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南都学坛》2016,(6):96-101
党的群众路线是在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基础上形成的,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在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中处于精髓、灵魂、核心的位置。列宁群众观是列宁主义的核心理念,毛泽东群众观是毛泽东思想的根本观点。发展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是保持信仰纯洁的现实需要,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基石,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内容,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涵,习近平对马克思主义群众观进行了创造性发展,"一切依靠人民群众,一切为了人民群众"成为他治国理政的重要思想。信仰马克思主义,保持信仰的纯洁性,必须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坚持和发展群众路线。  相似文献   

2.
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人民群众的利益主体观、人民群众权力主体观、群众工作方式方法上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群众观。认真学习和总结新时期党对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丰富与发展,对于加强领导干部的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教育,树立正确的群众观,提高新形势下做好群众工作的本领,进一步提高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党的群众路线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而形成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工作路线和工作方法。毛泽东同志作为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核心,对中国共产党群众观的形成作出了重要贡献。毛泽东群众观的基本内容是:始终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揭示了党的群众路线的科学内涵,创造了党做群众工作的基本经验。毛泽东的群众观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4.
建国初期,面对国内外复杂困难的环境,中国共产党正确地坚持了群众路线,取得了其执政史上的辉煌成就。坚持群众路线是由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立场、性质和宗旨决定的,反过来又关系到执政党的兴衰成败和政权稳固。建立人民信访制度、反对官僚主义、干部参加生产劳动、干部蹲点等是建国初期极具特色的群众路线的具体实践,其对于中国共产党化解脱离群众的风险,长期执政,仍然具有重要的现代启示意义,即坚定人民群众主体论的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基本立场、整顿党的作风、干部深入群众、始终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畅通人民群众参与和监督执政的渠道、创新群众工作方法等。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群众观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主体力量。习近平对广大党员领导干部提出的"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这一"心中四有"要求,是践行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逻辑必然。广大党员干部要认真践行"心中四有",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密切党群关系,切实做到代表人民、造福于民、执政为民、取信于民。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阐明了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与作用。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践中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继承、发展与创新。在当代中国,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践行党的群众路线。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提出了群众观的基本观点.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革命和建设实践中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十八大以来,针对全面深化改革新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发表系列讲话,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群众观若干重要观点,提出了群众意愿、群众评判和人民幸福的群众主导观;工人阶级领导、“三农”发展和工农关系为主体的群众结构观;以基层和困难群体为着力点的群众工作观;崇尚劳动、造福劳动者的群众创造观;满足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相统一的群众利益观.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理论科学地揭示了党的群众观的理论新内涵 ,明确地阐述了确立群众的重大作用 ,全面地提出了坚持群众观的决策方略 ,使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在实践中发展到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9.
从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社会实践的主体和社会公权的主体三方面,论述了科学地把握马克思主义群众观要正本清源;并指出社会变迁推动着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是活的精神,是与时俱进的。现时期应以增强多元主体包容性为出发点,以突出根本利益一致性为立足点,以尊重群众发展权为着力点,来科学把握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最后,论述了要想科学地把握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必须切实尊重人民群众主体地位;尊重人民群众主体地位要还利与民,善于激发群众积极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主观能动性,并为此建立健全长效的体制与机制。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虽然没有明确提出过群众概念,但是通过马克思及相关经典作家的论述,仍然可以概括提升总结出马克思主义的群众概念,而马克思主义群众概念,是马克思群众观的重要基石。在马克思之前,中西方传统群众思想中,都未能发现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主体地位。马克思通过深入实际,为马克思主义群众概念的形成提供了哲学依据,并明确了其3大特点:实践性、人民性和政治性。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群众概念,可以为新时期中国共产党扩大群众基础、增强执政基础、践行好群众路线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全党必须牢记只有植根人民,造福人民,党才能始终立于不败之地,只有居安思危,勇于进取,党才能始终走在时代前列。”这是信息时代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集中概况和表述。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内涵和主要内容以及如何在实践中如何贯彻落实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基本思想是我们迫切需要认识和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通过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增强对群众路线的理论自觉与落实。始终坚持群众路线,是党对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和认识论的理论继承,是党对领导中国革命、建设与改革的经验延承,是党践行自己的宗旨与价值取向的理性选择,是党巩固执政地位与夯实社会主义民主根基的政治关切,是党始终保持自己的先进性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3.
面对深刻变化的国际国内形势,面对“四大考验”和“四大危险”,面对改革深水区的各种矛盾和问题,我们迫切需要创新社会雏稳思维,继续坚持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走群众路线,切实回答并解决好“相信谁”、“为了谁”、“依靠谁”的问题,不断巩固和扩大实现中国梦的群众基础。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与社会维稳思维创新具有内在关联性,坚持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是社会维稳思维创新的价值基础、基本要求及其路径选择。只有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与社会维稳思维创新之间的内在联系,才能更好地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提高做好新时期社会维稳工作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集中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为民情怀,充分表达了他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指明了治国理政的根本宗旨所在,彰显了共产党人的责任担当,反映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执政理念和执政方略,是对党的群众观的丰富和发展,是对党的优良传统的继承和发扬。我们要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切实理解好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第一次科学地阐明了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邓小平同志高举马克思主义旗帜,坚持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并赋予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以鲜明的时代气息。(1)以人民的满意度作为衡量党的工作成败的标准一切为了群众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是党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邓小平提出的要以群众是否满意作为评价我们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价值标准,就是一切了为群众这种观点的体现。正如江泽民指出的,把“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作为制定各项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  相似文献   

16.
在新的历史时期 ,邓小平同志继承、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 ;邓小平群众观是我们党制订方针路线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八大决定在全党深入开展以“务实、为民、清廉”为主要内容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习仲勋是“深受群众爱戴的党的宝贵的群众领袖”,不仅拥有丰富的群众路线实践经验,而且形成了特色鲜明的群众观思想。文章以新的视野梳理了习仲勋群众观形成的脉络,分析了习仲勋群众观的主要价值内涵,论述了习仲勋群众观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的现实启示。  相似文献   

18.
对于一个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来说,这能力那能力,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不断赢得老百姓的支持和拥护,是第一执政能力,是最大的执政能力,而脱离群众则是最大的危险。因此,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强调,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核心”。  相似文献   

19.
群众路线是党在九十多年的群众工作实践中的独特创造,是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同群众保持血肉联系的生命线 和密切党群关系的根本工作方法。十八大以来,全党上下深入开展了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效,为推动全面从 严治党奠定了坚实基础。因此,深入解析和准确把握党的群众路线的三个关键点对于准确领会十八大精神、深化马克思主义 群众观的认识、增强群众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群众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是科学的历史的群众观。群众观问题事关执政党的成败兴亡,习近平深知与熟谙这一问题的极端重要性,他也一直坚持实践着这一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观点。习近平在浙江任职期间,以实际行动很好地践行了他一贯坚持和奉行的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为浙江的经济社会科学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之江新语"就是习近平在此期间发表在《浙江日报》上的系列短论集。短论中提出的一些主张及时地回答了现实生活中人民群众最关心的一些问题,从而非常生动地体现了习近平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上的一些科学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这篇文章旨在研究总结习近平同志浙江任职期间在群众观思想指导下的一些优秀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