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方式的多样化,我们身边的单身女性在逐渐增多。在日本,单身女性被称为“寄生单身”;在欧洲,她们被统称为“Latte一族”;在中国,《男人装》杂志最近做了“中国城市单身女性调查”,盘点了不同城市不打算结婚或者暂时找不到理由结婚的女性群体。单女是一群独立而快乐的人,她们自主地选择单身,并且以单身为乐,幸福地独自生活着。  相似文献   

2.
闲说婚纱照     
要结婚了,新人们会去拍一套婚纱照,这已成为当今婚礼的必然程序,但这种习惯难以促使我们去思索婚纱照的“好”与“坏”,这就像吃久了的一道菜懒得去考虑菜的“优”和“劣”。任何事物都有两面,婚纱照也不例外;不过,婚纱照的好坏之说,多与女性有关,这不但与女性对婚纱照的热衷有关,也与婚纱照本身给予女性的机会和限制有关。  相似文献   

3.
在近现代埃及文学史上,女性在新的“解放”话语系统中依旧被塑造成“他者”的地位,女性解放神话的出现只是为了掩盖作为主体的女性不在场的事实。本文试图通过对埃及著名作家纳吉布·马哈福兹的代表作“开罗三部曲”中三种女性反抗传统性别角色的分析,指出由男性主控的女性解放话语在女性的新型性别角色的塑造和自我规范中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文章以青年女性整容过程中的身体实践为研究对象,在传统父权和女性主义相互协商的时代背景下,聚焦青年女性如何处理和回应以上两种性别文化对女性身体要求的张力。研究发现,整容女性使用了“符合科学的标准”“适当的整容次数”“不是整容的整容”三种文化策略,来进行象征性的划界实践,最终区隔出“自然脸”和“网红脸”两种取向。通过指认“网红脸”是父权文化的产物,整容女性经由“自然脸”得以归属于想象中的、具有反抗性的身体。然而,这种以身体实践的方式所达成的对于传统性别规范的破除与自我认同的重建,最终却造成了整容女性新的自我分裂。她们借由划界工作所获得的力量是有限的,但她们的实践为我们进一步思考女性自我“赋权”的理论提供了本土化的经验。  相似文献   

5.
12月2日,全国妇联副主席、书记处书记陈秀榕带领全国妇联调研组到北京市就“女性高层次人才成长状况研究与对策推动项目”进行调研,调研的重点是该项目的子项目“中国女性高层参政状况与发展对策”,对北京市女性参政人才的培养与选拔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  相似文献   

6.
《当代老年》2011,(3):F0002-F0002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与国际社会的不断交融,中国女性的发式变化越来越丰富,从建国之初流行的长长、粗粗的系着红绳或者彩带的麻花辫,经过了齐耳短发的“刘胡兰头”、“哈日”的“山口百惠头”、追随西方时尚的“爆炸头”和既运动又女孩气的“歪马尾”,到如今兼容并包、变化多样、与世界时尚同步的各种美丽发型。中国女性越变越美丽,发型成为女性打造自我魅力的重要的一环。  相似文献   

7.
墨西哥城公共交通管理局专门为女性乘客开通了“女性专用车”,该公交线路的问世赢得了墨西哥城女性的一致赞誉。在这个以男性为中心的国家里,女性得不到尊重,“咸猪手”成了女性乘客不堪回首的噩梦。  相似文献   

8.
改造汉字     
菁菁 《职业》2010,(3):70-70
一篇题为《16汉字之错:既不尊重女性,又误导儿童人生观?》的文章出现于多家网站的讨论区,作者叶满天提出,有16个汉字:“娱”、“耍”、“婪”、“嫉”、“妒”、“嫌”、“佞”、“妄”、“妖”、“奴”、“妓”、“娼”、“奸”、“姘”、“婊”和“嫖”,“均具有一定的贬义,让儿童在学习的过程中,让普通人在书写或阅读的过程中,从视觉上觉得这16个字与女性性别有根本的联系,无形中降低了他们对女性的评价。”此言引起网友争议。  相似文献   

9.
新加坡华裔张秀群女士作为“女性世界”创始人,极力策划和推动“女性世界”从新加坡走到中国,并且首次以“华人精英女性大奖”的形式来鼓励和表彰华人精英女性。她致力于将“女性世界”作成女性的“奥斯卡”,包罗女性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张秀群女士多年的努力和多方的支持下,“女性世界”主题活动成为第一个专门以展示女性风采、弘扬女性力量为宗旨的系列活动。而她,也无疑是一位具有创新精神、自信而又优雅的女性典范。  相似文献   

10.
刘丹 《现代妇女》2010,(9):67-73
二十世纪中国女性文学创作,一直在解放、挣扎和追寻的道路上艰难前行,无论是“个性解放”还是“一个人的战争”,都使女性文学创作产生了“全知叙述”的无力感。本文欲以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的女性文学创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她们在文本创作中出现的对于男性在现实社会中生活困境的描写,挖掘出女性作家在作品中寄托的“男性关怀”及其深刻原因,以期推动女性写作中两性描写的内涵由“对立”达到“和谐”的进程。  相似文献   

11.
覃家华 《女性天地》2010,(12):54-55
“健康与我同行一一中国女性健康系列活动”由全国妇联、卫生部联合举办,目的是“宣传科学知识、倡导健康生活、关注女性健康、促进家庭幸福”。健康讲座是该活动的一部分,本刊开辟“健康讲座连载”,是为了进一步拓展该活动的影响力,广泛宣传健康养生知识和理念,服务广大女性。  相似文献   

12.
“三八”国际妇女节104周年之际,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举办的“中国梦新女性”第二届全国女性摄影作品展意义非同寻常。此次展览从全国征集的4000余幅摄影佳作中,遴选出一百多幅优秀作品。这些作品反映了女性摄影者对光影艺术的孜孜追求和不懈努力,记录了女性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社会的关注,诠释了女性对人生和未来的美好希冀,展示了女性投身实现“中国梦”伟大实践的靓丽风彩。  相似文献   

13.
One:“曲高和寡”型 这类单身女性大都存在“三高”特点:学历高,收入高,社会层次高,她们是坚强的女性,是让男人很难接近,望而却步的女人。“三高”使这些女性择偶标准飙升,同时又由于自身的职业特点失去了部分“温柔”,因此陷入一种暂时难觅理想情郎的感情困境。  相似文献   

14.
“欧吉桑”一词是日语中的“男性上司”。一个男人到了被称为“欧吉桑”时,手底下有一、两个女性助理,也是很常见的事,但是,在这些女性助理的眼中,“欧吉桑”们是否是合格的上司呢?日本女性职员喜欢的上司,是具有“能受到尊敬的人”、“有果断力的人”、“对工作有信心的人”等三项名列前矛。下面是一些有代表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15.
女性与女性的友好相处.首先必须克服横在其间的无形的或有形的交际障碍。一般来说,女性与女性之间.主要存在曾以下三种交际障碍:一、妒娘心理导致偏执狭隘有人说:“男性彼此竞争厉害,女性彼此妒嫉得厉害。”这话虽有些绝对,但也不无道理。实际上没什么大事,只是希望自己超过对方,或者别人胜过自己感到不舒服,导致脸色“晴转多云”。女性坠入妒嫉的馅阱,主要原因就在于不能正视别人和正视自己。记得有一次,汗香姐穿了一件很合身得体的连衣裙,我对着镜中的她说:“汗香姐,你穿上这套连衣裙简直就是纯情少女的化身。”许香姐也发…  相似文献   

16.
一些夫妻闹离婚,表面上的理由是“感情破裂”, 实际上却是对性生活不满意。可见,和谐的性生活是彼此感情融治、婚姻稳定的重要基础。在现实生活中,有些妻于并没有摆正自己在性生活中的位置,心理与生理方面均出现了问题。本文从三个方面对此进行分析与思索。 性生活不是“献身” 据有关方面统计,改革开放以来,新华书店里公开出售的性学方面的图书有200多种,但是,女性读者很少。一方面,许多人认为“女性无性(知识)便是德”,生怕女性掌握了性知识就会变成荡妇与“祸水”(笔者有位女性朋友前不久买了本这方面的书,竟遭到丈夫…  相似文献   

17.
新名词     
《中国社会导刊》2008,(2):57-57
“她经济”,随着女性经济和社会地位提高、围绕着女性理财、消费而形成了特有的经济圈和经济现象。由于女性对消费的推崇,推动经济的效果很明显,所以称之为“她经济”。  相似文献   

18.
为黄褐斑、乳房扁平、痤疮患者重塑自信──良医益友郭海燕郭海燕,作为中年女性,她自然理解女性的疾苦与烦恼。作为医生,她深知内分泌平衡是女性健康与魅力的保证。十多年来她潜心研究运用中医药调理内分泌治疗黄褐斑,成功地研制出了“太太口服液”,使无数女性恢复了...  相似文献   

19.
“中国梦”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梦。我们每个人都是“中国梦”的主人公,也是“中国梦”的见证者。“中国梦”也是每一个中国女性的梦。在本刊2013年12期的卷首语中,这样的表述引起编者与读者的共鸣,“中国梦”之于中国女性,是巾帼建功之梦,是男女平等之梦,是家庭幸福之梦。”本刊从今年3期开始将采访来自各界的中国女性,探寻她们对于“中国梦”的理解,分享她们各自的梦想。本期采访对象是著名作家、编剧王海。”  相似文献   

20.
从休闲的角度来讨论两性平等的隐蔽现象,即女性在工作歧视之外,是否还存在着“休闲歧视”,是一种更深层化的女性视角,因为女性在争取到生存权后,与男性一样享有更高层次的选择的权利——“休闲”只是其中一项内容,如果我们承认女性的社会地位将是文明社会最重要的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