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7 毫秒
1.
尊老爱幼一直被视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其中,“爱幼”的思想起源甚早:《礼记》中即有“幼有所长”的憧憬,《易经》中则提出“蒙以养正”的训诫,孟子所言“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更是后人经常引用的经典。不过,先贤多停留于理念上的倡导,真正惠及儿童的,乃是官僚体制在这些理念的指引下提出的具体政策。笔者近日阅读我国社会福利发展的史料,发现古时曾有不少立意高远、行之有效的儿童福利政策,与先贤的思想理念一同构成了恤孤慈幼、爱护儿童的中华传统文化;某些政策还与现行的制度有相同之处。现择其典型者简述之,与同仁们探讨。  相似文献   

2.
郭德纲思想     
张卓 《东西南北》2013,(7):60-62
我这个人第一不爱交朋友,第二不求上进。高官显宦、智者先贤请吃个饭,我不愿意去,也别给我一个身份,让我统领全世界说相声?干不了。别看台上花团锦簇,台下我就是一个臭说相声的。  相似文献   

3.
《社科纵横》2015,(11):101-105
我国的外国文学经典研究随20世纪90年代的文学经典讨论热潮出现,近十年来表现出由浅而深,由理论方法的单一模式到多视角、多维面、多借鉴,由传统而现代,再到融合古今、兼顾中西的学术努力。对它的梳理与总结旨在进一步明确未来外国文学经典的研究向度和探索空间,思考从中国文化的立场和世界文化的高度接近经典的普遍人间性的可能。  相似文献   

4.
中医经典特别是四大经典(《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条辨》)是中医学的根本和宗旨,是中医学术体系与临床体系的根基所在,是中医学的源头活水,是历代医家研习中医和临证诊治的必读之书.该文以陕西中医药大学为例,从中医经典在中医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中医学专业本科生学习中医经典的现状调查、中医系开展的经典学习实践活动以及中医经典阅读工作的思考和不足四个方面分别进行论述,总结了中医经典学习的优势和不足,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5.
《社科纵横》2018,(11):83-85
身体是中国古代先贤哲人认识世界的"基点",身体观是传统哲学的重要内容,中国传统哲学对身体的认识与西方哲学话语里的身体有本质的差别。可以从身体主体性、身体整全观、身心一如论、和身体认知论等四个方面对中国传统身体基本概貌性的解读。对传统身体观哲学内涵的发掘,既有助于以身体性来关照人生命的整全性意义,也有助于进一步思考中国传统文化和哲学的理论基点。  相似文献   

6.
吴尚之 《新华文摘》2022,(2):129-130
中国古代先贤勤奋好学,博览群书,孔子、孟子、荀子、董仲舒、韩愈、司马光、朱熹等,皆是发奋读书的典范.韦编三绝、悬梁刺股、囊萤映雪、凿壁偷光等许多流传至今的成语,都与古人勤学苦读有关.古代先贤读书治学的成功之道,不仅在于他们勤奋刻苦,还在于他们善于提炼和总结读书的经验与读书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决定理论最先的蓍作倾向于经典理性主义的思考方式。我汇集了一组与此有关的论著,在他们看来,经典理性主义思考方式能使人们对在形式主义外表下的现实作出良好的描绘,也能对机制作出更好的分析,并能对“最好”的决定规则作出归纳。 然而,这个思考方式在大量与此相关的研究中隐含着的问题是: 1.决定者是杰出的行动者,其行为很富有理性。决定是这个行动者为了获得最大的收益,用十分理智的手段从已知的抉择中进行的选择。  相似文献   

8.
黄宗羲理论思维建构的历史命运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教授张立文缅怀先贤,激励后学。黄宗羲逝世300年纪念.弘扬他的人文精神,于现代颇可借鉴。黄氏生当明末清初“天崩地裂”之际.中国社会面临着内外危机。明中叶以来.西学随传教士开始东渐,西方资本主义亦向东方进行...  相似文献   

9.
孔子思想与21世纪人类文明的主题顾祚华孔子是当之无愧的伟大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文学家、艺术家。由于孔子继承了中华先圣、先哲、先贤优秀文化成果与非凡圆融之智慧并在学习、钻研、修身、内省及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实践活动中将其精华加以发展和再创造,从而形...  相似文献   

10.
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文章借鉴中国传统文化经典,从如何待人等平常事情入手,就大学生价值观建设等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与思考。  相似文献   

11.
二百年来奥斯汀小说的接受与传播过程,为如何看待和对待文学经典提供了丰富的启示。奥斯汀的小说经历了自身价值不断被发现与显现、在多重外力作用下从通俗文学走向文学经典的过程;在大众消费文化时代,奥斯汀小说作为源文本不断衍生、被开发,由文学资源成为文化产业链的资本。大众传播形式固然有削弱文学经典严肃性和深度感的一面,但经典本来就是一个不断建构的过程,各种重构和阐释为奥斯汀创作注入活力、延续生命,构建出文学经典与大众文化的良性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2.
刘介民 《探求》2008,(4):65-68
《礼记·学记》是先贤圣哲们阐述为师之道的经典之作,它把教育作为“建国君民”之本;把教师作为教育、教学之本;把爱生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作为师德的基本要求。它给予我们这样的启示:大学之师应为“经师”、“人师”、仁爱之师、善教之师。  相似文献   

13.
梁植霞 《生存》2020,(8):0158-0158
在五千年的历史文化积淀中,我国形成了优秀的古诗词文化,这些优秀的文化成为承载我们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因此一定要让初中生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让初中生们能够在传统文化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自身的思想修养,学习古代先贤哲人的思想。因此,加强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非常重要,下面本文就将进行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14.
作为教师,多年来的教学实践,使我深深感受到了经典教育力量的巨大。如何指导学生诵读经典?使学生养成诵读经典的习惯;引导学生巧背经典,实现量的积累;合理安排诵读时间;重在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  相似文献   

15.
本文藉考察福泽谕吉<文明论概略>(1875年)这部启蒙经典中的汉学典故,了解<大学>三纲八目与福泽文明图式间的内在逻辑关联,由此思考本土文化对现代文明发展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6.
从东汉到清代,伏波将军马援被认作先贤并被加以祭祀。唐宋时期,雷州半岛和海南岛北部已将马援作为海神加以祭祀。宋代开始,对海神天妃(或称妈祖)的信仰在中国东南沿海地区逐渐普及,并由福建、广东等地传入海南。元明清时期,天妃信仰在海南岛广泛传播,琼州海峡两岸还出现平浪侯、江张二公、西天大士等新海神。此后,海南马伏波神格发生变化,由先贤兼海神逐渐演变为地方保护神,其功能与海南各地被称为峒主的地方保护神基本一致,马伏波信众群体的分布范围也逐渐缩小。  相似文献   

17.
解读经典是一种功夫。中华文化作为经典资源,在反思现代性的链条中具有开发的重要价值。文章以庖丁解牛对话作为案例,以点带面式地揭示了经典需要原初解读、延伸运用和另类照面等方式来展现其价值;同时,还对教育的浅入深出方式进行了叙事分析。  相似文献   

18.
《史记》是司马迁创造的文化奇迹,是第一部纪传体中国古代通史,由于《史记》的问世和影响,史学才冲破传统经学体统,以独立的学科自立于中国古代学术之林。司马迁对前代文化经典的接受塑造了《史记》的文化品格,被鲁迅先生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史记》所开创的叙事体例、语言表达范式、行文风格对后世叙事文学发挥了不可低估的示范性作用,作为文学经典进入世界文化的神圣殿堂。《〈史记〉文学经典的建构之路》一书系统深入地考察了自《史记》问世两千年来“以文学的名义”被接受、认知的文学经典建构之路,沿着这一研究路径,追溯、探索《史记》文学经典化的学术思想史,进而期待《史记》文学研究尤其是《史记》对叙事文学影响的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杨美璇 《生存》2020,(13):0214-0215
当前,部分学生出现了精神空虚、行为举止偏差、社会责任感缺失、心理脆弱等问题,这种现象让人担忧。初中阶段的学生可塑性强,而优秀传统文化经典适合培植学生的意志品质,为此,复活经典,让学生养心正骨是中学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张敬波  张俊敏  刘欣欣 《生存》2020,(3):0057-0057
“互联网 +”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让碎片化阅读成为日常阅读的主要形式,却使文化积淀厚重的经典读物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然而,碎片化阅读让读者慢慢失去了深度思考和深度学习的能力,产生懒散性。成年人如何在“互联网 +”环境下走进深度阅读?又如何在群体阅读中培养深度思考的习惯?本文着重在成年人群体阅读策略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