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叶适在思想上欲集诸儒之大成而与朱熹、陆九渊鼎立,在散文创作上他也充分发挥其会通精神,兼收并蓄,荟萃前代古文大家之长而成为南宋文章的集大成者。在文章思想上,叶适力图破除道德、功利与艺术的隔阂;在文章体裁上,他无所轩桎,众体兼擅;在文章风格上,他既发扬了苏轼的纵横奔逸之气,又不乏欧阳修的悠然宛转之风,同时还与苏文之空疏、欧文之冗弱保持一定的距离。他所具有的强烈的批评精神,使其文章“脱化町畦,独运杼轴”,形成了“自家物色”。  相似文献   

2.
自明代中期以后,对旅游的肯定已成一时之风,而旅游则已经成为文人士大夫闲暇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通过对明代士大夫旅游观念系统的梳理,指出文人与道学家在旅游观念上具有很大的差异性.在此基础上,文章对士大夫的旅游体验又作了详细的分析,并对明代的游人进行了具体的细化,将其归为贵人之游、豪士之游、布衣之游与民众之游四类.  相似文献   

3.
先秦时期大量的城市选址活动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文章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对选址实践进行分类分析后发现:其主要成就由辨方正位的测量之术、城地相称的制邑之术、尊历合时的节令之术和得利避害的御水之术的技术体系构成;进一步分析表明,这一技术体系奠定了华夏文明城市选址的基础,其总体特点是实用理性。  相似文献   

4.
文章综合分析了冯友兰在各个时期的理论,对其新理学的内容进行了新的界定,并对这一哲学体系进行了一些新的论证。对廖平之学做了初步介绍,提醒人们冯友兰在《中国哲学史》上册和下册中某些观点的不同,冯友兰其实是以廖平之学而非康有为之学做为“经学时代”下限的。文章还尝试对冯友兰建国以后复杂混乱甚至自相矛盾的哲学思想进行初步的分析、说明。   相似文献   

5.
朱熹用“东莱之弊尽在于巧”,批评吕祖谦之学问“投机取巧”。学界关于“巧”具体何指,聚讼纷争,且莫衷一是。回归具体历史语境,吕祖谦之“巧妙”,主要在于其文章工夫,表现在其对文道并进的重视与修辞技法的推崇。此种“巧妙”的文章工夫,彰显了吕祖谦重建文统的旨趣:为了实现文以传道、文以经世,他建构了以修辞技法为门户,以文道并进为堂奥,以经世致用为旨归的宋学之文统。  相似文献   

6.
文章以理想主义的视角对毛泽东诗词进行了解读,从毛泽东诗词中撷取精彩段句来分析其传达的个人理想、民族国家理想和人类大同理想,以之作为解读研究毛泽东诗词之心得。  相似文献   

7.
吕祖谦编选的《古文关键》选取了唐宋著名散文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曾巩、苏洵、苏轼、苏辙、张耒之文共六十余篇,首次确立了唐宋散文的经典。其在点评时对文章布局谋篇的精辟见解,对散文创作方法的强调,在文章学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卢靖、卢弼兄弟辑录《四库全书总目》中有关湖北先贤之作而成《四库湖北先正遗书提要》四卷。然其并非仅仅钞录,还于每书下罗列众多版本以补《四库全书总目》之缺,又对所辑提要内容进行了考辨,以纠《四库全书总目》之误。文章阐述了该书的编纂缘起、编纂经过,揭示了其所具有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9.
中国当代少数民族文学话语权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话语权之内涵,话语权之现状,话语权之错位及话语权之希翼等四个侧面,对中国当代少数民族文学话语权问题进行了梳理与评析,认为"不归位"和"被掠夺"是其突出的两大现实特征;而话语权的错位更是其现状的真实写照,当然,张承志、栗原小获等的出场,也为其带来了乐观和希望.  相似文献   

10.
公务文书,简称公文。它是有了社会公务活动后最早产生的交流思想、传递信息、联系工作的工具之一,是中国文章史的先河。魏文帝曹丕把包括应用文章在内的各种文章的写作,称为“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典论·论文》)梁代刘勰说它是“政事之先务”(《文心雕龙·书记》)。历代对公文写作都非常重视,认为它是公务人员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功,对其要求极为严格。正因为如此.历史上产生了许多辉煌灿烂的公务文章。《尚书》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散文文章集,也是我国第一部公文汇编。诸葛亮的《出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