型石化企业管理中所处的重要作用,才能解决目前统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才能保证统计信息的稳定、准确、快速,使预测保证统计分析无偏差,使我大型国有石油企业在激烈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5.
回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个重要成员,历史上伊斯兰文化对回族形成起了重要作用。同时回族又是在中华大地形成的一个少数民族,在其形成与发展中吸收和承载了大量中华传统文化,并经历了对中华传统文化到中华民族再到国家的高度认同过程。文化认同是维护国家安全统一最重要的战略资源,"崇尚统一"的中华文化价值体系被回族接受后指导着每个回族成员的思想行为。近现代以来,回族在反对分裂、抗击外敌入侵、维护国家统一、捍卫国家领土完整方面作出了应有贡献。这与历史上回族对中华传统文化的高度认同具有重要关系。  相似文献   

6.
社会认同的区域文化心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社会认同研究都是以Tajfel等人提出的社会认同理论为前提,一般采用定量研究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主要研究内容为民族认同和身份认同。由于社会文化认同是社会认同的核心内容,社会文化认同的形成是以一定的文化为基础,文化的形成因区域文化差异而有所不同,因而文化差异导致的文化心理也是不同的,着重分析了社会认同与区域文化心理的关系。分析认为,决定社会认同能否形成的实质在于区域文化心理差异;文化心理与社会认同之间是双向的相互构建过程,核心是文化认同,实质是区域文化心理差异。  相似文献   

7.
论心理效应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课堂教学是整个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课堂教学效果如何,直接关系到整个教学活动的成败与否。大量实践证明,只有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充分注意和运用心理效应问题,重视和处理好课堂中的师生关系,才能有效地搞好教学活动,从而完成教学任务。1.期待心理教师所从事的劳动属创造性的智力劳动,因此,无论是在知识的传授上或是教学艺术的展现以及教学方法的运用,都要求具有一定的创造性,而不是简单机械地向学生传递知识和道理。因此,教师们就需要对自身的创造能力及效果作出相应的鉴定,故往往期待获得所教学生对其作出肯定评价。不仅如此,…  相似文献   

8.
我国西部少数民族的政治心理体现为政治认同的层次性、政治认知的敏感性与政治动机的冷漠性并存,以及政治认同心理的复杂性等特征;其政治心理结构主要通过族群利益协调机制、族群互动机制和政治社会化机制等内外机制的共同作用而形成。应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社会文明四个向度对西部少数民族政治心理机制进行调适,以求引导和培育西部民族地区正向的、积极的政治心理,建立社会稳定的预警与疏导机制,加强民族团结,促进社会稳定与和谐。  相似文献   

9.
非主体民族的心理认同保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之所以出现非主体民族的长期存在现象,并不是因为他们保持了自己具体的文化特征,而在于他们在对变动中的环境作出适应的过程里强化了社会分界意识,特别是本民族的心理认同.非主体民族强大的心理认同保持能力体现在独特的认知方式、思维方式,族群文化的同一性、家族宗族宗教信仰和仪式观念,文化调适能力、抵御同化的潜意识力量,风俗习惯及文化的向心模式、群体模式、生态模式等多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政治认同是公民对国家政治诸要素所产生的一种心理上的归属感。心理期望作为政治认同的内隐机制,从需要因素看,可分为自发性政治认同需要和引致性政治认同需要。而对需要的满足,则取决于主体的自我政治期望和社会政治期望的契合程度及运行路向。现实问题往往因对期望的认知错位而产生各异的政治认同距离进而给个体和政府等带来心理压力。如何把这种压力保持在一定的安全阈值范围内而使政府和个人在期望心理供求方面处于大体均衡,成为优化政治认同效果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11.
村落是人类进入到原始农业社会时代才开始出现的,有了农业的产生,人们的生产生活才开始稳定下来。在这基础上人类社会逐渐出现以家庭为主的生产单位,有了相当数量和规模的家庭就形成了村落。有的村落历史可达千年之久,其文化传承、社会结构等俨然如一个小王国。其特殊的传统社会结构在村落的发展历程中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并且这种特殊的社会结构又促进了社会成员心理认同的形成。传统村落不仅具有历史研究价值,而且还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窥视心理源于人们内心主动窥探他人生活隐私的原始欲望。将窥视心理运用到悬疑类、恐怖类或惊悚类等电影海报的设计中,通过景别、构图等编排在画面中营造神秘诡异的氛围,引起观众对于影片内容的无限遐想从而调动受众的观影积极性。通过调动观众的观看兴趣满足他们对他人隐私进行消费的心理欲望及窥探未知世界的好奇心。笔者首先对人们的窥视心理进行分析,其次探究悬疑、恐怖和惊悚等题材的电影受众生理和心理特征,列举窥视角度在电影海报设计中的应用实例,从窥视到被窥视以及上帝视角三个方面出发进行探析,最终总结窥视视角的心理认同机制对电影海报设计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人性化管理是当前企业管理的主流,也是未来企业管理的发展方向。有效实施人性化管理是实现企业现代化的必要条件。文章分析了我国企业人性化管理方面的现状,指出了目前在企业人性化管理中存在的误区,进而对有中国特色的企业人性化管理的实现路径进行了浅入分析。作者认为,在中国,只有把企业人性化管理与科学管理、民族化、社会制度、管理创新的有机结合,才是实现有中国特色的企业人性化管理的根本路径。  相似文献   

14.
辅导员职业认可度偏低是高校辅导员队伍不稳定的重要原因,文章结合心理契约理论分析了辅导员的职业现状以及满足辅导员心理需求的必要性,从辅导员的专业化、工作成就、个人目标、职业发展、素质提升和学校支持等方面指出了提高辅导员职业认同的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15.
认同本身是一个多学科研究的领域,依照不同学科分类,学术界分别从哲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等不同的理解视角进行研究,我们在对西方学界对认同研究的理论进行系统的梳理的基础上,指出不同学科对认同研究中存在的优势与不足。肯定了认同研究多学科研究取得的成就,提出了我国社会转型时期借鉴西方认同多学科综合研究成果时应该注意的西方认同理论形成背景和我国现实社会结构特征。  相似文献   

16.
财务管理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保障,在现代企业管理中有着核心的和关键的作用。我国加入WTO后,企业财务管理更要观念创新,树立市场意识、时间意识、成本意识、成功意识,建立科学预测与决策的机构,强化自我约束功能,以促进"以经济管理为中心"的现代企业模式更快生成。  相似文献   

17.
认同意识是研究跨界民族问题的核心,跨界民族在地缘安全领域中产生复杂作用的原因及其表现,都与跨界民族的认同意识直接相关。随着全球经济联系更加紧密和世界性文化交流的广泛深入,跨界民族问题已经超出经济作用的范围,具有自己的特殊性和规律性。我们认为,跨界民族的认同意识是保持跨界民族判断力的一个基本因素,而这种认同意识的心理适应度是决定认同判断力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8.
文章认为外语专业学生的文化心理认同现象是因专业教育的特点、中国文化素质不足及社会时弊与教育误区的强化作用所致,指出此现象有利有弊,对不利方面要正确地引导。  相似文献   

19.
语言的认同性与文化心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所谓“语言认同”是包含名词性的“身份”与动词性的“认同”的一个概念,其实质是一种人为的文化选择。社团语境中的语言认同包括主动认同和被动认同,其语言身份的认同度与语言社团的规模成反比;个人交际语境下语言身份的认同随交际话题交集的不断增大而加强,与语言基调的丰富程度呈正态分布;这些现象是语言身份认同与民族文化心理相互作用的结果,语言身份认同不仅是一个心理问题,也是一个文化问题,同时也是文化心理形成的动力之一。  相似文献   

20.
闽赣粤交界的大三角地区是客家族群(民系)孕育、诞生和成熟的原生地,具有先民、先祖、祖先三重血缘资源优势和文化场景作用,是客家血缘与文化的寻根处。客家在此地所寻找的客家基本精神是对河洛根性文化的传承。客家原生地是海内外客家中原河洛姓氏寻根的中转站。客家的血缘寻根和文化寻根是客家族群认同的主要途径,对全球化背景下重构客家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