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现行婚姻法中的权利救济制度只要求在离婚时适用,其自身存在的不足,客观上削弱了该制度功能的最大发挥,背离了损害赔偿制度的立法宗旨和立法目的,有重构之必要。一是建立我国婚内损害赔偿制度。二是完善离婚时的损害赔偿制度,取消损害赔偿请求权的享有和行使以离婚为前提的限制性的规定,赋予受害方配偶选择诉权的权利。三是拓展损害赔偿的范围、扩大损害赔偿的责任主体及承担损害赔偿的民事责任方式。  相似文献   

2.
环境侵害私法救济的“双轨模式”及其适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西社会科学》2014,(9):163-169
我国《物权法》与《侵权责任法》在形式上沿袭了大陆法系通过相邻关系与侵权责任应对环境侵害的"双轨模式"。但比较中外"双轨模式"形成的制度背景,不难发现《物权法》第90条的规定与域外立法例具有本质差异,《侵权责任法》第8章也存在过于泛化的现象,需要通过解释论厘清二者的适用关系。一个可能的路径是,将第90条视为导向性条款,通过单行立法确定不同规范对象的构成要件,再由受侵害人选择适用物权请求权或侵权请求权,从而既能化解学说与实践的悖论,又能适应不同侵害类型的特质。  相似文献   

3.
论侵害他人商标权的不当得利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不当得利分为基于给付的不当得利与基于给付以外的不当得利。侵害他人权益为非给付不当得利的典型形态,而侵害他人权益中的权益应包括商标权。不当得利的基本原理可用于商标权的民事救济,认为侵害他人商标权的不当得利的成立要件包括(1)因侵害他人商标权而获得利益;(2)商标权人受到损失;(3)获得利益与受到损失之间存在因果关系;(4)没有合法根据。其中,商标权由使用权和禁用权组成,侵害使用权所得利益包括合理的许可费和其他所得利益,侵害禁用权所得利益不应包括合理的许可使用费。商标权分为实体意义上的商标权和形式意义上的商标权,侵害前者造成的损失包括积极损失(如商标权人商品销售量下降)和消极损失(如合理的商标许可使用费),侵害后者造成的损失只有消极损失。  相似文献   

4.
电子商务隐私权与法律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隐私权应成为独立的、基础的权利种类。隐私权的保护客体为个人数据和私人生活。我国对电子商务隐私权的制度设计,可考虑借鉴英美等国经验,采取国家制定法律的他律和网络行业的自律相结合方式,全面切实地保护隐私权。  相似文献   

5.
论未成年人隐私权的法律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隐私权是一项重要的人身权利,人人都应享有。但由于我国未成年人隐私权保护的法律制度不完善,未成年人隐私权与相关权利的界限不清,以及受落后思想观念的影响等,未成年人的隐私权没有得到应有的保护,甚至遭到了践踏。鉴于此,应当加强对监护人、教师的法制教育,从立法和司法上完善对未成年人隐私权的保护。  相似文献   

6.
网络隐私权的法律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隐私权是《联合国人权宣言》、《公民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以及其他的国际或地区的条约中所认可的基本人权之一。网络隐私权是随着互联网这种新型的信息和资料传递手段的出现而产生的,有与传统隐私权重叠的部分,但主要是对于网上传输的个人资料、个人信息进行保护的权利。技术的发展使得对个人隐私的保护比以前更为困难。伴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由于网络服务商对个人信息的商业利用,网络隐私权作为隐私权在网络空间中的延伸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危险。因此应构筑网络隐私权保护的全面性法律框架,采取立法、技术与行业自律的综合模式作为中国对个人网络隐私权保护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陈军 《江西社会科学》2000,(Z1):165-169
我国《民法通则》第120条规定:“公民的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受到侵害的,有权要求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并可以要求赔偿损失。”根据有关隐私权类推适用名誉权的司法解释,我国民法通则规定的隐私侵权救济手段有四种……  相似文献   

8.
李朋  潘起波 《理论界》2005,(2):95-95
本文对如何完善我国隐私权的立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
我国法律未对隐私权作出明确规定 ,而且我国对隐私法律制度的理论研究也比较薄弱。通过对隐私、隐私权含义的界定 ,隐私的类别 ,隐私权法律关系的分析 ,以及侵犯隐私权的法律救济的探讨 ,从理论上设计我国隐私权的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对商业秘密侵权的法律救济是一个较新的课题,在与商业秘密有关的实践活动中遇到不少难以解决的问题。借鉴国外相关规定,需要制定禁令救济制度,增设惩罚性赔偿责任,对善意第三人保护问题和对举证责任问题作出具体规定,以进一步完善我国商业秘密侵权的法律救济。  相似文献   

11.
论隐私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隐私权起源于19世纪末,在20世纪得到确立和发展。作为以隐私为客体的具体人格权,隐私权是自然人享有的对其个人的、与公共利益无关的个人信息、私人活动和私有领域进行支配的一种人格权。各国对隐私权的法律保护有直接保护和间接保护两种方式。在我国,法律对隐私权的保护纳入名誉权的范围内。分析我国隐私权立法不足,提出完善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12.
民生法治是党的十七大后法学界提出的一个崭新的研究课题.民生法治最根本的就是要对民生权利提供法律保障,对侵害民生权利实施法律救济.从我国目前教育、就业、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这四大民生基本问题的法治实践来看,我国民生法治的法律救济存在着很多不完善的地方,需要我们在理论和实践层面上作出认真的思考,为民生法治的实施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相似文献   

13.
论电子商务中隐私权的法律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子商务已成为 2 1世纪不可回避的一个发展趋势。伴随电子商务迅猛发展而出现的种种法律问题切实摆在我们面前。建立在计算机网络基础之上的电子商务具有易受冲击和侵害的特征 ,为防止电子商务在运转过程中个人数据被窃取和不正当地利用 ,应从法律上赋予公民个人信息控制权 ,有效保护公民的信息隐私权。  相似文献   

14.
根据我国现行立法,对相邻污染侵害纠纷可采取二元救济模式,由此导致案件审判中出现法律适用混乱的问题。相邻污染侵害救济与环境污染侵权救济在调整对象、法益诉求方面存在重合,导致相邻污染纠纷中出现请求权的竞合。结合物权救济与侵权救济之间的差异,需要重新审视我国《物权法》关于相邻关系中相邻污染侵害的规定。环境污染责任是无过错责任,环境污染责任制度对因污染受到的损害提供整体性救济。相邻污染侵害救济的法律调整功能被环境污染责任取代,使得《物权法》已没有规定相邻污染侵害的必要。对因物权行使产生的妨害,受害人可基于物权请求权主张排除妨害;对因污染造成的损害,受害人可基于债权请求权主张损害赔偿。  相似文献   

15.
不少学者从民法的角度探讨隐私权的法律保护,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多种学说。也有一些国家将隐私权利视为宪法保护的一项基本人权。英美法系国家通过判例法最早确认了金融消费者隐私权,有些国家则通过法律赋予消费者主动参与并控制自己金融隐私的权利,一些独立的第三方机构、行业协议也通过一定方式督促银行等金融机构保护消费者金融隐私权。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高校校名滥用的情形越来越严重。使得公众误以为某些企业、商标与相应高校有某种联系,既冲淡了高等院校特别是知名高校在公众中的形象,又破坏了这些高校在公众中的信誉,而且也是对正常的市场竞争秩序构成冲击。通过商标注册的方式进行高校名称的保护并不是最佳方案,司法实务方面已经就擅自使用高校校名作为商品标签上的企业地址作出了构成不正当竞争的判决,也就擅自使用著名高校简称构成名称侵权作出了判决。这些判决为类似案件树立了一个很好的参照。  相似文献   

17.
体育运动存在固有的伤病风险,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期间受伤,一般通过以劳动合同为主要内容的现有救济制度获得救济。但因脑损伤的特殊性,导致当前运动员脑损伤救济制度还存在不足之处:一是劳动合同所提供的保障内容不覆盖脑损伤产生的医疗成本,二是运动员被排除在工伤救济体系之外,三是体育组织和体育俱乐部利用劳动仲裁排斥侵权之诉逃避应有责任,四是通过司法途径达成的和解方案不具可持续性。通过对当前运动员脑损伤救济制度的分析发现,当前救济内容主要是以事后救济为主且救济内容缺乏,而针对事前救济的内容则几乎很少。因此,应从事前救济和事后救济两方面同时着手,既能在事前最大限度地预防脑损伤的发生,又能在事后运动员已遭受脑损伤的情形下提供相对完善的医疗保障服务,并对故意造成运动员脑损伤的个人和实体进行相应的惩戒。具体来说,事前救济应加强监管,确保“行业自律”目标的实现;事后救济应明确运动员劳动者身份,完善社会补偿制度保障运动员基本生活和人格尊严,并通过第三人侵害债权之诉维护运动员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8.
社会保险法律关系具有复合性、不对称性、强制性以及公益性等区别于一般民事和行政法律关系的特点,加之现行民事(劳动)争议及行政争议处理机制本身的诸多弊端,使劳动者社会保险权的法律救济在程序的选择、启动以及司法处理等方面存在不少困难,社会保险权的实现陷入了较为尴尬的境地。笔者认为,借鉴国外专门化的社会保障争议解决机制,构建以"行政裁决—诉讼解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保障争议解决之独立程序,有利于实现社会保险权直接、及时且有效的救济目标。  相似文献   

19.
论行政承诺及其法律救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行政承诺的内涵和外延两方面入手 ,对行政承诺进行界定。分析对行政承诺实施救济的必要性并对救济途径问题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0.
未成年人隐私权的法律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赖嫦媛 《兰州学刊》2005,(4):191-193
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未成年人的隐私权具有自己的特点,即隐私权的有限性,其隐私权受到侵犯的可能性更大,主要是来自父母、师长两方面的侵犯.本文通过对未成年人隐私权的特点进行探讨,针对父母、师长对未成年人隐私权的侵犯,提出相应的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