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欣是当代文坛上拥有读者较多的一个作家。本文分析了她小说的语言艺术及其生成途径,并从语言这个角度,剖析了她小说的通俗性特点。  同时,本文还指出了张欣小说语言上存在的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2.
从性别立场出发,对张欣的都市小说进行解读,认为在她的都市小说中凝聚了很深的女性情结,体现了作者作为女性对同类的终极关怀,是作者性别意识创作的自然体现.  相似文献   

3.
张欣的都市小说大都取材于社会转型时期的都市小说,在灵与欲、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中,揭示世态人情。她的笔,一直在关注着都市各个阶层,主要是白领阶层的女性。本文主要分析了张欣都市小说中的女性形象,指出了她在描写都市女性形象时表现出的现代与传统的纠葛,及其对特定阶段女性思想和情感的独特把握。  相似文献   

4.
本文解读了广州女作家张欣的都市小说,指出了她小说文本的特点棗注重建构戏剧性情节,并分析了这种特点形成的原因和它在表现社会生活、揭示人性、塑造人物性格、形成其小说审美特质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及对戏剧性情节的过分追求给她的小说带来的一些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5.
张欣往往被誉之为“大陆的琼瑶”,她的作品常被赞为“现代都市的田园牧歌”,而通过文本细读得到的结论是张欣的小说是消解质疑传统女性爱情观的,她无意通过作品展现物欲横流现代都市中波澜壮阔的商场角逐,而是试图以琐细的生活片段来深入当代人复杂且矛盾的内心情感,通过蕴含着多重悖论的女性命运悲剧,探索在趋向复杂与多元的环境中,现代都市女性如何找到坚守自我与尊严的生存之道,从而实现人性的关怀。  相似文献   

6.
张欣的作品以描写南国都市生活与都市女性为主,具有浓郁的岭南文化地域特色。其题材的都市性与当代性,故事的曲折性与笔触的影像化,语言的色彩感与画面感,体现出张欣对广州都市文学平民与务实的创作精神、包容与融合的创作态度。利用文学与影视两驾马车对广州都市文化进行广泛传播,让广州的都市文化不仅丰富人民的精神生活,更成为构建幸福广州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7.
在当代中国小说创作中,广州作家有着与众不同的特征.两位女作家张欣与张梅的艺术风格同中有异,审美趣味异中见同,前者热衷于长中篇的叙述,后者擅长小中篇.她们的小说实践不仅为我们提供了把握中国女性写作的一种视角,而且也向我们敞开了认识当代中国小说实践的一扇窗口.通过她们笔下的"南方故事",我们能够进入到当代中国的诗性文化的氛围之中,领悟人情世事的变迁与感受精神世界的迷茫.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之潮汹涌而来的时候,都市的大舞台开始上演一幕幕荣辱兴衰、贫富起伏、命运变幻的悲喜剧。“掘金时代”为人们提供了阔大的表现空间,在金钱、诱惑、欲望的挤压下,人性中的一切都被—一放大,沦落、挣扎、升华──是如此剧烈地震撼着人们。生活在经济时代前沿领地的广州,张欣强烈地感受着这些,继而用她细腻的笔法,为我们描绘了浮华尘世的种种人性,一、喧嚣的“舞台”背景读张欣的小说,扑面而来的是浓浓的商业气氛。现代都市,得风气之先,全面承受着商业风气的浸染。(访问城市)、(城市爱情)、(城市情人)——随手拈来几…  相似文献   

9.
张欣的小说在20世纪90年代后半期异峰突起,关键在于其突破文学的"自律"观念,建立一种与大众亲和的文本,从而把审美与商业结合起来,成为当代通俗文学的典范之作.试从四个方面进行分析:一、表达与想象:大众的生存本真,二、好看与轻松:吸引大众的文本,三、价值冲突描绘:大众情感的释放,四、优雅神话:是怀旧也是一种追求.  相似文献   

10.
张欣近两年的创作既继承了以往的风格又有所突破.采用挑剔的温和的叙事风格不动声色地解构"完美"男子汉神话在现代社会的终结.同时在张欣的笔下女性焕发出强者的性格力量,与健康成长中的都市形象相互辉应,互为融合.在男人与女人、女人与都市的纠缠中体现作者对生活对人性的思考,写出了人的挣扎,弥漫着悲剧创作情绪.  相似文献   

11.
陈染、张欣都致力于女性人生、女性世界的抒写,却各有特色,陈染惯用个人独语的方式,而张欣坚持着她的大众姿态。本文从女性、情感、生存三个渐进层次入手,比较两者不同的关注点和表达方式,以及展现出来的不同的意蕴深度和审美风格  相似文献   

12.
沦陷期的上海,是张爱玲小说创作的文化想象资源,是她小说中人物的生活空间.她对上海的文化想象,是建构在"重新塑造"的都市空间--公馆、内室、公寓、电车、影剧院等等.这些日常生活场景和都市化物质形态,成为小说叙事意义的生产者,参与了故事情节的推动.而香港,在张爱玲的笔下,处处成为上海的"他者"形象,成为上海的必要的对照和补充.  相似文献   

13.
本文立足于时代转型的角度, 从开放的婚姻观念、自由的婚姻方式、追寻真爱的婚姻实质、走向独身的婚姻趋势等四个方面来阐述张欣小说对都市女性婚恋心态的剖析。论者认为: 张欣成功地展示了 90 年代商业背景下都市女性的生存境遇, 真切地表达了她们面对情感与欲望二元对立冲突的复杂心态和两难选择, 并试图为之寻求新的生存价值, 显示了别具一格的美学意义  相似文献   

14.
攀枝花小说创作可分为民俗小说和都市小说两大类。民俗小说,因其作者脚踏着故乡的泥土,往往带着地域小说的特征,具有较丰厚的文化品味,但忽略典型地域人物形象的塑造。都市小说,以反映“钢城文化”为优势和特点,少数作品注重写“人”,但尚未构成强劲的创作势头。  相似文献   

15.
多元参照的文化视觉--论张贤亮小说中人物的精神世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贤亮是当代最著名的西部作家,他的小说具有强烈的现代意识.他善于对笔下的人物做深刻的心理分析,通过各色人物的心理和精神世界来表现他们的命运,反思他们各自的文化.他把当代知识分子放在一个特定的历史背景和多元文化交叉的环境中探讨他们的沉沦和超越,从而沉思我们民族心理和性格的改造和重建,这使他的小说呈现出独特的文学魅力和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6.
城市问题是当代中国发展进程中最重要的问题,关于城市文化以及都市文学的研究则是文学工作者迫在眉睫的任务。《都市魔方:广州都市文学与都市文化研究》这本书分别从都市文学以及都市文化传播两方面入手,较为全面完整地建构对于广州城市文化研究的多面体。书中对广州都市文学如张欣、张梅、梁凤莲等重点作家的解读,对报纸副刊的考察,对广州城市化进程中都市文化与岭南文化的交集以及社交网络语境下的都市镜像都做出了较为详尽的调查与分析,这样的研究对于学界了解、思考、进一步深化讨论广州城市文化以及当代城市文化研究都有特殊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17.
罗淑是一位有影响的乡土作家.她的作品浓郁的乡土味源自于其中丰富的文化意蕴.她以蜀地方言构建其小说的表达形态;从一个独特的视角观照蜀地的盐井生活和盐井周边的农村生活;反映蜀地的民风习俗;揭示蜀地人物独特的人文心理和性格特征.从文化的层面展示了一个人们不曾接识的世界.  相似文献   

18.
穆时英的都市小说创作发源于上海独特的都市文化,在穆时英的都市小说中,都市已经成为独立的审美对象.他不仅将一个具有高度物质文明的物化都市形象地呈现在读者的眼前,还进一步揭示了中国现代都市人的心理品格和精神特征.这也是穆时英都市小说的深层次意义.  相似文献   

19.
从鸳鸯蝴蝶派走出的张恨水毕生为普通市民写作,他的小说,是满足市民口味的都市传奇,是对现代市民社会风俗人情的逼真展示。他的小说,反映了都市市民社会的众生相,并在对市民性格的描绘中,正面表现了市民的世俗化伦理价值观,反映了传统市民文化的时代变迁,蕴含了当时的某种普遍的社会价值趋向和文化心理。  相似文献   

20.
张欣小说中的人物多是城市女性.她们既是现实的皈依者,也是诗意的找寻者.她们坚强而无奈,痛苦而榜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