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俄罗斯文化发展的"白银时代",也是俄罗斯哲学创作的黄金时代.以别尔嘉耶夫等为代表的宗教哲学是俄罗斯传统哲学发展的最高峰,它既传承并发扬了俄罗斯民族独特的宗教文化传统,重新反思和构建了现代性语境中的民族文化精神内涵,又以特有方式直面现代西方理性文化危机,同存在主义等各种哲学流派与思潮形成互动与对话.在传统与现代的冲突、东方与西方的差异、国粹与舶来品的争战中如何既批判吸收西方现代文化之优长,又批判继承本国传统思想精髓;既可以解决现代人的生存异化与精神困境,又能够实现俄罗斯文化的现代转向与重建,成为俄罗斯白银时代文化与宗教哲学需要积极回应的时代课题和所肩负的现代使命.  相似文献   

2.
19世纪末20世纪初既是俄罗斯社会剧烈动荡时期,也是俄罗斯文化发展的"白银时代"和哲学创作的"鼎盛时期".其中以别尔嘉耶夫、舍斯托夫等为代表的宗教哲学是俄罗斯哲学发展的最高峰,在传统与现代、民族与世界文化相碰撞与融合的现代性背景下,白银时代宗教哲学在创造性地回归东正教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并超越西方理性文化精神,寻求民族文化精神新生长点,实现俄罗斯文化的批判性重建,俄罗斯宗教哲学的文化重建努力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漆思  赵玫 《学习与探索》2007,1(6):37-41
现代性矛盾植根于现代化的历史逻辑。全球化语境中的现代性批判需要在现代化历史进程中考察现代性的内在矛盾:启蒙理性精神与资本主义社会现实的矛盾,西方现代化模式与多元现代性选择的矛盾,民族国家传统与现代化革新的矛盾,全球化普世性与本土化独特性的矛盾。这些矛盾是现代性出现危机的社会历史根源,因此需要从现代性矛盾的哲学理念批判深入拓展到现代化的历史批判视阈。  相似文献   

4.
陈红 《浙江学刊》2004,(2):13-18
客体化世界批判是别尔嘉耶夫宗教哲学的重要主题,他从文化、金钱财产等方面对束缚人的自由和创造本性的客体化世界进行了深刻的批判,他要以精神的自由来抗拒这个泯灭个性的异化的世界,并在对此世的积极改造中迎接精神王国的莅临.别尔嘉耶夫的客体化世界批判高扬人的地位和尊严,努力澄明人生存的价值,因而包涵着深刻的人学意蕴.但由于其极力夸大自由、创造与个性的意义,并过于强调人与周围世界的冲突,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又具有自我封闭的倾向.  相似文献   

5.
学界关于马克思现代性思想的理解和解读,目前仍存在着诸多观点上的分歧。尤其是在马克思现代性思想的立场、原则问题上,学界并未给出明晰一致的阐释和解答。事实上,马克思对现代性的批判立场是非常鲜明的。马克思通过哲学、社会理论、理性形而上学和资本的逻辑等不同视角对现代性进行了批判,并且,马克思现代性批判思想的根本原则,内在于马克思哲学的解释原则,体现为历史生存论的原则。  相似文献   

6.
《求是学刊》2017,(4):8-16
别尔嘉耶夫的历史哲学理论以其鲜明的独特性、时代性、民族性,不仅在俄国而且在世界范围内占据着特殊的位置。他的历史哲学理论并非是一种纯粹的理论学说,而是有着强烈的实践指向性,是基于时代性危机的产物。在他看来,时代性危机源于客体化,并就客体化的根源、实质、特征、表现形态等进行了分析。通过这些分析他力图指出,在现代社会客体化的渗透、侵袭已无孔不入,人类社会已处于前所未有的异化与奴役状态。基于人类社会所面临的前所未有的深层危机,基于已处于即将迸发的火山之口的危机时刻,别尔嘉耶夫力图通过历史哲学的建构为人类的未来指明出路。之所以对历史哲学充满期待,源于在他看来历史哲学是通向终结、通向末世的,通过历史哲学的理论建构能最终终结客体化、克服恶。总体而言,别尔嘉耶夫的历史哲学体系建构及所期许的现实指向是与民众、现实相脱节的,具有明显的乌托邦色彩,更多地呈现为一种精神意义上的自我救赎。  相似文献   

7.
蔡元培的"以美育代宗教说"不仅是一个重要的现代美学命题,更是现代中国一个极具诱惑力的文化现代性主张;既是一个启蒙现代性方案,又具有审美现代性的内涵;既深受西方现代思想的影响,又难掩文化保守主义倾向;既包含终极追求精神,又体现出世俗关怀的抱负.这些价值矛盾的生成是同中国社会思想文化的复杂生存形态及其发展路径紧密相关的.  相似文献   

8.
肖鹰 《浙江学刊》2000,(4):16-19
本文以哲学和艺术为基本对象,系统探讨了西方文化发展中,现代性与古典性的内在联系、相互促进、矛盾冲突,直至联系破裂的历史演变;强调古典性对于现代性发展的内在意义,古典性的丧失,是现代文化危机的一个重要根源。  相似文献   

9.
现代性与中国现代性的总体构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杨春时 《求是学刊》2003,30(1):44-47
现代性有感性、理性和反思—超越等三个层面。感性现代性是被解放的享乐欲望 ,理性现代性是理性精神 ,包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 ,反思—超越层面的现代性包括艺术、哲学以及宗教等 ,是对感性现代性和理性现代性的批判。中国现代性的历史 ,存在着感性现代性没有充分发育、理性现代性缺乏科学精神和对个体价值的肯定 ,以及反思—超越的现代性即哲学、审美以及宗教的缺失等根本性的缺陷。这些问题 ,在当前的改革开放中必须解决  相似文献   

10.
波德里亚认为美国是现代性的原创版本和实现了的乌托邦社会,而其他国家的现代性则是加了配音或加了字幕的版本.同时,波德里亚从美国所处的地理环境因素、美国人的哲学文化特性、宗教道德力量分析了美国现代性的特质的成因,进而揭示了美国现代性的矛盾性、后果及其出路.  相似文献   

11.
在《马克思与现代性》一文中,赫勒从现代世界的不可预测性和人类存在的偶然境遇出发将马克思的现代性理论归为如下论点:现代社会具有动态性、未来指向性、工业化和扩张趋势;现代社会是理性化和功能主义的;科学将取代宗教成为知识积累的基础;传统习俗和美德逐步丧失;某些价值或准则日益普遍化;创造与阐释的准则日趋消亡,对与正确的概念多元化。同时,她还认为马克思的现代性理论与其历史哲学之间必然存在矛盾,进而对马克思主义提出了种种质疑。文章指出,赫勒对马克思现代性理论的理解与质疑多为误读,并揭示了其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实质。  相似文献   

12.
理性主义观念、主体性原则以及文化分化的表征不仅构成了"现代性"的主要方面,而且也成为"现代性"危机的主要原因.因此,我们需要一种新的哲学观念来反思现代性的发展,并在此基础上重新构建人与世界、人与人的关系.而马克思的实践哲学中蕴含的对实践概念和实践活动的理解则成为反思和批判"现代性"的重要视角.  相似文献   

13.
《求是学刊》2018,(1):24-30
"现代性"是西方社会从传统向近代转型的重要概念,对现代性危机中传统形而上学的命运进行思考是近现代哲学共同关切的主题。作为对话形而上学的核心领域,现代性的审美批判话语开启了思辨艺术理论重建形而上学的诸多尝试。然而,这种理路却使其对形而上学的扭转陷入了困境。超越此局限,马克思哲学对艺术之思与思辨之思进行了双重审视,并在更高的理论平台上为形而上学的现代建构寻找到了出路。  相似文献   

14.
康子兴 《社会》2013,33(4):225-240
帕斯卡尔的《致外省人信札》记录并展示了路易十四时代一场重要的思想和宗教争论:耶稣会与詹森教派之争。这场争论代表了天主教会的分裂,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现代性与教父传统之间的冲突。帕斯卡尔直接参与了这场论战,《致外省人信札》正是这场论战的产物。本文试图回归现代性诞生之初的思想战场,重新梳理古老传统的护教者们对现代哲学作出的反应和批判,借以全面而深入地理解当下的生活、制度和危机。作为路易十四时代少有的天才,帕斯卡尔深刻而卓有智慧的洞见能够提供一种超越我们自身境遇之上的视角。  相似文献   

15.
白银时代俄罗斯宗教哲学的思想路向和主要贡献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以象征主义的兴起和宗教哲学的复兴为主要标志的俄罗斯白银时代, 是俄罗斯文化史上颇为辉煌的一页。白银时代俄罗斯宗教哲学的复兴及作为其延续的流亡哲学,其成果体现在诸多方面。本文从俄罗斯宗教哲学对民粹主义的批判、对直觉主义和基督教的人道主义的阐发、对自由的独特理解、对雅典与耶路撒冷两种真理的区分等视角作了梳理,使人们对俄罗斯的宗教哲学传统和俄国知识分子思考问题的基本路向有一个宏观性的了解  相似文献   

16.
哲学就是生活观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把哲学特别是马克思哲学理解为生活观,既符合哲学对象和主题的发展逻辑,也贴近马克思创立新哲学的本意,同时也更能体现马克思哲学的现今时代意义和人类价值。马克思把"劳动"(实践)作为解读人类生活的核心概念,以"劳动"(实践)为基础阐述了关于人的生活世界、生存矛盾、生活意义等根本问题。  相似文献   

17.
本文所讨论的问题是现代国家的道德正当性危机.本文认为,这一危机在主流的自由主义政治哲学中表现得最为充分.自由主义一方面要求国家最大程度地保护每个人的宗教信仰和道德选择的自由,另一方面又基于个人自由的道德优先性反过来否定国家的道德正当性,甚至批判国家是一种道德的“恶”.但这样一来,国家就很难在道德上要求个人的真正服从.为了更清楚地理解这一危机,本文从政治哲学史的角度探讨了现代国家的起源和实质.本文认为,现代国家在早期现代兴起的主要动因,就是解决西方基督教世界内部的“神学政治问题”,也就是宗教与政治之间不可调和的冲突.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现代政治哲学之父”马基雅维里将国家本身去宗教化和去道德化,使它变成一个纯粹的人为建构.在此基础上,霍布斯建构了一种绝对主义的国家观念.而洛克则站在自由主义的立场对国家的绝对权力进行道德约束,捍卫个人自由相对于国家的道德优先性.卢梭和黑格尔一方面接受了霍布斯和洛克的现代性前提,另一方面试图消除个人与国家之间的对立,为国家的道德正当性辩护.但是,这种辩护无论在现代自由主义,还是在左翼激进主义那里,都没有得到承认.本文的结论是,要想重建国家的道德正当性,我们必须站在一种超出现代性的更高视野去反思现代性的前提.  相似文献   

18.
末世论思想作为别尔嘉耶夫历史哲学、神哲学的核心话题之一,始终被贯彻于其整个哲学体系的方方面面,并经由他对诸多现实问题的阐述得以丰富地彰显.而人道主义辩证法问题一直都是别尔嘉耶夫利用其自由哲学的理论背景同人文主义,特别是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之后的人文主义诸思潮进行论辩时对之进行批判的核心.把人道主义辩证法置于末世论历史哲学的框架加以解读,可以为我们进一步掌握别尔嘉耶夫哲学中“神-人”关系的建构模式奠定较为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吴宏政 《学习与探索》2006,3(1):117-119
实践唯物主义在“拒斥形而上学”的同时,排除了马克思哲学所特有的对人的“超验性生存”的关照,因而具有非合理性。从整个现代性开启的生存论境遇出发,马克思哲学应该被理解为直接性生存与超验性生存相统一的“历史生存论”。  相似文献   

20.
历史哲学一直是别尔嘉耶夫整个哲学思想的重要维度之一。在他看来,历史哲学的核心问题是人的命运问题,真正的历史哲学是人的命运和历史命运的统一,历史哲学的主题就是人的精神命运和历史命运的问题。这种理解与他对历史本质的理解有关。别尔嘉耶夫认为,人在历史中的命运是悲剧性的,这是因为历史的产生首先源于灾难性的历史事件,历史的核心———历史的东西是一种强大的精神现实,所以,人的命运和历史的命运休戚相关,基于这样的理解,在别尔嘉耶夫看来,认识历史不能通过经验,而必须通过回忆,通过神秘的方式以及历史上流传下来的神话和传说,使历史的主体与客体发生联系,从而达到认识历史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