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于海南岛的穆斯林与清真寺,我们一直缺乏较深入的分析及其研究,从而成为回族史、中国伊斯兰教史、海南岛史及中西文化交流史的一个相当薄弱的研究环节,本文试勾稽较分散的中外文史料,对这一问题作一初步探讨,敬请有关专家学者补充修正。一、穆斯林自唐代以来迁入的史实唐代,伊斯兰教传入中国,广州是阿拉伯穆斯林较早登上的通商口岸之一,这些穆斯林  相似文献   

2.
人类的生存,与大自然息息相关,某一地区自然条件如何,对所在社会各方面的发展影响极大。云南地处云贵高原西部,江河众多,地形、地质条件复杂,气候立体交叉,数千年来雨量适时者固不在少数,而水旱灾荒、地震、虫雹等自然灾害亦时有发生。考察历史上云南境内自然灾害的有关情况,对我们今天研究该地区灾害的发生、发展的趋势及其运行规律,提高预防和战胜灾害能力,振兴云南,发展经济,具有特殊的意义。 一  相似文献   

3.
本文依据史籍的零星记载,借助方志的相关资料,考论了黄河三角洲古代工商业的概况。文章认为:丰富的自然资源与濒海临水的区位优势,使黄河三角洲自古即有发达的手工业与商业经济。其中,制盐业与纺织业为黄河三角洲最发达的手工业部门,产品为历代朝廷所倚重。早在先秦时期即已产生的商业活动延至明清仍久盛不衰,繁荣昌盛。  相似文献   

4.
本文根据相关文献史料,对秦汉至清代云南西双版纳地区与外地之间的交通情况进行较细致的考述,重点研究了上述地区交通线以及驿站设置的历史沿革.  相似文献   

5.
对中国古代书院教育科举化原因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宋以降,科举制度在中国封建官僚政治体制中有着独特的地位,诱使成千上万的士人走上读书应举之途。然而,官学并未充分发挥其作用,以满足士人获取应试知识的需求。为解决这一问题,历代统治者采用诸多政策诱使书院承担官学职能——开展应试教育。书院为获得生存空间,不断调整其办学模式,满足士人读书应举的需求。这些因素使得书院教育呈现出明显的科举化特征。  相似文献   

6.
常德有着 90 0 0年的稻米栽培和生产的历史 ,是目前已知我国最早人工栽培水稻的地区之一。三代以后 ,常德的稻米生产经历了三个重要的发展时期 :一是春秋战国铁器传入时期 ;二是西汉以后牛犁技术推广时期 ;三是宋代以后圩田稻作农业兴起时期。  相似文献   

7.
雕板印书是我国古代书籍史上时间最长、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一种书籍形式。自唐代至近世,在长达千年的历史中,我国古代丰富的思想文化和宝贵的文献典籍,都赖雕板印书得以流传和保存下来。对祖国的历史文化遗产,本应加以保护,以利批判地继承和科学的总结。但是,林彪和“四人帮”推行了一条极左的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肆意践踏文化遗产,使大量的古籍遭到灾难性的浩劫。敬爱的周总理坚持毛主席的“古为今用”的方针,坚决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即使在生命垂危之际,还于1975年11月发出了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代书院沿革考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书院沿革考略傅荣贤中国古代典籍事业渊远流长。大约在商周之际即已形成了较为严格的典籍管理和典籍使用等方面的规章制度,而作为我国封建社会特有的一种教育组织和藏书组织的书院,它的兴起则要推迟到唐代。一般地说,古代书院的职能集中体现在藏书、供祀和讲学...  相似文献   

9.
古时候的铚县,曾涌现出了徐防、嵇康、戴血压计逵、桓伊等一大批仕宦名臣、硕学大儒和文人雅士,他们在经、史、子学和文学艺术方面造诣很深,著述颇丰。随着岁月的流失,而今这些作品大都已经亡使或残缺。不过,通过辑文献,细加考索,其著述情况仍可知其崖略。  相似文献   

10.
我国古代教民与治民多是统而不分的。《尚书·尧典》中记载,舜委派官长时均强调教育,寓治理于教化之中。《礼记·学记》开篇即指出“化民成俗”、“建国君民”与教育是分不开的。并说:“能为师然后能为长,能为长然后能为君”。把能教民作为能治民的一个根本条件。教民即为治民,而为治民则必须教民。明代王守仁在教育管理方面很注重行政与教育的结合,他说“形驱势迫,是谓以火济火,何益于治?若教之以  相似文献   

11.
海南岛古称“儋耳国”,又作“离耳国”。郭璞云:“儋耳在珠崖海渚中”。从西汉王朝在海南岛置初郡开始,历届中央王朝任当地的行政建置,经历了由北向南、由环岛四周向中心山区的发展过程。这个过程,不仅是中央王朝统治势力延伸的表现,也是该地由封闭到开发的反映。1 汉武帝平定南越后,在海南岛置珠崖、儋耳二郡。应劭曰:“二郡在大海中崖岸之边。出真珠,故曰珠崖。儋耳者,种大耳。渠率自谓王者耳尤缓,下肩三寸”。珠崖、儋耳当由其地之物产及民俗而得名。珠崖郡,治瞫都县,在今海南岛琼山县  相似文献   

12.
海南岛是我国仅次于台湾省的第二大岛,面积三万多平方公里,人口五百多万,居住着汉、黎、苗、回等民族。长期以来,中外学者对海南岛进行了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多方面的考察研究,取得了不少成果,但对海南岛历史的研究却是薄弱环节。过去除日占海南岛时期小叶田淳编写的《海南岛史》一书外,  相似文献   

13.
地中海东岸以及小亚、中亚地区是最早种植葡萄和酿造葡萄酒的地区。葡萄文化的传播首先是在地中海周围地区。中国种植葡萄和用葡萄酿酒最早是在新疆 ,传入内地是在西汉。唐代以前 ,中原地区葡萄种植业和葡萄酿酒业发展缓慢 ,直到唐代 ,才有了较大发展。葡萄种植和葡萄酒酿造技术的输入 ,有力地证明了古代中国人善于吸收外来的先进生产和技术  相似文献   

14.
先秦时期是中国人本思想的形成时期。春秋战国时期剧烈的社会变革冲击着宗法血缘等级制度和传统的政治价值观念体系,人的尊严、价值、地位得到肯定,“轻神重人”思潮蔚然成风,人逐渐从传统的神学思想框架中独立出来,标志着中国思想史上天人相分观念的确立。轻天重人的思想观念,极大地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人的主体意识得到树立,为众多人才的成长创造了有利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5.
海南岛位居中国南疆,在交通和国防上都有着特殊的意义。它地处低纬地带,拥有丰富而又独特的热带资源。因此,海南发展对外经济关系,不仅具有优越的地理位置,而且还具备较好的协产资源条件。本文试通过对海南古代对外经济关系的历史考察,以加深人们对海南发展外向型  相似文献   

16.
海南岛是我国仅次于台湾的第二大岛,也是我国最大的一块热带区域,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和丰富多样的热带生物资源。自从汉武帝设立珠崖、儋耳两郡之后,陆续抵达岛上的汉人与黎族先民一起,披荆斩棘,辛勤地开发和利用海南岛热带生物资源,为丰富祖国的物质文化作出了特殊的贡献。本文拟主要探讨古代海南热带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情况,并祈望能引起有关专家的兴趣。一两汉至隋唐,海南岛的开发处于开创阶段。这一时期的农业开发先是集中在岛北、岛西地区,后来逐渐向岛南岛东南一带拓展。随着环岛建置的完成,台地和平原得到初步开发。但总的说来,汉、唐各代海南农业落后于两广大陆,唯有热带生物资源的开发,占地利之宜,初露异彩。  相似文献   

17.
隋唐时代创工的科举制度,是对世卿世禄、九品中正等贵族制度的有力反拨。科举制的特点在于废除特权,公平公正,通过公开的儒学考试和严格严密的评阅、录取制度,选拔优秀人才为政府官员。它不应促使中国文官制度臻于完美,也使德本思想深入人心,它吸纳各阶层知识分子参政,因而扩大了统治基础,造成社会导的对流,对唐宋以来封建社会的政治稳定为经济,化的发展起到保障作用。  相似文献   

18.
19.
分布于江浙、闽粤赣、桂、台等地区的古越人,从商周至秦汉的几百年间基本上是过着农业经济生活的。研究这一地区古越人农业经济发展的状况及其特点,对认识南方百越民族社会经济发展规律是有帮助的,本文拟就这一问题做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20.
科举偏科及其对古代司法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举制是中国古代以分“科”举人为特征的一种官吏选拔制度,然而,由于长期以来受儒家贤能治国、精英统治思想的影响及官府有意识的引导,致使人们从科举创制以来就产生了偏重进士科的“偏科”现象,在进士科一科独重的阴影下,主要以选拔法律人才为主的明法科逐渐式微且终被废除。中国古代行政与司法不分的体制,决定了通过科举选拔的官吏在日常工作中要承担重要的司法职能,而科举的偏科取士则加剧了古代司法实践中以儒家经义代替法律的倾向,造成了司法官员法律素质普遍低下,在清代则几乎完全由刑名幕友把持司法的局面。在司法与行政相分离、法律与道德有分殊的当代,“偏科”则为选拔和造就一支高素质的法官队伍所必需,只是“偏”的方向已侧重于应试者对专门法律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而这也是司法考试日益成为法律人的“抡才大典”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