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陈铭强 《生存》2020,(15):0130-0130
2020 年是不平常的一年,这一个让所有人都哀痛的一年,这是一个值得人们警示的一年。众所周知,在 2020 年,全世界遭受了一次重大的疫情爆发,这已经不是第一次出现严重疫情的现象,但是每一次的情况都值得我们的去关注。或许正是互联网的发达,让人们与疫情之间的距离变得更近,这更加引起了大家的紧张,对疫情密切关注几乎成为了每一个人每天必做的事情。科学的每一次进步都是人类与自然的一次对话,这一次的疫情大爆发,更加引起了我们对于医疗,对于科学的渴望。因此,在教育过程中,我们也应该重视对于疫情的教育,在于时间赛跑的同时,我们可以做到更好的防控,预防这样的事情再一次发生。  相似文献   

2.
青少年违法犯罪问题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预防违法犯罪的发生,青少年要学习法律知识,树立守法意识;要时刻告诫自己,主动地担负起社会责任;要适时地进行挫折教育,增强自身的挫折容忍力,磨练坚韧的意志。  相似文献   

3.
回顾我们党走过的历程,每一个胜利都是在正确的理论指导下取得的,而每一次挫折都是由错误理论导致的。我国革命正是因为坚持运用毛泽东思想才找到正确道路,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也只有作为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的邓小平理论,才能指导我们的实践,才能解决中国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问题,才能指导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了党的工作重点转移1976年10月,“四人帮”集团的垮台,宣告十年动乱的结束。但这时有人抛出“两个凡是”,继续推行“以阶级斗争为纲”。就在人民群众感到焦虑和困惑…  相似文献   

4.
关于挫折心理的理论,是心理学的重要组成部份。一个人及其所从事的事业的兴衰成败,和他能否认识挫折心理规律,正确对待挫折关系极大。本文试就青年和学生的挫折心理有关问题,发表一点粗浅的看法。一、挫折理论概述我们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时,经常要运用激励理论,其中重点又是内容型激励,就是分析和研究学生的内在需要和动机是如何推动行为的,经过一些激励因素,使其行为达到我们所预定的目标。激励理论大致包括需要层次论、期望理论、挫折理论、公平理论和双因素论。其中挫折理论研究的重点是行为的改造,就是研究如何改造和转化学生的行为,变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这在我们的工作中是—个重要方面,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5.
人的一生中,有时会有痛苦,有的人能直面挫折,化解痛苦,而有的人却常常夸大挫折,放大痛苦。不一样的选择会有不一样的人生之旅。  相似文献   

6.
江泽民总书记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按照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方针,建设一支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素质干部队伍,是我们的事业不断取得成功的关键。”从中国革命数十年的实践来看,不管是革命形势的蓬勃发展也好,还是革命遭到挫折也好,这些都与我...  相似文献   

7.
韩潮  韩炎 《社会工作》2010,(13):64-64
时间,像不知疲倦的车轮,滚滚前行,将今天倏尔变成昨天;但每一次瞌上眼皮回忆父亲,带出的眼泪都是幸福的往昔。用文字所无法描述的,是刀刻于心的铭文,每每触及,痛彻心底。然而,我们还是要努力地去记载,去回忆,任凭笔尖去刺破还未及愈合的伤口。  相似文献   

8.
杨倩 《社会工作》2008,(13):17-17
来深圳之后,我养成了写日记的习惯。重新翻看已有几万字的日记,猛然发现,映入眼帘最多的就是感动。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训,带着忐忑与兴奋的心情,我进驻到南山区南头中学成为一名学校社工。第一次与学生交流、第一次个案成功、第一次开展小组活动,每一次都充满着压力与挑战,每一次都有喜悦与感动相伴,而这些喜悦与感动,常常出现于那一瞬间……  相似文献   

9.
朱殊洋 《探求》2000,(5):23-26
如果用理性的目光来观察各国行政机构,我们就会透过熟视无睹的现象发现一个令人吃惊的事实:在处理政务时,一些担任重要职务的人显得力不从心、无能为力。同时我们又不得不承认,这一问题在中国要比在西方严重得多、普遍得多,其突出表现是经济决策的屡屡失误,以及由此造成的叫人扼腕心碎的巨大的经济损失。从学术上看,无能为力作为定义不是一个道德范畴,无能为力者并不等同于道德水平低下的人,但是无能为力者在经受了多次挫折之后往往会转变为逃避责任的人。一个享受着权利带来的好处而不负担相应责任的人是不可能进入高尚道德的殿堂…  相似文献   

10.
人的心理状态是由人的想法形成的,而人们对周围事物的反应,则直接受到人的心理状态的影响。同时,人的心理状态也直接影响到人的行为,进而影响到人与社会的和谐。如果长者的心理状态存在问题,就会对生活没有信心,对任何人对任何事都有怨气,有的关闭心扉,有的开口就是牢骚,更不能应付复杂事情;如遭遇挫折,就会一蹶不振,长期陷入情绪低落的泥潭中不能自拔;  相似文献   

11.
《中庸》说“人莫不饮食也,鲜能知味也”.这句话告诉提醒我们每一个做教育的人,要真正的走进与了解教育.就应该亲自感受教育,走进课堂与学生,将自己每天的工作感受、所见、所闻、所感提炼成真正的教育感悟与思索. 每一个从事教育工作的人,都可以努力成为一名教育家,而不是教书匠,关键在于要有自己对教育独立的理解,有自己对教育的理想,有自己对教育的持久的追求,并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而每一位年轻的教师在刚踏上工作岗位时,都热情有余而思考不足,自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因而盲目积极,却很少想过其他,于是就会遇到各种挫折.从这些挫折中才能成长为一名成熟的、优秀的人民教师.  相似文献   

12.
过去在分配方式的选择上,我们最大的误区就是原封不动地照搬马恩的产品经济型按劳分配模式,并把它作为区别于资本主义的一个根本特征,而极力排斥按资分配和按劳动力价值分配。社会主义实践在历经挫折而抛弃产品经济模式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阶段之后,资本等生产要素必然要参与分配,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要结合起来。可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纯粹形态的按劳分配是不存在的,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对传统的按劳分配理论进行重大的创新。一、重新确定按劳分配主体马克思明确指出,消费资料的任何一种分配,都不过是生产条件本身分…  相似文献   

13.
谈加强青少年挫折承受力训练姚晓荣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社会的、情感的、事业的挫折不停地冲击着每一个人,心理障碍、精神病的发病率也逐年递增。这种趋势甚至直接冲击到青少年一代。从某种意识上讲,这也是难以避免的事实。在实行计划...  相似文献   

14.
朱红艳 《社会工作》2008,(21):44-45
2008年3月,我顺利地成为了一名准社工,走上了我梦寐以求的社工岗位,实践着“送人玫瑰,手有余香”的承诺。4月15日,一个难忘的日子,我开启了第一个个案工作。7月16日,又是一个难忘的日子,我的第一个个案结案了。回顾三个多月历程,与案主的每一次接触都历历在目。服务的过程,与苦乐相随;结案时,案主的感谢与微笑,  相似文献   

15.
“挫折教育”论吴金林在《社会科学》1994年第7期上撰文认为,风险、挫折、失败是人们不可回避的普遍社会现象.要想成功,必须具备认识挫折、承认挫折、防止挫折、克服挫折的能力、而这种能力的养成离不开“挫折教育”。挫折具有认识价值,它能引起主体的怀疑和注意...  相似文献   

16.
郑学祥 《探求》2002,(Z1):49-50
学风问题 ,是一个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问题 ,实质是一个党性问题。党的学风如何 ,直接关系到党的性质、宗旨能否真正得到体现和保持 ,关系到我们能否真正发挥科学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从党性原则的高度出发 ,我们党始终把学风建设看作是事关党的生死存亡的重大问题。对于我们中国共产党人来说 ,学风就是一个能否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问题 ,能否在实践中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问题。在党的80多年奋斗历史上 ,我们党每一个重大理论与实际问题的解决 ,每一次开拓创新和发展 ,每一次伟大成就的取…  相似文献   

17.
正确认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臧玉英,马志生马克思曾把科学看成是“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指出“社会的劳动生产力,首先是科学的力量”。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特别是近代以来的实践,越来越充分地证明了这一科学论断。历史上每一次重大科学发现,都使人们对世界...  相似文献   

18.
吴芬 《社会福利》2007,(7):48-49
挫折是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每个人在现实生活由于客观与主观条件的局限,不可能完全克服所有困难.耐挫教育就是让孩子在体验中学会面对困难,并战胜挫折,建立自信、乐观的品质,培养起一种耐挫能力.  相似文献   

19.
《社会工作》2008,(11):9-10
五月.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我们发现自己的心底,都有一份至诚至深的关爱,我们原来生活在一个充满了善良温暖的世界。大家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纷纷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灾区群众尽力。这种爱的力量。让13亿双手紧紧相握,亲如一家,不惧任何灾难和挫折。  相似文献   

20.
每个人的一生都会遇到一些困难与挫折,弱者会因此而颓废,强者却会激发出更大的动力,抓住机遇,迎难而上,闯出属于自己的一番事业,于兰英就是这样的一个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