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949年10月1日,中央人民政府宣告成立。这是中国革命划时代的伟大胜利,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毛泽东主席庄严宣告:“中国人民业已有了自己的中央政府。这个政府将遵照共同纲领,在中国境内实施人民民主专政,解放全中国领土,完成统一全中国的伟大事业。”  相似文献   

2.
冯智 《西藏研究》2009,114(2):1-12
清代,西藏地方藏传佛教格鲁派占据统治地位,"政教合一"制政体和封建农奴制社会形态贯穿这一时期的整个历史.在清中央政府多层面的管理下,西藏地方各个时期的政教建制和沿革等方面都突出了清代的变化和特点,西藏地方与中央政府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密切,西藏人民为国家的统一作出了巨大贡献.总揽此段历史,认识其特点,对清代西藏地方历史及社会的深入研究均具意义.  相似文献   

3.
文章对西藏铜币制造发行及其历史意义作了详细的阐述.西藏铜币制造发行于1909年,1953年停造,发行的铜币面值有10种,先后历经扎什厂时期、多厂共存时期和扎西电厂时期.藏铜币的制作和流通在维护祖国统一、稳定和促进西藏地方经济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4.
西藏的和平解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继续完成全国解放事业的伟大壮举。西藏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央作出了和平解放西藏的战略决策,制定了相应的方针政策,并进行了大量的政治争取工作。西藏地方政府派代表至北京同中央人民政府代表谈判,于1951年5月签订了《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中国人民解  相似文献   

5.
何一民  付志刚  邓真 《民族学刊》2013,4(1):50-60,110-112
西藏城市虽然形成较晚,经历了原始聚落、堡寨、城市雏形、城市形成等漫长的过程,但是在西藏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却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西藏城市成为区域政治、军事中心,推动西藏社会的发展变迁;西藏城市具有重要的聚集和辐射功能,对区域经济发展起着带动作用;西藏城市是重要的宗教文化载体,受宗教影响巨大,宗教文化功能突出。自元代以来,西藏城市还充分发挥着维护国家统一,促进民族融合,巩固边疆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清末西藏新设机构及其活动概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清末,经过中日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入侵中国以后,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一步深化,清政府已成为各帝国主义国家的走狗,激起了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斗争。清王朝为了挽救其灭亡的命运,谋求变通政治,力图“自强”,遂于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十二月十日发布上谕:“各就现在情弊.参酌中外政治,举凡朝章、国政、吏治、民生、学校、科举、军制、财政,当因当革,当省当并,……切实施行.”这道上谕,是清政府实行“新政”的上谕。随后,“太后屡下诏,母子一心,励行新政.”其目的是为了强化统治人民的国家机器。  相似文献   

7.
略论天主教在西藏的早期活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天主教(罗马公教或“加利特教”Catholic)是基督教三大派别之一。17世纪中叶后,伴随着西方殖民主义者的足迹,开始渗入我国西藏地区。到西藏各地传教的有葡萄牙、意大利、比利时、英、法、俄、美、瑞士、日本等国的传教士。他们从喜马拉雅山外或从我国内地进入西藏,不过,天主教在西藏的命运却很不美妙,它苟延残喘百年  相似文献   

8.
西藏是一个佛教盛行之地,研究西藏的人都研究藏传佛教。但世界上有三大宗教,基督教与伊斯兰教决不会置西藏于不顾。研究中国伊斯兰教史的学者往往对西藏的伊斯兰教不置一词,因为他们缺乏资料。有伊斯兰教,就有穆斯林,但这些穆斯林又并非都是回族。白寿彝等人编写的《回族简史》对西藏的回族也不置一词,也是因为极度缺乏资料。因此,这个问题就变得引人注目了。笔者试图勾稽多种文献,对伊斯兰教在西藏的传播及其发展、对穆斯林在西藏的活动,作一番初步的叙述,以供从事西藏史、回旅史及中国伊斯兰教史研究的学者们参考。由于资料的极度缺乏,不可能作很系统的论述,请同志们原谅。  相似文献   

9.
10.
今年9月1日是西藏自治区成立40周年的日子.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中华民族大家庭温暖的怀抱里,40年来,西藏社会制度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世界屋脊上的百万农奴在封建农奴制度的废墟上站立起来,翻身得解放,当家作主人,同祖国母亲一起成长,同各族人民共同前进,一个团结、进步、稳定、和谐发展的社会主义新西藏正自豪地站在世人面前!  相似文献   

11.
西藏历史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去年9月中旬以来,在西藏拉萨陆续发生过几次骚乱,国外分裂主义势力就以为西藏要乱了,说什么“西藏历史上是一个独立的国家”,“西藏不是中国的”;西藏内部有的人也随声附和,开始闹腾起来。我想,他们当中的大多数人并不真正了解所谓“西藏独立”的由来,对从元代以来直到近代西藏与祖国关系的历史不甚了解;而多年来我们在这方面的宣传教育工作也做得很不够,这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1951年5月27日晚,我正在中共西北西藏工委西宁筹备处伏案总结当天的工作,街上突然传来鞭炮声、锣鼓声,推窗了望,满城欢腾,“庆祝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签订!”“中国共产党万岁!”“毛主席万岁!”的口号声响彻云霄。这一特大喜讯,曾使我心潮澎湃、热血沸腾。 1951年5月23日,是西藏当代历史上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是西藏历史的转折  相似文献   

13.
固始汗(1582—1655)是卫拉特蒙古四部之一的和硕特部首领。自他1642年率军入藏夺得了西藏地方政权,到1717年其孙拉藏汗被杀,他们子孙四代统治西藏地方达75年之久。这一时期,在清朝中央政权统治之下,统一的祖国大家庭基本上是和平发展时期。西藏地区虽然曾发生过藏、蒙统治者间权力之争,第巴桑结嘉措被杀和准噶尔蒙古扰藏事件等,但总的来说,基本上仍然还是和平发展时期。这些都与固始汗及其子孙在西藏的统治不无关系。本文试就固始汗及其子孙在西藏情况略作探讨,不当之处,敬请专家批评指正。 一、固始汗“南下西进”的起因  相似文献   

14.
和平解放西藏是西藏历史发展的必然归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十年前的今天,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签订了《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这个协议一共有十七条,故又称和平解放西藏《十七条协议》。《十七条协议》是中央人民政府的全权代表和西藏地方政府的全权代表在双方友好的基础上,经过—个月的接触和谈判,本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1949年9月29日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  相似文献   

15.
西藏人口有多少?这在西藏研究问题上是一个问题.但在历次的统计上,却又真假难辨.权威的统计出现得比较晚,对于如何把握西藏人口的全貌,需要一个比较全面的梳理.本文比较各家论述,从中进行逻辑和经验判断,同时根据一些地区的实际调查,多方印证,得出西藏人口的一个概貌,并总结出一些结论和趋势.  相似文献   

16.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共产党解决国内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我们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根据党的一贯主张,早在新中国成立时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所通过的《共同纲领》中就明确写道:“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应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按照民放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的大小,分别建立各种民族自治机关。”以后历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所通过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对此都作出了相应的规定。民族区域自治这一基本政策和基本制度;毫无例外地适用于全国各少数民族地区。  相似文献   

17.
一、西藏封建农奴制必然灭亡民主改革前的西藏是一个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社会,是由上层僧侣和世俗贵族共同执政的制度。由僧俗农奴主对农奴阶级实行专政,宗教已经不是单纯的思想信仰问题,而是同农奴主结为一体的专政工具,对农奴进行物质上和精神上的双层压迫和剥削,从而达到对劳动人民的绝对统治。封建农奴制的生产关系,是农奴主占有全部生产资料。虽然西藏地方政府是全部土地和牧场的所有者,而就占有形式来看,它又通过封赐和奖赏的方式,把生产资料分给官府、贵族和寺院——三大领主,三大领主不仅对土地和牧场有占有权,而且也野…  相似文献   

18.
美国干涉西藏的历史过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前中美之间出现了缓和的倾向,逐步建立起了战略伙伴关系,这对世界的安全和稳定是有意义的,是值得肯定的;但是另一方面,美国不断干涉中国西藏的内政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回顾和分析美国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出于不同的战略考虑,利用西藏问题干涉中国内政的历史过程,对于认清美国对外政策的实质,保持清醒、冷静的头脑,是具有现实意义的。本文将从以下六个方面论述美国干涉西藏的历史过程。一、情报局对西藏的兴趣美国与西藏的第~次官方联系是在20世纪初,当时的探险家、学者、作家兼美国驻华使节柔克义(WilliamWcodvilleRockhill…  相似文献   

19.
三十年前,在西藏高原发生的平叛改革,是西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人民解放军的帮助下,推翻封建农奴制度的一场最深刻的革命,是西藏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一个伟大事件。以平叛改革为转折,三十年来,西藏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奴隶成了主人,百万农奴站了起来,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掌握了自己的命运;政治、经济、文  相似文献   

20.
一、前言格鲁派是藏传佛教中的一个派别。这个教派的僧人都戴黄色的僧帽,因此也称为黄帽派,或简称黄教。格鲁派是在所有藏传佛教派别中最晚出现的一个。它是由宗喀巴于公元1409年建成甘丹寺以后正式创立的。它虽然是最晚出现的一个教派,但它对西藏社会所产生的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