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福利为企业于工资之外,一种发给员工的间接报酬,它是企业薪酬之有机组成成分。企业福利制度之设计方式,能够直接影响员工工作的积极性,进而影响企业效益与市场竞争力。本文以我国企业福利制度为研究对象,探讨弹性福利对企业福利竞争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鼓励兴办福利企业,推进残疾人集中就业是我国解决残疾人就业的主要方式。福利企业在当前的市场经济竞争中,呈稳步发展状态。当前,劳动密集性企业都面临着工资待遇竞争力较低,企业招工难等问题,同为劳动密集型的福利企业是否也会同样面临着的问题,残疾人员工待遇如何,这值得我们去思考和探讨。本文结合相关文献与实地调查,对福建省福利企业中残疾人就业现状进行评估,希望能有助于福利企业发展与残疾人就业质量的提升。 相似文献
3.
4.
张蕾 《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
本文首先对城市社区福利和社区福利模式等概念进行了界定,并从分析国外社区福利模式入手,通过阐述几种代表性社区福利模式在中国社区的适用性,结合中国城市社区发展现状,试提出一种新的城市社区福利发展模式———市场偏重型社区福利模式,并着重论述了我国市场偏重型社区福利模式建立的现实基础、总体目标、具体目标和任务,以及政府、市场和社区在社区福利建设中的职能和地位。 相似文献
5.
人力资源管理具有复杂性和灵活性的特点,这也就决定了作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中的重要一环的福利管理也是不容易把握的。本文针对传统的福利制度做了一定的的反思,并且针对现代的福利管理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6.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4):79-85
由于传统观念偏见及认识偏差,我国残疾人福利理念落后、项目单一、服务缺失、福利水平低下。包容性发展提倡要让全体社会成员都能公平合理地共享发展的权利、机会特别是成果。以包容性发展的思路促进我国残疾人福利体系的建立与完善,应从残疾人的生存性福利及发展性福利两个层面推进,具体包括完善残疾人的生活保障、康复保障、教育保障、就业保障以及环境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7.
8.
农民福利主体的结构转型与福利治理可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央迪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8(4):154-161
在我国农民福利领域,工业化、城市化所引致的社会转型不仅使农民的需求发生了根本变化,更使既有的福利主体经历了结构转型,进而加剧了滞后的农民福利体制的改革难度。从福利主体看,进入21世纪以来国家在农民福利的供给上表现出显著的职能回归,但因受制于既定的功能限度,国家不可能一肩挑起农民福利的治理责任,而以家庭为基础的土地福利功能亦呈现式微趋势。因此,在社会转型期,全面而理性地把握农民福利的本质问题,并致力于探寻传统福利主体之外的力量组合就成为农民福利治理的重要议程。 相似文献
9.
曾应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9(2):21-25
福利经济的增长和商品经济的消亡使社会发展可定量地划分为四个阶段 ,最终进入完全按需分配的福利社会阶段。福利可从总供给和总需求两个方面同时发生作用。福利经济的发展将从低到高地满足人民各层次的需要 ,并对国民经济的运行逐步增加影响。从“社会人”假设比“经济人”假设更合理 ,可以推论用国民福利表达人民需要的满足程度比用国民收入表达更合理。国民福利等于国民收入加上经济福利和可用货币折算的其他福利。福利生产可以调节商品生产的波动性。社会主义条件下福利经济的研究对社会向共同富裕发展有着重大的理论及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转型期多元福利实践与整体性福利理论框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社会处于结构转型与社会现代化过程中,个人福利与社会秩序关系议题突出。在经济市场化和福利社会化的处境下,国家、市场、社区和家庭均对个人福利产生重大影响,其中劳动市场和国家再分配对个人福利影响最为重要。转型期多元主义社会福利实践证明:现有社会福利理论模式难以解释“混合经济”体制下的福利特征,“整体性”福利制度框架与政策模式应运而生。最后,笔者讨论“整体性”福利概念框架的现实、政策与理论涵义。 相似文献
11.
女性主义者福利取向及对福利国家的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乔世东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10,22(3):98-104
保守主义女性主义、自由主义女性主义、激进女性主义和社会主义女性主义等不同流派的女性主义者对福利有不同的诠释和取向;以不同流派女性主义理论内涵及由此演绎出的两大福利议题为视角,对各流派女性主义的福利取向进行了评估;并从福利国家所造成的"性别区隔"、漠视市场外家务劳动的价值以及在劳动政策上将女性视为可调节劳动市场供需失衡的廉价劳动力等方面,对其进行反思与批判。 相似文献
12.
苗树彬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0(6):117-128
我国改革发展进入新阶段,旧的改革红利逐步递减,新的改革红利正在形成。中
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课题组以释放改革红利为主题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形成了调
查报告和研究报告,提出五大转型与改革:走向消费主导的转型与改革、人口城镇化的转型与
改革、形成6亿中等收入群体的转型与改革、市场导向的转型与改革、以优化权力结构为重点
的政府转型与改革。 相似文献
13.
吴小芳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59-64
通过对改革开放以来华东一个村庄32年(1980—2011年)的福利供给体系进行微观分析,发现了村庄福利供给经验:改革开放初期,在国家和农村集体福利缺位的情况下,土地成为农民最重要的福利供给,而宗族福利功能的逐渐恢复和市场功能的渐渐兴起提供了一定的福利替代;改革深化时期,村庄逐渐呈现出多元化福利供给的雏形,国家强化对农村福利供给的责任,市民组织和新型集体等制度安排也提供了福利补充。因此,新时期我国农村福利供给体系的重构需要充分考虑农村社区复杂的现实,在政策上引导正式福利资源和非正式福利资源有效结合,构建包括政府、传统的社会支持体系(如寺庙、家族和地方性力量等)、市场力量以及市民社会组织等在内的多元化农村福利供给体制。 相似文献
14.
城市社区建设:以增进福利为目标的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立华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5(5):108-112
随着我国城市社区建设的开展,如何为社区建设找到明确目标和行动路径是当前政府关心的问题,也是学术不研究的热点问题.社区建设的主要目标就是提高居民福利,社区的功能和目标与福利发展的宗旨的相一致决定了建设社区福利的可行性.在实践中.社区福利的建设应当依靠政府和居民两股力量,要处理好硬件与软件建设的关系.要坚持体制创新与观念创新的结合,实现经费的多元化.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有关农村文化公共服务文献的学术反思与闽南某村的个案调查,发现农村文化公共服务也是一种福利资本。文化福利资本具生产性、投资性,也是一种生产力;它可以促进农村社区经济增长、和谐稳定和社区民主。发展文化福利资本需要提升文化福利治理水平,关键要处理好各级政府部门与农村第三部门的关系。各级政府部门主要承担出台优惠政策、提供财政支持、给予工作指导等职能;农村第三部门主要承担发现文化福利需求、生产文化福利产品、评估福利效果、反馈福利绩效等职能。 相似文献
16.
姚磊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2(3):308-310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为了维护统治,协调劳资关系,制定了一系列的劳工福利法规和措施,推动了社会福利事业酶发展。本文试耐从南京国民政府推行劳工福利政策的原因、对劳工福利的各项保证措施、劳工福利事业的主要举措和劳工福利政策的缺点几方面对劳工福利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7.
18.
福利多元主义视角下的社区福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范健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0(2):19-22
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单位人”向“社区人”转变,社区福利成为社会成员普遍性的需求。但目前我国的社区福利存在着行政化、非专业化等一系列问题,社区内缺少成熟的、有活力的社会团体,严重影响了社区居民对于福利的可及性和可得性。本文尝试从福利多元主义的视角,在福利服务领域引入非营利组织,并重点讨论政府的角色转变以及与这些志愿组织和社会团体的合作关系。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介绍了企业员工精神福利的概念及发展状况,分析了国有大型水电企业员工存在的精神隐患和精神需求,初步探讨了企业员工精神福利体系的构成和实施措施,以期为国有大型水电企业建立一支健康、积极、幸福的员工队伍,提高员工在组织中的工作绩效,改善组织气氛,形成安全高效的企业文化,实现企业管理的提升和长期发展。 相似文献
20.
肖萍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7(6)
基于南京市白下区近年来的残疾居民福利调查结果发现,福利需要对于分析城市残疾居民福利体系的建构而言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视角.由于福利需要的层级性,城市残疾居民福利政策的设计首先要关注优先性.基于福利需要的发展性,城市残疾居民福利服务的传输要注重动态性.鉴于福利需要的类异性,城市残疾居民福利需要的满足要强调赋权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