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学者一般都认为,保守主义是私有财产的坚定捍卫者,而很少注意到保守主义财产观的内在矛盾.实际上,保守主义所指的财产应分为“软”、“硬”两种,而保守主义所欣赏的只是“硬”财产,对“软”财产只是消极地接受.保守主义财产观的这种内在矛盾,体现了保守主义与当代西方社会财产状况的深刻冲突,同时,也有助于我们分析当代中国财产的状况.  相似文献   

2.
本文考察和分析了陈序经的“文化演进”理论。这一理论认为,文化从古到今是进步的;文化进步的规律是由宗教时期→政治时期→经济时期→伦理时期;在文化发展进步的过程中,有两种表现形式即渐变和突变;文化进步得快慢,取决于文化的弹性和惰性的力量对比。这一理论乃是陈序经全盘“西化”观的理论基础,根据这一理论,全盘“西化”是合乎逻辑的文化发展规律。然而,由于这一理论具有两面性,因此在其之上的全盘“西化”观也必然具有两面性  相似文献   

3.
本文认为,所谓产权,就是对财产的权利或对财产的广义所有权,是人们(主体)围绕财产(客体)而建立的经济权利关系.产权所包括的狭义所有权、占有权、支配权和使用权,可以被视为成熟的、规范的理论范畴.从人类社会产权关系的总体演变趋势来看,“四权”是由合一而向分离的方向发展的,这是社会进步的标志.那种认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没有产权理论,我国改革开放以后才有了产权理论的观点,是不符合事实的.  相似文献   

4.
因特网—革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半个世纪前,美国展示了世界上首台电子计算机“埃尼亚克”(ЭНИАК)。当时或许谁也没有料到在这个30吨重的笨重的“狂热者”背后是信息时代的降临。今天因特网是这一时代最好的写照。 因特网是工艺进步最重要的民主成就之一。随着它的诞生,信息正在成为世界上大多数居民潜在的财产。所有同电报、电话、无线电、电视和计算机技术有关的全球通讯,现正在整合为一个统一的整体。  相似文献   

5.
官员财产申报制度被誉为是腐败的“天敌”和“克星”.中国虽没有完全建立官员财产申报制度,但2009年以来已有30多个地区先后进行了形式各样的改革试验,积累了一定的地方经验:采取“新人新办法”这种“小切口”的进入方式,减少了改革阻力;以具体职务区分财产申报公示的主体,而非以行政级别作为划分依据,更加有效地发挥了财产申报制度的功效;差异化的公示方式,试图在官员财产公开和个人隐私保护方面寻求平衡;申报公示范围包括了债权债务,较为完整地体现了申报者的资产状况.这些地方制度创新尽管还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官员财产申报制度建设,为未来改革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6.
私有化和雇员拥有企业和公司部分财产计划雇员拥有企业和公司部分财产计划出色的适应力表现在下列例子上:当前已有56个国家把它们运用到本国经济中去,并且一般说来是在私有化的过程中加以运用。虽然“私有化”这一术语在  相似文献   

7.
官员财产申报制度是从顶层设计的高度治理腐败问题,是制度反腐的必然之举、廉政建设的有力保障。但在官员财产申报制度建立的过程中面临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的困境。本文用公共选择理论中的“经济人”假设,分析了部分政府官员对建立官员财产申报制度的阻碍作用,并建立了“跷板”模型,结合博弈论,具体分析了官员作为理性“经济人”,对中国建立官员财产申报制度的困境的原因进行了解释。  相似文献   

8.
(一) “人类共同继承财产”即“区域”及其资源是人类的共同继承财产。“区域”是指国家管辖范围以外的国际海底区域,包括海床洋底及其底土。“人类共同继承财产”原则是《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的关于世界各国进行国际海底区域活动的一项基本原则。无论国家或国家集团,要在国家管辖范围以外的国际海底区域进行勘探和开发这一区域矿产资源的活动,其活动目的和程序都要符合“人类共同继承财产”的原则,不得违背。  相似文献   

9.
记者:目前理论界主张产权制度改革的人不少,但我发现大家在使用“产权”这一概念时,却各有各的理解。您怎样认识“产权”的含义? 刘诗白:我认为,产权即财产权,英文可译为Property right。它是主体的财产所有权或财产经营权。产权制度是社会采取的经济组织经营方式,活动交换中主体的财产权力(支配程度、范围)、益、责的某种安排,产权制度把财产的占有权(支配使用权)、收益权、处置权等在当事主体之间进行划分,以巩固某种经济活动秩序,和实现某种财产所有权。  相似文献   

10.
自启蒙运动以来,“进步”作为一种信念,逐渐渗入到包括国际关系在内的人文科学。尽管冷战的结束证明了西方国际关系理论在追求“进步”上的失败,但作为意识形态工具的“进步”在西方国际关系理论中却取得了“长足”进步:就西方国际关系理论而言,它是这一学科本身及其内部等级划分的合法化证明;而就西方国际关系理论所关注的外部世界而言,它又成为了“西方中心论”的合法化证明。正是这种“进步”意识形态的存在,使得打破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的话语霸权显得异常必需与紧迫,使得有中国特色的国际关系理论的发展更显迫切。  相似文献   

11.
大陆法系“所有权”概念的产生具有两个重要的隐喻 :一是土地的分裂 ,二是个人主义。这两个隐喻是我们正确理解大陆法系所有权的根本出发点。它能正确解译当今民法理论界所面临的“所有权失灵”这一现象 ,并为理解所有权制度调整财产法律关系的局限性提供一个新的框架。上述隐喻同时揭示出 :财产法律关系的构建应超越个体占有实体物的模式 ,从权利和权利束的角度予以拓展更为恰当  相似文献   

12.
李忠星同志在《〈伊里亚特〉浅谈》(以下简称《浅谈》)一文中,对希腊盟军首脑之一的阿喀琉斯和特洛亚城王子赫克托耳的思想性格进行了对比分析。关于阿喀琉斯的性格,作者是这样概括的:“强悍任性,英雄善战,不怕牺牲而又自私残忍是他的性格特征”(着重号系笔者所加,下同),“对于荣誉、财产的私有观念,这是他性格特征的另一重要方面”,“阿喀琉斯是自私的”。  相似文献   

13.
关于资产阶级法权,毛主席最近指出:“这只能在无产阶级专政下加以限制。”毛主席的指示,对于巩固无产阶级专政,防止资本主义复辟,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列宁指出:“‘资产阶级法权’,承认生产资料是个人的私有财产。而社会主义则把生产资料变为公有财产。在这个范围内,也只有在这个范围内,‘资产阶级法权’才不存在了”,但“就产品‘按劳动’分配这一点说,‘资产阶级法权’仍然占着统治地位”。我国的社会  相似文献   

14.
现行婚姻法突破了1993年11月3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处理财产分割问题的若干 具体意见》中关于离婚时分割夫妻共同财产坚持照顾无过错方的原则的规定,在我国首次确立了离婚损害赔偿制度,加 大了惩罚过错方、抚慰受害人的力度,是我国婚姻家庭立法史上的重大进步。但由于现实生活的需要,离婚损害赔偿制 度并不能取代离婚时财产分割照顾无过错方的原则而使其作废,而是在已经实行离婚损害赔偿制度的前提下,“照顾”原 则同时继续适用,但“照顾”原则在法律层面应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5.
随着网络的发展,网络虚拟财产的保护一直游走在法律的边缘,然而2010年末爆发的一场“3Q大战”再次触动了虚拟财产敏感的神经,集中凸显当前我国虚拟财产保护的缺失。这要求我们弄清事件的来龙去脉以及事件中折射出来的虚拟财产法律问题,从而推动虚拟财产的保护。  相似文献   

16.
论无过错责任的法律适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无过错责任是指在特殊情况下,行为人虽然没有过错,但依法也要承担民事责任。《民法通则》第106条第二款规定:“公民、法人由于过错侵害国家的、集体的财产,侵害他人财产、人身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这就是民法过错责任原则的根据。该条第三款又规定“没有过错,但法律规定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这就是我国民法规定的过错责任原则的例外,在学理上称之为无过错责任。无过错责任具有以下主要特征:第一,不以行为人的过错为构成民事责任的条件。一般情况  相似文献   

17.
有学生问: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第二十四章中,不止一次地说过“田园诗式的过程”、“田园诗式的东西”等语句,粗读之下,好象是懂了,再一捉摸,又觉得似懂非懂,心里总不踏实。例如马克思在一个地方说:“掠夺教会财产,欺骗性地出让国有土地,盗窃公有地,用剥夺方法、用残暴的恐怖手段把封建地产和克兰财产变为现代私有财产,——这就是原始积累的各种田园诗式的方法。”在另一个地方又说:“美洲金银产地的发现,土著居民的被剿灭、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矿井,对东印度开始进行的征服和掠夺,非洲变成商业性猎获黑人的场所……。这些田园诗式的过程是原始积累的  相似文献   

18.
亚里士多德的财产伦理观可分为三个方面:用“私产公用”的主张反对柏拉图的“公产”主张,承认私产的善德性;批判柏拉图的财产“两分法”,将人们的合理财产定额为“宽裕”而不是“素朴”;通过“均产”理论来缓和贫富分化、消除社会动乱,主张不多不少的适度财产是最善的,进而推导出中产阶级最具有政治上的善德,是社会的中坚力量和稳定核心.亚里士多德的财产伦理观对于当下理解公私产关系、破解贫富分化现象、培育中产阶层等方面都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文化财产返还国际争议的理论之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化财产返还国际争议很大程度上围绕文化财产的“文化性”和“财产性”展开,由此在文化财产返还问题上导致了文化民族主义与文化国际主义的理论之争。正确理解文化财产返还争议中的理论之争,要从两方面着手。首先.必须认识到文化财产“文化性”的一面,承认文化财产与特定国家、民族或群体之间的特殊联系;其次,合法规范的文化财产流转必不可少,关键是如何恰当地界定流转的方式和内容。  相似文献   

20.
刑法中的无形财产概念可以追溯到民法中无体物概念的产生,这两个定义在“物即财产”观念的影响下几无区分。同样,民法中对无形财产指代内容的不同解读也影响到刑法理论对这一概念内涵的界定。刑法中的无形财产与信息财产应是相同的定义,都是依赖于人们的主观抽象思维认识或感知体现其经济价值的财产形式。无形财产的本质特征是效用性,类型特征是无形性,后者是由信息的存在方式决定的,也是无形财产区别于有形财产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