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关于宋玉<高唐><神女>二赋的主旨,前人甚多分歧,有讽谏、寄寓、主淫、言情、心理疏导等看法.由文本入手,结合宋玉文学侍从的社会身份,我们认为,其主旨当是取娱君主,也即"娱君".由此可论及宋玉赋作的主要倾向:无论是以<高唐><神女>为代表的长篇之制,还是以<登徒子好色赋><大言赋><小言赋>为典型的短篇对问,其赋作都普遍具有着娱悦君主、调笑取乐的创作倾向,多体现出诙谐幽默的娱乐品质与游戏特色."娱君"对于后来赋作宫廷化、游戏化的道路有甚为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四库全书总目>对明代文学的批评与定位,深刻影响着明代文学的研究与传播.四库馆臣对明代文学复古问题的复杂态度,凸显出清代官方学术在政治约束下的畸态.本文以<四库全书总目>批评视野下的七子派为考察起点,对该著的学术姿态、撰述方法及批评思路进行还原和再认识,通过梳理明人别集提要,解析其中的政治约束和文学观念的逻辑矛盾,以期对"四库学"及明代文学研究进程中的认识局限作具体甄别.  相似文献   

3.
明清时期出现了众多<西厢记>的改续之作,这一现象背后包蕴着丰富的文化意义.改续之作的出现和中国戏曲本事取材上存在的蹈袭性特征有关;少数基于演唱目的改作的出现则和中国戏曲的曲本位特征有关;一些否定<西厢记>主旨的反意改创之作的出现其根源在于明清时期理学思潮的影响,反映出道学文人利用戏曲对人们进行劝惩教化的曲教用心;此外,<西厢记>改续之作在明清时期集中出现还和这一时期兴起的为名著作续书的热潮有关,<西厢记>作为经典戏曲文学使它成为许多文人瞩目的焦点.  相似文献   

4.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词并无积极和消极的矛盾,用自然生态观点来看待历史和人生是<念奴娇·赤壁怀古>词的基本主旨.这也符合苏轼的文学观和人生观及其亲身实践.他的文学成就和政绩说明这种自然生态观自有它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姚合<姚少监诗集>卷三有<九日寄钱可复>一诗,傅璇琮先生<唐五代文学编年史>、陶敏先生<姚合年谱>皆未言其创作时间.其诗云:"数杯黄菊酒,千里白云天.上国名方振,戎州病未痊.静愁惟忆醉,闲走不胜眠.惆怅东门别,相逢知几年."诗中有"戎州病未痊"一句,姚合早年曾从事魏博田弘正幕府,开成四年至五年曾任陕虢观察使,亦"诏遣理兵戎"(<酬光禄田卿六韵见寄>).<新唐书·钱徽传>:"子可复、方义.可复死郑注时."知钱可复卒于大和九年"甘露之变"时.故姚合诗所云之"戎州"当指其入魏博幕之时.姚合入魏博幕,傅璇琮<唐五代文学编年史>定于元和十二年末或十三年春.又,元和十五年十月田弘正移镇镇州,<九日寄钱可复>作于秋之重九,故姚合<九日寄钱可复>的写作时间当在元和十三年秋至元和十五年十月间.  相似文献   

6.
后殖民文学     
国内通常将对于后殖民文学的讨论局限于殖民地文学,这样难以看清后殖民理论与文学的关系.萨义德的<东方主义>对于英美文学的后殖民解读,颠覆了传统的英美文学经典.比尔·阿希克洛夫特等人撰写的<逆写帝国>一书首次从后殖民理论角度解读殖民地文学,成为后殖民文学乃至后殖民理论的先导.博尔默<殖民与后殖民文学>一书同是一部综合之作,它试图将对于帝国文学与殖民地文学结合起来进行"对位"解读,从而发现两者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7.
<掌握命运、创造历史的哲学--对"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种解读>一书,经过近五年的研究与写作已经完成.其间,作者进行了多项意义重要的学术工作,包括:确认"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中共具有深湛哲学修养的领导人与中国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术工作者共同创造的新哲学形态,对它的新实践论的理论硬核和掌握命运、创造历史的实践主旨作了揭示,对作为其理论核心与实践主旨的逻辑展开的学理体系、方法论和哲学精神作了论释,对"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术创新的丰硕成果作了梳理.<自序>是对这些学术工作的简要说明.  相似文献   

8.
伏涤修 《江淮论坛》2008,(3):156-161
<西厢记>问世后除了有改续之作外,在戏曲创作领域它还产生了以下几方面的影响:一是有些剧作刻意模仿剽袭<西厢记>的写法、直接套用其情节关目;二是有些剧作沿用<西厢记>的创作模式、部分化用其情节、手法;三是有些剧作如<牡丹亭>等在主旨上继承<西厢记>重情反礼的思想精髓;四是有些剧作时常引述<西厢记>剧名、人物名、曲词,剧作家借助剧中人表达他们对<西厢记>的认可与钦敬.  相似文献   

9.
蔡连卫 《兰州学刊》2005,(6):275-276
作者是文本的创造者,作者的思想观念对文本主题的确立与形成必然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从对洪昇的文学观念、创作动机的考察入手,重新探讨<长生殿>的主题,认为只有"情"才是作者创作的主旨与剧作的主题.  相似文献   

10.
对经典进行理解并加以诠释,是东西方文化发展过程中共同存在的一种历史现象.<老子>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哲学著作和道家经典之一,伴随其在世界范围内的广泛传播,不同的国家也形成了不同的老学.英国传教士湛约翰、汉学家理雅各和美国哲学家保罗·卡鲁斯是19世纪西方世界基督教背景下对<老子>进行翻译和研究的代表性学者.他们对<老子>的理解和认识,是根据其特定的社会背景、文化氛围、知识经验、宗教信仰、思维特点进行的,其中既有将老子思想与基督教相比附的现象,也有对老子"道"、"自然"、"无为"等思想的合理诠释.东西方智慧通过<老子>这部伟大的道家经典得以融通.  相似文献   

11.
<焦氏易林>为西汉时期焦赣所著的一部衍<易>之作,其始被作为术数之作占卜吉凶,然其四言韵语的<诗经>形式蕴含有文学审美的特质,故其在成书之后的传播、接受过程中呈现出不同的文本形态.隋前<焦氏易林>的传播与接受,偏重于术数方面,凸显的是文本的原始形态,但文辞方面的接受已露端倪.  相似文献   

12.
前人的研究多将<曾子>十篇作为一个整体,却很少注意到<曾子>十篇不同篇章之间存在的思想歧异.与以往的研究不同,我们把<曾子>十篇分为内、外、杂三篇,来探讨曾子的思想内涵.<曾子>十篇与郭店儒简同处孔孟之间,是先后相承的两个学术枢纽,我们把<曾子>十篇放在<论语>与郭店儒简之间,以郭店儒简为参照,反观<曾子>十篇的思想特色,以期更深刻地展现<曾子>十篇的思想内涵.  相似文献   

13.
文学与伦理学有着密切的关联,从文学伦理学的视野审视文学名著是一个全新的研究课题.古今的戏剧作品中有大量"弑父"主题的出现,尽管"子弑父"的动机和缘由大多属于心理学研究的范畴,但其伦理学意义以及主题学研究的价值同样不可忽略.因此,从文学伦理学的角度来探究<哈姆莱特>、<俄狄浦斯王>等重要作品中的"弑父"主题对于审视西方戏剧具有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4.
学术史上对于<老子>成书年代历来多有各异之论.随着中国哲学史研究的日益精细化,今天已经完全能够对<老子>一书的创作年代做出较为明确的回答.<老子>主体内容的编定问世的年代在<孟子>之后,<管子>之前,具体年份为公元前300年左右.  相似文献   

15.
中国文学究竟有哪些不同于西方文学的民族特点?我们拿什么来与世界各国人民进行文学交流?王齐洲先生的著作<呼唤民族性--中国文学特质的多维透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11月版)对上述问题作了解答.  相似文献   

16.
<毛诗正义>是中国诗学史、美学史上一部划时代的巨著.它统一了南、北经学的分歧,对传统<诗>学研究作了大胆的解构,用全新的视角来阐释<诗>,建构了自己的文学、文化思想体系,包舍着丰富的文学思想,在阐释方法上对后世有着很大的启发.透过<毛诗正义>本体,尤其是对<诗>中关于历史地理、宗教民俗、文学人类学等的阐释,对中国阐释学的建构有着重要的启发和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7.
龙文玲 《江汉论坛》2007,(2):98-101
关于司马相如<上林赋>与<大人赋>的作年,学术界众说纷纭.通过对<史记>、<汉书>及司马相如赋作等文本进行考辨,认为<上林赋>作于建元六年五月到元光元年五月之间,<大人赋>作于元狩五年武帝因"病鼎湖"而沉迷神仙方术之后、相如病免家居之前.  相似文献   

18.
近期文论中的底层论述述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底层经验的文学表述如何可能>在<上海文学>2005年11期发表后,引起了一场小规模的论争.有学者把这次论争视为2005年人文学术的一个热点.[1]其实,人文知识界对"底层"问题的关注已经有了一段时间.从1990年代末廖亦武的<中国底层访谈录>系列开始,到2004年<天涯>杂志的"底层与关于底层的表述"专栏,"底层"概念逐渐进入文论领域,成为文学知识分子关注的一个重要命题.  相似文献   

19.
北宋熙、丰之际,中国文学选本生成与接受的基本语境从文学语境切换到道学语境.在这一语境中,<文选>的文学标准受到了空前的否定,<文选>第一次成为嘲风弄月的代名词.宋人对<文选>文学标准的发难在宋代和宋代以后产生了三个方面的负面影响:<文选>的盛行趋势发生了逆转;对<文选>的苛评进一步升级和泛化;以道学标准增删<文选>文本成为一种风气.  相似文献   

20.
2009年4月27日至29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文学评论>编辑部主办,扬州大学承办的"回顾与展望:共和国文学研究六十年"学术研讨会暨2009年<文学评论>编委会在古城扬州召开.<文学评论>部分编委、编辑,以及来自国内一些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学术期刊的学者60余人汇聚在美丽的瘦西湖畔,围绕建国六十年来中国文学研究发展的脉络、取得的成就,以及存在的不足、未来的发展走向等问题进行多学科之间的交流与切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