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生的需要是高校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对三峡大学1784名在校学生的问卷调查显示,高校在课程教学、师生交流、课程设置、创新训练方面表现平庸,没有获得满意的赞成票。应试教育的模式、师本教育的逻辑、专业教育的内核、传统教育的路线是高校教学不能满足学生需要的根本原因。以学生需要为导向进行教学改革,需要建立内在激励与外在激励相结合的评价制度,树立管理与服务兼顾的教学观念,设置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并重的课程结构,搭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通的平台。 相似文献
2.
我女儿在美国读小学。2008年11月,我去参加女儿班上的秋季派对。在派对上,我遇到了一个特殊的孩子。那是一个患有高位截瘫的黑人男孩,坐在轮椅上,头被一个宽松的塑料套固定在椅背上,两只胳膊被固定在扶手上,脚被塑料套固定在踏板上。这个男孩的左手手指可蹦微微挪动,轮椅的控制板就安装在他左手下。 相似文献
3.
4.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及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广大农村地区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流,留守儿童数量不断增加,特别是在一些偏远贫困山区学校,留守儿童占学生人数的比例更是居高不下。作为多年在贫困山区担任班主任的教育工作者,我认为要使山区留守儿童能健康成长,绝不是讲几句道理就能做到的,需要学校与家庭紧密配合,老师与家长共同努力,坚持长期、细致、耐心地做工作。 相似文献
5.
正四川宜宾市儿童福利院党支部为实现孤残孩子的健康成长梦,坚持把教育实践活动与自身工作实际紧密结合,心系孤残孩子,从点滴做起,服务特殊群体,构建三心三通平台,努力做好孤残、困难孩子的教育和保护工作。一是谈心问诊,畅通思想渠道。组织党员分别与院内上学儿童、院外寄养家庭儿童谈心,先后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中反思资产阶级基于理性观念所展开的宏大叙事,确认观照现实实践的“叙述方式”对辩证法在审视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内在驱动作用。伴随辩证法与政治经济学批判的深度融合,马克思揭露出庸俗经济学家将辩证法先验规定成专制性叙事来为资产阶级利益辩护的实质,澄明了辩证法作为改造资本主义现实力量的理论意义,并恢复辩证法作为社会历史总体推演、自我超越、感性实践以及突显本质与意义的四种“叙述方式”。为唤醒人们在现存社会中所具备的辩证本性,敦促人们通过辩证活动在社会生产中不断积聚本质性力量,马克思辩证法的“叙述方式”采用了“隐喻式”的独特表达。 相似文献
7.
成就需要理论是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麦克莱兰于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一种管理激励理论.他认为人在基本的生存需要得到满足之后,行为则取决于另外三种需要的满足与否,即权力需要、友谊需要和成就需要,而在以上这三种需要当中,成就需要理论则对人的行为起着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日益扩大的数字鸿沟对国际贸易产生了重要影响,为解释“距离之谜”提供了新视角。文章在Akerman的理论框架下分析数字鸿沟对贸易距离弹性的影响,并进一步从供给端和需求端分析了其影响机制。之后利用WIOD2016版数据库2000—2014年42个经济体的数据,在数字鸿沟视角下采用引力模型研究距离对双边贸易的影响及其变化趋势。研究发现,2000—2014年贸易距离弹性稳定在0.85左右,在分解数字鸿沟的影响后,贸易距离弹性总体降低了67.2%,这说明数字鸿沟的扩大提高了贸易距离弹性,从而解释了贸易距离弹性不随信息通信技术进步而下降的“距离之谜”现象。机制分析表明,数字鸿沟扩大了贸易伙伴国的技术壁垒和市场差异,降低了双边全球价值链参与度,最终作用于双边贸易,使贸易距离弹性增大。在替换因变量为增加值贸易、更换数字鸿沟衡量方式、解决内生性问题后,研究结论仍然稳健。文章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验证了数字鸿沟是21世纪以来“距离之谜”现象的成因之一,在数字鸿沟视角下对“距离之谜”做出新的解释。 相似文献
9.
由于越来越多的农民工背井离乡外出务工,加上众多不方便的原因,许多农民工把子女扔给了老人监护或寄养他人,于是在农村出现了一个特有的群落——农村留守子女。我们把这些孩子中已经上学的称为农村“留守学生”。所谓“留守学生”,是指父母双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上学,并因此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学生。 相似文献
10.
我国有数量庞大的留守儿童队伍。这些留守儿童无论在学习、生活,还是在心理发展方面都遇到许多问题。尤其是那些经济条件相对较差的山区留守儿童,他们在成长过程中面临着更多的难题。探寻他们的成长足迹,寻找更有效的途径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帮助他们更加健康快乐地成长,这是值得我们山区教育工作者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1.
1879年末,日本参谋本部派遣16名清国语学生来华留学。这是日本军方正式以留学生名义,派员来华学习汉语之始。16人在京留学期间,在陆军步兵少佐梶山鼎介的管理下,通过聘请私人教师,以《语言自迩集》为教材学习汉语,直至1881年末应召归国。虽然归国仓促,影响了留学效果,但他们后来大都胜任了汉语教师职务,并活跃于日本对华交涉中。此外,此次派遣不仅是日本军方从汉语专业学生挑选留学生生源的开始,作为其对外派遣语言留学生的开端,在日本对外侵略扩张中亦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2.
13.
14.
厌学、滋事的问题学生已成为家庭、学校、社会的严重问题。我们都要关注这些学生,分析形成的原因,研究对策,做好问题学生的教育转化工作。 相似文献
15.
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传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这是新课标对语文课程意义和目的的界定,从中可以看出,学生是语文教学的主体。 相似文献
16.
构成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原因有许多。不少青少年因为个人情绪困挠、缺乏自尊感和成功感等原因,希望通过网络找到现实中失落了的学习满足感、友情、爱情、自信心和自控感等。关注青少年的需要和情绪是协助青少年适应成长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对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学习评价,是科学课程教学能否深入的一个“瓶颈”.在科学课程中如何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倡导“立足学习过程,促进学生发展”的课堂评价,需要我们在课堂教学中更多地关注学生的个性、体现评价主体的多元、考虑评价内容的全面以及渗透评价艺术的巧妙,而小班化课堂为此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 相似文献
18.
高等学校承担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四大职能。其中人才培养是高等学校的核心职能。“培养什么人,怎么样培养人”一直是各大高校探索的重要课题。树立“以学生为本”的育人理念,对于推进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促进高等教育的内涵式发展,实现学生全面发展,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具有重要意义。该文从“以学生为中心”理念的内涵出发,阐释了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的意义,针对课堂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三个维度的解决策略,不断优化教学模式,为高校人才培养提供了新路径。 相似文献
19.
20.
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教学效果的好坏关键在于教师的理论功底和教学艺术。学生自授法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方法既能在思政课教学中体现出教师的理论功底,又能体现出教师的教学艺术,更能建构起彰显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参与的主体性课堂。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