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7 毫秒
1.
《求是学刊》2019,(5):149-157
美国华人新移民文学对世界华人文学发展、对全球化时代中国形象传播以及对中国当代文学创作都具有积极影响。其所体现的现代跨文化意义、身份皈依感的诗性审美探索,以及基于超验性体验的中国文化传播,使其成为世界华文创作的一支劲旅。但作为一种"他者"语境的流散写作,美国华人的新移民创作也存在早期作品写作主题单一"、淘金者文学"功利心态的文学表达"、非母语"写作中"中国想象"的记忆落差与本土生活的隔膜等局限。在未来的发展中,这些新移民作家需要直面自己的创作局限,在全球化时代选择好进阶路向,迈过"两栖文化"门槛,将民族文化语境难题消弭在跨文化创作的历史进程中。  相似文献   

2.
蔡琼慧 《生存》2020,(13):0041-0042
作文一直是语文高考试卷中的重要考核内容,所占卷面分值比较大,接近语文高考试卷分数的一半,而且在新课程背景下,高考作文也由单一的文章写作向交际语境写作转变、虚拟文体写作向真实文体写作的转变。所以,为了让学生取得良好的高考作文成绩,本文将结合语文作文教学有关内容,试谈新课程背景下高考作文备考的方略。  相似文献   

3.
王金霞  韩松 《社科纵横》2012,(8):172-173
委婉语是语言实现其交际功能的重要途径。在言语交际中,委婉语信息的传递和解读离不开特定的语境。语境包括语言语境和非语言语境。本文从委婉语的典型特征、分类和语境与语义的关系入手,分三个方面详细阐述委婉语对语境的依赖。  相似文献   

4.
一分析语境对交际性思维的研究不但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而且对提高交际思维的效率、提高语言运用的交际效能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但是语境的构成是很复杂的,语境是由多种要素互相结合、互相制约、互相渗透而形成的统一事物。所以,为了深入地研究语境、把握语境,应该对语境的构成做一下具体的分析。语境有狭义语境和广义语境的区别。狭义语境是由语言本身内部诸要素相互结合、相互制约形成的语境,也就是一般所说的上下文、前言后语之间的制约关系,所以狭义语境也叫语言内境。广义语境是由与语言交际有关的语言外部诸要素相互结合、相互制约形成的语境,也就是语言交际的社会环境,所以广义语境也叫语言外境。语言内境包括语言内部的语义关系、语法关系、语感关系、修辞关系等构成要素。  相似文献   

5.
过程写作法是20世纪70年代末西方语言学家提出的一种新的写作教学法。它以交际理论为基础,将写作过程视为复杂的心理认知和语言交际过程,提倡通过写作过程学习写作,强调学生发挥写作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和反复修改在写作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这种西方写作教学法对我国传统英语写作教学的改革有很大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彭方针 《社科纵横》2010,25(12):170-174
以文化语境理论为基础,批判跨文化语用翻译中语用对等的交际观,提出语用认同的跨文化交际准则及实现语用认同的语用顺应策略。  相似文献   

7.
李卫中 《社科纵横》2009,24(3):99-101
顺应论(Adaptation Theory)认为语言的使用过程实际上是一个语言选择和顺应的过程。语境关系顺应是指语言使用过程中的语言选择必须要与语境顺应。语境分为交际语境和语言语境。节目主持人的语言应该顺应交际语境的心理世界、社交世界和物理世界,顺应语言世界。  相似文献   

8.
《社科纵横》2015,(11):131-134
21世纪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英语作为"国际语"的应用范围不断拓展,跨文化交际能力尤显重视和必要,全球化语境下对英语教育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要求更高。本文探讨跨文化交际态度、跨文化移情能力、文化平观点等全球化语境下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特点,目标引领、多样化培养以及"道""器"结合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原则。目的在于唤醒更多研究者和实践者对全球化语境下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新思考。  相似文献   

9.
赵喜桃 《唐都学刊》2012,28(2):89-92
真正直接制约语言运用的语境是言语交际主体头脑中所认知的语境。理解时对语境认知角度把握稍有不同,推理出的言语含义就会有很大差别。语境因人的存在而构成,我们自始至终应关注人们对于语境的能动适应,自始至终不能脱离语用交际参加人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郭昕 《社科纵横》2013,(1):354-355
在现实生活的交际过程中存在大量违反合作原则的话语,然而,这些话语并未因此而阻碍理解和交际。认知语用学的语境观认为,认知语境具有动态特征,是在话语理解过程中不断选择的结果。违反合作原则的话语被理解、并推动会话和交际的顺利进行与其认知语境的构建有关。  相似文献   

11.
默文婷 《生存》2020,(10):0009-0010
一直以来,写作教学收效甚微。究其原因,笔者认为是缺失生命探索和生活认识。古诗,是生命与生活内容精炼表达的材料,通过古诗群文阅读意蕴的分析,提升领悟力,助推学生写作,为学生搭建一个写作平台,激发学生主体思考自我甚至他人生命、生活,达到“我手写我心”的写作目标。本文就以高一学生诗歌自主创作为例,探索写作的教学途径。  相似文献   

12.
闫涛 《学术交流》2007,(10):131-133
在话语的生成与理解过程中,话语标记语是发话者用以进行有意图的编码和受话者对此进行解码和推理的重要依据之一。人们不但要关注话语标记对话语理解的推动作用,而且还应当从认知角度出发,以交际者为中心,关注发话者与受话者在对话语产出与理解过程中所涉及的共同前提——语境假设。在认知关联理论框架下,结合动态语境假设研究话语标记语,有助于寻求与动态语境的最佳关联来消除话语的语义和语境歧义,从而获得成功话语交际。  相似文献   

13.
张家武 《生存》2020,(1):0003-0004
语言生动对学生写作具有重大作用,它能够使学生的作文更加丰富多彩,通俗易懂。生动的语言文字能够促进文章的有一个美学观感,是能够给人留下美好印象的名片。所以本文以“语言生动”为主题对作文指导创作展开了一系列的研究讨论,提出了以下指导方法,希望能够使学生能够合理运用语言进行写作,为学生创作优秀的作文带来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4.
赵斌 《生存》2020,(5):0070-0070
写作是衡量一个高中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标尺,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更是高考时重要的拿分部分,为让高中生创作出独具自己风格的作品,高中语文教学需要精心设计写作环节,引领学生高效开展写作教学,借以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本文基于笔者多年教学经验,新课标背景下高中语文“以读促写”教学策略提出自己的几点看法,以供各位同仁参考。  相似文献   

15.
赵永平 《社科纵横》2014,(11):98-101
对法庭话语交际语境的顺应性分析可从交际双方、心理世界、社交世界和物理世界等四个方面入手。根据顺利论,法庭话语是不同庭审主体为了实现其交际目的和顺应不断变化的语境因素而进行语言选择的一种动态过程。为了达到既定的庭审目的,具有不同权势和话语权的各个诉讼主体会使用各种话语策略,来实现对特定语境因素的成功顺应。  相似文献   

16.
黄宏姣 《学术交流》2004,(9):131-134
当今时代跨文化交际日益重要。要使交际顺利,交际主体必须具有平等意识、宽容意识、顺应意识。交际主体只有具备平等意识,交际双方才能做到强势文化不骄不躁,弱势文化不卑不亢;交际主体只有具备宽容意识,交际双方才能对不同文化系统中各种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生活方式、行为方式和宗教信仰持有客观公平的态度,不以自己文化系统中的价值标准,对其他文化系统中的文化因素品头论足;交际主体只有具备顺应意识,交际双方才可能根据相应的语境、所处的文化背景和不同场合来选择相应的语种,并根据交际对象和语境来理解对方话语,从而有效地促成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并取得成功。  相似文献   

17.
该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写作教学中提高学生写作交际能力的方法。尝试将错误分析理论与当今的英文写作现状相结合,将其理论运用于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可行性。提出用对比教学实验说明错误分析理论对提高学生写作交际能力的有效性,并从写作教学体系构建意义等方面分析英文写作教学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龚柏岩 《学术交流》2004,(5):133-135
语境是语用学的一个重大理论,它在语用学对意义的研究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语境是决定词或话语确切含义的语言方面和非语言方面的各种因素的总称。具体说包括话语语境、情境语境和文化语境。言语交际是人们沟通思想,传递信息的重要方式,是最基本的语言现象,是语言的具体运用。由于语言自身具有多意性和模糊性,在具体交际过程中需要具体的语境来确定其意义。因此,分析语言现象,必须把它和它所依赖的语境联合起来,离开一定的语境,把一个语言片断孤立起来分析,就难确定这个语言片断的真实含义。  相似文献   

19.
杨一丹 《学术交流》2001,(4):116-117
语用学是语言学领域里的一门新兴学科.语用学不同于"语义学".语用的交际离不开语言实际应用的能力,语用的表达离不开语境,语境是其应用的重要因素.在现实的语用交际中,语言的习惯用法蕴涵着深层的、特殊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言语打断作为会话交际话语交际中一种常见的现象,不仅仅是对话轮转换规则的违反,还是对语言和社会行为规范的违反,会因说话人的个人交际意图和个人交际策略不同而有所不同。而说话人在进行言语交际时,在言语打断形式的选择上亦或是选择何时打断以及怎么打断谈话,都不是任意的,在交际中进行的有意识或无意识的语言选择都是对相应语境做出的顺应。本文从顺应论的角度出发,研究交际者对言语打断的选择是对交际语境的动态顺应,包括对社交世界、心理世界和物理世界的选择顺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