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网络媒体的蓬勃发展,言论自由被赋予了新的理念和表现方式,但是公民在发表言论的同时可能会触犯他人的权利。加强对网络言论自由的保护和限制是现代法治发展的需要。我国对公民网络言论自由的法律保障与限制存在诸多问题,应从宪法条文重构、制定专门法律、加强司法救济等方面完善对公民言论自由的法律保障与限制。  相似文献   

2.
微博反腐作为一种新形式的揭发公职人员腐败行为的方式,是公民行使言论自由权的新途径。依法理,言论自由属于自由的范畴,由于自由需要规制,同样言论自由也要规制才能化解与他人权利冲突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通过考察三十年来我国社会发展和公民行使言论自由的媒介发现,在传统媒介向现代媒介发展的过程中,言论自由也经历了相对单一到极大拓展再到多种面向的阶段。当前我国媒介发展对于公民言论自由的影响得到充分认识、国家的制度支持与积极回应效果明显,但国家机关之间的不均衡性较为突出,同时也面临着主要局限于网络色情的惩治、缺乏宪法案例的支持等问题。因此,在全面梳理传统媒介到现代媒介言论自由的变迁时,要立足于公民基本权利与国家权力的发展,从法律、伦理与技术的层面,发挥网络媒介对言论自由的积极影响并有效防范、规制其所带来的不利影响,真正实现公民言论自由从传统到现代的飞跃与发展。  相似文献   

4.
作为言论自由在网络社会的表现,网络言论自由既有传统表达自由的共性,又蕴含特殊的规制难题.现时期出现的各类网络言论自由界限与法律缺位的案例使得相关多方的权利保障面临困境.西方国家对网络言论自由的规制以及我国现实司法实践中的良性做法提供了制度改革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微博作为一种新兴的网络平台,一经出现就得到了广大网民的青睐。其价值在于它促进了公民对言论自由的追求,成为公民自由表达的平台。然而,微博在促进言论自由的同时,也带来了谣言滋生、信息泛滥等诸多问题,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任何自由都是有限度的,言论自由需要在法律的框架内实现。因此,微博中的言论自由在受到法律保障的同时,也必须受到法律的规制。  相似文献   

6.
网络环境中的言论自由及其规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作为第四种媒体,由于其自身的即时性、广泛性、参与性等特点,成为我国目前主流媒体话语权被权力控制下,公民实现言论自由,并通过言论自由最终实现自由、民主和人权的宪政价值的重要途径。网络环境中的言论自由具有什么性质、国家能否对之进行干预、在多大范围内进行干预已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试图从分析网络环境中的言论自由性质出发,探讨我国现行立法和行政中对网络言论规制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7.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已成为人们言论表达的重要平台,但由于网络言论的特殊性,容易对社会公共利益造成侵害,需要重新考量网络言论自由的法律边界。在理论阐释方面,应严格区分互联网上的一般自由言论与有害言论,最大限度保障公民言论自由。在实际操作层面,应注重滥用言论自由时相应责任追究制度的构建,明确相关部门主体的监管义务,完善互联网行业自律,利用现代技术对禁止性言论进行规制。  相似文献   

8.
思想市场是一个“思想产品”可以自由平等竞争的言论市场。在理想的思想市场中,言论的真假、对错可以比较容易地分辨出来,诽谤言论也难以长久生存。但是,在现实的思想市场中,主体的信息发布能力是不平等的,不同能量主体之间的言论难以相互对抗。思想市场主体可以分为:普通公民、公众人物、公众机构、新闻媒体。在对思想市场中不同主体之间的诽谤进行认定时,应当考虑不同主体的言论强弱或社会职能,采取不同的方式和标准。在思想市场的观念下,我国对于诽谤可以适当放松刑法规制,而主要由民事的私法途径来处理。我国民事法律在规制诽谤时还可以将主体作出区分,并且对不同的主体作出不同的规定,以平衡保护思想市场的言论自由和公民的名誉权。  相似文献   

9.
保障海外国民的人身和财产安全是各国都普遍认同的最为基本和最重要的海外利益。美国的海外利益遍布全球,其霸权行径成为其海外国民权益遇险的根本原因。然而,其强大的国力又为其海外国民权益保护提供政治、外交、军事等保护措施。随着我国海外利益的延伸,我国公民在海外遭遇的非传统安全威胁越来越频繁,我国应借鉴美国海外公民权益保护的合理措施,建立我国海外公民合法权益保护机制。  相似文献   

10.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网络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很重薯的一部分.成勺公民实现言论自由权的一个新的平台。研究网络舆论的概念和特点,探讨网络舆论所引发的侵姬隐私权和名誉权现象,分析我国关于网络舆论的法律现状,有助于从现状出现探讨相关对策.以建立网络舆论的法律规制体系。  相似文献   

11.
2006年发生的轰动一时的"彭水诗案",使我们看到了中国宪法对言论自由保障的缺失,而发生于美国的类似的"纽约时报诉沙利文案",却成为了美国宪法史上检验自由理念的正面例证。以这两个结论截然相反的案例为切入点,分析中美宪法对公民言论自由保护的现状,以期能借鉴美国对言论自由宪法保护的优点,尽快完善我国宪法在实施过程中对言论自由保障的制度。  相似文献   

12.
言论自由作为公民的一项重要的宪法权利,对于完善人格、启迪智慧、发现真理、推进民主具有重要的价值.言论自由从其内容上可分为多种类型,宪法和法律对于不同的言论给予的保护程度也是不同的.言论自由的核心是政治言论自由,即公共言论自由.摈弃对言论自由的过多限制,保障公民的宪法权利,对于推进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促进社会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知情权由一项权利思想发展成为一项基本人权,体现了现代社会法治理念与现状的不断进步。在我国现阶段,知情权应该是指主体在不侵害相对方合法权益的前提下,为主张自身的合法权益而了解相对方与自身权益密切相关信息的权利和自由,具体体现为信息的主张权和信息的接受权。目前我国对于知情权保护的法律体系尚未建立起来,因而导致许多知情权受侵犯的情况无法得到及时救济。为了更好地保障公民权益,需要完善知情权保障的法律系统,创设知情权保障的救济途径。  相似文献   

14.
公民的信息公平权益是基于社会公平正义理念,公民在信息获取与处理过程中所享有的重要社会利益,具体包括信息平等获取、平等使用、公平分配和信息自由。由于数字化生活中社会主体的能力差异、智能科技的隐性歧视、政府市场决策的数字依赖等原因,公民主体间的信息公平失衡急剧凸显,并亟须进行“技术—法律”二元规制。针对当下该权益法律保障所存在的专门法规不足、忽视“数字人权”诉求、偏离公平的失衡样态以及缺乏可操作对策等问题,我们可对公民信息公平权益的法律保障进行如下完善:宏观方面,应基于权益损害现实,确立平等保护、倾斜保护、及时保护和合理保护原则,并将“设权保护”作为主要模式;微观方面,应从“软—硬”结合、“点—面”结合、“公—私”结合以及“权—义”结合出发建构权利体系,并从法律责任和司法救济两方面丰富法律救济。  相似文献   

15.
公益征收关涉公民宪法财产权的保障,为此各国建立了正当程序对公益征收进行规制。我国公益征收缺乏正当程序的规制,导致征收权被滥用,公民的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的保障,因此我国应汲取这些国家的先进经验,构建公益征收的正当程序。  相似文献   

16.
探析言论自由入诽谤罪之原因及解决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民的言论自由是一个国家宪法所赋予的基本权利之一,也是衡量一个社会民主化程度高低的一杆标尺。在建设法治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各级政府更应最大限度地保障公民的言论自由,不仅要能够容纳不同呼声的存在,更应该正视和尊重不同的呼声,为人民广开言路,让人民畅所欲言,以保证公民这一宪法权利的实现。视公民的言论自由如洪水猛兽,动辄采取高压手段予以打压的做法,自然是对公民基本权利的践踏,为民主政治社会所不齿。  相似文献   

17.
从平衡论的角度看,隐私权的界限应该是隐私所保护的利益与隐私可能涉及的其他利益之间的平衡。隐私权的保护看似是对公民民事权益的保障,实则通过隐私权来实现人格的独立以及保障个人的人格尊严。个人人格尊严的实现是个体认同感和人的发展的基础性要件。媒体将当事人隐私的全面保护纳入新闻报道者的职业道德范畴,也是对依法行使言论自由的彰显...  相似文献   

18.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依法对密切接触者实施隔离措施是切断病毒传播途径、保障公民健康安全的重要举措。比例原则作为平衡公权力与私权利的帝王法则,具有合理确定传染病防控措施级别、引导和规制行政应急权形式、多维度完善公民权利保护机制的重要意义。鉴于当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存在的密切接触者范围界定失序、"指定场所"规制不清、强制措施程序与程度不明等适用困境,应按照比例原则,在制定隔离规范时遵循正当性、适当性、必要性和均衡性原则。通过适用比例原则,可以清晰界定密切接触者、"指定场所"等概念,有利于国家公权力与个人私权利、密切接触者个人权益与社会公众利益的平衡协调。  相似文献   

19.
公民参与环境规制是其表达环境利益的必备途径,特别是在制衡传统环境规制工具理性缺陷、规制俘虏风险以及重拾环境规制价值理性的进路中,公民参与对于建构政府回应性、开放性和公开透明性具有极为重要的民主行政价值和多元治理意义.而在实践中,由于体制可参与性、公民理性参与能力和水平、政府网络治理水平以及公民参与意愿缺陷使之陷入了公民可参与性及公民参与性困境,极大地制约了这一途径的演进.完善公民参与制度中的激励机制设计,并基于我国基层自治组织分布特性,舍弃泛公民社会及社群主义意义上的相对虚无,构建有限范围的利益相关者比较真实参与路径成为了具有特定可操作性的公民参与机制选择  相似文献   

20.
在网络反腐的进程中,公民的言论自由及宪法监督权与被举报人的名誉权均为法律所重点保护的权利,当二者发生冲突时,为保证公民言论自由和监督权的广泛行使以及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的热情,对网络反腐中举报人的"诽官"行为应当以最谦抑的刑法手段进行预防和惩戒。本着这个理念,在网络反腐视角下对网络诽谤的入罪标准应重新给予审慎思考,不能轻易降低诽谤罪的入罪门槛、扩大刑法的适用范围,对网络诽谤的构成要件应进行谨慎认定,以充分、合理地在打击网络诽谤犯罪的同时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