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1988年,第十届国际人道主义和伦理学会世界大会在美国巴法罗纽约州立大学召开,会议通过的《相互依存宣言:一种新的全球伦理学》①(以下简称《宣言》)中这样写到:这种全球伦理学的基本前提是“我们每一个人对于发展普遍的道德自我意识都有利益关系,我们每一个人对于世界共同体都有高度的责任”。这份文件强调全球化时代建立人类共同伦理的必要性,它在1988年的时候提出,其预见性正得到当下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不断验证。但是这份文件一直没有得到国人的重视。事实上,它展示了在全球化时代,使用人道主义精神资源,倡导一种全球共同伦理的可能和方…  相似文献   

2.
1848年,一个体现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意志和根本利益的<共产党宣言>(以下简称<宣言>)横空出世了.列宁说过:"这本书篇幅不多,价值却相当于多部巨著,它的精神至今还鼓舞着、推动着文明世界全体有组织的正在进行斗争的无产阶级."一个多世纪后的今天,<宣言>所提倡的科学精神--理论联系实际,更是我们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做一个真正马克思主义者的行动指南,也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永具活力的保证.  相似文献   

3.
当今,全球化已成为世界发展的一大趋势,世界各国都或主动或被动地被卷入其中.一百五十多年前马克思和恩格斯就在<共产党宣言>中深刻而明确地指出了这一历史趋势.他们所描述的19世纪的世界市场的发展以及特征和当代全球化有着很多的相似性,虽然今天的全球化有很多新特征,但是<共产党宣言>依然是指导我们认识当代全球化的重要篇章.  相似文献   

4.
<共产党宣言>(以下简称<宣言>)是全世界共产党人最早的党纲,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和共产主义运动史上,都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既标志着整个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也标志着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开始.<宣言>不仅阐明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共产党人的性质和任务,而且揭示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及其必然灭亡的规律,揭示了人类社会变化发展的根源.这个<宣言>也就是唯物史观宣言.<宣言>所阐述的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不仅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有指导意义,而且其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对我们今天的实践同样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5.
康德哲学的一个核心工作是论证自由,这一工作有两个相互衔接的路径:一个是在<纯粹理性批判>里进行的论证路径,我们称为"知识论进路";一个是在<实践理性批判>里进行的论证路径,我们称为"伦理学进路".在<纯粹理性批判>里,通过澄清范畴的起源(Ursprung)与权限(Beflugnis)问题,一方面确立了范畴的先验性(a prioritaet),从而完成为一切知识奠定先验性基础的工作,另一面也确定了范畴的客观界限,从而限定了以这些范畴为基础的一切知识的客观界限.而知识界限的限定,在根本上意味着把"人"从知识主体与感性身份中解放出来,维护与捍卫了人的另一个更重要的身份,那就是作为自在存在者(das Wesen an sich selbst)的"自由者"身份.  相似文献   

6.
[主持人语]<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纪念<共产党宣言>的发表,等于为马克思主义祝贺生日.160年过去了,历史上的一些思想体系早已烟云消散,而马克思主义仍然活跃在当代世界.特别是在当代中国,伴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胜利推进,马克思主义不断焕发出勃勃生机.<共产党宣言>所阐述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对中国今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仍然有指导意义.现在,我们应该隆重纪念<共产党宣言>的发表,并结合当代世界与中国的实际,重读这本马克思主义最精粹的经典著作.深入研究其中提出和阐述的基本观点,并作出当代的阐释,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本栏目发表的三篇文章,分别考察了<共产党宣言>>中"两个必然"的思想、所有制思想和方法论启示,并结合新的实际阐述了这些思想的科学内涵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时至今日,<共产党宣言>的经典地位、丰富的思想意蕴仍然是理论界关注的焦点.在热烈探讨的同时,国外学界却对<共产党宣言>的创作史提出了一个新问题,即在创作<共产党宣言>的过程中,马克思和恩格斯分别起着什么作用?<共产党宣言>与之前两个稿本的思想内容是否一致?这要求我们对<共产党宣言>的创作过程和文本内容重新进行细致的解读和中肯的判断.文章提出,<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恩格斯的合作之作,是三易其稿的理论升华,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创新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  相似文献   

8.
1993年 ,“世界宗教议会”发表了《走向全球伦理宣言》 ,自此 ,全球伦理的研究受到越来越多的学者的关注 ,成为 90年代伦理学领域的一个热点问题。学者们对全球伦理在概念上各有提法 ,大致有8种 :1.“普遍伦理” ;2 .“普世伦理” ;3.“全球伦理” ;4 .“世界伦理” ;5.“世界道德” ;6.“底线伦理” ;7.“全球意识伦理” ;8.“普适伦理”。一、对普遍伦理持赞同态度的观点在国外 ,首先倡导全球伦理的是孔汉思博士。他说 :“我们所说的全球伦理指的是对一些有约束性的价值观、一些不可取消的标准和人格态度的一种基本共识 ,……是由所有宗教…  相似文献   

9.
从<共产党宣言>(以下简称<宣言>)发表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人类社会经历了150多年的发展.在这其间,社会主义经过了从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实践、从社会主义运动到社会主义制度、从社会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建设、从社会主义高潮到社会主义在曲折中发展、从世界以革命和战争为时代主题向以和平与发展为时代主题的历史跨越.  相似文献   

10.
从经济伦理这个角度来说,<资本论>就是一部资本主义经济背景下的经济伦理学著作和一幅经济道德生活画卷.用伦理学的视角来解读<资本论>,我想主要是出于两个目的:第一,用一个新的视角去更深刻地理解马克思的<资本论>的思想体系;第二,有利于我们在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对这个问题的进一步认识.  相似文献   

11.
摩尔1903年所提出的"未决问题论证"可以表达为:如果善可以定义为自然属性N,那么,"N是善的吗?"就不应当是一个未决问题。但"N是善的吗?"对任何理解该句子的人来说都是一个未决问题。因此,善不可以定义为N。这一论证以非常有效的形式将伦理学判断或规范性判断的特殊性,即它们和自然科学的判断或任何本体论判断的区别凸现出来,它影响并决定了英美元伦理学百年发展的历程。了解这一论证对当代英美元伦理学产生如此深远影响之原因,对于我们今天的伦理学研究有着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文学与伦理学有着密切的关联,从文学伦理学的视野审视文学名著是一个全新的研究课题.古今的戏剧作品中有大量"弑父"主题的出现,尽管"子弑父"的动机和缘由大多属于心理学研究的范畴,但其伦理学意义以及主题学研究的价值同样不可忽略.因此,从文学伦理学的角度来探究<哈姆莱特>、<俄狄浦斯王>等重要作品中的"弑父"主题对于审视西方戏剧具有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3.
道德责任是伦理学中的基本范畴,因为它包含着伦理学的最根本的问题。可以说:“每一个在道德上有价值的人,都要有所承担,没有承担,不负任何责任的东西,不是人而是物件。”①然而,值得指出的是,对这么一个在伦理学中具有普遍意义的范畴,我们以往的研究是不够深刻和全面的,象诸如道德责任的心理基础问题就绝少涉及,因此,当前很有必要深化和完善这方而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有一个常用的成语叫"人定胜天",可是这个词儿的准确意思是什么呢?在<汉语大词典>中,人定胜天,是人力可以战胜自然.而<新华词典>中,人定胜天是指人的智慧和力量可以战胜自然.人定,人谋,人的智慧和力量.<四用成语词典>的解释为:人定胜天,人的意志能够战胜自然.人定,人的意志.<现代成语巨典>关于人定胜天的概念,又是指人依靠自己的聪明和力量必定战胜大自然.<现代汉语词典>中,人定胜天这个词是指人力能够战胜自然.  相似文献   

15.
"道"是人类无数次生命体验和感性认识之后的理性发现.是中国哲学的核心概念,也是庄子哲学的本根.在<庄子>的哲学世界里,"道"大体有三个基本象征:一是宇宙存在的象征,二是事物自身规律的象征,三是人的最高认识境界的象征.<庄子>的全篇都在言说"道".庄子对于"道"采取了一种诗意的象征表达,使得作为宇宙存在、一切事物的基本规律和人认识世界最高境界的抽象的"道",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展示与确证.  相似文献   

16.
在<论语>文本解读的"效果史"当中,成人为仁是传统认识中的主流;但是,现代解释学背景下人的主体性,仁、礼的突出显现与表达,产生了对作为整体的伦理生活本身的割裂,对于如何过一种伦理生活的"规划"的遮蔽.在解除阅读暴力的"现象学"还原之下,透过<论语>的文本世界,还原出民族传统伦理生活的"原生态"世界,一种整体性伦理生活规划的"道德世界观".同时,相对于以"行动"为基础的伦理生活规划,<论语>的世界为我们提供了以第一人称的"行动者"为基础的伦理生活的可能形态.这对于面对日常生活世界"道德分裂症"的现代人来说,开辟了如何规划伦理生活的"第三条"道路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一、国家关系伦理思想是伦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伦理学是人类最古老的学问之一。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伦理学的理论研究不断深入 ,涵盖范围不断扩展 ,学科分支不断细化 ,尤其是研究的视角不断开阔 ,逐步突破了以往的时空局限 ,将整个世界乃至地球都纳入了自己的研究领域 ,其中 ,国家关系伦理学就是一门日益引起人们关注的新兴学科。进入 90年代以来 ,一个“走向全球伦理”的普遍伦理运动方兴未艾。 1 993年世界宗教会议通过和发表了《走向全球化伦理宣言》这一重要文件 ;1 995年 ,前联合国秘书长德奎利亚尔领导的“世界文化与发展…  相似文献   

18.
"经济伦理学与马克思的资本理论",也就是"经济伦理学与<资本论>",这个议题以往很少有人涉及.我国学术界的经济伦理学研究起自上世纪80年代末,其基本的理论框架、概念术语大都来源于西方经济伦理学,马克思的资本理论似乎在经济伦理学研究的视阈之外.  相似文献   

19.
一九三二年,国外首次全文发表了马克思的一部重要著作《一八四四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这部著作一发表,立即轰动世界并引起了激烈的论争。论争的重要问题是:《手稿》中关于人、人性的异化和复归等人道主义思想,是不是马克思的成熟的思想?人道主义问题在马克思主义现沦体系中应占据什么地位?它和现代西方流行的存在主义的人道主义有何区别? 对这一问题,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 我们认为,马克思是一个杰出的无产阶级人道主义者,他在《手稿》中表现出来的丰富的人道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不可缺少的重要的、有机的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一贯的光辉思想。我们一定要继承《手稿》中这一份珍贵的精神遗产,恢复马克思主义人道主义的光辉。 然而教条主义者却否认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性质,他们以《手稿》是青年马克思的不成熟的著作为借口,认为它带有明显的费尔巴哈哲学人本学的痕迹,马克思后来抛弃了《手稿》中的思想,成了一个只讲阶级斗争、不讲人道主义的暴力革命论者,所谓人,人性,人道主义诸范畴,都是资产阶级的东西,与马克思主义无涉。我国十年动乱期间,左倾变为极左,理论界谈人色变,“人道主义”成为禁区,四人邦操纵的舆论工具围剿人道主义,  相似文献   

20.
自 2 0世纪 90年代初以来 ,全球化的浪潮席卷世界 ,而“地球村”里的纠葛、摩擦、冲突和战争频仍不断 ,人类所面对的生态危机、能源危机等等也日趋严峻。与全球化相伴随的是 ,一些宗教界、学界和政界的人士提出了建构“全球伦理”( global ethics)的倡议 ,并提供了一些全球伦理的“模本”。其中最著名的是由德国神学家、图宾根大学教授孔汉思 ( HansKung)等人起草 ,在 1 993年“第二届世界宗教议会”上通过的《走向全球伦理宣言》(以下简称《宣言》)。《宣言》指出 :“我们的世界正在经历着一场根本的危机 :一场发生在全球经济、全球生态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