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这样一个会议上讲这样一个大的题目,我感觉到既兴奋又惶恐.之所以兴奋,因为我也是青年人文社会科学管理工作者中的一员,作为这个火热的群体中的一员,在其组织和家园宣告成立的大会上做报告,自然应该是非常荣耀的事情,所以感觉到很兴奋.  相似文献   

2.
听了同志们的发言,更使我感觉到,我们的心是相通的,是振兴中华、开发西部的雄伟的历史性事业把我们的心连在一起了,使我们走在一起了。 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常常有这样的现象,人们身临其境时还不大清晰地理解这件事的深远意义,但随着历史的发展回头来看,就会深深地感觉到它的重要性和发生的影响。我认为,这次西部经济发展讨论会具有不可小视的思想上、理论上的动员作用,精神准备上的作用。它在推动人们思考、研究西部的经济与社会发展方面有极为重要的积极的意义。李子奇同志在开幕式的讲话中说:“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历史上的一次空前盛会,也是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会议。”我想,今后的实践将会证明这个重要论断。  相似文献   

3.
没有人怀疑“新三届”是一个具有独立特征的社会群体,而且是当今中国社会中最具影响力的群体之一。我所描述的“新三届”并不是他们的全部,而是在上大学前有过社会生活经历的那些人。对于我,评说“新三届”是个沉重的话题,因为我是他们中的一员。所以写下这样一个题目,是因为想起了屠格涅夫的《前夜》和鲁迅的《彷徨》。   性格是经历的印痕。上大学前丰富而复杂的社会生活经历,大概是“新三届”最可炫耀的资本。他们或当过兵,或下过乡,或做过工,或教过书等等,但这种经历并非一定就“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结果完全可能是“胡…  相似文献   

4.
辛亥革命也和历史上任何一场革命一样,是一场伟大的群众革命运动。领导这样一场规模宏大的革命运动,不只是少数几位堪称为核心的风云人物所能完成,而必须有一个志同道合、同心同德且能坚贞不渝、矢志不移的领袖群体。唐群英从一开始就成了这一群体中的一员,并历经了这一革命从发轫到胜利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5.
黄宗智 《文史哲》2023,(2):153-164+168
《华北的小农经济与社会变迁》《长江三角洲小农家庭与乡村发展》二书确定了我的学术研究方法,即以翔实可靠的经验证据为基础,采纳多种理论传统的洞见。由这样的学术研究,我得出一个关键性认识,即中国的经验实际相对西方理论来说多是“悖论”的,于是我试图探寻、建构更符合中国实际的新概念,因之产生了如中国农业与农村史研究中的“没有发展的增长”“内卷化”“实用道德主义”,中国正义体系研究中的“实用道德主义”“实践社会科学”等新的关键词。沿着这样的认识思路,我提倡创建新型的“实践社会科学”的研究进路,即我们要从经验/实际/实践出发,而不是西方单一面向的古典自由主义经济学和意识形态的建构出发,来认识,不仅是中国,更是西方本身,由此来建立新型的、符合实际的实践社会科学研究和理论。  相似文献   

6.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样一个历史节点上,应该怎样重新审视哲学社会科学、科研管理工作,是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一个重要前提和基础。本文力图从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现状出发,重新梳理和审视哲学社会科学乃至科研管理工作,提出加强和改进科研管理工作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前些天,安徽一位同志远道来访,我本应当觉得“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以符合圣人之道才是,不意我所感觉到的“不亦乐乎”却另是一种滋味。但我是很重视乡情的人,前些年家乡报纸的一位编辑同志约我写点有关故乡的文字,我写了几首诗应命,记得其中有一首是这样的:  相似文献   

8.
我和阿英     
阿英这个名字,我是1935年在南京牢里第一次见到的。在由看守员帮我们偷送进来的一本刊物上,有一篇题作《城隍庙买书记》的随笔,署名是阿英。在上海时,有时偷得浮生半日闲,逛逛城隍庙,掏掏旧书店,那是极难得的乐事,可那会,却只好读读这样的文章过瘾,非常羡慕这位阿英。  相似文献   

9.
收录在本论文集中的一系列文字,很可能属于我学术生涯中最重要的研究题域之一。在这些论文中,既有我关于“中国学术自主性”这一问题的最初思考。也有对这一问题所做的持续推进.更含有一些最新的观点及其展开。因此可以说,本论文集标示了迄今为止我个人关于“中国社会科学学术自主性”这一理论论题的一个比较完整的学术思考脉络。  相似文献   

10.
曾卓论     
诗人是人民中的一员 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诗人不仅不应炫耀自己的桂冠,反而倒应该臣服于人民,成为人民忠实的仆人,因为“诗人是人民的一员,他分享人民的悲哀与喜悦,痛苦与欢乐。”这是读了“七月诗派”老诗人曾卓的抒情诗后给我们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 作为一个人民的诗人,曾卓的诗歌创作有着鲜明的演进轨迹。诚如诗人自己所说,他是在臧克家影响下走向诗坛的:“那时臧克家的《烙印》、《罪恶的黑手》、《运河》已相继出版,得到一些名家推崇,我是学习他的风格在诗的道路上起步的。”1936年,当曾卓还仅仅  相似文献   

11.
新闻,从广义上讲,是对当时事件所作的报道。凡是人能感觉到的事件,只要经过报道,都应算新闻。 在这样一个定义面前,我们把历史推往蒙昧时代——人类的童年。那成群而居的“正在形成中的人,”他们在劳动中相互帮助,共同协作,互通消息,并逐渐形成语言和意识,这就是新闻的史前第一阶段。当然,这时的新闻是口头进行“报道”的,传播  相似文献   

12.
温燕燕 《理论界》2004,(4):205-207
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在从理论走向实践的过程中,给我们带来了这样一个问题:即不是所有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都能够用于实践,只有那些来源于实践的感性认识,经过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理性升华,才能够为实践所接受,反之,亦然。这样就提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中的另一项艰巨的工作:如何对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成果加以评估,去伪存真,这是哲学社会科学理论通向实践必经的桥梁,同时也是理论本身向前发展的必经阶段。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社会科学管理改革的趋势势在必行,哲学社会科学成果评估问题,是亟待研究的重大新课题。  相似文献   

13.
感谢,还有祈盼朱宝信(河南省驻马店地区卫校副教授)每个人的一生中总有让人非常惊异、兴奋和狂喜的时刻,当得知我与友人合作的文稿《现代辩证法:矛盾论和系统论的统一》拟在《学术研究》1993年第6期上刊出时,对我就是这样的时刻。《学术研究》,这一享誉全国...  相似文献   

14.
刚才听了社科联的办刊工作汇报,《大庆社会科学》创办20多年,取得了很大成绩,发挥了很大作用。大庆作为一个特殊城市,年轻的城市,在同级别的城市当中,办这样一个刊物,是非常必要的。大庆这个城市首先是从工业城市开始的,办这样一个刊物,很有文化品位,很有理论基础。刊物办的质量很好,校对也很认真,没发现什么错字,办得比较正规。这与编辑部同志的辛勤劳动是分不开的,与社科联和编委的努力是分不开的。下面我就如何用创新的思路办好《大庆社会科学》期刊,谈几方面意见。一是要明确期刊的定位(一)《大庆社会科学》期刊是一个阵地。无论从政治…  相似文献   

15.
最近一个月里,黄静的姐姐黄惠芳就已经几次给我来信,频频向我表示感谢。这令我感到不安和惭愧。她在信中的每一个字对我来说,都是一种痛苦和煎熬。她信中有这样一段话:妹妹的冤案得不到公正的处理,我就一天不会放弃!我也知道这可能将会有一条很艰难的路要走,但是我要让罪犯、让执法者知道:我们普通公民的生命权是不容侵犯的!谁侵犯了,就应该付出他应该有的代价,承担应承担的法律责任!我在做报道的文章的结尾也这样说过:家属相信杀人者和失职者不会逃脱法律的制裁。但现在我们不得不面对这样的一个现实,就是那个美丽的冤魂仍然在另一个世界里…  相似文献   

16.
我初次见识《社会科学战线》留下的第一印象,也是最突出的印象,就是它的"大风格"。大16开的开本,300页左右的篇幅,堪称当时刊中之"王者"。现在篇幅少了一点,但在群芳争艳的千百众刊之中,它仍然是十分突出显眼的一大家。不过,我感觉到的《社会科学战线》的大风格中,最突出的还不是它的大开本和大篇幅,而是  相似文献   

17.
诺曼·梅勒是一位立足现实、关心现实的作家.<鹿园>就是这样一部作品,'它展示给读者的是一个布满各种非理性规定性的社会,米兰·昆德拉称其为变成陷阱的世界.生活在其中的个体无法超出世俗的界限,保持内在心灵的自由,其天赋的发展、理想的实现都不可避免地受到各种规定性的限制.人们仿佛是挣扎在这个日益成为陷阱的世界之中,其出路只能是最终向世俗妥协,沦落为平庸人群中的一员.小说<鹿园>的主人公艾特尔的遭遇就展示了生活在这样一个社会中的人的生存窘境.  相似文献   

18.
乔林晓 《晋阳学刊》2008,(6):121-123
赵树理曾经说过:“我不想上文坛,不想做文坛文学家。我只想上‘文摊’,写些小本子夹在卖小唱本的摊子里去赶庙会,三两个铜板可以买一本;这样一步一步地去夺取封建小唱本的阵地。做这样一个文学家就是我的意愿。”  相似文献   

19.
为<社会科学研究>30华诞写一篇小文,就我个人来说,的确是有感而发. 在拙著<中国文言小说流派研究>的"后记"中,我曾发自内心地向为数不多的几家刊物致谢;其中一家是<社会科学研究>,同时也感谢了几位从未谋面的编辑,其中一位是<社会科学研究>编辑部的李琏生先生.如此认真地致谢,表明我只是一个寻常人,因为真正的"人物"通常是受恩不谢的.之所以不谢,意在暗示自己发迹后将有以重报,其中包含着不同寻常的自负意味.但也正因为我只是一个寻常人,也就更能见出<社会科学研究>在我的学术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我在学术上的些许成绩是与<社会科学研究>的提携密切相关的.  相似文献   

20.
袁玉立 《云梦学刊》2011,32(4):20-21
我首先赞成这样一些大致公认的观点,即对学术大师(这里主要指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学术大师)的定义、评价和认定,应当经历一个较长阶段。学术大师一定是对学术史、学科史(包括工艺史)产生了重要影响的人物,他们是我们在回忆和研究学术史、学科史时绕不过去的人物。他们对这一学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