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苏维埃政权建立初期,苏区民众的革命政治意识如革命热情等远远不能满足革命的需要。为加强苏区民众革命政治意识的培育,中国共产党一方面开展了旨在提升群众革命政治文化水平的教育运动;另一方面,在实践中开展了声势浩大的苏维埃民主选举运动。由此,坚定了民众的革命理想,增强了民众的阶级国家意识和对革命战争的认识,从而为打破国民党的军事"围剿"、巩固苏区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就业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大学生就业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角度出发,通过阐明大学生就业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涵义及其必要性,提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树立就业指导由"阶段教育"向"全程教育"转变、由"职能部门服务"向"全员服务"转变和强化大学生就业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专业化等观点。  相似文献   

3.
阶级认同可划分为两个方面,即政治阶级认同和社会分层认同,这两个方面认同既有联系又存在差别。在考察阶级认同的过程中,应特别关注政治阶级认同的形成与户籍制度及国家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以及作为认同的"主观中产阶级"与作为社会经济地位的"客观中产阶级"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近年来,我国民众的"底层认同"在不断扩大,"中层认同"在不断流失;改革前的"阶级政治"观念阻碍了中产阶级认同的形成和发展。这样一种阶级认同现状和趋势,从主观上降低了收入满意度、社会公平感以及对未来的信心,不利于社会的稳定与和谐,有必要加以政策调整。  相似文献   

4.
"象数"与"义理"是易学的两大构成要素,而目前学术界对二者的涵义及其关系剖析较为清晰的文章较为少见,故文章首先分析了"象数"与"义理"各自的涵义,归纳指出"象数"主要有"符号象数"和"事物象数"两层涵义,"义理"主要指易学的文意哲理;然后探讨了"体用"涵义这一对哲学范畴的源流概况;最后力求客观公允地从三个角度定评了"象数"与"义理"的体用关系。  相似文献   

5.
政治统治的合法性问题是一个国家存在、持续、稳定和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在中国古代国家更迭的历史过程中,统治者们都为寻求政治统治的合法性作出了努力。本文从合法性的视角,对古代中国统治者如何寻求国家统治合法性的方式进行了探讨,进而认为政权是否具有合法性,并不在于统治者所宣称的天命授之,也不在于统治者为自己的执政所制订的法律依据,而是在于民众是否真正认同。君主只有通过"德治"、"礼治"才能有效地实现统治的合法性,其中的"德治"更成为统治者们构建合法性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前中国政治信任的问题不在于政治信任度低,而在于政治信任度下降。中国特殊的政治体制导致“信任下降”很难被“容忍”,这主要基于三点原因:“良性”政府的预设导致民众对政府高期望;唯一执政党的制度导致对执政党高要求;信任与政权稳定紧密相连的传统导致政府对民众高敏感。在实践中,我国政治信任表现为:信任政治目标与不信任政治过程并存;信任高层与不信任基层并存;短期事件围观与长期信任影响并存。政治不信任会导致怀疑、冷漠、恐慌、嘲讽、愤怒一系列后果。为了推动政治信任建设,政府和民众要共同努力,实现从人格信任向制度信任的转变。  相似文献   

7.
信任是一种社会资本形态,它是社会和谐与稳定的黏合剂,其在群体性事件治理的不同阶段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在预警阶段,信任社会资本发挥着"感应器"和"减压阀"的作用;在处置阶段,信任社会资本发挥着"救援队"和"润滑剂"的作用;在善后阶段,信任社会资本发挥着"监督员"和"指导员"的作用。构建诚信政府,提升政府公信力,发挥其处置群体性事件的主导作用;培育民众间的普遍信任;发展和完善非政府组织,增强其信任"传递和生产"功能。  相似文献   

8.
意义与涵义分别代表政治哲学的两个维度。 2 0世纪中国政治自由主义用政治哲学中的涵义代替了意义 ,其结果表现为社会终极价值原理的缺失 ;反过来 ,2 0世纪中国政治浪漫主义以政治哲学中的意义代替了涵义 ,其结果导致它的社会政治理论只成为乌托邦想象。一种完美的政治哲学应当将意义确定为它的范导性原理 ,将涵义确定为它的构成性原理  相似文献   

9.
政治的涵义是广泛的。这里讲的“政治”是指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 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与社会稳定环境,是紧密相联的社会系统。以民主政治来促进社会稳定,以社会稳定来保证民主政治。二者相互制约、协调一致,形成互动作用的良性循环的政治稳定环境。这是我国社会发展的最佳环境,也是我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最佳环境。  相似文献   

10.
1949年新中国成立伊始,中国共产党开始在全社会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政治学习运动,以意识形态的手段建立民众对新政权的政治认同,而"中国革命史"的宣传教育成为重要一环。在学习苏联经验、探索高校政治理论课程体系的过程中,“中国革命史”自1953年6月被高教部确定为高校统一开设的政治理论课后,  相似文献   

11.
在改革开放30年之后,进一步审视“改革开放”在党的基本路线中所处的重要地位,对邓小平开放理论作更加深入的辩证思考,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邓小平开放理论的核心就是解放思想,如果“开放”仅“对外”而言,就缺乏了“大开放”的高度、深度和广度。应该清楚地认识到:“大开放”就是全党、全国人民的思想解放运动。  相似文献   

12.
《尚书》的历史变动观具有明显的两重性:一方面它承认新旧时代即新旧王朝的递嬗是合理的、进步的;另一方面又认为尧、舜、禹等"圣王"所生活的时代是值得欣羡的时代。这并不矛盾,因为前者是从天命改变的角度而后者主要是从道德高尚、社会和谐稳定的角度说的。而这一切都可以用"敬德保民者可以得天命"来解释,其关键在"德"上。《尚书》所认为的前代圣王统治时期是好时代,对这一观点,应该做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3.
解释刑法用语的含义,不能超出普通民众能够理解的、可以察觉到的范围.无论是司法解释,还是立法解释,在解释“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时均未表示可以涵盖“调解书”.结合罪刑法定原则、刑法谦抑性、期待可能性等理论,应当认识到仅凭行为人拒不执行调解书而对其行为进行刑法上的归责,是欠妥当的.  相似文献   

14.
从"大同理想"到"中国梦",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不断追求伟大梦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国家富强之梦、民族振兴之梦、人民幸福之梦,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整个社会的"中产梦"。"中国梦"为中等收入阶层的壮大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同时,中等收入阶层在"中国梦"实现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历史作用:他们是经济建设推手,是大众消费的主体人群,是维系社会稳定和谐的基石,是民主政治建设的推动力量,是正面价值观的践行者。中等收入阶层的壮大成熟为"中国梦"的实现奠定坚实的阶层基础。"中国梦"的实现与中等收入阶层的壮大同步共进,处于同一历史进程当中。  相似文献   

15.
柏格森把时间划分为空间化的时间与绵延两种。在电影中与两种性质时间对应的是因果逻辑叙事和心理逻辑叙事,分别表现为由人物行动产生的时间和人物心理活动或者生存状态产生的时间。时间对于香港导演王家卫来说,是他电影中意义产生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他从故事和叙事结构两个层面,通过讲述男女之间的情感纠葛以及碎片化的叙事策略,使得时间从运动当中独立出来,当它再反射到故事中时影片就获得了更丰富的意义——让我们相信在无边的时间之网中我们能做的唯有拒绝与等待。  相似文献   

16.
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基本价值向度,是以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思想为理论基石的。以人为本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一项基本原则,唯物史观中包含有丰富的人本思想。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坚持和实践科学的发展观,就要全面理解以人为本的含义。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终极目标是实现人民的根本利益.促进并最终实现人自由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的“以人为本”,强调社会发展要实现以人为中心,发展的本质就是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7.
《青春之歌》叙述的是一个青年女性知识分子追求自我实现的奋斗历程,它的前文本是鲁迅的《伤逝》、丁玲的《莎菲女士的日记》和茅盾的《虹》。几种前文本对于女性解放问题进行了各自的思考,做出了不同的回答。《虹》与《青春之歌》的互文关系更为直接。梅行素和林道静的性格中都有不安分和为自我实现而敢作敢为、不顾流俗的一面。但梅、林二人性格和经历不同的一面给人印象更深,其中的意味也更值得分析。梅行素与林道静性格最大的区别,是梅的“疑”和林的“信”。林道静性格中的不成熟和她的理想主义激情一起,正是其独特文学魅力之所在,因为它意味着青春。  相似文献   

18.
牛珊珊 《理论界》2014,(6):19-21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我们党最基本的工作方法。当前我国处在社会转型期,由于国际形势和国内形势的巨大变化,以及党自身建设出现的漏洞,使群众路线的贯彻和坚持不可避免地面临着脱离群众的三大挑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贯彻落实群众路线,要直面问题并创新观念,切实树立正确的群众观,真正做到"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充分调动和发掘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坚持人民利益至上,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切身的利益问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最根本性措施的还是要加强制度保障,矫正和约束领导干部在思想和实践上的偏差或失误,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和工作方法,真正使群众路线落实到实处。  相似文献   

19.
根本政治制度是我国政治制度的特定用语,指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一个是我国的根本大法,一个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如何进一步认识和发挥根本大法对根本政治制度的规范、保障和促进作用,这是我们在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进程中,需要深入研究的一个重大问题。应当以修宪的方式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载入宪法条文,为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提供强有力的宪法保障。  相似文献   

20.
刘萍 《学术探索》2013,(8):22-25
云南精神是云南省第九次党代会提出来的具有云南特色的人文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云南的具体体现,以其巨大的理论力量、精神力量、道德力量凝聚人、感召人、鼓舞人,成为云南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精神力量,是新形势下引领云南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