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就《畅所欲言》一书涉及的版本、文体、俗字、俗语和民生诸问题索隐发微、考据取证,从而再现该书出版前后(1897-1928)30年间泉州市井文化之若干状况:书坊的盗印之风、民间文学不避俗字俗语的倾向、民间信仰世俗化的特质、“穷书生”等市井小民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等。本文认为,1897-1928年间泉州的市井文化具有从近代到现代、从闽南到台湾之社会转型与文化播迁的时代特征与地域共性。  相似文献   

2.
两晋南北朝时期 ,隐逸风气大盛 ,其原因有二 :一是社会动荡黑暗 ,政治杀戮尤为残酷 ,士大夫便将隐逸作为全身避祸的最佳途径。二是宣扬自然无为的玄学与鼓吹出世思想的佛教相结合 ,使隐逸风气更加炽盛。在隐逸风气盛行的同时 ,出现了大量的隐逸赋。隐逸赋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的反映 ,从多角度全面地展示了当时的隐逸风尚 ,生动而深刻地描绘出当时隐士的风情百态 :或塑造悠然自得的隐士形象 ;或披露由仕而隐的矛盾与无奈 ;或调和陵薮与市朝 ,表现朝隐的生活与思想 ;或揭露假隐士的丑陋面目。通过这些隐士群像 ,再现了当时士大夫的精神风貌和社会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3.
在提及章回小说早期的辉煌时 ,人们常常提及其类型的演变 ,如何由讲史、传奇、神魔而世情。然而这些小说几乎都源于民间说话 ,由此导致的明显特征便是形象复现。形象复现决非仅仅来自摹仿 ,它似乎已成为一种原则 ,为文人近乎自觉地选择与运用。可以说 ,初兴期章回小说 ,恰恰是以空前的形象复现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互文本”系统 ,重新演绎了长期以来说话中所蕴含的市民意识。追索四大类型演变中的交织情况 ,可以进一步理解初兴期章回小说的内在意蕴  相似文献   

4.
北宋东京城在中原古代城市,甚至在中国古代城市中,无疑是独具魅力的一个。在孟元老《东京梦华录》等文人笔记中,记述了一个商业街市发达、民俗生活繁阜的文字中的东京城。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则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更为具体的图像东京。对画中虹桥"桥市"及其周边的沿汴"河市"与历史典籍记述之关联性、北宋东京清明坊与张择端画作之关联性进行探讨,能够补充前人在北宋东京城市史、民俗史研究中的不足,进而丰富中原历史遗产的内涵,并在文化支持方面为中原崛起添砖加瓦。  相似文献   

5.
读《全宋诗》札记(一)房日晰补辑断句重出(1)“逍遥此中意。”载《全宋诗·刘放集》卷十六,此句辑宋绍嵩《巫愚江浙行集句诗》卷三。按:此句为《刘集》卷十《泛舟》一诗之第七句,非佚句。(2)“怀人棠蔽,招隐桂宵。”载《全宋诗·刘集》卷十七,此联辑自明杨慎...  相似文献   

6.
经过长期的准备,辛勤的组织,由张效民先生主编,邀全国百十名专家学者撰稿的《鲁迅作品赏析大辞典》终于问世了。 从1913年算起,“鲁迅学”的研究已有八十多年的历史。在这八十多年间,鲁迅作为中华民族、中国文化的骄傲,早已家喻户晓;鲁迅的思想艺术成就,也随着研究的拓展和深入,得到越来越广泛的传播。特别是最近一、二十年,鲁迅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研究范围之广,从鲁迅的小说到书信的全部作品,以及所能发  相似文献   

7.
正中华书局标点本《周书》是已故著名历史学家唐长孺先生主持的"北四史"点校工作之一,堪称正史点校的典范,广为海内外学者所称引。由于年代稍久,近几十年新出墓志文献等皆未能利用,且受检索条件及校勘体例等局限,偶尔亦存有错漏情况。今不揣浅陋,略举数条,以就教于方家。1."改东雍为华州,北雍为宜州,南雍为蔡州。华州  相似文献   

8.
市井文化是与高雅文化相对立的市民社群综合性的通俗文化。人类文明史的进程告诉我们,尽管文化的演进总是伴随着雅俗文化的对立,但任何人都不得不承认通俗文化是人类最早的并且任何时候都是社会上最广为流行的文化,某种程度上高雅文化还是在通俗文化的基础上提高而发展起来的。因而,市井文化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段玉明新作《中国市井文化与传统曲艺》一书(吉林教育出版社1992年出版),通过我国市井文化的形成及其内容,传统曲艺的演变及其分衍,传统曲艺与市井文化关系方面的研究,对我国市井文化作了有价值的学术探讨。《中国市井文化与传统曲艺》一书有如下特点。一是用文化人类社会学的观点进行研究。全书  相似文献   

9.
我们党领导中国革命的全部革命运动,共有两个阶段,即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阶段和社会主义革命的阶段。在这两个阶段中,既都要进行政治革命和经济革命,又都要进行文化革命。但是,这两个阶段的革命——包括政治、经济、文化革命,它们之间虽是相互联系的,而在性质上却又是完全不同的。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以后,我国文化革命随着也进入了社会主义的新阶段。这个新阶段,不同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新”,它们之间在概念、范畴、性质方面是截然不同的,不能把两者混淆。但是,所谓新阶段,它的理论根据是什么?新的主要标志是什么?它在实践中又提出了怎样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中华书局《元稹集》外集卷第七续补一收录断句 :“天遣两家无嗣子 ,欲将文字付谁人 ?”注云 :“见《白居易集》卷二十三《酬微之》注。”白氏诗云 :“满帙填箱唱和诗 ,少年为戏老成悲。声声丽曲敲寒玉 ,句句妍辞缀色丝。吟玩独当明月夜 ,伤嗟同是白头时。由来才命相磨折 ,天谴无儿欲怨谁 ?”考《元稹集》 ,稹原唱见存 ,题为《郡务稍简因得整比旧诗并连缀焚削封章繁委箧笥仅逾百轴偶成自叹因寄乐天》 ,诗云 :“近来章奏小年诗 ,一种成空尽可悲。书得眼昏朱似碧 ,用来心破发如丝。催身易老缘多事 ,报主深恩在几时 ?天遣两家无嗣子 ,欲将文集与…  相似文献   

11.
亲方是夏目漱石小说《草枕》中的一个角色。虽然文中有关于其言语行为的描写,但亲方的笑(属面部表情)、动作(属手势动作)、工作用品(属建筑和装饰设计)等非言语信息,尤其是他的笑对人物形象的刻画起着更大的作用。通过他的"笑"可以看出,亲方实际是漱石有意刻画的一个与主人公处于对立面的重要人物。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离开人类世界一个世纪了。在一个世纪中,他的科学共产主义理论,“从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徘徊”,已发展成为磅礴于全世界的伟大的革命运动。这个运动,不仅在中国,而且在全世界许多地方都在胜利前进。固然,胜利前进也并非一帆风顺,它是在艰难曲折甚至迂回中前进的。正由于此,有些人在曲折和困难面前,对共产主义信念发生了动摇,产生了“共产主义渺茫”的糊涂观念。重读一下对共产主  相似文献   

13.
《史记·乐书》①有这样一段记载:后伐大宛得千里马,马名蒲稍,次作以为歌。歌诗曰:“天马来兮从西极,经万里兮归 有德。承灵威兮降外国,涉流沙兮四夷服。”中尉汲黯进曰:“凡王者作乐,上以承祖宗, 下以化兆民。今陛下得马,诗以为歌,协于宗庙,先帝百姓岂能知其音邪?”上默然不说。 丞相公孙弘曰:“黯诽谤圣制,当族。”《汉书·武帝纪》②:“(太初)四年春,贰师将军李广利轩大宛王首,获汗血马来。作《西极天马之歌》。”可见,伐大宛得良马,事在汉武帝太初四年(前101年)。那么,上引《史记·乐书》中的那段话就有几点解释不…  相似文献   

14.
史蒂芬·罗(Stephen·Rowe)《再看西方》一书的中文版①出版了。作为史蒂芬的同事和此书英文原作手稿的最早读者之一,我感到由衷的欣慰。早在1991年史蒂芬请我为其初稿提意见时,我就为此书所展示的宽阔胸怀和深邃的洞见所震撼。此书虽曰《再看西方》,...  相似文献   

15.
报告,报告,发现2008年最俗女猪一枚! 报告,报告,嘻嘻天王玮柏终于又拍偶像剧鸟~! 如果这都不足以引起你的兴趣,那么下面的内容定会勾起你的"食欲"!  相似文献   

16.
吴功正 《学术界》2008,(1):292-293
著名明史专家王春瑜先生的近著<看了明朝就明白>以横排版、简化字和竖排版、繁体字同时在内地和香港印行以来,已成畅销书.该著为史域文坛吹进一股新风.  相似文献   

17.
前言两年多来,对川剧《潘金莲》的争论一直余波未息,褒贬迥异。虽然褒远胜贬,但对于贬者,只要言之成理,都应表示欢迎。因为这有利于戏剧的繁荣与发展。但是,令人奇怪的是姚雪垠先生在公开呼吁赶快“端正我们的文风”的同时,却既不进行具体分析,又不讲出任何道理,便轻易宣判《潘》剧“是既无思想性又无艺术性的十八扯,河南话叫‘胡闹台。”·读了姚先生这三言两语的结论,不由人不怀疑他是否看过《潘》剧:如果看过,为何如此缺乏  相似文献   

18.
<正> 《邓小平文选》于党的生日七月一日在全国出版发行,这是我国政治生活中的大事。翻阅《文选》可以看到,在一系列的论著中,许多地方都谈到整顿和改革。整顿、改革是《文选》的重要内容,是我们必须认真学习的精神财富。在“文化大革命”后期,邓小平同志主持党和国家的日常工作,这期间的八篇讲话,几乎全是讲的整顿问题。整顿,反映了人民群众的要求,反映了把偏离轨道的革命航船引向正路的决心,也是对“四人帮”的反革命破坏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粉碎“四人帮”以后,邓小平同志明确提出“两个凡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要完整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要拨乱反正。这是对全党被”四人帮”破坏和搞乱了的思想进行根本的整顿。三中全会以后,在整顿的基础上,邓小平同志又进一步提出一系  相似文献   

19.
《朱子语类》虽为讲学语录汇编,但其文本内容广泛涉及南宋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产生了大量的新词新义。本文对其中的"草簿"、"剂石"、"扑钱"、"射糖盘子"、"书盝"、"香山子"、"衙晡"、"鱼花园"等词进行义释,使我们进一步了解当时社会生活的变迁,见证南宋社会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四部丛刊续编》所收宋人晁说之集《嵩山文集》系影印曹溶之藏本,惜其为抄本,难免有讹误之处。而《四库全书荟要》所收晁说之集《景迂生集》虽同为抄本但因皇帝御览,有馆臣校勘,故抄写较精。今以《四部丛刊续编》本《嵩山文集》为底本,参校《四库全书荟要》本、《四库全书》本《景迂生集》,发现《嵩山文集》讹误之处34条,遂加考订,议其是非,以期略有补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