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放弃上大学,小伙要去卖房子 1990年10月,陈曦出生于四川武胜县万隆镇.7岁时,他刚上小学,爸爸便去了重庆打工,可每年所挣的钱仍无法供两个孩子上学.就这样,哥哥陈浩上完初中后,主动提出要和爸爸一起去打工. 当时陈浩已被广安一所重点高中录取,可他撕掉了录取通知书,并叮嘱弟弟说:“好好读书,哥哥往后供你上大学.”然而,2009年高考,陈曦只考上了一所三本学校.尽管一家人都很高兴,但陈浩很快发现弟弟脸上有几分落寞:“哥,我不打算上大学了……”陈浩大吃一惊:“没发烧吧,你说什么胡话?”于是陈曦对哥哥吐露心声说:“去上一所三本大学,往后毕业,工作会很难找,还是要四处去打工,这几年不就白上了吗?”  相似文献   

2.
梁山 《老年世界》2009,(4):18-20
李箐出生在山东省聊城市一个普通的知识分子家庭,排行第三,有一个哥哥和一个姐姐。1994年,年仅16岁的李箐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天津大学,1998年毕业后被分配到北京化工冶金研究所工作。1999年,李箐参加了托福考试,很快就接到了挪威卑尔根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并且拿到全额奖学金。  相似文献   

3.
正本月起,小学、中学、大学的录取通知书都将陆续发放.虽是"一纸"通知书,但由于不同寻常的意义,备受学生和家长们的期待.由于录取通知书的设计和制作由各学校自主决定,不少学校今年在录取通知书上"玩"出新花样,呈现集体卖萌的景象——亮甲店小学将严肃的录取行文改编成可爱的"火车旅行"版本;北京林业大学另出奇招,采用植物标本半手工制作通知书;十一学校一分校将录取通知书设计成"入场券"……(7月2日《北京青年报》)  相似文献   

4.
两兄弟双双考上大学,但穷困的父母只能给一个孩子机会。哥哥毅然决定把机会留给弟弟,自己走上了打工之路。然而几年之后,兄弟俩境遇地位有了天壤之别,弟弟事事顺心,哥哥落魄潦倒。曾经善良无私的哥哥难堪、懊悔,最终的选择让所有人震惊。  相似文献   

5.
正"高考零分其实不可怕,可怕的是你故意考零分,你惩罚的其实是你自己。"2018年4月,徐孟南拿到了安徽省一所大专学院的录取通知书,那一刻,他百感交集,终于能上大学了。只是,这张录取通知书来得有点迟,一等就是10年。  相似文献   

6.
张冠 《现代妇女》2007,(8):44-46
2007年4月初,18岁的大连女孩儿郭洋溢收到了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手捧来之不易的通知书,母亲杨柯嘉喜极而泣。回想女儿成长的曲折经历和母女共同成长的过程,杨柯嘉感慨万千。  相似文献   

7.
无论在农村还是城市,我们常常看到这样一种现象:穷苦之家为了改变命运,多个读书的子女中往往辍学的辍学,打工的打工,举全家之力供一个孩子读大学,以盼望其日后能带领全家走向富裕!然而,如今大学生就业日趋艰难,许多人毕业后难以顺利找到工作,连自己都难以养活,根本没有能力回报家人……从前的美好愿望与眼前的窘迫现实发生冲突时,会发生怎样的矛盾和后果呢?在河南就有这么一个贫寒家庭,老父做小工累坏了身体,两个哥哥双双辍学打工挣钱,甚至甘愿被未婚妻抛弃,好不容易供弟弟读完了大学。谁知弟弟研究生毕业后,"曙光"未现,冲突和灾难却至:两个哥哥希望弟弟能回报家人,弟弟却在城市里因生活艰难,无力给家人以太多帮助;哥哥们怨恨弟弟"忘本不养家",弟弟嫌哥哥们要求苛刻,最终3兄弟闹得血刃相见……  相似文献   

8.
这是一个关于报恩,真爱和责任的故事:为了供弟弟上大学,哥嫂外出打工,哥哥不幸触电身亡,为了回报哥哥的恩情,弟弟勇敢承担起照顾嫂嫂和侄儿的责任,并发誓大学毕业后要娶嫂嫂为妻。然而,在"恋爱"中,弟弟和嫂嫂之间由于年龄、学识和观念悬殊形成的鸿沟慢慢显露出来,当另一个学识相当年纪相仿的女孩出现在弟弟面前后,他开始后悔当初一时冲动作出的决定,可此时嫂嫂已经怀上了他的孩子……  相似文献   

9.
速读     
四川师范大学女教师荣获法国骑士勋章;王安忆苏童候选布克文学奖 中国作家首次入选;刘子歌夺冠步入巅峰;大连女孩收到10所美国知名大学录取通知书  相似文献   

10.
张冉 《中外书摘》2010,(1):90-92
1.应该要走出去,到北京 2002年的夏天,北京科技大学的录取通知书EMS到了林西这个内蒙古自治区的小县城里。从县到乡,再从乡到村,村长亲自敲着锣,把通知书从村口一路送到郑章军的家门口。他们村,之前只在1986年、2000年出过两个大学生,到郑章军,是第三个。下一个可能是郑章军的亲弟弟——今年他们村唯一一个上高三的。依他们村的习俗,只有每年的正月十五才会敲锣打鼓。  相似文献   

11.
文健 《老年人》2005,(7):32-33
母亲瘫痪在床,父亲因病去世,哥哥一走数年杳无音信,家庭的重担全压在一个年仅17岁的男孩身上。在收到中考录取通知书的时候,这个少年深思熟虑,大胆地决定:带着病瘫的母亲去上学!这个可爱的少年名叫张斯振,出生于江苏连云港市赣榆县罗阳镇张朱孟村。他一生下来,母亲樊俊声就患类  相似文献   

12.
我还想回大学去读书文/王边图/张俊迟来的大学录取通知书1989年高考,天门市最偏远的张港镇中学,一位家住张港镇最偏远村庄的17岁少女阿桂,以515分的成绩超过该年湖北省大学本科录取分数线。7月底,当这一消息像乡间的燕子一样飞进村子时,人们为阿桂一试即...  相似文献   

13.
费朗 《伴侣(A版)》2007,(1):13-13
<正>一个像弟弟,一个像哥哥;“弟弟”的妈妈专横,“哥哥”的母亲随和……  相似文献   

14.
正人生的困境,有时候却是一笔可以让生命从平凡走向崇高的财富。2018年7月22日,崔庆涛正在工地上忙碌,邮递员送来了北京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崔庆涛的父母都是农民,他还有一个弟弟和一个妹妹。几乎从上小学开始,他便担当起照顾弟弟的责任;上中学后,每年寒暑假,他就和父母一起到工地干活,用稚嫩的双肩帮父母撑起一家人的生活……即使生活艰辛,崔庆涛依然学习优秀,因为他相信,只要不断努力,自己和家人的生活就一定会越来越好。  相似文献   

15.
人性与誓言     
正有一对亲兄弟,哥哥叫阿文,弟弟叫阿武。哥哥老实,弟弟心眼多;俩人在一起时,弟弟总能用巧言骗得哥哥的东西,然后发誓说以后一定还,为此哥哥吃了不少亏,可哥哥一点都不计较,还总把最好东西留给弟弟。转眼间兄弟俩都长大了,娶了媳妇成了家。但是他们还住在一个院子里,两家人一起吃饭,一起干活儿。矛盾不多,倒也快乐。一天,大嫂和二嫂闲聊天,大嫂说:"阿武对你真好,我看他总是信誓旦旦的。"二嫂甜蜜蜜地笑",可不是,他就爱发誓,油嘴滑舌,不过我倒也喜欢。大哥对你不这样吗?"  相似文献   

16.
乔木在录取通知书上看到“自费”两个字时,眼泪在眼眶里直打转。她明白自己的大学梦破碎了:家中的弟弟马上要读高二,妹妹也在读初三。一年到头面朝黄土背朝大的父母供自己读到高中毕业,已经是勒了又勒裤腰带,如今自己该撑起这个家了。摆在面前的出路只有两条:要么找个家境好的人嫁,要么进城打工。乔木选择了后者。因为在紧张的高中学习生涯中,她与同班同学严钟萌生了爱的种子,而严钟虽然和自己一样心高气做,但他家也和’自己家一样一贫如洗。严钟考上了大学,乔木要帮助他,让他能好好读书,也是圆了自己的大学梦。一家大酒店招服…  相似文献   

17.
胡耀邦去世后,他在老家务农的哥哥赶往北京奔丧,没有买到坐票蹲在车厢接头处,想起亲弟弟不禁抽泣,列车员经过问何故,他哭道: 我弟弟胡耀邦死了。列车长大惊,赶忙安排卧铺。作为声名显赫的高官,却让哥哥一直在乡下种地;当大官的弟弟去世,当哥哥的如寻常百姓一样奔丧,赶火车连坐票都没有,也并没有借此向政府提出任何要求。这在当下不少人看来,不可思议。  相似文献   

18.
我认识一对兄弟.哥哥是知名企业的科技顾问,弟弟是摄影师.兄弟俩生长在同一个家庭里,两个人的个性、口才截然不同.哥哥很会说话,很有领导能力,书也一直读得很好,各方面才艺都很杰出,运动方面也很出色.弟弟跟哥哥念同一所学校,比哥哥低一个年级,压力一直很大,老师们都会说:啊,你是谁的弟弟对吧,你哥哥怎样怎样…… 更糟的是哥哥还长得比他帅. 不只在学校有压力,在家里也一样.闯了一点小祸,妈妈会不经意地说:"跟你哥哥学学,你哥哥从不让我操心的."拿了中不溜的成绩单回家,爸爸也会摇摇头说:"咦?你哥哥没怎么念书,成绩就很好呀.书有那么难念吗?"  相似文献   

19.
山泉 《伴侣(A版)》2008,(12):10-11
正2008年8月16日,鄂东育才高中宏志班学生刘颖为泄私愤,将一瓶浓硫酸泼到了爸爸情人的脸上,当即,刘颖被警方控制,收押进了拘留所。而第二天就是刘颖的18岁生日,一封由湖北省某高等院校寄发的大学录取通知书也正好如期送达……  相似文献   

20.
感谢两棵树     
凤仙草 《伴侣(A版)》2010,(12):41-41
正一个年轻人,从小就是人见人爱的孩子。上学时是三好学生、班干部,初二那年参加全国奥数比赛,获得一等奖。17岁不到,他就被保送到某大学深造。命运在他接到大学录取通知书那年的暑假,给他开了一个不大不小的玩笑:一次过马路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