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西方现代国家成长的历史和逻辑决定了现代执政价值合理性的历史嬗变.现代执政价值合理性经历了从主要在于维护国家的和平、安全、秩序到保障公民的生命、自由、财产权,再到促进个人和社会功利的历史嬗变.  相似文献   

2.
在现代公共生活中,探讨和建立道德合理性机制正在成为现代道德发展中越来越具有社会重要性的问题。合理性作为表达人性实现状况的基本范式之一,表达了人性实现的状况。作为一种对社会生活进行价值调节的工具,合理性与道德合理性成为一种重要的价值运行机制。在道德合理性机制的调控下,人们从"身体"开始,通过以劳动为前提的"享受",达成"尊严"的生存目的。  相似文献   

3.
执政合法性与执政党所秉承的执政逻辑、倡导的执政伦理以及对执政规律的遵循有着密切的关系,是决定执政党长期执政的重要因素.中国共产党在由革命逻辑向执政逻辑转换的过程中,通过增强执政合理性来提高执政有效性,使执政的价值追求与执政实践相耦合、执政理念的正当性与执政行为的正义性相统一、执政绩效的提高与执政的合规律性相一致,不断获取执政合法性资源,巩固执政的合法性基础,从而实现长期执政的目标.  相似文献   

4.
现代性危机的道德合理性困境与出路及其当代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性危机虽然表现为目的合理性与文化合理性之间的道德合理性悖论,但其实质是文化合理性的现代性道德哲学范式所衍生出来的社会信仰的缺失。走出现代性危机必须重塑社会的文化合理性,以奠定社会信仰的“普遍的道德合理性”基础,其要义是复归“文化合理性”的伦理理念。人与制度是文化生态的两个基本要素,因此,文化合理性的伦理理念的型塑必然诉求“道德人格”与“制度伦理”的双重建构。文化合理性的伦理理念的复归既是现代性运动的自我辩证否定,也是当下中国科学发展观命题的题中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5.
“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现代性道德体系的建设理路,突显了当前我国社会道德体系和伦理精神构建中的传统道德的根源性与历史继承性问题。但承接的价值合理性何在?则需作出进一步的学理阐释与澄明。本文从“全球化”这一标示时代生存方式特质的时代话语出发,从历史视角、现实视角、发展视角三个纬度,求证传统美德现代承接的价值合理性。  相似文献   

6.
"爱"是人类本性之所需,无论是宗教性道德还是世俗性道德都赋予"爱"以伦理合理性。"爱"的伦理合理性主要来源于它能够把人从分离状态中重新聚合起来,使个体由个别性的存在成为普遍性的伦理存在。据此,我们应当重申"爱"的伦理合理性,恢复"爱"在伦理世界中的地位,并挖掘"爱"的现实价值,重建人类"爱"的信心和能力,从而帮助人类走出人类与自然、个体与整体相分离的伦理困境。  相似文献   

7.
现代化理论的分歧主要集中在对合理性问题与合理化问题的理解。比较韦伯与哈贝马斯的合理性理论,“困境”的韦伯到“整合”的哈贝马斯反映了“从工具合理性与价值合理性到道德合理性与交往合理性”的发展。交往合理性承认中国现代化的路径,从哈贝马斯的交往合理性出发,与世界主义、平等主义、对话的普遍主义相联系的多元主义将有利于中国的现代性建设。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对现代生命技术研究与应用的道德反思为切入点 ,以道德在新技术革命中的作用及其合理性限度为论旨 ,追问“道德在何种意义上可以担当技术选择的仲裁”、“技术何以有禁区 ,道德能否为技术划定禁区”及“是技术离开了道德 ,还是道德离开了技术” ,认为当代人类在祛魅技术的同时应当避免附魅道德 ,技术祛魅与道德祛魅是当代人类同时面临的两个重任。  相似文献   

9.
现代文明难题与儒家美德合理性基础论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康宇 《文史哲》2007,(5):60-66
现代社会文明存在着诸多难题。如何解决"得"、"德"的矛盾关系,现代道德文明建构中的双重困境与道德与生活关系的处理,困扰着当代中国人。"麦金太尔问题"与"海因兹困境"等命题的提出,不仅揭示了伦理—社会价值生态,也对现代社会道德合理性的基础提出了疑问。通过对儒家美德的现代性批判可以论证其在当代中国社会存在的合理性,也为现代文明难题的化解提供了尝试。  相似文献   

10.
伦理生态与伦理精神的价值合理性建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确定中国伦理精神合理性建构的标准 ,离不开对伦理精神的价值合理性建构实质的把握。即以“伦理精神”、“合理性”、“伦理生态”作为基本概念 ,确立“现代中国伦理精神的价值合理性建构 ,就是伦理生态的建构的命题。应在生态中尤其在伦理与经济、社会、文化的整合生态中建构、确证、把握伦理的价值合理性  相似文献   

11.
理性是西方哲学的一个核心理念,既与神性相对立,又超出人的自然本能。人的理性本质在于以理性为道德立法。道德与理性的悖论则在于道德的"理性化"过程,即误把工具理性运用在道德价值理性领域,导致了道德的非道德化。道德与理性悖论的解决需要以理性的力量与方式,强化人们对道德的尊重,从而使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始终保持向善的指向。  相似文献   

12.
强化道德监督推进“以德治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德治国”要求我们充分发挥道德在治理国家中的作用。我们要努力把道德的自律与法律的他律紧密结合起来 ,探索建立健全道德监督机制 ,强化道德监督 ,以他律促自律 ,用外在的力量规范道德观念和行为 ,推进“以德治国”方略的落实  相似文献   

13.
合理性内涵歧义丛生,追溯合理性的历史渊源,合理性是一种新的理性,是理性与非理性的统一。面对评价的合理性是否存在的诘难,作者认为合理性的基础在于社会事实是事实与价值的统一,评价合理性的内在本质规定在于评价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是合情与合理的统一,是合价值性与合工具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14.
自主性是伦理学和政治哲学研究的一个基础性概念,而“认同”概念则是自主性概念的一个核心内涵.出于两点理由,可以认为理性内容是认同概念和自主性概念的一个必要的内涵:第一,理性内涵对于一阶欲望与二阶决心的实质性区别是必要的;第二,理性内涵对于人格同一性的建立是必不可少的.  相似文献   

15.
伦理学作为一门求索善的真谛及其实现的学问,在当今社会转型和道德重建的宏观背景下,应在以下方面进行突破:在伦理目标确立上,既要坚持主导道德的一元性,又要承认多元道德取向的现实合理性;在伦理规范建设中。不仅要设定人们行为之应然,而且要昭示这种应然之内在依据;在伦理功能向度上,既要注重贬抑人的行为之“恶”,且应褒扬人的行为之“善”;在伦理价值追求上,不仅应着眼个体的致善,而且要研究社会善的实现。对这一系列问题的切实关注和有效解决,将有利于提升伦理学的学科价值,推进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In 1957, Grice suggested the theory of meaning-nn as a theory of communication. Later, he developed Cooperative Principle (CP) as guidelines for the efficient and effective use of language in conversation. Some philosophers and linguists try to develop and modify the Grice's Cooperative Principle or attempt to challenge the validity of this and suggest some other principles. However, very few try to explore the driving force behind conversation. What is the mechanism underlying the use of a sentence to convey extra meaning? After a more detailed examination of Grice's work on philosophy and language, we discover that the importance of rationality is shown throughout his work. Therefore we can conclude that rationality, not the cooperation, is the real motivation, though Grice invents the Cooperative Principle. Cooperation is the realization of rationality applied at the level of discourse.  相似文献   

17.
经济伦理是伦理道德在经济领域中的表现,它所贯穿的核心价值目标是如何实现经济合理性与伦理正当性的统一。科学发展观,第一要素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经济伦理为贯彻和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提供了道德基础;经济伦理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道德支持;经济伦理推动统筹兼顾,实现社会公平正义。  相似文献   

18.
汪怀君 《北方论丛》2011,(5):140-144
"交往理性"是理性的崭新形态,它再次张扬了理性价值。以交往理性为根基所形成的道德实践即为商谈伦理。商谈伦理是交往主体之间以语言为媒介、依从真实性、正当性、真诚性基本价值规范而达致相互理解的过程,它能够克服"道德分化"的困境,形成非强制性的伦理共识。而伦理共识的最高境界就是在面对差异与分歧时人与人之间能够相互宽容、相互包容。  相似文献   

19.
有限理性模式是基于一种假设,即时间、资源和智力能量是有限的。因为这些局限性,人类理解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非常有限,通常在决策时,我们只能做到有限理性,难以达到完全理性的要求。作为非理性因素的情绪能够影响各方面的决策,通过背景情绪,与任务相关情绪和预期情绪三种途径在决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按照孔子的说法,内圣就是智仁勇,<中庸>称为三达德.外王就是推行王道,为人民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让人民过安居乐业的幸福生活.内圣外王就是将内心修养的道德外化为民本观念,为民兴利除弊.这就是德治,也就是仁政、王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