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马克思于1845年春写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以下简称《提纲》)一文是一份极其重要的光辉文献。恩格斯晚年曾不只一次地对它给予极高的评价,指出它是“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①,是历史唯物主义的“起源”②,因而它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这一新世界观诞生的标志。《提纲》着重强调了实践在社会生活中和认识过程中的决定作用,第一次以实践作为基本范畴把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统一为有机的整体,并把实践观点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而完成了哲学上的伟大革命变革。《提纲》关于“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③科学论断,第一次拨开了笼罩在人  相似文献   

2.
青年卢卡奇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一书当中专门提到了历史唯物主义,而他所强调的,恰恰不是作为一种科学理论的历史唯物主义,也就是说,那种仅仅被当作一种认识社会历史的科学方法论而存在的历史唯物主义。卢卡奇明确提出了“历史唯物主义功能变化”的命题,其意义在于:历史唯物主义不仅仅是一种认识社会历史的“科学方法论”,而且更重要的是批判资本主义、通过暴力革命来实现共产主义的意识形态“武器”。  相似文献   

3.
关于"社会政治"的一般理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社会政治”是与“政治社会”相对应的一个概念。“政治社会”思想源于亚里士多德 ,是一种以国家为中心的政治观 ;而“社会政治”思想始见于摩尔根的《古代社会》,后被马克思、恩格斯作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阐释 ,指的是无阶级社会或阶级后社会的政治。“社会政治”理论与 1 9世纪实证主义者所主张的政治社会学理论有着根本的区别 ,其方法论基础是历史唯物主义。“社会政治”理论的提出和研究 ,对诠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发展政治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在诠释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中具有标识性地位,但长期以来中外学界对该著作存在“经济决定论”等方面的误读,且文本自身也存在一些复杂情况,因此如何正确阐释《序言》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依据马克思“社会演进三形态说”提出“社会轴心转换”概念作为分析框架,解读《序言》可获得新的认识。物质生产在任何社会都是“人类存在的永恒的自然必然性”,但属于“经济的社会形态”(或社会经济形态)、经济关系构成社会基础的情况只是部分社会形态的属性,社会主义将为最终“终结”这种社会形态创造条件,实现历史的超越。历史唯物主义的社会建构应有精神至高点,内在地包含科学社会主义学说,据此提出历史唯物主义社会理论的结构应包含“生产为什么”、“社会生产何以可能”、“好生活的社会形式”相互关联的三个层次。在对《序言》的重释中还提出当代中国发展要把经济发展的基础性和社会主义目标的至上性内在地统一起来;超越“消费社会”社会生活模式,走“生活型社会”发展的路子;建立政府、市场和社会三者良性互动、共同创造人民幸福美好生活的“合三而一”的社会动力体制。  相似文献   

5.
当前流行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谈到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关系时,一般都认为,历史唯物主义是辩证唯物主义在社会历史领域里的运用。《辞海·历史唯物主义》写道: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都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不可分割的部分。马克思、恩格斯亲自参加无产阶级的革命实践,把辩证唯物主义运用到社会历史领域,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①这似乎已成公认的定论。姑且不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究竟  相似文献   

6.
西方马克思主义空间化转向的经典著作——列斐伏尔的《空间的生产》为我们提供了思考历史唯物主义的当代空间化解释问题.它在三个方面给予我们重要启示:一是突破传统马克思主义解释模式而突出空间问题意识;二是以空间与生产、社会与空间两对范畴双向互释的视角奠定历史唯物主义空间化解释的逻辑基础;三是以所谓“空间历史”为主线阐明历史唯物主义的空间视野与空间的社会历史内涵,但为此也付出了“过度解释”的代价.  相似文献   

7.
作为英国马克思主义代表人物,阿拉斯代尔·麦金太尔对《历史与阶级意识》进行了“祛魅”式解读。他认为卢卡奇片面化解读了历史唯物主义,从而走上“理性意志论”的歧途,臆想出一种脱离具体革命实践的“理想的无产阶级”,产生了对无产阶级政党的“神化”幻觉。纠正麦金太尔对卢卡奇走向马克思实践哲学道路的认知偏差,就能明晰他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中期对马克思主义逐渐产生疏离感的真正原因,从而证明《历史与阶级意识》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创新性阐发,有助于对当下资本主义社会特征与发展趋势作出清醒的自主判断。  相似文献   

8.
列宁在《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一文中说:“马克思加深和发展了哲学唯物主义,使它成为完备的唯物主义哲学,把唯物主义对自然界的认识推广到对人类社会的认识。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是科学思想中的最大成果。” 列宁的这段话时马克思唯物史观的形成作了精辟的概括。但是对这段话的理解,当前却存在着重大的分歧。分歧的焦点集中在马克思把什么样的对自然界的认识,即自然观,“推广到对人类社会的认识”这个问题上面。有的同志以为列宁所指的“唯物主义对自然界的认识”是旧唯物主义,即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对自然界的认识。那也就是说,马克思在建立历史唯物主义之前并没有建立起唯物主义的辩证的自然观。如吴国光同志在《论历史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之关系》一文中认为,“这里,列宁并没有说历史唯物主义是辩证唯物主义原理的推广,而是说,历史唯物主义是唯物主义对自然界的认识在人类社会领域里的推广;历史唯物主义的前提与基础并非辩证唯物主义,而是唯物主义——即哲学史上的‘一般唯物主义’,确切地说,是指马克思主义哲学诞生以前的‘旧’唯物主义”。  相似文献   

9.
考茨基在《唯物主义历史观》一书中,集中探讨了马克思在1859年《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关于历史唯物主义的“经典表述”。这一探讨既包括对社会基本矛盾的重要修订,也包括对社会发展规.律问题的探讨和修正,既体现了考茨基晚年对历史唯物主义进行理论功能拓展的努力,同时也表现了他修正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的重大理论缺陷,需要在理论上认真加以关注。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人类社会发展变化的动因、源泉或动力在它自身固有的矛盾。从人类社会的诸种矛盾中,毛泽东同志提出的社会基本矛盾这样一个范畴,是对马克思创立的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贡献。按照列宁的说法,范畴是人们“认识世界的过程中的一些小阶段,是帮助我们认识和掌握自然现象之网的网上纽结。”(《哲学笔记》第90页)人类社会的其它诸种矛盾是基本矛盾产生的;它规定了人类社会这  相似文献   

11.
<正> 恩格斯晚年写下的《关于历史唯物主义的信》,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卓越范例。十九世纪九十年代,历史唯物主义受到了资产阶级学者和党内“青年派”的攻击。德国资产阶级社会学家保·巴尔特,打着反对马克思主义“片面性”的旗号,对历史唯物主义进行了无耻的歪曲和纂改。党内以保尔·恩斯特为首的“青年派”,也对马克思主义大肆进行歪曲。恩格斯在和他们的斗争中写下了著名的《关于历史唯物主义的信》(以下简称《书信》),坚持和发展了历史唯物主义。今天,鼓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代表人物公开散布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说什么“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科学已经完成了历史使命”,“中国当前的问题不能依靠马克思主义来解决”。在当前进行的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斗争中,重温恩格斯的这些《书信》,对我们更好地坚持和发展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批评鼓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代表人物所散布的错误观点,是十分有益的。  相似文献   

12.
<正> 东汉初年,由于光武帝刘秀等统治者“务用安静”,倡导节俭,以致“勤约之风,行于上下”。及至和帝永元年间,社会风气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后汉书》59卷(张衡传)上说:“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候以下,莫不逾侈,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此后,奢侈之风愈演愈烈,至直东汉王朝灭亡。以往人们对这一现象重视不够,其实,奢靡之风的盛行不仅有着深刻的社会根源,而且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因此,对这一风气进行综合  相似文献   

13.
“问题就是时代的口号”这一论断是马克思在讨论国家权力和现实的关系的文章《集权问题》中提出来的。这个论断建立在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基础之上,是历史唯物主义的题中之义。马克思的所有著作和革命活动,都是从社会现实问题出发,提出新问题,解决老问题。历代共产党人在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也将“问题就是时代的口号”作为一条重要的思想和工作路线来贯彻执行。当前,我国面临着严峻的国际环境和诸多国内现实新问题,马克思“问题就是时代的口号”的论断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作为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的共产党人,应当正确理解把握、坚决贯彻执行马克思的这一正确论断,实事求是、卓有成效地解决中国当前面临的现实问题,开创中国发展的新未来。  相似文献   

14.
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马克思第一次旗帜鲜明地批判了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和一切旧唯物主义的根本缺陷;制定了科学的实践概念,提出了“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科学论断,精辟论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最大成果——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阐明了自己新世界观的阶级性和实践性;提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目的和使命。《提纲》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  相似文献   

15.
亚当·斯密(1723—1790年)是英国古典经济学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的理论与著作对后来英国政治经济学的发展,对马克思主义的形成都产生过重大的影响和作用。特别应指出的是“古典经济学的思想成果及其从物质利益揭露阶级对立的根源,促成了历史唯物主义的产生。”所以,研究和挖掘亚当·斯密社会历史观和其经济理论中的积极成果,对于深刻认识唯物史观创立的必然性和科学性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一 亚当·斯密的社会历史观集中反映在他的两部代表著《道德情操论》和《国富论》中。由于受着阶级和时代的局限,亚当·斯密的社会历史观和这一时期其他资产阶级思想家一样,同样是以理性主义为其基础的。他在《道德情操论》中说:“人不论一般认为如何自私自利,在他的本性中总明显存在某些因素,这些本性的因素使他关怀别人的福祸,使别人的幸福成为对他本人的必需,即使他在这别人的幸福中,除了看到这幸福而引起的快慰以外,并无丝毫利得。怜悯,或是同情,便是属于这一类性质。”而在《国富论》中,他又指出,“人类的社会是一种交换的联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把“现实的人”作为历史唯物主义的出发点,恩格斯把历史唯物主义称为“关于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科学”。因此,正确理解“现实的人”这个概念,对于说明人和社会的关系至关重要。那末,如何正确理解“现实的人”这个概念呢?我认为,关键是不要把它与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割裂开来、对立起来。  相似文献   

17.
(一) 为了适应时代的要求,哲学也需要改革。那么,历史唯物主义体系的内容如何改革和丰富呢?为了使历史唯物主义体系中有一个与现实时代相联系的契机,从而反映时代精神,为了使历史唯物主义形成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我们应该把历史主体活动作为一条“连线”纳入历史唯物主义,从历史主体活动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统一入手展开历史唯物主义的对象、体系。就是说,要从人们的现实社会活动中揭示社会发展规律,说明社会历史规律是怎样存在于人们的社会活动之中,又是怎样通过人们的社会活动实现的。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中指出:“犯罪——孤立的个人反对统治关系的斗争,和法一样,也不是随心所欲地产生的。相反地,犯罪和现行的统治都产生于相同的条件。”(《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卷,第379页)这段话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深刻地揭示了犯罪的阶级本质。犯罪和法律一样,是一个历史的范畴。它不是人类社会从来就有的,也不是万古长存的。它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随  相似文献   

19.
论马克思哲学之历史唯物主义解释的偏颇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哲学之历史唯物主义解释的偏颇性有 :马克思并未使用过“历史唯物主义”一词 ;《184 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实践探讨被忽略不计 ;并未研究历史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被当做历史唯物主义的萌芽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唯物史观的形成被抽掉哲学观前提 ;《德意志意识形态》之后才开始的科学的经济学研究倒成了《形态》中唯物史观形成的理论来源。  相似文献   

20.
文艺为改革社会服务,这是我国进步文艺的一个优良传统。早在《诗经》产生的时代,人们就已经认识到文艺对于改革社会的巨大作用,并向它提出了功利目的的要求。进入封建社会以后,历代进步的文艺家都把文艺作为改革社会的一种特殊“器械”,“嘲讽世情,讥刺时病”,(《中国小说史略·第七篇》)显示出现实主义文艺积极战斗的巨大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