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健康选择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农业部农村固定观测点大规模的跟踪调查数据,本文检验了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健康选择机制。将滞后一期健康状况作为当期农村劳动力外出打工的初始影响因素,解决了健康与农村劳动力外出打工之间的内生性问题。分离了农村劳动力的前期迁移状态,有效区分了健康对农村劳动力迁移影响的健康移民效应和三文鱼偏误效应。研究发现,健康状况与中国农村劳动力外出打工迁移距离呈现正相关关系,身体健康状况较好的农村居民,外出打工迁移地点相距家乡较远。而对于已经外出打工的农村劳动力,一旦遭受健康冲击,则将发生回流的现象。健康对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健康移民效应和三文鱼偏误效应。  相似文献   

2.
人口流动对健康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当今世界,人口流动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其对健康的影响也日益扩大。尽管涉猎人口流动与健康这个交叉领域的学者很多。但致力于考察前者对后者的影响的作品却为数不多。原因在于流行病学的视角局限了大家的视野。为了扭转这种局面,笔者强调指出,要考察人口流动对健康的影响,必须比较流动前后人群在健康状况方面的变化。以此为导向。在回顾文献的基础上。笔者初步回答了两个问题:流动对健康的影响体现在何处?这些影响得以实现的机制是什么?最后,笔者还为将来的研究提供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3.
安徽省际流出人口空间选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永昌 《西北人口》2012,33(3):99-103,109
探讨中小尺度人口流动的基本特征和基本格局是揭示我国当前人口流动规律的重要手段,也是解析人口时空过程的重要方式。本文以安徽省际流出人口为研究对象,从静态角度分析,安徽省际流出人口具有东向选择特征,各地级市的人口流向具有一定的空间选择性。从动态角度分析,流向长三角区域的江苏、浙江、上海比例有所增长,流向福建和天津的比例升高,流向广东、河南、辽宁、山东、湖北等地均不同程度下降,流向比例的变化意味着区域替代性特征开始显现。对省际流出人口空间选择的成因分析,发现距离对空间选择影响显著,有无直通火车对流出空间的选择影响并不显著,人均GDP水平对空间选择并不显著,就业岗位规模和人均就业岗位对空间选择影响显著,建成区面积、城市人口、万人拥有公共汽车、人均城市道路面积等因子对空间选择影响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4.
基于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2006年、2009年和2011年的数据,检验我国是否存在流动人口健康状况普遍优于城市居民的健康移民现象。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横向分析三个年度的数据得出,流动人口在长期健康指标上的表现优于城市居民,这种差异在控制了年龄、性别、学历、职业、收入和吸烟史等变量后依然保持显著,而两组人群在近期健康指标上的差异总体上不显著。建立Cox回归模型纵向分析三个年度的数据得出,两组人群在近期健康上患病概率并无明显差异,而城市居民患有长期疾病的概率显著高于流动人口,这种差异在控制变量后仍然保持显著。  相似文献   

5.
梁君林 《西北人口》2008,29(5):27-31
人口健康观是将健康的概念由个体健康拓展到以人口为基础的群体层面的一种新理念.它关注的是健康而不是疾病。从人口健康观看,我国健康保障制度改革存在着许多认识上的误区,应该以社区健康为中心重建健康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6.
杨凡  陶涛  杜敏 《人口研究》2016,(2):50-62
我国人口的大规模流动正在改变着农村育龄妇女的生育观念,传统生育观念中的男孩偏好逐步弱化.文章梳理了流动对人们生育观念影响的相关理论,并通过对调查数据的分析,在控制了人口流动的选择偏差的条件下,比较了从未流动的农村育龄妇女和有流动经历的农村育龄妇女在男孩偏好方面的差异,并进一步研究了“流动时是否与丈夫在一起”的经历对农村育龄妇女男孩偏好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流动经历和没有流动经历的妇女在男孩偏好方面确实存在显著的差异,这种差异一方面是由于流动的选择性造成的,另一方面也源于流动使妇女的生育观念更为现代化,弱化了她们的男孩偏好.但是,流出地的文化传统依然通过家庭和社区影响着妇女生育的性别偏好.  相似文献   

7.
人口流动与人力资源开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首先论证了优先开发我国具有优势的人力资源具有重大意义,并且人口流动是人力资源开发的一条重要途径.进一步论述了我国由于多种因素尤其是一系列行政制度等人为因素导致的人口仍然缺乏流动性,阻碍了我国人力资源的开发.文章最后提出了活跃我国人口流动、促进人力资源开发的对应措施.  相似文献   

8.
2015年我国春运人口省际流动的时空格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基于百度迁徙数据构建人口流动的关系矩阵,完整刻画出2015年春运期间全国人口在东部与中西部城市间省际循环流动的空间集聚与扩散过程.主研究结论:(1)2015年2月13日(腊月廿五)至17日(腊月廿九)和2月25日(正月初七)至3月1日(正月十一)是春节前返乡流和节后返工流两阶段人口净流入(流出)的峰值时段,两阶段各市日人口净流入人次存在正负对应的规律性特征;(2)人口省际流动的近域特征、空间依赖关系并存,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城市群主导了高强度人口流动,并形成3个扇形辐射区域;(3)识别出全国94个人口流入城市和242个流出城市.在空间上,人口集聚的沿海绵延带与人口流失的中部塌陷带共同构成流入、流出城市的双纵平行格局.  相似文献   

9.
人口流动对输出地人力资本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从理论层面分析了中国人口流动与输出地人力资本积累之间的关系,认为人口流动对输出地人力资本既有抑制效应也有促进效应,其强弱主要取决于经济发展水平、地区收入差距和人口流动规模。基于人口流动省级面板数据,利用混合OLS和随机效应估计的经验研究结果表明,人口流动对输出地人力资本的主效应是负向影响,并随着输出地和输入地收入差距的扩大及人口流动规模的增加而变弱。就中国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地区收入差距水平和人口流动规模而言,人口流动总体上削弱了输出地的人力资本积累。  相似文献   

10.
农业人口流动与农村土地流转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农村土地制度在我国农村经济制度体系中起着基本的作用,而农业人口的流动是我国实现城乡一体化过程中的必然现象,这两者之间存在着很强的互动关系。因此,在我国城乡经济发展过程中,一方面农村土地制度变迁推动和影响农业人口的流动,另一方面农业人口的流动也迫切要求我国的农村土地制度进行相应的变革。  相似文献   

11.
于潇  陈世坤 《人口学刊》2020,42(1):30-41
人力资本流动与人口流动相关却不相同,本文采用2010-2016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从流动方向和流动强度两方面对我国省际人口流动引致的人力资本流动现象加以研究。结果表明从流动方向分析,各省人口净流动方向基本呈现时间一致性并且流入流出区域具有稳定性。在调查期间人口净流出省份为16个,人口净流入省份为15个,没有明显变化。人力资本净流向与人口净流向完全一致,但省际人口净流向与高级人力资本净流向并不完全一致,山西、广西、重庆等省市的高级人力资本净流向始终与总人力资本净流向相反。本文采用流出流入比率和迁移选择中心两种指标测算人力资本流动强度,结果基本一致。人力资本流动中心与人口流动中心分布均较为固定。2010年人力资本流动强度最大的省份在2016年的流动强度也更强,流动强度在省际呈现惯性和马太效应。人力资本流入最强地区包括北京、天津、上海三个直辖市,人力资本流出最强省份始终包括安徽、四川、河南等省份。以人力资本流出弹性衡量人力资本流出强度与人口流出强度的相对强弱,东部地区、东北地区省份人力资本的流出强度始终大于人口流出强度,西部地区省份差异较大。考虑各省近五年经济增长状况,人口流动或者人...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地区工资差别和就业机会的理论出发 ,论证了中国的经济型人口及劳动力流动的变化 ,并根据哈里斯和托达罗的模型 ,结合作为中国典型的人口流动现象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流动的趋向 ,提出了经济开放刺激的城市经济环境是诱发人口流动的主要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城镇化进程中的人口流动与城镇新增贫困人口问题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城镇化的过程中,农村人口净流向城镇。这一方面推动城镇和农村的发展,另一方面带来城镇贫困人口的增加。由农村流入城镇的人口其贫困发生率大致在3%以上。为预防和保障人口流动中的城镇新增贫困人口,应该采取措施分类引导人口的城镇化,建立和完善进入城镇农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积极发展城镇服务业等第三产业,避免过度的城市化带来城镇贫困问题的扩大。  相似文献   

14.
我国流动老年人口居留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不断发展以及人口迁移流动规模的日益增加,流动人口中老年人口的比重也越来越大。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发布的《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5》显示,流动老年人口的规模不断增长,老年人口发生迁移流动现象已经成为常态。流动人口在享受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过程中,公共卫生服务是最基本、最重要的方面之一,而流动老年人口由于年龄因素,身体健康状况更加备受关注。如何通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保险方式使老年人享受异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是流动老年人口最关心的问题之一。本文利用2015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从个体特征、流动特征和社会经济特征三个层面对我国流动老年人口居留意愿进行描述分析,采用逐步回归方法研究相关因素对流动老年人居留意愿所产生的影响。研究认为个体特征中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等因素对流动老年人口居留意愿均有影响;从流动特征的维度来看,流入区域、流动范围、流入时长与流动原因四个变量均通过了显著性检验,均对流动劳动年龄人口的居留意愿产生了显著影响;社会经济因素中,除了再就业变量以外,其他变量的全部类别或部分类别均通过了显著性检验,为进一步完善我国流动老年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和促进社会融合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人口流动使完整家庭分离为结构不完整的流动家庭和留守家庭,导致家庭结构的变化,其程度需要定量分析。本文以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为依据分析了人口流动对家庭结构的影响。结果显示,在我国家庭结构类型中核心家庭仍然占主体地位,近半数家庭是核心家庭;三代直系家庭和一对夫妇家庭所占比重比较接近,各占约五分之一;单人户和隔代家庭比重有所上升。人口流出即家庭成员的外出使得家庭结构类型向更小更简单的家庭结构类型转变。  相似文献   

16.
北京市流动老年人口特征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对北京市流动老年人口的问卷调查和深入访谈结果 ,分析目前我国大城市流动老年人口的特征和流动原因 ,了解他们面临的困难和问题。研究表明 ,中国老年人口流动主要以家庭团聚为目的 ,老年人口流动是基于老年人与子女之间的理性决定。决定老年人口流动的主要因素是老年人口的自身因素、流入地子女的经济状况和与老年人的关系以及流入地的自然社会环境因素。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构建了世界人口发展健康指数,并对包括中国在内的46个国家(地区)的人口发展健康状况进行了排名。人口发展健康指数不仅直观地反映和比较了各国(地区)人口发展健康度现状,还可以对人口发展健康状况进行预警,从而可以作为各个国家(地区)制定人口相关政策的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8.
朝鲜族是我国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之一,流动人口比例较大,跨境流动现象普遍。人口流动可以改善个人和家庭的社会经济状况,但是也给边境地区朝鲜族聚居地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不利影响。本文利用吉林省延边地区朝鲜族人口流动的调查数据,分析非流动人口、境内流动人口和跨境流动人口的特征,通过Logistic回归模型研究不同类型流动人口的影响因素。回归结果表明,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外出经历是影响朝鲜族人口流动的主要因素,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同样是影响朝鲜族流动人口是否进行跨境流动的主要因素,而受教育水平、语言能力等因素对于人口流动的影响并不显著。政府应进一步规范劳务输出途径,加强流动人口职业技能培训,加大对返乡劳动者创业的扶持力度,推动朝鲜族聚居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维护边境地区人口和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19.
城乡老年人口健康差异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利用2011年的中国老龄健康长寿影响因素跟踪调查(CLHLS)数据,采用多维度健康测量对我国城乡老年人健康差异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城乡老年人口在健康方面存在差异,具体表现为农村老人在生理健康上优于城镇老人,而在心理健康上城镇老人优于农村老人,相对综合的自评健康方面不存在统计上的显著性差异。在控制一些重要的影响因素之后,城乡老年人在生理健康上的差异实际上要比观测到的大,而在心理健康上的差异实际上要比观测到的小。另外,人口、社会经济、生活方式和外部支持等因素在各健康维度上的影响作用也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20.
《人口学刊》2013,(6):54-60
随着我国人口流动率的不断增长,人口流动的长期化趋势日益明显。对于流动的长期化或处于流动状态的时间长度,一般使用流动人口在目的地的平均居住时间长度来衡量。本研究提出了一个新的概念和指标,即流动预期寿命。它是指在给定的分年龄人口流动率的条件下,人们预期在流动状态下度过的年数。它是通过编制生命表进行计算的。平均居住时间受到年龄结构的影响,而平均流动预期寿命排除了年龄结构的影响。通过人口普查数据的计算,我国人口的平均流动预期寿命在过去10年增长了一倍,由2000年的5.4年上升到2010年的10.8年,2010年男性的平均流动预期寿命略高于女性。人口流动的常态化和长期化成为日益显著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