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视点,本是绘画理论中的一个术语,指画家视线的出发点、画家眼睛的位置。小说理论借用视点概念,是指作家叙述的角度。这种叙述角度是小说所独具的。对电影、戏曲等来说,主要是借助活生生的画面和具体人物,来影响和感染观众,视点关系并不大。而对于作为语言艺术的小说来讲,视点却是异常重要、不能忽略的。因为小说作家落笔时,总要预先考虑自己与故事的关系,考虑站在什么角度、以什么身分、带着什么眼光和语气来叙述作品。西方小说理论家柏西·拉伯克在他的《小说的技巧》中所说的:“我认为小说技巧上错  相似文献   

2.
莫欣·哈米德(Mohsin Hamid)的《拉合尔茶馆的陌生人》讲述了一位巴基斯坦青年追寻美国梦而最终破灭的经历。小说不仅在主题上吸引了读者,而且在叙述策略上别具匠心。在叙事理论的基础之上,从认知诗学角度来分析小说的叙述策略可发现:作者采用第一人称作为叙述视点,交替使用叙述自我与经验自我的时空视点。作者运用这些策略的深层用意和内涵,既成功塑造了一个丰满的巴基斯坦青年形象,又深刻展现了当下美国社会的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3.
《水浒全传》的描写对象主要是当时的社会的中下层社会地位的人物。小说的视点从早期的《宣和轶事》到《水浒全传》,基本上还是保持同样一个视点,这就是底层文化的叙述角度。底层文化叙述有着自己的价值判断和选择方式,这种叙述角度带来了小说中重要人物自身的特点。特别是在价值判断上的不一致和反抗行为寻求正统合理性等方面,底层文化叙述都深深的留下自身的痕迹。  相似文献   

4.
苏珊·兰瑟是美国女性主义叙事学创始人之一,1981年发表著作《叙事行为:散文化小说的视点》。兰瑟通过对经典叙事学叙述视点相关思想和应用进行追溯和分析,指出应把叙述视点放在关系论体系中去检验作者和读者以及语境,从而走向研究文本性别政治意识形态途径,为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未来走向指出一条崭新的路径。  相似文献   

5.
《三国志通俗演义》在总体上采用了全知叙述视角与联贯叙述时间相结合的叙事方法,全知叙述视角在宏观与微观方面的交叉运用,构成了小说鲜明而突出的叙事特色,作者还运用了概括叙述的方法,为全知叙述视角的运用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重要的保证;在部分章节中,小说采用了视点转换的叙述方法。这种叙事方法不仅保证了小说艺术形式的完整,同时也深化了叙述内容的表达。  相似文献   

6.
视点问题研究--一个走向成熟的未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视点问题作为叙述学中的结构模式是控制叙事信息的输出与分布的重要机制.文章把视点问题放在元叙事的广阔背景中进行考察,追溯了它大致的发展脉络,并应用它在叙事学中的研究成果,分析了美国作家威廉·福克纳的小说<我弥留之际>.本文试图在对视点的调控和这种调控所取得的特殊文学效果之间建立一种联系,证明视点研究是理解小说的形式与内容如何融合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7.
托尼·莫里森的小说《最蓝的眼睛》受20世纪现代小说奠基人亨利·詹姆斯形式主义理论的影响,采用了内、外视点转换的双视点叙事策略使得故事的叙述效果完整、清楚而且立体.小说形式的独特建构服务于人物的意识中心,小说人物的眼光客观地展示了人物观察下的客观现实和人物命运.  相似文献   

8.
20世纪80年代中期,王安忆大多数作品中,由于叙述人还没有成为充分自觉的独立叙述人,因而,也没有建立起统一确切的视点和角度,小说的视角大多呈现断裂错落的状态。"我"在引导读者关注这个故事,叙述人"我"虽然是第一人称,但"我"的叙事却是全知全能的。"我"时时侵入"她"或"他"的内心世界,因此,"我"的视角在某种意义上仍是一个全知视角,已经隐伏了王安忆日后叙事方式转变的萌芽。  相似文献   

9.
韩少功小说的文体特点具有清晰的发展轨迹,体现了作家自觉的文体意识。"伤痕"、"反思"文学阶段,韩少功小说文体特征突出地表现在再现生活真实的叙述视点、以典型环境塑造人物的模式、以情节为中心的结构方式这三个方面。"寻根"文学阶段,其小说文体以非理性的话语模式、寓言化的人物塑造、非常人的叙述视角为特色。"词典体"小说创作阶段,混沌态的时空观、"碎片状"的结构模式、民间性的叙述话语共同构成了此时期的小说文体特征。  相似文献   

10.
《旧地重游》在伊夫林·沃的创作中占据特殊的位置。小说中的A2—B1—C2结构,呈现出美学上的对称性,并适应着隐喻宗教主题。小说的时长和时序变化有致。叙述中交替使用叙述者和体验者,使小说获得了不同的视点。从中间切中或先示果后释因、悄悄引入功能成分、运用丰富的意象及对比叙述,则显示了小说多重的叙述特点。尽管作者苦心孤诣,但《旧地重游》仍然是一部主旨(宗教)和效果(反宗教)相悖的作品。  相似文献   

11.
论简·奥斯丁小说叙述声音的女性主义立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简.奥斯丁小说以女主人公为内聚焦视点,利用大量的自由间接话语,颠覆了男权叙事传统,建构了女性叙述声音和叙事权威。同时,小说成功地在读者与女主人公之间建立起同情的纽带,使读者认可女主人公的价值判断,从而加强了叙述声音的女性权威。  相似文献   

12.
小说的叙述视点是作者选择的叙述故事、小说等文艺作品的叙述者。它既是作者叙述某个故事的视角,又是作者提供给读者的视野。通过它,作者可以将故事的发生、发展、情节的冲突和高潮、时间顺序、前因后果、人物角色、中心思想等等呈现出来;通过它,读者能感觉到作者所要...  相似文献   

13.
中国新时期小说在许多方面都取得了较大突破,其中情节淡化的趋向象题材选择、主题嬗变、文体更迭与叙述视点转移等一样,十分引人注目。如果我们对新时期以来的众多小说特别是中篇小说作一考察,就不难发现,情节淡化已成了不少中  相似文献   

14.
《欲望的旗帜》与《桃李》两部小说都写大学校园生活,视点都是社会转型语境中的知识分子,并追问他们的存在方式。把两部小说当成一个相关的文本进行细读和比较,可发现从上世纪末到本世纪初,在物质欲望的诱惑下,大学知识分子精神状态坠落的过程:由无所适从,到人的“分裂”,到与“现实”媾和,失去了安妥灵魂的地方。小说的主旨也由此彰显出来,悲观的叙述中蕴涵了修复某种信念的渴望。  相似文献   

15.
从叙述视角、写作技法、修辞运用三方面论证莫言小说的陌生化艺术,其子孙视点、人化与物化、意识流手法的运用亦是构成莫言小说陌生化艺术的重要原因,它对莫言小说陌生化艺术研究作了必要补充。  相似文献   

16.
作为叙述体小说《祝福》,鲁迅先生多次变换他的叙述视点,交替使用几种时态,加之多福灵活的笔法,深沉抑郁的基调,悲怆凄冷的审美体验,使这篇小说对叙述的运用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借助叙述,作者也实现了寓热于冷的自我宣泄的目的。交替的时态。一般叙述体小说都交替使用几种时态,一些事情发生在过去,而另一些事情又牵扯到现在,这样,故事中各事情之间的变换关系就把读者吸引住了,使他们时而卷入,时而分离。作者在叙述故事时宜用什么时态,应根据他所涉及的事情和创作意图而定。也就是说作者想使他的读者和小说中的人物和故事接近到何种程度,当然这又关系到谁讲述这个故事了。  相似文献   

17.
晚清谴责小说采取陌生化的叙事视点来传达政治批判意义。陌生化视点主要通过“旅行者”和“局外人”的叙事身份呈现。前者将政治叙事的视角无限扩大,不断造成叙事的新奇感;后者打破了既定的文化感知,形成政治叙事的戏谑化效果。叙事视点的陌生化处理,使叙事者总是新奇地面对叙述对象,更有利于表达熟视无睹的景象背后忽略的生存真相。  相似文献   

18.
萧红的《小城三月》被誉为她生命的最后绝唱。这是萧红一生中最后的一部小说。小说以一个少儿“我”的视点,来讲述“我”的一位姨——翠姨短暂而悲剧的一生。本文拟从叙事学角度入手,探讨作者对这篇小说叙述方位的选择(即叙述人称、叙述角度的搭配)及一些叙述技巧运用的成功之处。赵毅衡将“叙述者”与“叙述角度”的配合称为“叙述方位”。“叙述角度是事件被感知的具体方式,叙述者却是叙述信息的发送者,这两者可以重合,但不一定完全重合。用热奈特的话来说,区分叙述角度弄清‘谁见到?’区分叙述者弄清‘谁说话?’”。罗钢指出:“叙述人称…  相似文献   

19.
1980年代中期以来,当代小说家叙述意识觉醒,小说叙述方式发生根大变化,作家由重视“写什么”向“怎么写”转变。叙述意识的凸现和叙述技巧的应用,使得小说的形式变得繁复多样,而对纵深心理层次的挖掘使得小说的内涵更为丰富复杂。叙述方式的演变具体体现在小说层面打破线性规则、零散性加强,小说中仅述人出现,小说叙述视角多样化等方面。刘索拉、马原、格非、莫言、苏童、陈柒等小说家的创作体现了当代小说的转型和叙述方式的革新。  相似文献   

20.
小说视角(亦称叙事观点),在国外文学界很受小说研究者的重视,近些年来也引起了国内学术界的注意,并开展了初步的研究。目前,国外研究者对小说视角的分类各有不同,或分为内视和外视,或分为远视和近视,或分为全知、次知,旁知、主知。我认为,小说视角既然是指作家叙述生活的特殊角度,理所当然要由作家在叙述时所处的特定时空位置来分类。正是这种特定位置——视点,决定了作家与所叙述的生活世界的特殊角度。鉴于这种理解,我愿意把视角分为高、平、内三种。本文仅仅对高视角的一般特征进行一些粗浅的探究,余者将另著专文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