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老子本是礼学专家,其人其学与礼学不无关系,在讨论老子政治思想时,不能忽视这个实实在在的文化背景事实。老子贵身论与礼教孝道中的重身思想积淀有相同之处;老子“以正治国”、推身及政思想与礼学治国以礼的人治内涵实有汇通之处。老子政治纲领体系以祭祀为支点,这是三代礼制传统的意识形态反映,与各路礼家都以祭祀为治天下的意识形态论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2.
<正>《黄帝四经》是一部体现“治国之本”的大书到了春秋末年,老子好像突然悟道了一样,留下了传世经典《道德经》,之后就一路西行,再之后就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之中。我一直纳闷一件事,老子是怎么悟道的?在春秋时期真正盛行的不是道家思想,而是黄老道家。黄老道家属于道家思想的分支,最重要的是,其中的黄老代表的就是黄帝与老子,而黄帝生于上古时期,老子属于春秋末期,显然黄帝要比老子的来源更早,也就是说真正的道家思想其实是源自黄帝的思想,或者是说老子继承的是黄帝的思想。老子的著作是《道德经》,那么黄帝的思想体现在哪里呢?  相似文献   

3.
孔子的经济管理思想是其治国思想的一部分。治国思想也就是国家管理思想。孔子是关心国家管理的。他到一个国家,“必闻其政”。他和不少人谈论过国家管理问题,回答过不少“问政”。他教学生也教如何管理国家。学生中也有以“政事”——也即国家管理为专长的。政事、国家管理当然也包括了对国家经济事务的管理。“治其赋”就属于经济管理。孔子主持鲁国政事虽然只有短短的三个月,但在经济管理方面也作出了成绩。后来司马迁在记载孔子的政绩时,就专门提出“粥羔豚者弗饰贾”,价格公平被列为重大政绩之一(《史记·孔子世家》)。孔子虽然没有专门论述经济管理,但他在谈论其他问题,特别是政事时,涉及到经济管理的许多方面,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经济管理思想,对后世有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4.
从出土的竹简《老子》,我们可以看出老子与孔子有诸多思想会通之处。其一,从道论中可看出二者对人世的共同关切;其二,从德论中二者都认为至德之人是他们所追求的圣人;其三,从无为上两人认为无为而治是人类修身、治国的最高境界;其四,从仁范畴上看,孔老对仁本身的看法是相同的;其五,从治国方略上两人都主张以正治国是治理好国家的根本。综合以上,说明道与儒在早期思想发展上相通性占有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5.
老子认为,“不善之政”是造成人世间的痛苦与不幸的根源,他在批判德治、法治、智治及兵治的基础上,以水喻道,提出了“善”的理念,并阐述了“政善治”的主张。将“道统万物”的思想贯彻于国家治理中,形成了“以道治国”的思想。又遵循“道法自然”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构建了“无为而治”的治国方略,设计了“小国寡民”的政治理想蓝图。  相似文献   

6.
道教中的老师国师说是老子善变思想的内容之一,国师院宣称老子得道升天后,随时而出,辅助人间帝王治国理政。南北朝时期,寇谦之和陆修静领导的的道教改革运动,充分利用和发挥了老子国师说的宗教意蕴,是促使道教在这个时期由民间向上层,由反抗向合作发生转变的重要理论工具。  相似文献   

7.
老子的《道德经》包含的是一套"无为无不为"的领导艺术,而且还暗含着一套完整的治国理念。在治国的原则上,老子要求统治者顺应自然而不妄为,把"无为"与"无不为"结合起来;在治国的方式上,老子要求统治者丢弃私欲、顺应民意,达到无为之治。在治国的具体操作中,老子要求统治者从小处做起,从一点一滴积累,抓好关键细节。联系改革开放以来的实际,以"道法自然"为切入点,深入理解老子的治国思想的内涵,能使我们更好地的汲取治国理政的智慧,以更好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8.
老子的政治思想是老子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立在"道"的基础上的事关治国、重民、立身大计的指导思想,其思想实质与核心是无为而治。从老子思想体系中准确而全面地把握老子的政治思想,对现阶段中国全方位改善生态环境、提升政治文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忽必烈汗治国思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忽必烈汗的治国思想是元初兴盛和繁荣的理论纲领,其"以儒治国,以佛治心"的治国思想确立了蒙古贵族治国的基本国策。在国家的民族文化、儒学伦理、依法治国、经济兴国和国家信仰等方面的国家政策,充分体现了忽必烈汗的治国思想,也是认识和研究忽必烈汗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先秦诸子百家皆欲以其学说影响于政治,而当时政治的集中表现就是“帝王治道”。在古代,“帝王治道”是一个治国理政的大概念,它可以包含很多内容,并非为孔儒一家学说所包揽,而需要诸子百家对之加以补充和丰富。《老子》一书是先秦道家最重要的代表作,从思想的倾向性来说,《老子》的立场常常与儒家相对立。《老子》主张“反者道之动”,其反向思维恰恰可以弥补儒家的缺失和盲点。本文从“以道修身、以道治国、权谋思想”三方面论述《老子》一书中的帝王治道思想。  相似文献   

11.
托尔斯泰对老子思想非常赞服,其思想主张中也有与老子思想相一致的地方,有人甚至认为他是“俄国的老子”。但托尔斯泰与老子处于不同的社会环境中,他的思想与老子不可能完全等同。虽然他某些对文明、科学、禁欲的观点等似乎与老子相同,但深究之后则会发现,其出发点与目的地都与老子有所不同。托尔斯泰是以悲天悯人情怀为俄国的民众寻找出路,而老子则更致力于为统治者们探求最有效的治国之道,他们对社会进步的否定和对禁欲的推崇中体现出了这种差异。  相似文献   

12.
老子的治国之道杜会老子不但是一位善于探索的哲学家和深邃冷静的思想家,而且还是一位精于治国之道的政治家。他曾当过周朝的"史官",后来过上"隐士"生活。老子身处春秋乱世,面对列国纷争的政治局面,以其渊博的学识和睿智的目光洞悉风云,俯视天下,悟出一系列治乱...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老子无为而治的政治思想的理论基础,通过文本细读法细致检视了老子关于权力"以知治国"(恃理性治国)偏好的论述,挖掘了老子"不以知治国"的主张,认为老子发现了掌权者有理性主义的天然偏好;在老子看来,对治道的任何一种表述都不可能是治道本身;政府的理性对它所治理的社会具有恒定的无知性;对已成大患的"问题"宜采取"顺势疗法",但最好是"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从一开始就给民间给个人以足够的自主空间.  相似文献   

14.
托尔斯泰高度评价老子思想,其思想中有与老子相近的观点,如"禁欲"和"无为"。他提出了自己的"勿以暴力抗恶"的主张,认为这与老子的"无为"相通,并以老子"柔弱胜刚强"佐证。他看到统治阶级的奢侈享受,和老子一样反对统治阶层扰民。但是,将二者比较后可以发现,托尔斯泰在接受老子思想的同时进行了带有浓厚博爱色彩的变通。老子"无为"是深谋远虑的治国之策,托尔斯泰的"无为"则带有悲天悯人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15.
“小国寡民”是老子哲学在治国方略上的具体化 ,是本源的道的具体诠释。在老子的治国思想里 ,国之大小与民之寡众皆为相对的 ,其中似乎原始落后的现象 ,实为表明他对“无为而治”的向往。因此 ,我们不能用绝对的眼光来透视其内涵 ,而应进行系统辩证地分析 ;更不能用今天的国家概念来解释“国”的意义 ,其实它是指自给自足淳朴和谐的小农社会 ,是一首静中有动的田园诗  相似文献   

16.
"小国寡民"是老子哲学在治国方略上的具体化,是本源的道的具体诠释.在老子的治国思想里,国之大小与民之寡众皆为相对的,其中似乎原始落后的现象,实为表明他对"无为而治"的向往.因此,我们不能用绝对的眼光来透视其内涵,而应进行系统辩证地分析;更不能用今天的国家概念来解释"国"的意义,其实它是指自给自足淳朴和谐的小农社会,是一首静中有动的田园诗.  相似文献   

17.
老子思想与现代企业经营管理方略叶志坚中华文明是人类历史上唯一没有中断过的古老文明,是具有十分丰富的管理思想的珍宝。而老子思想是中国古代文化中最具有特色的部分之一,其代表作《老子》一书就有不少关于管理原则、管理方法的深这思想,它可以成为指导现代企业管理...  相似文献   

18.
《老子》包含着丰富的管理哲学思想,是一部集"修身"、"齐民"、"治国"于一体的智慧宝典,提出了一系列"政善治,事善能"、"致虚极,守静笃"、"大制不割"、"自然无为"等治理思想。挖掘《老子》治理思想的现代价值,可以启迪领导者加强自我管理的修身养德、注重组织管理的"无为而治",提升治理境界,创新治理路径,完善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19.
老子人本管理思想及其现代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老子思想是哲学思想,也是管理思想。老子的管理思想具有非常鲜明的人本化特征,包 含关于人的地位、使用、激励、组织、培育、保护等方面的内容。老子的人本管理思想既有合理 性,也有局限性。老子人本管理思想的现代意义是其对现代管理所具有的借鉴意义。老子的人本 管理思想是世界的,也是中国的,对于我国社会组织实施人本化管理具有多方面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0.
学术界对老子管理思想本质的概括一直没有形成统一认识,存在"柔性管理"、"水性管理"、"朴治管理"和"道治管理"等几种观点.用"母亲管理"概括老子管理思想本质是一种新的尝试,既能体现其母系氏族社会的思想渊源,又能反映老子管理思想"重母"的特色,且利于老子管理思想的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