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一般说来,人们在正式场合发表演讲,总要先写好演讲稿。这是其演讲成功的先导。一些演讲者,之所以演讲不成功,首先就在于他的演讲稿没写好。在丁玲反映解放区土改斗争的长篇小说《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中,有一个很典型的人物──文采。此人嗓音清亮,谈吐风生,学问渊博,挥笔成章。他在大学里学的是教育,后来又做过教授,到延安专门学习了一年党的方针政策后,被组织派到桑干河边一个二百多户的大村庄──暖水屯担任土改工作组组长。上任后,他决定作一次演讲,以发动农民积极投入土改斗争。他花了整一个上午写演讲稿。写完后,自认为这…  相似文献   

2.
安东尼·罗宾是世界第一潜能开发大师,去年他曾来上海发表了《如何成为世界第一的终极成功秘诀》的演讲。有人问他:“您是如何取得成功的?”他回答:“学习模仿成功者是通往卓越的捷径。”  相似文献   

3.
幽默大师林语堂对演讲特别重视。他认为演讲,尤其是对群众的演讲,必须像女孩子穿的迷你裙一样愈短愈好,千万不要像老太婆的裹脚布又臭又长。 其次,林语堂认为,一篇成功的演讲,事前必须充分准备,才能到时有优良的表现。他说美国总统林肯最有名的盖茨堡演说,短短不过几十句话,可是他在演说前精心思索、反复推敲。他还说,事前作充分的准备,  相似文献   

4.
演讲是一种隐秘的魔力。会演讲的人成功机会多两倍.能够最大限度用个人魅力感染身边的人,无论是推销产品还是推销自己.都能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演讲并不是一种与生俱来的能力,学习技巧加上不懈的锻炼.每个人都能够有所收获.最不济的.也能改变某些人士上台紧张结巴双腿发抖的现象。  相似文献   

5.
众所周知,鲁迅的演讲同他的文学创作与文学翻译一样,也是非常出色的。他的每一篇演讲都那样吸引人,不但听者如云,掌声、笑声也盈耳不断。这一事实告诉我们,总结鲁迅演讲的实践经验,对于我们的演讲,是件十分有益的工作。下面谈谈我对鲁迅演讲的一些认识。  相似文献   

6.
乡村的创造性转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台湾中研院民族学研究所来大陆做学术访问的黄应贵教授,这个(2008)初夏来到北京,在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人类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心展开他的三次演讲,演讲的内容多集中在经济人类学的领域,特别是探讨新自由主义世界经济环境下的地方社会与文化的问题。在此之前我还清楚地记得.2005年的秋天我特别邀请他来中国农业大学参加社会学系主办的首届“乡土中国研究的新视野国际论坛”的时候,  相似文献   

7.
他创办的纵横公关,目前是香港最大的公关公司,一直领先香港新上市传讯项目(IPDO)及投资者关系市场。而他在财经公关领域工作已逾20年,教学、著书、演讲,在业界享有盛名,称他为“财经公关第一人”并不为过  相似文献   

8.
我们研究发现,如果员工了解自己的绩效评估的结果.也了解自己给公司带来的价值是什么。公司对他的预期是什么,这样他的工作就会更加的成功,而且他对企业的敬业度会增加。  相似文献   

9.
近日马云的阿里巴巴在美国成功上市.中国经济界和企业界为之颠狂.探究马云成功的观点林林总总.马云似乎也成了拯救中国经济的商业盈利模式大师.四处演讲.其曝光度之频不亚于当年轮番登场的各种气功.神功大师。其实马云成功的原因很简单:做了一个战略性产品——淘宝.并在网络上坚持打造成功.成为阿里巴巴的盈利利器.再成功上市。  相似文献   

10.
李嘉诚先生是全球华人首富,作为一个成功的、爱国的企业家,他陆续捐资20亿元创办了汕头大学,为中国教育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他几乎每年都要亲自到汕头大学为毕业生做演讲,其谆谆告诫之情、殷殷希望之心溢于言表。本篇为李先生2004年的精彩演讲,其特点是:真诚深厚,感人有力。  相似文献   

11.
著名工人演讲家冯守民的演讲已近400余场,听众几十万人。他讲到哪里,那里就掀起一股“冯守民热”。奉辛学子为他献花喝采,将军向他行军礼,一字千金的书法家为他挥毫题字,称赞他“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植兰树惠,功载千秋。”中央电视台在《东方时空》栏目里连续三次播放《冯师傅》的专题片,一些大学诚聘他为名誉教授、客座德育教授。锦旗、鲜花、聘书、邀请信向他云集而来,这种现象在演讲史上是罕见的。那么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在空洞的说教再也不能引起人们的兴趣的今天。已届64岁的冯师傅的演讲到底有什么魔力使受众这般如…  相似文献   

12.
上个世纪初,美国著名演讲家拉尔夫·佩里特的足迹遍布美国城乡,先后有一百多万人听过他所作的题为《挫折大学》的演讲。在这些人中,既有学识渊博的高龄教授,也有目不识丁的青年农民,年龄和文化层次相差悬殊。但即使面对这样一群听众,拉尔夫仍然取得了演讲的成功。  相似文献   

13.
青年人在生活、学习、工作中经常遇到演讲,或者是推销自己,或者是进行宣传教育,可以说演讲与青年是密切相关的。而让人们在听演讲中产生一种美的体验,受到一次美的教育,这是成功演讲不可少的。下面就演讲中如何展现美进行论述。一、“崇高美”的感召力。“美向着高处走,不断地将人的本质力量提高和升华,以至超出一般的感受和理解,在对象中形成一种不可企及的伟大和神圣境界,这时就产生了崇高’——这是蒋孔阳的(美学新论观点)。古罗马的朗吉努斯在论述崇高的审美效果时强调“崇高风格是伟大心灵的回声”。它能唤起人强烈的情感,…  相似文献   

14.
一次,哈佛大学邀请彼得·森作演讲。彼得·森是从一个对生活失去信念的青年成长成世界闻名的企业家的,他的产品遍布世界各地。演讲大厅聚集了肤色各异的学生,他们都是彼得的崇拜者。“我成功的原因,在于勤拍别人的肩膀。”彼  相似文献   

15.
向西方阐释中国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这是赛珍珠于 1933年 3月 13日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发表的演讲。在演讲中,赛珍珠指出,跨文化阐释决非易事,尤其是要向西方阐释像中国这样一个幅员辽阔、民族多样、风俗各异的国家,因为它受到阐释者和阐释接受者的阅历和心态等方面的限制,因此,赛珍珠认为,一个成功的跨文化阐释者必须具有谦卑的、调查研究的精神,同时,一个阐释者也应该清醒地知道,他更多地是通过自己的行动而非言论来描述和阐释他的祖国和文明的。赛珍珠的这些睿见发表在过去,其价值却更多的体现在当下,值得生活在多元文化时代的人们深思。  相似文献   

16.
特别听众     
一天,著名的演讲家马克应邀去一所学校演讲。中午散步时,他刚好与一位他熟悉的朋友相遇。那位朋友告诉演讲家,他的一个表叔就在这所学校,任何人讲任何事都不能使他露出笑容。演讲家不相信,他很自信地对朋友说:“下午请你一定把你的表叔带来听我演讲。”一个小时后,演讲家讲了一些相当滑稽(jī)有趣的故事,不时使大厅里的学生捧腹大笑,可是老人却连一点笑容都没有。演讲家挖空心思,讲了他自认为最好笑的趣事,但老人的脸上仍然毫无表情。最后,演讲家感到无能为力,很泄(xiè)气地终止了演讲。傍晚,演讲家把这件事告诉了他的那个朋友。那个朋友…  相似文献   

17.
《市民》2006,(7):128-129
孔子的思想无疑有着永恒的价值,而对于每个人,其价值大小,则在于其生命中具体的实践与体认。 “以前学习孔子,是希望考试得高分;现在学习孔子,是期盼生活有智慧。”傅佩荣先生在各种演讲场合,常以这句话为开场白,阐述他在现代社会中推广儒家思想的动机。 傅佩荣先生,1951年生.祖籍上海。台湾大学哲学研究所硕士.美国耶鲁大学哲学博士.曾任台湾大学哲学系主任兼哲学研究所所长,荷兰莱顿大学、比利时鲁汶大学客座教授,现任台大哲学系教授。 作为一位集述作于一身的演讲家,傅佩荣每年举办近200场人生哲学讲座.从台湾、新加坡、香港到中国大陆,从文化中心到寺庙.从学校到行政机关,都可以见到傅的身影。他在台大开设“哲学与人生”课程17年,座无虚席,受教者上万人,被台湾大学生社团推选为“最优通识课”。今年8月,傅佩荣应《市民》杂志等机构与学术单位之邀,在京沪等地开设讲坛,与各届人士畅谈孔孟老庄的精神世界与时代价值。 如何认清时代的脉动?如何激发生命的潜能?如何再创文化的生机?傅佩荣再三强调,经典中蕴含着关于人类如何安身立命的深邃思考,所以,对于经典的讲习,可以开掘新的人生资源与动力,达到“温故而知新”的功能。 本文系编者从其最近演讲中节选编辑而成,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8.
语用移情现象在自然语言和人类日常交往中大量存在,政治家经常在演讲中使用语用移情策略来达到他们特定的交际目的,如获得支持、说服群众等。当今的美国总统奥巴马自上任以来便以他雄辩的口才而闻名,他演讲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归因于他对语用移情策略的熟练掌握和灵活运用。本文从语用学的角度出发,以耶夫·维索尔伦的语言顺应论(Adaptation Theory)为理论基础,对奥巴马每周电台演讲辞中的语用移情现象和移情策略进行了尝试性的分析。  相似文献   

19.
《市民》2006,(5):15-15
1997年江泽民在哈佛大学的演讲主题是“增进相互了解。加强友好合作”。他还向哈佛大学赠送了一套新出版的《毛泽东评点二十四史》。2003年温家宝在哈佛大学的演讲主题是“把目光投向中国”。2006年4月,胡锦涛来到耶鲁大学,他以“了解是信任的基础”为基调,向美国听众解释了在文化传统和现实国情影响下中国的发展道路。胡锦涛演讲前,中方还向耶鲁大学赠送了包括“四书五经”在内的1346册中国图书。  相似文献   

20.
业界     
《国际公关》2012,(2):16-23
赵大力在AMEC第一届亚太测量与评估峰会上发表演讲 3月1日,在香港举行的AMEC第一届亚太测量与评估峰会上.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赵大力应邀发表演讲.受到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与会嘉宾热烈欢迎。赵大力在演讲中全面介绍了中国公关业的发展历程和现状.以及未来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