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推进依法治国面临两大任务,法与人是依法治国的两个支点。依法治国并不否定人的主体地位,而法治思维是培育和提高与实行依法治国相匹配的主体素质的一个重要切入点。从现实层面看,将法治思维纳入研究视野是法律逻辑应该承担的时代使命。  相似文献   

2.
提升领导干部的法治思维水平,是从源头上实施依法治国方略、培养全民守法意识的必然要求。现阶段,在很大一部分领导干部中,存在着法律虚无主义思想、权力本位思想,需要通过加强领导干部的法治教育、弘扬权利本位意识、大力宣传法治文化精神等手段,来提升领导干部的法治思维水平。  相似文献   

3.
新形势下,提高领导干部法治能力,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是深入推进依法行政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切实推进依法执政的必然要求。面对领导干部法治信仰与法治思维欠缺、法治方式运用不足,领导干部法治能力建设的长效机制不健全等现实挑战,要想切实提高领导干部的法治能力,除了领导干部自身要通过学习与实践强化法治能力外,还应该积极构建提高领导干部法治能力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4.
从党的十八大以来党政领导干部法治价值观的典型政策文件来观察,可以发现,在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引领的全面依法治国生动实践中,党政领导干部的法治价值观具有促进牢固树立执政为民思想、推动形成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确保掌握必要的法律基础知识和助推尊重保护人权等重要价值功能,并切实发挥了其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然而,在目前的全面依法治国实践中,部分党政领导干部存在忽视法治价值观的本质是人民利益至上、尚未重视工作细节中的法治要求、缺乏对持续法律知识学习重要性的认知和未能正确理解法治中所包含的人权价值等突出问题。因此,在坚持问题导向的基础上,可以从构建执法为民的系统机制、优化法治习惯养成的行为模式、形成提升法治能力的制度机制和建立考核法治保障人权的基本路径等向度,保障党政领导干部法治价值观的有效养成与其价值功能的真正实现。  相似文献   

5.
“思想品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培育大学生法治思维的重要渠道。培育大学生的法治思维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内在要求。文章就如何通过加强“思想品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学来培养大学生的法治思维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文章认为,目前应着力培养起大学生遵从法律权威等四种基本的法治思维,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通过优化和改进“思想品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教学方法、提升“思想品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育主体的适应技能、革新“思想品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考核体系等措施来卓有成效地培养大学生的法治思维。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法制在精神文明建设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它能够保障和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依法治国,是我国从“人治”到“法治”在治国方略上的一个根本转变,我国的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将全面步入法制化的时代,依法治国,充分发挥法律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作用,将会全面提高中华民族的精神文明水平  相似文献   

7.
张晋瑜 《21世纪》2013,(9):32-35
法治思维是从思想层面实现"依法治国"的重要方式。司法工作作为社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运用法治思维创新办案模式、化解社会矛盾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基于对我国传统办案思维模式和制度架构的反思,如何在司法实践中运用法治思维实现维护社会公平、化解社会矛盾、增强司法机关的公信力?笔者认为:一、要认清司法工作在依法治国中的作用;二、学会用法治思维指导  相似文献   

8.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努力建设法治中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到2020年初步建成法治中国、到2049年整体建成法治中国,是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和奋斗目标.为了早日实现法治中国梦,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全面深化法制改革,制定建设法治中国的时间表、路线图和任务书,大力推进依法治国,加强和改善党对依法治国事业的领导,坚持民主科学立法、完善法律体系,全面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加快建设法治政府,全面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确保司法独立公正,通过法治重构社会公平正义机制,不断加强对人权的尊重和保障,切实加强宪法和法律实施,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反腐治权”,全方位地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相似文献   

9.
关于加强大学生法制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法制教育是高等学校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法律观念和法制素质的有效途径。加强大学生的法制教育,对于有效地预防和减少大学生违法犯罪,落实“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方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肖飞 《21世纪》2013,(10):21-24
法治思维是以法律作为是非评价标准的思想观念、价值理念和目标追求,是领导干部依法媵行职务行为的行动指南、内在要求和重要保证。各级领导干部必须自觉强化法治思维,自我提升运用法治思维的能力水平,切实运用法治思维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  相似文献   

11.
法律与自由的关系经历了千百年的探索 ,凝聚了千百年的智慧 ,那么法律与自由到底是什么关系 ?马克思以其深邃的理论思维把自由的问题提到规律的高度加以考察和阐发 ,提出了“法典就是人民自由的圣经”这一著名命题 ,这是马克思早期法学思想的精华。马克思的这些思想不但为我们分析认识法律与自由、法律与民主、法律与规律等重要问题 ,提供了一个具体的范例 ,而且为我们提供出了一般性的理论原则和方法 ,对我们今天实行依法治国 ,建设法治国家仍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古今中外的法律文化交融是依法治国在中国生根发芽、茁壮成长的重要助力。追溯依法治国的文化源头,挖掘和传承中国传统法律文明蕴藏的理论和经验,纠偏近代以来“效仿西法”“抑古扬今”导致的传统法律文化虚无主义和东西方法治文明无法自洽的境遇,是当今学人责无旁贷的担当。从历史解说现实,以古鉴今,发掘传统法律文化对现代法治建设的可资借鉴之处,如“以礼入法、德主刑辅”与德法综合为治,“重民思想”与人本法治观,“家国同构”与“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贵和尚中”“无讼息争”与和谐法治,唯有如此才能使传统充满活力,才能固守依法治国之根本。  相似文献   

13.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的法制国家”早已载入宪法,用国家宪法的形式予以确认和保障。但,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依法治国顺利地实施,必须要有良好的运行环境,否则,依法治国就不可能达到法制建设应有的高度。本文从构建积极的舆论环境、稳定的社会环境、法律至上、法律至尊的理念环境等几个方面,论述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所必须具备的环境因素,它们是推动依法治国顺利实施的强大动力,是确保依法治国取得良好成效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依法治国、市场经济、入世三个现实大背景入手 ,通过与东部开发的区别比较和总结国外成功经验及我国改革开放的实践经验 ,论证了优化法治软环境在西部大开发中的重要作用 ,提出西部大开发必须走“依法开发”新路子与建立“法律推进型”开发新体制 ,并从立法、法治宣传教育、司法与执法、法律服务、综合治理等方面全方位地提出优化法治软环境的具体举措。  相似文献   

15.
德法并举的治国理念,借鉴和吸收了古今中外“法治”和“德治”中的有益成分。“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之间存在着互相依存、相辅相成的辩证关系。要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和道德建设,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现代化国家。  相似文献   

16.
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21世纪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是新时代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创建,对于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政治方向、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体系和规定新时代法治中国建设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对于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理论要义解读,可从其坚持党的领导、追求公平正义、建设法治中国、全面系统的内容体系、法律实施等方面把握其前提基础、价值追求、总体目标、框架结构和突破口;另从建设高素质法治工作队伍、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和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等方面提出了推动全面依法治国的保障条件。开展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科学解读阐释工作,有利于推动全面依法治国的顺利进行,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提供高质量的法治保障。  相似文献   

17.
领导干部需要同时具备民主意识和法治思维,这是现代领导者必备的品质,也是当代中国领导干部必备的素养.领导干部的民主意识包括树立人民至上的意识、主权在民的意识、敬畏民主制度的意识、人民监督的意识.领导干部要提高自己的法治思维能力,认清当下法治建设和法治思维的现实状况,认真学习法治建设和法治思维的知识,积极进行法治实践,在实践中培养和提高自己的法治思维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18.
“法不容情”这种情法二分、情法对立的思维定势,对于法律至上、以法为教的法治思维始终是一种阻遏因素。为此,从立法、执法、司法、用法4个方面来重新定位法治思维体系中情法两者的逻辑关系,从而坚守情法一元的理想法治观。认为:说“法不容情”,这只是一种缺乏法治思维的命题。在法治思维中,情理和法理两者是互为表里、相辅相成的。要真正推进法治,全面实现依法治国的目标,就必须在人们日常交往的情理中寻找法律的规定性,即以生活的规定性决定法律的规定性,并反过来用法律的规定性指导、调整和规范日常生活的规定性。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是体现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三者统一的精神,是体现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的精神,是体现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和宪法法律至上的精神。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离不开法治精神的弘扬,法治精神的弘扬需要落实在法律运行的每一个环节。法治建设是一项整体性事业,法律监督是法律整体的一部分。检察机关作为法律监督机关对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法治精神对于检察机关开展法律监督工作也能起到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20.
依法治国方略的实施,标志着我国已真正步入法治轨道。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出现许多制约因素。诸如人们的法治观念淡薄、政法不畅、执法中存在一些“误区”等等。文章就此进行分析,并试图从理论和实践上寻找解决上述问题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