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中国,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意识形态所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经济基础、体制环境、社会条件、传播方式等,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因此,有必要变革当前某些落后于时代和实践的意识形态观念,实现从“观念论”到“实践论”、从“结构论”到“建设论”、从“异化论”到“生存论”、从“真假论”到“利益论”、从“对抗论”到“主导论”的观念转变。  相似文献   

2.
话语的背后是“道”。话语表述是一种思想展示给人们的最直接方面,通过话语表述的变化,可以揭示其变化的关键点,深入领悟其背后的“道”。党的二十大报告在话语表述上出现诸多变化,本文只就其中十个主要变化,即从提出“两个务必”到强调“三个务必”,从提出“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到特别强调“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从提出“一个行”到强调“两个行”,从“十个明确”到“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十三方面成就”,从提出“两个结合”重大论断到对“两个结合”重大论断的内涵及其实质展开阐述,从“看家本领、智慧滋养”到“把握好世界观和方法论”,从“现代化对中国的冲击”到“中国式现代化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新的选择”,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到成功拓展“中国式现代化”,从在“经济领域”谈新发展理念到从“规律性认识”讲新发展理念,从提出“大有大的难处”到强调“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来理解党的创新理论所达到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3.
中国现代化纲领在当代经历了如下的演变:从“四个现代化”到“小康水平”,从“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到“市场经济体制”,从“高度民主”到“政治文明”,从“全面开创现代化建设新局面”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并形成了“科学发展观”的新模式。这些演变反映了中国现代化的进程及其特点,也反映了它的内在问题和下一步的可能走向。  相似文献   

4.
20世纪美学随着艺术的变化而经历了一个巨大转型过程,例如,从感兴趣于“创造”概念发展到热中于研究“创生”概念,从对“秩序”及其审美特性的研究到转向对“偶然”、“即席”、“自发”等概念的研究,从全力研究“成熟”艺术到研究“童真”艺术,从研究“客观反应”的艺术到研究“内在反应”的艺术,如此等等。本文对这一转型作了一番素描式勾画。  相似文献   

5.
王克奇 《东岳论丛》2001,22(5):82-84
从经学到玄学的转变 ,是汉魏之际思想界发生的重大变化。纵观从汉代经学到魏晋玄学的理论发展轨迹 ,主要表现为从“儒道互绌”到“儒道双修” ,从“分文析字”的训诂到“辨名析理”的玄思 ,从经学神学目的论到玄学的宇宙本体论 ,以及从宇宙哲学到人格哲学的演变 ,使得思想界的面貌为之一新  相似文献   

6.
从南朝到唐朝,从道家到儒家,“文贵形似”和“形神兼备”属于两个朝代不同的美学理论和审美追求。唐朝诗人孙逖的山水诗中不但体现了从“文贵形似”到“形神兼备”的诗风之变.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从“无我之境”到“有我之境”的哲学和审美追求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中国共产党建党已超过100周年,将毛泽东高等教育思想和邓小平高等教育理论放在马克思主义高等教育发展的背景下进行考察,尤其是在其坚守与发展的关系中进行解读,有着特殊的价值和意义。毛泽东、邓小平同志对马克思主义高等教育思想的贡献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一是高等教育哲学基础理论:从服务无产阶级政治,到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二是高等教育人才理论:从建立全国统考制度,到恢复高考;从“三育并重”,到培养“四有新人”;从教育和生产劳动相结合,到教育与“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相适应和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相联系。三是高等教育基本职能理论:从重视教学,到要求办“教学和科研两个中心”。四是高等教育改革理论:从“砍掉一半”的教学内容和改变“教师念讲稿”的教学方法,到对高等教育进行“全面的改革”和对高等教育“体制的革命”;从“必须有自己的教授”,到教授应该“享受相应的工资待遇”;从对旧的高等教育体系的全面调整,到建设“重点大学”。五是高等教育管理模式理论:从多样性“两条腿走路”办学模式的探索,到高等教育“两条腿走路”模式的确立;从加强“党委领导”,到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相似文献   

8.
从人类思维主导观念的转变解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思维主导观念 ,经历了从“是什么”到“怎样” ,再到“是什么”和“怎样”并重的转变。这种转变的历史过程是从哲学的本体论到认识论再到方法论 ,进而向以实践为基础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转变。从这种转变中 ,我们就能从深层解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相似文献   

9.
行政法观念更新试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使已有的行政法从观念到体系面临着尖锐的挑战。进行观念更新属势在必然。为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我国的行政法应从以“管理”为目的到以“服务”为宗旨;从注重“权力”行使到注重“权利”保障;从依靠“命令”到依靠“协商”;从强调实体法到强调程序法。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思想历史地位的变迁历经从被贬为“农民意识”到确立为指导思想 ,从“不提”到“大树特树”,从推倒“两个凡是”到坚持和发展的轨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两次伟大革命 ,是毛泽东思想历史地位变迁的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11.
张继娥 《理论界》2006,(5):174-175
本文以小说《沉论》、《春风沉醉的晚上》为例,分析郁达夫前后期小说创作之三大变化:从题材看,经历了从“性的苦闷”到“生的苦闷”的变化;从人物形象看,经历了从“知识分子”到“下层劳苦大众”的变化;从结构看,经历了从“散文化结构”到“完整情节”的变化。  相似文献   

12.
春秋时代,周礼下移;春秋诸子,开启圣化大趋势;从民心到人性,从“有德”到“有道”,从礼仪到礼义,孔子之道“一以贯之”。  相似文献   

13.
文化经济论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韩宇宏 《中州学刊》2003,1(4):163-167
当代文化产业发展及交流中存在着两大悖论、两大反文化现象 ,此状况的改变需要一个过程 ,需要作好四个转化 :从“无”到“有” ,从“死”到“活” ,从平面到立体 ,从被动灌输到主动参与等  相似文献   

14.
2009年——中国转型进程的一个年份。泱泱大国将迎来建国60周年庆典。从改革起步的“选准切入点”。到改革稳步推进的“渐进式”;从改革攻坚的“先增量后存量”,到改革可持续的“更加注重社会公平”:从“闭关自守”,到全方位融入“世界主流文明”。  相似文献   

15.
俞祖华 《天津社会科学》2023,(2):156-165+176
五四运动与中共创立时期,是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发展的转折年代。觉醒年代的先驱者尤其是早期马克思主义者、早期中国共产党人对内部旧式革命与外部新式革命的思考,促成了中共创立前后革命话语的转换:从“中产阶级主其事”的“中等社会革命”“法国式革命”到以民众为主力的“国民革命”“俄罗斯式革命”;从反对清王朝的政治革命到“反对孔教”的思想革命、再从“反对孔教”的思想革命发展到反帝反军阀的政治革命的两次转向;从民主主义革命话语到“即行社会主义”话语,进而认识到现阶段“仅能行向国民革命”即民主主义革命。革命话语传播则从启蒙者的“革命”精英话语转向“到民间去”的大众传播。  相似文献   

16.
从“人”之子的觉醒到关注社会、思考人生,从追求恋爱自由到建立现代性爱观念,从批判男权文化到努力建构女性自己的话语方式,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中国现代女作家第一次以群体形象在平等的“人”的位置上言说女性心声,反映女性从“女”到“人”再到“女人”的发展过程,记录了女性成长的曲折的心路历程和沉重的前进步履。  相似文献   

17.
理论界不少人认为马克思的研究方法是“从抽象到具体” ,但这绝不是马克思自己创立马克思主义的研究方法 ,而是马克思在《资本论》中使用的逻辑叙述方法。马克思的研究方法是“从具体到抽象” ,“从实践到认识” ,“从感性认识到抽象思维 ,再到理性认识” ,是以实践为基础的唯物主义思想认识路线或思想方法的具体体现。“从抽象到具体”只有在“从具体到抽象”的前提条件下 ,才能构成马克思创立马克思主义的研究方法的一个方面或部分。实践唯物主义哲学思想方法是马克思哲学思想方法革命变革的结果 ,也是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革命变革的前提 ,是贯穿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思想灵魂 ,马克思恩格斯运用这一哲学思想方法 ,形成了“从具体到抽象”的一系列科学的研究方法 ,今天仍然是我们必须坚持的。  相似文献   

18.
吴军 《云梦学刊》2002,23(2):108-109
成语从“酌古斟今”到“卓古证今”再到“作古正经”,其间结构和意义都发生了变化。从遵守汉语规范的要求出发,我们应采用约定俗成的“作古正经”。  相似文献   

19.
中国的文艺启蒙可以上溯到晚清的资产阶级维新运动,发展到“五四”、则成为波澜壮阔的反帝反封建解放运动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新时期”以来,从“伤痕文学”到“反思文学”,从“反思文学”到“文学的反思“再到“人的反思”,“十年动乱”中被摧残的人的尊严和价值逐步得到关注和重视,文艺重新承担起启蒙任务,并成为整个文化思想界“拨乱反正”的先声。  相似文献   

20.
以往在对决策形式的研究中,多以决策要素为标准进行划分,而对决策形式的历史演进关注较少。本文以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研究决策形式的发生与发展,以此来透视决策形式的演进与人类认识发展的关系,进而更深入地揭示决策的本质,启发决策者在实践中创造新的决策形式。文章认为决策形式的演进经历了一个从“神判”到“人判”,从“法先王”到“不法古”,从“谋断一体”到“谋断分离”,从“非程序决策”到“程序决策”,从“质性决策”到“质、量结合”这样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由盲目到自觉、由粗糙到精确的不断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