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究竟什么是“社会”?怎样分析和研究“社会”?研究“社会”的目的又是什么?人们能否真正认识和把握“社会”的本来面目?“社会”真正面目的辨别标准又是什么?所有这些问题,实际上是社会科学自建立以来就面临的基本问题。这些问题的提出及其解答的立场和观点,将最终决定社会研究的性质及其采取的基本方法。同时,所有这些问题的思考和解决过程,不但将决定社会科学的命运及任务,  相似文献   

2.
上海社会科学院成立于1958年9月7日,在50周年院庆之际,特举办“社科杯”2008年上海中学生社会科学征文大赛。 本次活动旨在增进高中生对社会科学的了解和兴趣,鼓励少年用理性态度、科学方法和社会责任意识来关注和思考社会问题,参与上海文化大都市建设。  相似文献   

3.
“反身性”的基本含义是“自我指涉”(self reference) ,从哲学发生的角度看,这种“自我指涉”又表现为自我反驳(self refutation)即悖论(paradox) ,自我反思(self reflection)即理性的张扬,以及诠释学循环(hermeneuticcircle) ,即在人的各种活动中不同主体、对象之间的相互诠释和建构(肖瑛,2 0 0 4 )。反身性的这三个面相之间具有相互反动的性质:悖论与自我反思对立;诠释学循环一方面使诠释成为可能(方法论诠释学) ,另一方面却消解了启蒙理性所建构的主客对立的二元论(哲学诠释学) ,因此也与自我反思对立;反过来,自我反思作为一种理性能力,…  相似文献   

4.
李青 《职业时空》2008,4(6):9-10
“荣”、“辱”是一对基本道德哲学范畴。在人类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这两者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荣”,即荣誉,是指社会对个人履行社会义务所给予的褒扬与赞许,是个人所产生的自我肯定性心理体验;“辱”,即耻辱,是指社会对个人不履行社会义务所给予的贬斥与谴责,是个人所产生的自我否定性心理体验。而荣辱观则是对这种“荣”、“辱”所进行的理论概括:它是人们对荣辱问题的根本看法和态度,是一定社会思想道德原则和规范的体现。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详细考察韦伯核心的科学学说文本,认为在韦伯的科学学说中,价值的自由形态之所以不同于价值的自然正当性,是因为其必须借助科学这一“中间性的世界”来成全,因此价值的自由形态和科学作为价值与伦理的中间世界是同时出现的。从上述社会科学面临的根本处境出发,本文接下来讨论了韦伯社会科学的第一次奠基,即将经验正当性落在了价值观念上的意涵。这一奠基致使韦伯那里“价值自由”的社会科学对种种带有“客体化”色彩的理论追求(“自然主义”和“精神化”)进行了相应的批判,从而走向了以意义问题为核心的“历史个体”与“理想类型”。这一过程的实质问题在于,意义问题更直接地放在了“人造物”上(理想类型),社会科学因此以某种二律背反的形式表明深刻的自由人格设定。这也是韦伯社会科学的第二次奠基,即人格奠基的意涵。  相似文献   

6.
《社会观察》2005年第5期上的《也谈经济学的“流”和“派”》一文谈到经济学的“主流”与“非主流”划分问题,介绍了学术界的一种流行看法即:是否以市场经济作为研究对象,将经济学界划分为主流和非主流两个基本阵营。关于划分标准问题,不同人会有不同的参照系,但在参照系的选择中绕不过对经济学研究对象的讨沦。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归根到底是人,而现实世界中的人既是新古典世界中的理性“经济人”,也是康德世界中的理性“道德人”。也就是说,经济学既是以市场经济作为研究对象,又是以伦理和正义(制度)作为研究对象。从这个角度看,我以为,以两者为研究对象的经济学都可视为“主流”。那种“以市场为研究对象,或者说以‘经济人’为研究对象的就是主流经济学,以公平和正义等为研究对象的就是非主流经济学”的说法可能是个误解。这种误解的产生与现代经济学和伦理学的分离相关。  相似文献   

7.
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摧毁了中世纪的精神大厦,人性的解放、理性的回归推动着科学的进步。“抛弃了建立在神法之上的社会秩序、社会作为社会整体的形象本身也逐渐变得支离破碎了。”(罗桑瓦隆,《乌托帮资本主义——市场观念史》,中文版前言)认识自身是人类获得解放的前提。从哥白尼、伽利略到牛顿,科学的发展表明自然的运动依存于自然本身的规律而不是上帝的意志。这给17世纪到18世纪的社会科学一道德哲学提出一个尖锐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许传新 《社会学》2007,(2):37-41,20
面对日益升温的“公务员热”,本文从社会学视角出发,以“理性选择理论,,为框架,分析“公务员热”形成的社会原因,认为:日趋成熟与完善的公务员制度是“公务员热”形成的社会制度背景,众多的年轻人尤其是大学生选择考公务员是他们从生存理性、经济理性、社会理性三个角度做出的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9.
社会的客观知识是否有效及如何可能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自从笛卡儿以“我思故我在”肇始了近代理性主义哲学以来 ,何谓有效的知识以及有效的知识如何可能的问题便一直缠绕着哲学家们的思维。但到 1 9世纪 ,由于自然科学的研究所取得的举世公认、无可争议的伟大成就 ,围绕着上述问题的认识论、方法论之争的焦点便从关于自然界的知识转移到了关于人类社会的知识 ,即集中到了关于人类社会的有效知识如何可能的问题上。各门新兴的“社会科学” ,在 1 9世纪出现于西方社会中的社会科学知识活动制度化的进程中 ,以对上述问题的讨论 ,为自己的社会研究的合法性进行论证 ;而从某种更深刻的意义上说 ,笔者…  相似文献   

10.
日本社会普遍认为,作为一个人,应该具有一定程度的“羞耻心”,这是一个基本的道德底线,就是说,作为一个理性的和成熟的社会人,应该能够明白地知道什么事是可以做的,什么事是令人羞耻的而不可以去做的。而且,如果做不好或做错了事,应该感到羞愧,并且认真反省。  相似文献   

11.
对于愤青,人们的看法不一而足,但都集中于其“愤怒”的表象。许多人认为愤青的“喷怒”是“非理性”的。本文试图通过对“网络愤青愤怒的方向”的讨论及“行为是否趋理性”的论证.以揭示愤青所谓“非理性”行为的背后实际代表了一种对社会现实问题的“理性”诉求.而这种诉求同时也折射了我国社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国际和国内性的各种问题。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来,尽管党和政府十分重视反腐倡廉,但腐败现象仍日趋严重,已引起广大群众的强烈不满。为什么刹风一过腐风又起?透视滋生社会腐败现象的深层思想,大致有以下几种。一、以“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为信条。市场经济的发展,不仅深刻地影响着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且会影响人们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在利益关系多元化的十字路口,由于市场经济的求利性,诱发那些意志薄弱者又抱起了“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信条,利己成了腐败行为的原动力,他们把理想、信念的追求转变为物质享受和赚钱源利、友财致基的追来,从而把克和人民的利益抛…  相似文献   

13.
伊斯兰新柏拉图主义是在阿拉伯翻译家翻译希腊哲学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哲学思想。其代表人物在“第一”、“灵魂”和“人”这些哲学基本问题上进行了创造性的思维,表现出伊斯兰新柏拉图主义的一些共同特征:重视理性,研究理性和非理性认知的关系及作用;通过灵魂的修养和完善及个人与社会环境的关系及构建等表现哲学和宗教的调和。这些特征展示了伊斯兰新柏拉图主义哲学和神学(宗教)相结合,理性思维方式和非理性思维的内容统一。研究伊斯兰新柏拉图主义可拓宽我们思考生存与和谐问题的视域,为自身哲学应对外来文化冲击提供一个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一个社会学者对于周边事物的思考,并不一定总是“社会学的”;正如一个数学家、音乐家或哲学家,在思考涉及到夫妻关系或“男女平等”这一类问题时,通常使用的不是数字、音符或概念,而更自然地倾向于出自各自性别角色和性别利益的切肤之痛所带来的情绪。历史已经在两性之间造成了巨大的社会差异和深层心理差异,即使在最公正、客观的学界也不能例外。这就是今天我们仍然能够处处感受到的所谓“性别的力量”。 有关“男女平等”的得失,尽管同处在一个时代、一种社会条件下,男、女双方却可能有完全不同的体验。因此,在讨论有关问题之前,我想有必要公开自己的性别身分:女人——这已经先天地约定了在讨论性别问题时我的人格立场和可能有的局限——正视这种局限,是在理性上超越局限的必要前提。  相似文献   

15.
当前,“第三者”给社会带来的麻烦尚未消除,再制造出“第四类感情”或“第四者”这种让人莫名其妙的概念,的确让人有点感觉疲劳。当“第三者”打着“保卫爱情”的口号明目张胆地向家庭制度进攻的时候,作为社会科学工作者,我们应该针锋相对,保卫家庭。因为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社会稳定的基石。可是,我们一些从事社会科学的人却自觉不自觉地充当了“第三者”的辩护人和同盟军,不仅在客观上承认其合情、  相似文献   

16.
社会科学成果的量化评估,是在社会科学管理工作中加强科学性、减少社会管理成本的根本途径。较为科学、准确地量化社会科学成果评估指标,可以使社会科学成果的评估工作减少盲目性和不合理的人为因素,促进社会科学的高效率研究,确保成果评奖、职称评审和计算科研工作量的公正性。众所周知,长期以来,在社会科学研究领域具有强大的“官本位”势力,这种势力运用利益关系任意左右和摆布社会科学研究,使社会科学研究服从于“官本位”自身的利益。  相似文献   

17.
在自然科学的灿烂光辉下,社会科学在公众心目中黯然失色了。其实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是两种知识、两种体系,社会科学对社会进步具有隐性而重大的作用,一味地用自然科学的“量化”、“可操作性”标准来度量人类社会,带来的是社会的“异化”和畸形。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认为,韦伯的“价值关联”与“价值中立”是社会科学研究中同时并存的两个方法论原则,它们既对立,又统一。“价值关联”强调的是社会文化价值对科学研究者的制约作用和科学与社会价值体系的某种统一性。也就是说,社会科学既是一个具有独立的价值系统的活动领域,又是一个具有社会价值系统和文化取向的领域。“价值中立”强调的是在科学研究中划清描述事实与提规范性建议的界限,即在科学结论中不做评价判断,彻底清除形而上学和哲学世界观的影响。文章特别强调,“价值关联”是指经验现实与研究者的科学内价值立场的关联,它与实践目的毫无关系。科学内价值立场是统一“价值关联”与“价值中立”的中介要素。韦伯的这两个原则根源于主观主义认识论和相对主义方法论基础,都带有“乌托邦”性质。  相似文献   

19.
1992年 补充1992年1—7月: 1月 天津市老年学研究所成立。 3月 浙江省社会学学会召开“浙江省企业家、社会科学工作者座谈会”,讨论社会科学为经济建设服务问题。  相似文献   

20.
论社会学的“基本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论社会学的“基本问题”谭明方当前,在我国社会学理论界,关于社会学的“研究角度”、“研究特点”、“研究对象”以及“研究范式”等研究范畴的研究,存在着较大的偏误。其主要原因,是研究者们忽视对社会学“基本问题”的研究。社会学的“基本问题”,是关于“行动者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