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林藩 《学术交流》2012,(2):120-123
我国青少年德育价值存在偏失,主要体现在德育价值地位和基础的偏失、内容的偏失、评估和激励机制的偏失、主体的偏失、实现机制的偏失等。这已经对青少年社会化进程产生了消极影响,如社会责任感不足、过度社会化倾向明显、道德认知和行为失范。立足青少年社会化进程的实际,对学校德育的主题、地位、载体、激励机制、实现方法、价值标准、实现环节、实施者进行重新定位,并提出应该加强社会责任意识,明确德育价值的主题;吸引社会机构参与,夯实德育价值基础;搭建实践平台,丰富德育价值的实现环节;提倡平等对话,改善德育价值的实现方法;建构道德法制标准,完善德育价值的激励和约束机制;提升师德修养,提高德育实施者的素质;重视成长发展服务,优化德育价值标准。  相似文献   

2.
林海燕 《生存》2020,(7):0183-0184
德育在教育活动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德育教育是青少年发展中必须要经历的教育活动。在我国教育事业中,德育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通过德育的实施才能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继而为建设社会主义提供助力。作为以传统文化源远流长著称的我国而言,道德与思想的教育一直以来都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德育为先是整体教育、教学活动的根本要求。对于语文学科的教学而言,融入德育教育也是教学目标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是为了提高国民整体素质,从基础教育入手培育新世纪人才的重大战略举措。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克服以往"智育--手硬、德育一手软"的倾向,学校遵循青少年思想品德形成规律,继续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深入持久地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教育等德育基础常识的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各级各类人才。实施素质教育尤其不能忽视对青少年健康成长关系密切的学生健康心理品质教育。健康的心理品质对于青少年在学习阶段的学习以及成人成…  相似文献   

4.
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诸多挑战,青少年的德育教育呈现出教育形式僵化、教育手法单一、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等诸多问题,亟待从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层面有所突破。而《三字经》是我国古代启蒙教育的经典著作,蕴含着丰富的德育思想,在德育教育方面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研究《三字经》在教育形式、教育方法、教育环境以及理论与实践统一等多方面的经验,使其在当今的青少年道德教育实践中发挥积极的作用,将会推进我国青少年道德教育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5.
李娅萨 《生存》2020,(4):0050-0050
随着我国对青少年德育教育重视逐渐增强,构建学校与家庭、教师与家长为一体的德育网络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小学思想政治课教学进行构建,以学校为主导充分挖掘德育资源,充分调动家长的积极性参与到思政课中,从多层面构建学校与家庭的联动机制,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形成学校、家庭合力育人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6.
中学阶段是一个人世界观和人生观的萌芽阶段,也是爱国主义观念和人格塑造的形成时期.由于青少年的简单,对外界信息的接受异常活跃,往往是施之朱则赤,涂之墨则黑.因此,中学阶段的德育工作的分量不可低估,尤其是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更要重视德育的渗透.  相似文献   

7.
刘红 《社科纵横》2008,23(10):159-160
本文阐释了德育基本含义,在论述德育相关理论问题的基础之上,从政治、思想、道德、心理等德育内容的角度重点分析论述了德育实践问题,并进一步阐释了德育理论与德育实践的关系.对于实现德育理论系统化和德育实践规范化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高校德育过程实效性低的理性分析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葛喜平 《学术交流》2004,(9):168-173
德育是目标十分明确的实践活动,德育的有效性是其生命力的根本所在。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环境的变化增强了高校德育的难度,这些难度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德育运作系统相关要素的模糊不定或功能缺损。具体表现为:由于教育者对德育定位、德育内容在思想认识上的偏差,在价值取向上呈现泛政治化、功利化的倾向,致使德育内容的设计过于理想化、绝对化,缺乏时代精神;在德育实施方法上表现为智育化、强制化和形式化。增强高校德育过程的实效性,必须建立多层次、可持续性的目标导向,确立由重知识教育向重道德养成教育转化的教育理念与和谐发展的主体德育模式,由封闭性教育向开放性教育转化,以期形成整体化、全方位、开放式的德育网络,形成内外协调一致的合力体系,从而实现德育在人才培养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柯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及其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柯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主要包括道德发展论、道德教育论和公正群体途径理论。这些理论对我国德育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主要体现在:在德育内容方面,根据学生心理、道德发展水平应呈现不同层次的德育内容;在德育观念上,对德育需要重新认识,德育不是外部的强加,而是学生理解、选择、体验的过程;德育目标不仅注重传递道德知识,更应侧重于道德判断力的培养;德育课程要增强情境性,贴近学生生活。与此同时,我国德育需要加强学生道德实践能力的训练。  相似文献   

10.
崔华前 《唐都学刊》2005,21(1):46-50
孔子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他对于道德教育非常重视 ,认为道德在修身养性、治理国家和发展教育等方面 ,都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在长期的德育实践中 ,他不仅构建了以“仁”为核心的德育范畴体系 ,而且提出了一系列对于当代德育仍具有重要借鉴价值的德育方法和德育原则  相似文献   

11.
韦兆钧 《社科纵横》2007,22(11):150-151
本文在对传统德育进行人学反思的基础上,以马克思主义人性论为指导,借鉴西方人本主义教育思想,从理论层面对人性化德育进行探讨,认为德育的本质就是促进人的潜能的发挥、价值的提升和人性的完善,德育要走出种种困境,必须实现从物化走向人化的德育理念嬗变,人性化德育的基本理路。  相似文献   

12.
曲士英  张辉 《学术交流》2006,46(12):183-187
当前我国的德育工作,无论是德育理论水平的提升,还是德育实践的有效进行,都要求我们对德育过程中理性的价值、功能和力量进行深入、全面的探讨。对理性教育在德育过程中何以可能的根据、意义和底蕴进行哲学思考,是理性教育存在的哲理性依据和它的实践的自觉性前提。理性的力量就是理性在追求、实现德育目标过程中所呈现、发挥出来的功能和力量。理性教育是德育的基本原则和方式,德育要在理性与情感的交融中寻求合理张力,反对和防止理性主义和情感主义。  相似文献   

13.
潘勇 《社科纵横》2007,22(5):123-124
文章探讨了网络时代现行德育在德育理念、德育目标和内容、德育方法等方面的滞后性,阐释了现行德育与网络结合缺乏实效性的原因,指出了网络背景下德育创新主要在于德育理念创新、目标创新、内容创新和方法创新。  相似文献   

14.
陈泽勤 《探求》2000,(4):15
邓小平在长期的领导工作中,关心教育,重视德育,先后从多角度、多侧面提出了关于德育的观点和意见,形成了富有创见的德育思想。邓小平的德育思想可以概括为三个部分:一是“德育地位论”——德育在教育中处于重要的地位,在整个社会中德育要服从并服务于经济建设。二是“德育目标论”——德育的目标应定位于培育“四有”新人,并围绕着“四有”目标提出了德育的具体内容。三是“德育方法论”——从关心人、爱护人的角度出发,提出了一系列讲求实效的德育工作原则和方法。这三者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邓小平德育思想这一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5.
浅谈网络对高校德育的影响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网络对高校德育对象有负面影响 ,对高校德育的内容、方式、德育工作者素质也提出了挑战 ,如何应对网络对高校德育带来的冲击 ,探索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新的德育 ,本文做了分析思考 ,提出应高度重视网络德育 ,培养一支精通网络技术的德育队伍、搞好校园网站建设和管理 ,加强对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 ,开展丰富多彩的网络德育活动 ,以提高高校德育实效  相似文献   

16.
论美善融通视域的艺术院校德育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谭钊  王丽荣 《社科纵横》2009,24(8):140-141
艺术院校是培养艺术专门人才的主要基地,艺术院校德育与普通院校德育相比有其特殊性,传统的德育方式方法在艺术院校收效甚微。因此有必要针对艺术专业教育与德育的特性及学生的特点,采取恰当的德育策略,探索美善融通的德育途径,以实现培养德艺双馨的艺术人才的教育目标。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劳动实践德育工程是一种德育范式。从马克思到中共历代领导人都高度重视劳动实践德育的价值观培养,并根据实际从不同角度进行阐述。大学生在劳动实践德育工程中是:大学、社区、政府合作的示范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者,社区公共服务的补位者,社区治理的帮助者。大学生劳动实践德育工程的发展思路是:以实践德育文化的动力功能为核心,扩大大学生和社会公众参与;对大学生劳动实践德育工程加强引导和管理,联合志愿服务组织,丰富社会组织资源;优化大学生劳动实践德育工程的政策和保障;以大学生劳动实践德育工程为载体,健全社会支持结构。  相似文献   

18.
莫飞平 《学术交流》2005,(10):11-14
德育场是德育系统中各要素能量与信息运作的存在方式、中间载体和时空处所,它隐藏着德育过程的一切秘密,包含着德育运动与变化的一切信息,德育系统各要素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都蕴涵于德育场并最终统一于德育场。德育场具有方向性、相互作用性、连续性、整体涌现性、主体性、开放性、层次性和发展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19.
谢广山 《学术交流》2004,(4):163-166
教育是社会生活整体的,德育是教育整体的,教育从社会生活中的分离和德育从教育整体中的分离,是一种历史的进步,但同时又造成了德育的孤立与失落。让德育回归到教育整体中,就是要使德育融合在教育全过程之中,以生活为出发点和根本旨归,以对人的精神生命的关怀和促进人的精神生命的自由成长为目的。  相似文献   

20.
张倩 《唐都学刊》2012,28(6):14-17
道德认知发展论是美国道德心理学家劳伦斯.科尔伯格在吸收20世纪初杜威的进步主义德育研究和皮亚杰的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基础上所创立的当代西方学校德育流派中最有影响的德育理论,至今仍被各国道德理论家和德育工作者广泛应用于实践中,并被证明是有效的。中国当前道德教育存在高调低效的特征,而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理论为我们改变这种状况提供了诸多启示,我们应变传统的灌输型德育模式为引导型模式,确立学生在德育中的主体地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