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鬼文化包括鬼俗、鬼魂观念、鬼魂巫术等子系统,鬼文化对《牡丹亭》情节的形成有很大影响:冥婚风俗是人鬼恋故事原型形成的基础,鬼魂及地狱观念是“梦”、“魂游”、“冥判”等情节单元形成的基础,画像巫术、姓名巫术等通魂巫术对于“玩真”、“叫画”情节的形成也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巫术"与中国文学的起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少良  李守亭 《学术论坛》2007,1(10):130-134
文艺起源问题上的"巫术"说,在中西方文艺理论史上都有阐述,但我国古代文论资料的记载则比较零散,撮其要大致有三个方面一是原始巫术以对世界的精神掌握方式,形成最早的艺术思维方式;二是巫术仪式给原始艺术提供了丰富的审美创造元素;三是原始巫术的神用观,与后世政教文学价值观念相合流.  相似文献   

3.
巫术是存在于社会生活中的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对唐代小说产生深刻的影响.在隋唐五代,尤其唐代志怪传奇中,存在着大量的人与异类婚恋遇合的故事.由于道教在唐代社会的深刻影响,加上远古巫风的遗留,人与异类婚恋遇合常受到道士或术士施行巫术的干扰而被迫分离.巫术对唐代志怪中的人与异类婚恋遇合分离结局的影响,依赖特定的道士或术士等施行巫术或举行巫术仪式.  相似文献   

4.
吾敬东 《文史哲》2008,(3):51-58
在马克斯·韦伯有关中国宗教的论述里,宗教或信仰与巫术的关系是一个最为关键的核心问题。他认为:(1)中国宗教信仰中有着大量原始巫术的孑遗,或者说,原始巫术在以后的宗教信仰中被充分地保存和延续下来;(2)道教与巫术的关系至为密切,道教是完全彻底"传统主义"的,本质上说,道教就是一个"巫术组织";(3)一般认为,儒家或儒教是非常理性的,但我们也应看到,儒家或儒教同样有自己的巫术传统;(4)佛教的出身是理性的,但大乘佛教已经初步或部分改变了佛教的理性传统,入中国以后,受中国宗教和信仰的影响,佛教同样也变成了一个巫术类型的宗教。实际上,原始信仰和巫术崇拜的遗存不仅深刻地影响着中国的宗教,而且也深刻地影响着中国社会和文化。因此,尽管韦伯有关中国宗教与巫术关系的看法难免一隅之见,但其对中国宗教问题以及背后社会和文化问题的洞察力还是令人叹服的。  相似文献   

5.
西夏人的宗教信仰对其礼制的形成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西夏国在原始的自然崇拜影响下,形成了祭天地等礼典。鬼神信仰促进了具有西夏特点的多神祭祀制度和陵墓制度的建立。巫术信仰影响下的收葬礼俗、军礼制度和盟誓仪式具有其民族特色。礼佛祭佛之礼是西夏人对佛教虔诚信仰的表现。  相似文献   

6.
本文所考察的“催生巫术”,是指人们以巫术的心理和方法催促孕妇生产,亦可称为“催产巫术”。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早年曾敏锐地注意到文化对人类生育的影响,他在1947年出版的《生育制度》一书中写道:“生殖本是一种生物现象,但是为了要使每个出生的孩子都能有被育的机会,这基本的生物现象,生殖,也受到了文化的干涉。”①巫术文化是中国文化的源头和重要内容,在中华先民对生儿育女、延续后代经历的一个漫长认识过程中,巫术与这一过程相伴始终,且遗风余韵几达今天。目前,学术界对生育巫术的研究,较多关注的是求子巫术、妊…  相似文献   

7.
东西方文化的差异,集中表现在群与社会的文化差异之上。前者强调血缘性,后者强调公共性。人类社会共同起源于氏族血缘制度,但随着私有制的产生,这种制度便出现了分化,一部分遭受私有制的重创而形成以公共权力为前提的社会形态,即国家组织;一部分则经过巫术革命,在进一步强化它的血缘等级与血缘情爱之外,凸显巫术与血缘的结合,主要表现为以图腾、神话、巫术为一体的原始信仰对于氏族部落的统制及巫术意志对于氏族部落权力的主宰,由此形成以私有权力为特征的群形态。东西方文化差异的比较是一个已经讨论了百余年的老问题,而巫术化的氏族血缘制度的提出,则是在百年讨论基础上将问题更深化了一层。  相似文献   

8.
浅析原始宗教在国家产生过程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始宗教是人类宗教的早期形态 ,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特别是在国家产生过程中起了重要的作用。(一 )在人类产生之初 ,由于生产力水平和思维能力极其低下 ,还不可能探讨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各种现象之间的联系。经过长期的劳动 ,人类的大脑有了进一步的进化 ,人类的思维能力和语言有了初步的发展 ,大约到距今二、三十万年前 ,人类已经产生了最原始的宗教观念——巫术。巫术就是以虚构的法则、幻想的方式来影响和控制各种客观对象的观念和行为。根据英国人类学家弗雷泽的观点 ,巫术大体上可分为两种 ,一种是模拟巫术 ,一种是接…  相似文献   

9.
锡伯族巫术的兴衰贺灵(锡伯族)一巫术活动是由巫术心理派生的行为,如果没有巫术心理作为思想基础,便谈不上巫术活动。而巫术心理是世界上任何民族均曾存在过的现象。原始时期和蒙昧阶段是产生巫术心理的社会条件。巫术心理是原始先民在原始社会起便逐渐“培养”起来的...  相似文献   

10.
对超越自然的神秘力量施予某种物质或咒语影响以达到某种目的的巫术,作为世界一种文化现象在比较古老的民族中普遍存在。尤其是生活于塔里木河流域的维吾尔人尤为信服。比如,在象征维吾尔文化和历史的经典著作中,经常看到属于巫术范畴的种种习俗。在距今1000年以前写作的《突厥语大辞典》中提到的“擗树枝”是维吾尔人生活中普遍存在的一种巫术。  相似文献   

11.
传统中国的风水批评是天道信仰内部的正统批判异端,是宗教对巫术的批判。与此类似,晚清基督徒对风水信仰的批判也基于宗教对巫术的立场,但其批判资源包含大量的现代科学知识,不仅颠覆了风水信仰的理论基础即阴阳五行的宇宙秩序,并且殃及同样建立在这一宇宙观念之上的天道信仰。然而,科学虽否弃了宗教和巫术,但它对人类命运的解释与巫术却甚为接近。  相似文献   

12.
王琼 《河南社会科学》2012,20(11):69-71,108
社火产生于原始的宗教信仰,来源于对古老土地与火的崇拜,是随着原始的祭祀活动而逐渐形成的,它与祭祀有着一脉相承之处。古老的祭祀活动的核心是其作为巫术的思维模式——巫术直观。巫术直观是原始人与世界万物之间的直接沟通,其中,世界万物成为人的生命活动的象征及象征符号。社火作为祭祀,首要的是相信神灵的在场,并向其献祭,于是,社火、脸谱、服饰、道具、演员、红布条、铳炮锣鼓,一切与社火有关的事物自然具有了神灵的神力,并可以独立存在,成为神灵的象征符号。  相似文献   

13.
睡虎地秦简《诘》篇是志怪小说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渊源性文献。作为巫术之书,其中志怪因素较多,不少条目已具有志怪故事的雏形。特别是其中的鬼怪形象、驱邪巫术及部分条目中体现出的叙事结构、人与鬼怪的交通模式等皆深刻影响了六朝志怪小说;其中的一个条目或片段在六朝志怪小说中已经形成一种类型化、规模化的书写。《诘》篇与志怪小说同属于巫文化,这是两者发生联系的重要原因;巫术的生活化特性和民间传播的特性也促进了巫术的故事化,促成了志怪因素向志怪故事的转化。  相似文献   

14.
原始人类的审美意识潜伏于高等动物(人猿)的种族先天生理遗传之中,发端于原始人类时空观念的形成和对自然美的感知体验,表显于第一件石器工具(也是第一件艺术作品)的制作,生成于人种进化、自然环境、图腾崇拜、宗教巫术、神话传说等后天自然环境和社会文化的影响之中.  相似文献   

15.
巫术信仰是人们对一些未知的、无能为力的事物的盲目崇拜,它是人类童年的智慧。随着科学的发展、巫术和宗教信仰一样,逐渐被摒弃,但并没有完全绝迹。由于它与文学艺术密切相连,因而在人们的头脑中或多或少有那么些残余,只要我们回顾熟知的一些巫术,便很清楚这一点。人们在巫术信仰中的文化心理如何?如何看待巫术与文学艺术的关系,本文就这些问题试作分析。  相似文献   

16.
一、中国传统文化特殊格局的形成与发展上文把雅斯贝斯所谓的三大轴心文化分别与宗教文化进行比较分析时 ,事实上已涉及三大轴心文化自身 ,特别是中国文化自身的性质和特点问题。由于这事关本文主题 ,笔者不得不再申己意 ,以补未尽。陈来教授的《中国古代宗教与伦理》 ,曾对中国从原始时代至夏商周三代的宗教与文化分为三个时期进行过比较系统的论述。他按照马克思·韦伯的观点 ,把人类宗教的发展说成是“从非理性的巫术和迷信向理性的宗教演进的过程”。①根据弗雷泽的说法 ,巫术盛行的后期 ,个体巫术渐渐减少 ,公共巫术日渐增多 ,“宗教”…  相似文献   

17.
向柏松 《中州学刊》2023,(12):150-157
中国神话仪式叙事经历了由巫术仪式叙事到祭礼仪式叙事、民俗仪式叙事的三个发展阶段,这是中国社会理性化程度日益提升的结果。中国神话巫术仪式叙事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开启了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先河,促进了中国歌乐舞合一的艺术形式的形成与发展,直接催生了道教的形成。中国神话祭礼仪式叙事贯穿整个封建时代,对于中华礼仪制度的形成起到了奠基作用。随着官方的礼仪不断融入民间生活,神话的仪式叙事逐渐演变为能与现代生活相契合的民俗仪式叙事,人民大众成为神话民俗仪式叙事的主体,对中国节日民俗的形成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8.
神话与巫术密切相关,巫术的本质是意志与灵的交易,这种交易构成巫术仪式的核心内容,把巫术仪式从行为方式转化为言说方式,就生成了神话,神话就是言说的方式。由此,神话的根源在巫术仪式,巫术的意志与灵成为神话的诗性与神性的直接来源。意志所显示的是原始人依凭自身“强烈的感觉力和广阔的想象力”能动地创造生活的诗性力量;而神性便是他们面对的那个蛮荒、原始的世界在头脑中的反映,那个蛮荒、原始的世界强大、无限、永恒,原始人对它既恐惧又离不开,必须从它那里获取生活资料。巫术仪式为诗性力量与神性力量提供了一个充分展现自己、实现自己的舞台,它推动诗性力量向神性力量合一的运动,正是早期人类一种积极的生命观和世界观的体现。  相似文献   

19.
巫术与太阳崇拜——一种原始文化的世界性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几乎全世界各民族都存在过日神信仰,太阳崇拜所体现的文化内容实际上属于原始文化系列的,如太阳崇拜中的巫术内容.日神信仰所蕴含的巫术意识和行为是多种多样的,例如巫术控制太阳、巫术祈日、巫术与方位、太阳梯子的巫术意义以及“太阳父亲”的所为等等.巫术性意识突出表现在祭日与拜日的仪式中,另外也反映在日神神话中,这在各个民族中所表现的方式也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20.
《老子》每一章都隐蔽有阅读的对象,大略可分“士”、“侯王”、“圣人”三类。“道”依附在这三 类社会对象的活动表现和要求上,各具特殊意义,相互叠合构成丰富性和不确定性。探析其原因,是受原始 巫术思维影响的结果。《老子》的“道”是巫术活动的符号记录,相似性和相关性的思维方式、最大目的律和间 接手段律的思维原则与原始巫术思维相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