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代留学生群体发展的过程,亦是公共文化空间构建的过程,具有双重文化性.近代留学生群体在国内外创建学会(社)、创办报刊杂志,并通过这些传播文化、争论问题、互动交流、展示自我,于是公共文化空间逐渐形成.近代中国的公共文化空间与西方社会所谓的“公共领域”不同,前者是产生中国式“公共领域”的土壤,其功能的具体表现既有文学式的优雅,亦有政论式的急峻.  相似文献   

2.
首先通过论述公共领域的由来与内涵,推断出判定公共领域“存在”的标准,然后以此为基础评析了学界关于中国公共领域存在问题正反两方面的观点,最后介绍了我们关于中国公共领域存在问题的思考。  相似文献   

3.
“数字乡村”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核心内容,数字技术嵌合乡村振兴的全过程、各领域,必然给乡村社会带来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在“数字中国”“数字乡村”的时空场域下,必须要充分利用数据媒体的应用场景,聚焦互联互通、立体交互、资源共享、应用体验等方面,通过打造数字媒体平台、推动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建设数字媒体人才队伍、构建涉农服务体系等措施,助力农村产业发展、文化振兴、社会治理、生态建设等,增强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  相似文献   

4.
自2013年雾霾问题引起社会关注以来,网络媒体通过雾霾等空气污染报道不断影响着公众对环境问题的感知.分析新浪网2012-2015年的空气污染报道,可以看到网络传播在构建公民环境素养方面可发挥以下作用:大量构建议题,提升公众环境监督意识;为公众“赋权”,强化公众环境维权意识;强调环保参与性,激活并转变公众“知行”.当前的网络传播存在诸多问题,阻碍着目标的实现,如环境报道缺乏专业性、持续性;推动公众自觉环保行为力度不够;对环保法治建设宣传不足;在弱势群体环境舆论空间建设方面存在失衡等.对此,网络媒体需进一步优化自身报道,从提升自身报道策略、引导公众知行合一、维护公民环境权利、关注环境弱势群体等方面做出深入具体的改进,进而在社会绿色公共领域发挥更为突出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和谐舆论是和谐社会的重要方面。舆论监督是媒体的基本权力之一,同时,构建和谐舆论也是媒体的社会责任。在近年来频繁爆发的食品安全事件中,媒体通过议程设置,构建“公共领域”,从而引导舆论。食品安全事件中,和谐舆论的构建需要媒体、政府、商家与公众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6.
“乡愁”的理论化与乡土中国和城市中国的文化遗产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乡愁”作为一个理论概念加以细致考察,能够为地方文化遗产保护提供一个特别角度.把“乡愁”的讨论,与目前对乡村建设和城市建设的反思联系起来,通过回顾和梳理国内公共媒体领域对于乡愁的不同观点,考察乡愁的内涵及其内在的张力和二元辩证关系,可以发现乡愁与故乡地理、童年历史、公共生活和情感记忆的密切关系,建立起乡愁之地理、历史、公共和自我的四雏框架,用于说明乡愁理论对于乡土中国的文化遗产保护和城市中国的工业遗产保护,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7.
“一带一路”建设的需要、高层大政方针的制定、文化信息高速公路的构建,为云南民族文化“走出去”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当然,“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云南民族文化“走出去”同样面临着现实困境,主要表现为:跨文化沟通心理学困境与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民族文化产业发展本身存在的问题、青年亚文化对云南民族文化消费市场的制约等方面。基于此,建议在“一带一路”背景下,开展多层次多形式文化交流,通过促进民族文化的交流与传播来化解跨文化沟通心理学困境,应对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通过与时俱进推进云南民族文化产业的创新发展,破解民族文化产业发展本身存在的问题;充分发挥跨境民族的作用,推动民族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年轻化以破解青年亚文化问题,从而为云南民族文化“走出去”提供一些理论层面的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具体案例的解析,来分析主流媒体在社会公共领域的构件中的作用.通过回顾2008年春节前武汉市遭遇的罕见的雨雪天气中,媒体所体现出来的参与意识、服务意识、舆论引导意识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笔者认为,主流媒体需要通过社会公共领域的构建以发出自己的声音,社会公共领域的构建同样地需要媒体的积极参与.  相似文献   

9.
“公共新闻”运动是20世纪90年代美国新闻界发起的一场声势浩大的新闻改革运动。“公共新闻”倡导媒体关注公共领域建设,鼓励民众参与公共事务,积极寻求与公众、政府间的沟通与交流,以探寻公共问题的解决之道。近两年国内也掀起了一股“公共新闻”热潮,其中都市类报纸的“公共新闻”实践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不仅秉承了“公共新闻”的核心理念和基本原理,同时也具有自身特色,对新闻媒体探索如何在当前新的社会形势下发挥信息沟通和舆论导向作用具有积极的示范效应。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香港公共文化服务发展迅速,服务模式日趋完善,呈现出政府合理主导、社会多元参与、伙伴关系多维构建以及关注特殊群体等特点。通过对香港公共文化服务模式主要特点的梳理、分析,与内地模式进行对比并加以反思,可得出一些有益于内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和发展的启示,如重新理解“政府主导”,完善社会参与模式,注重统筹协调和伙伴关系构建,关注特殊群体,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建设等。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三少”民族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发展较快,基本形成了以旗文化馆一镇文化站一村(嘎查)文化活动室三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但“三少”民族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还存在经费投入少、公共文化设施承载力不高、公共文化设施辐射半径小、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程度低、公共文化服务单一及社会力量参与不足等问题。针对上述存在问题,本文就加快推进“三少”民族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中共十七大报告在“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部分提出了“中华文化”、“文化创新”等新概念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和谐文化是全体人民团结进步的重要精神支撑”等新观点,首次创造性地把意识形态纳入了文化建设的大视野,并阐述了建设和谐文化、推进文化创新等重大理论问题。这些论述带有鲜明的理论性、时代性和民族性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科学发展观在文化领域的体现,是我国现阶段推动文化发展与繁荣的行动纲领,为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进行文化创造、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事业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3.
构建和完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是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内容。 所谓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就是指由不具有商品实体特征,具有服务性质和开放性特点的,以农民为主要消费群体的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的综合。对经济较为发达、农村文化发展具有良好基础的江苏而言,要建设文化大省,  相似文献   

14.
和谐社会视角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机制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是内在统一的。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一项重要内容,对于弘扬先进文化、倡导核心价值体系,对于进一步改善民生、构建和谐社会。对于强化党和政府主导作用具有重要意义。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工作有建设公共文化设施,构建基层文化阵地;提供公共文化产品,满足人民群众基本文化需求;开展公益文化活动,丰富业余文化生活;创新公共文化服务,不断完善机制保障;建立健全领导体制,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  相似文献   

15.
由Mouton de Gruyter出版社2008年在德国柏林出版的《应用语言学》系列丛书之四一一《公共领域中的交际》,涵盖了公共领域中语言和交际的方方面面,从公共领域传播研究的理论基础到具体的商业、政治和媒体公共领域,囊括了(批评)话语分析学者、语类研究学者、媒体研究学者以及政治学和社会学研究学者们从不同视角涉及公共领域中出现的话语交际诸问题的研究,充分体现了丛书的跨学科性质和以“解决语言交际和传播中出现的实际问题,提高交际能力”为目的的新型应用语言学研究特色。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从“送文化”到“种文化”的农村公共文化政策转型过程中,“村民自办文化”已经成为构建农村公共文化内生机制进而实现乡村文化振兴的有效路径。本文以“国家-社会”为理论分析视角,基于对内蒙古邓村“村民自办文化”实践的田野考察发现:在乡村文化建设过程中,乡土社会内生主体在国家文化行政部门的政策推进下得以再造,文化供给主体日趋多元,形成了文化行政部门、文化志愿者、村民等多元主体构成的农村公共文化供给系统。通过政府的规范和引导、文化志愿者的组织和创作、村民的认同和支撑,多元文化主体在“村民自办文化”实践共同体中形成了相互支撑、相互联结的实践机制。  相似文献   

17.
新世纪以来,纳萨尔派被印度政府视为“最大的内患”,国家采取综合策略进行遏制和剿灭。政府和媒体发动的宣传攻势企图解构纳萨尔派的革命话语,破除其救赎神话,并为政府进行血腥镇压提供合法性基础。政府、警察和媒体的宣传策略包括:争夺公共话语权、强调国家对暴力的垄断、去意识形态化和非政治化、渲染“纳萨尔威胁论”以及将纳萨尔派妖魔化和社会病理化等。这些措施在推动纳萨尔派罪化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它们共同建构着纳萨尔派成为国家的重要威胁。印度政府对纳萨尔派开展的宣传攻势犹如在公共领域开辟了“第二战场”,这场无形的文化战争对纳萨尔派同样生死攸关。  相似文献   

18.
个媒体是新兴媒介形态下一种全新的自组织形态。从功能性视角看,个媒体是自媒体的全面升级,是一种在网络公共领域进行的集体传播行动,其逻辑源于共同体建设,其吁求是获得文化认同和共识。在乡村传播环境中,新媒体的对农政策包括自上而下的宣教以及自下而上的自组织生成,其中自下而生的自组织叠聚正是个媒体形态。个媒体对农政策传播展现出从组织形态到全景形态传播的全新策略,其主体的叙事逻辑嵌入到乡村振兴的国家战略上,形成有广泛响应的“再地方化”文化景观,推动新农村建设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CNN对泰国政变的报道入手,通过对CNN推出的“I-report”(我报道)运作方式的介绍,揭示国际主流媒体构建突发事件报道机制的新走向,及这种走向背后隐然浮现的新闻学新范式。作者通过对CNN与国内媒体突发事件报道机制的比较分析,指出了国内目前电视媒体在突发事件报道机制构建上存在的问题及应改进的方向。  相似文献   

20.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出现的公共选择理论、新公共管理理论、新公共服务理论、公共治理理论等,为发达国家文化行政改革和公共文化发展提供了理论范式.在这些理论的指引下,各国在公共文化发展中形成了多种实践模式,尤以“政府主导”模式、“民间主导”模式、“分权化模式”最为典型.当代中国的公共文化建设,在某种程度上具有公共文化领域发展的一般规律.理论背景与实践经验的借鉴,可以更好地促使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保持与社会发展总体目标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