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剑 《河北学刊》2023,(2):87-94
宋元之际,全真道南宗五祖白玉蟾是中国道教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式人物。他悉心取法儒、释,促使全真道南宗修真方式由外丹学向内丹学转向,力图恢复到提倡形而上学的黄老之术中来,对该宗产生了重要影响。然而在大量明清史志中,白玉蟾多被构建成雅好文词、法力高强的术士。此类单一面相的不断构建过程,反而使明清史志中的白玉蟾形象略显单薄。这一构建过程正是“历史层累说”的具体体现,反映出在明清皇权高度集中的态势下,宗教已逐渐丧失了独立发展的可能。  相似文献   

2.
孟祥凯 《快乐青春》2014,(10):24-26
苏东坡,即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三苏”。他的诗词汪洋恣肆、清新豪健,开创豪放一派。在书法上虽取法古人,却又能自创新意,充满天真烂漫的趣味,喜画枯木怪石。苏轼的父亲苏洵志在科举,由于做学问的时间太晚了,大约是在苏轼出生之后,那时已过而立之年,结果屡试不中,只能感叹自己怀才不遇。苏轼出生后不久,苏洵便到京都去游学,所以苏轼一直到8岁都没有受到过父亲的教诲。母亲成了他最早的启蒙老师,母亲程氏出身书香门第,人品、学识都相当好,对儿子的教育也非常严格。  相似文献   

3.
淡味苏东坡     
蒋醺 《快乐青春》2010,(6):60-61
苏轼是个才子。才子是很得意的,受皇帝赏识时,他的书法漂亮、工整、华丽。他从没想过,他会让很多人受伤。别人没有他的才气,当然要恨他。  相似文献   

4.
白玉蟾的文学艺术的成就及其美学思想是道教文艺和美学思想发展的又一高峰 ,也是宋代美学思想的代表之一。他的美学思想是复杂而多样的 ,就像道教思想道教文化本身那样。他以“真快活”为核心的审美趣味说 ,“无心于山 ,无山于心”的终极的自然审美论 ,及其强调“忘笔知书”以契道为目标的艺术美学观 ,都体现其美学思想的宗教化特点 ,也能反观其文学艺术成就的思想基础、时代和民族文化的根源。  相似文献   

5.
目前学界对白玉蟾及其《蟾仙解老》一书尚无专门研究。本文首先对白氏生平作初步考证,从诸多记载找出其可信处。主要分析《蟾仙解老》在形式上和内容上对老子《道德经》阐释时佛道结合的特点既与禅宗相近,仍存道家本色。  相似文献   

6.
有关东岳信仰与宋元道教金丹派南宗的关系,学术界鲜有人涉猎。本文依据掌握的文献史料和田野考察资料,拟就白玉蟾金丹派南宗与东岳信仰关系,围绕彭觉非“东庵”与白玉蟾南宗的孕育、南宗传承与东岳信仰、三山天庆观与福州东岳庙的渊源,略作梳理与考察,就道教金丹派南宗研究存在的一些疑点进行辨析。  相似文献   

7.
中国自从西周《诗经》文化以来就是一个文学中国的国度,而非理学道学的国度。重回文学中国不仅仅是华夏民族所急需,对人类未来走向也应该具有指引作用。苏东坡以诗词文赋阐述其审美人生的哲学思想,并从道学研究本身完成了与北宋五子的分野,从而成为文学中国的伟大里程碑。作为伟大文学家,苏东坡的审美人生方式,才是华夏民族品格真正的代表。  相似文献   

8.
苏东坡是一个酷爱智慧的人。他以追求智慧的头脑而执着 ,也以追求智慧的胸襟而豁达。执着使他更加豁达于他所要豁达的 ;豁达则使他更加执着于他所要执着的。执着是东坡的不朽之骨 ,豁达是东坡的不灭之魂。东坡长久影响于后世的人格魅力尽在豁达与执着之中  相似文献   

9.
何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进一步以理论和现实为视角,探寻道家哲学研究的新境域,以实现道家哲学的现代性转化,是一个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对这一问题的思考,一方面要在分析道家哲学的基本思想内涵、思想贡献及其内在理路的基础上进行新的探索;另一方面,更要注重对道家哲学各种现代价值境域的阐释和实践领域的开掘.道家哲学研究对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深入而全面的回应,不仅可以丰富道家哲学本身的内涵,也能为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探索出新的境域.  相似文献   

10.
郭杏芳 《学术探索》2012,(6):134-137
苏东坡对词的最大贡献公认是扩大了词的题材范围,提高了词的表现力和社会功能,提升了词的品位,指出了词的向上一路,使之与诗相媲美,成为传统文学上的双璧。他对词的创新在贬居黄州时期表现更为突出,《念奴娇.赤壁怀古》被认为是豪放词的代表之作。通过对他在黄州时期的生活状况、生活环境、思想情感及创作特色等方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是黄州特殊的生活经历和人文环境给他提供了新的创作条件和创作思路,是苏词创新的推动力。  相似文献   

11.
道家与当代中国新哲学的建构关系密切.在当代中国新哲学的建构中,无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还是中国传统哲学的现代转化,乃至西方哲学的中国化,都需要道家的积极参与.因为道家是中国传统哲学重要的组成部分,道家与儒家共同构成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主体,道家是建构当代新道家的“生长点”,道家在西方哲学中国化的过程中更易于同西方哲学相结合.  相似文献   

12.
肖传仁 《快乐青春》2011,(10):64-65
传说苏东坡有一天到山里去游玩,那里山青水秀,风景美极了。苏东坡边走边看美景,不知不觉走到了一座古庙前边。苏东坡挺高兴,就进了庙,打算在这里歇歇脚。  相似文献   

13.
方东美认为,华严宗以其“理事圆融”的本体论和“内具圣德”的人性论,典型地体现了中国大乘佛家的哲学智慧。这种智慧,是来自印度的佛学思想与中国哲学相结合的产物。他肯定了道家哲学和儒家哲学对中国大乘佛学的形成和发展所产生的巨大影响,但他更多地作出论述的,是中国大乘佛学在其形成阶段所受道家哲学的影响。他认为当佛教传人中国之后,正值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而导致的儒家思想衰退、道家思想复兴时期,因此外来的佛学主要是在道家思想影响之下而形成高度哲学智慧的。这种对于儒家与道家在魏晋思想界不同地位的看法,再次表明了方东美在学术文化上反对卫儒家之“道统”的基本态度。  相似文献   

14.
苏东坡贬惠时期处于多重困境之中,其心境的本源是沧桑、寂寞而痛苦的,但他却以高超的压弹能力,安然度过危机。苏东坡之所以压弹成功,有其原因:儒、道、佛思想融通合一是其压弹的思想基础。乐观、旷达、随缘的人格品质是其压弹的前提条件,社会支持是其压弹的重要因素,高超的心理调控能力对其压弹起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中国语言可以说呈现了中国哲学的本体论 ,但中国哲学的本体论并不是惟一地决定于中国语言 ,儒家和道家的主张能够表明这一点。《易经·系辞》《论语》《中庸》以及《道德经》《庄子》等著作中的相关观点表明 ,中国古代哲学的本体论可以称之为不可言喻之本体论。  相似文献   

16.
西方后现代生态主义性质的哲学是对道家思想的当代肯定和复兴 ,道家哲学将成为后现代生态主义的社会制度、经济、文化、科学以及自由平等的哲学依据 ,道家的文化和文学将成为全人类的文化遗产和文学传统  相似文献   

17.
儒家天真,道家率真,墨家认真,名家顶真。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本土思想资源中 ,道家文化与浪漫主义文学观最有契合性 ,由此决定了作为异质性存在的现代浪漫主义文学观在传播、发展过程中对本土道家文化资源的建立在“相似性”基础之上的“利用”路径 ,也就是说 ,原生形态的浪漫主义文学观在传入过程中多有道家文化式的“改写” ,并由此获得了存在的“合法性身份”。而道家文化的深潜影响某种程度上也纠正了原生形态的浪漫主义文学观之于中国本土现代时段的时空性“隔膜” ,从而使得浪漫主义文学观能够在现代文学史上生根、滋长 ,并形成为蔚为大观的现代浪漫主义文学的参天大树。  相似文献   

19.
(1)道家究竟是什么哲学?道家哲学史上如何定位?如何看待道家的哲学属性?过去这类追问常扭曲式地转换为“道家像什么什么哲学”的发问。这是因为西方评价者常常自觉不自觉地囿于西方哲学中心论的立场,把西方那种哲学范畴之网作为评价工具加诸道家之上而导致的。(2)历史把西方推逼到环境主义、生态主义意识形态化的阶段,这种思潮发展趋势必然归结于自然一元统一性哲学──从这个意义上讲,环境哲学是“姗姗来迟的道家”,这一点已获得20世纪环境主义思想先驱们实践的证明,他们越来越从心灵深处认同和确认道家哲学的真正属性了。这个新动向预示着人类历史理性开始觉悟到:道家正是一种基本的古老的环境哲学原创体系。  相似文献   

20.
基于分析性思维传统的知识论哲学,奠就了西方哲学蔚成大观的哲学范式,然其解构性旨趣囿于对象的缕析而遮蔽了人之存在、人之思维的存在论意义,进而遭致无法规避的异化现象。基于整体性思维揆度万物本质的道家哲学,以尊重事物真实存在、顺遂自然、自然而然为旨趣来把握事物运行之规律,此种哲学范式所葆有的审美态度与境界,使其超越知识论哲学范域而实现了审美与契真的合一:即知识非哲学之目的;分析性思维与整体性思维能够实现相互融通;道家思想的整体性胸怀和审美旨趣,易于促生一视同仁、民胞物与、身心和谐之生命境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