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少奇在一九三九年九月到一九四二年三月期间,先后以中共中央中原局书记、新四军八路军华中总指挥部政治委员、重建军部后的新四军政治委员、中共中央华中局书记等身份,领导华中党的工作。这一时期,他根据华中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贯彻执行了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正确路线,巩固和扩大了华中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坚持华中长期敌后斗争,夺取抗战最后胜利作出了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2.
抗日战争进入到相持阶段后,刘少奇赴华中任华中局书记、华中部队总指挥部政治委员、新四军政治委员,对建立巩固的华中根据地和发展壮大华中军事力量卓有建树。他建立巩固的华中根据地和发展壮大新四军的韬略思想与湖湘文化的集大成者王船山的战争战略指导艺术有明显的学脉相承之处。  相似文献   

3.
江泽民同志在刘少奇诞辰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1938年底,他南下担任中原局书记,组织和建立华中抗日根据地。皖南事变后,刘少奇同志临危受命,出任新四军政  相似文献   

4.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以后,党中央先后提出了“发展华中”和“巩固华中”的方针。按照党中央的指示,刘少奇同志深入华中敌后,先后担任中共中央中原局书记、华中局书记和新四军政治委员等职,为实现发展和巩固华中的战略任务,为在华中广阔地区创建巩固的抗日民主根据地,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坚决执行党中央的战略方针开创华中敌后抗战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5.
八路军一部南下配合新四军开辟苏北,是贯彻执行党中央“发展华中”方针的一个重要战略措施。中原局书记刘少奇在领导和指挥八路军一部东进南下的活动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一、派八路军一部南下是发展华中的一个战略措施。党的六届六中全会确定了“巩固华北,发展华中”的战略方针,会议决定设立中原局,  相似文献   

6.
1938年刘少奇被任命为中共中央中原局书记,此后,在开创华中新局面的过程中,刘少奇通过巩固皖东根据地,推动八路军南下和江南新四军北上,在黄桥沉重打击了韩德勤顽固派势力,最终开辟了苏北根据地,并通过各种有效措施巩固了苏北根据地。在苏北根据地的开创和发展巩固过程中,刘少奇表现了其杰出的领导才能,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抗日战争初期,刘少奇同志来到华中,他把党中央、毛泽东同志的革命路线贯彻到新四军部队和长江南北的广大敌后地区,使我党在华中抗日民主根据地得以创立、发展和巩固。这不仅对夺取抗日战争,而且对夺取全国胜利具有重大历史意义。这是刘少奇同志对我党的卓越贡献,也充分显示了他领导新四军迅速发展、壮大的杰出才能。  相似文献   

8.
一九三九年冬,刘少奇率领中原局进入华中敌后。一九四○年十月,经皖东抵达苏北,与陈毅等会合,共同领导华中的敌后斗争。他先后兼任了华中总指挥部的政治委员、新四军新军部的政治委员、华中局(中原局与东南局合并组成华中局)书记,中央军事委员会华中分会书记等职,一九四二年三月奉令回延安,离开苏北。在这期间,他同陈毅等一起,领导开创了苏中、盐阜、淮海、淮南、淮北、苏南等敌后抗日根据地。在开创和巩固华中抗日根据地的过程中,他用了极大的精力,以盐阜区为点,领导和指  相似文献   

9.
1938年9月29日至11月6日,中共中央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决定,撤销中共中央长江局,成立中共中央中原局,以刘少奇为书记,统一领导长江以北、陇海路以南的河南、湖北、安徽、江苏等地区的敌后抗日斗争。刘少奇于11月23日从延安动身,奔赴华中敌后。此时,由南方八省红军和游击队改编而成的新四军,在皖南集中整编后,东进江南,北  相似文献   

10.
在抗日战争中,盐阜区以及整个苏北,当时被人们赞誉为是抗日民主运动的先进地区之一。这个荣誉是和刘少奇同志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一九四○年十一月,少奇同志由皖东北来到盐阜区,担任华中局书记、新四军政委,一九四二年三月奉令回延安。在这近一年半的时间内,少奇同志在领导整个华中党政军工作的同时,并直接指导盐阜区的各项工作。在少奇同志的亲切关怀下,盐阜抗日根据地的抗日民主运动得到了蓬勃发展,成为整个华中抗日民主运动的中心。  相似文献   

11.
1940年春,我从大别山冲破国民党的重重阻挠,来到新四军江北指挥部,有幸在刘少奇同志(当时化名胡服)领导下工作。以后又遇到陈毅同志和邓子恢同志,他们的谆谆教诲与平易近人、朴实无华的作风,使年轻幼稚的我,受到莫大的教育。1941年1月,当时正值“皖南事变”之后,刘少奇同志任新四军政委,陈毅同志代军长,他们在军政事务十分繁忙、斗争极为艰苦的情况下,领导创建了鲁迅艺术学院华中分院。这对新四军华中抗日根据地以及广大敌后的文艺工作起了莫大的推动作用,同时也吸引了国统区、敌  相似文献   

12.
曹晋杰 《中华魂》2008,(11):12-14
在那抗日战争的艰苦岁月,刘少奇奉党中央、毛泽东之命,于1940年10月31日。从皖东来到盐阜区东沟。直到1942年3月19日从羊寨离开盐阜区回延安,前后同盐阜区人民共同生活、共同战斗了1年4个月零20天。当时的盐阜区,是中共中央华中局和新四军军部所在地。刘少奇担任华中局书记、新四军政治委员。刘少奇坚定的革命立场,卓越  相似文献   

13.
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民族危机严重。中国共产党为了开辟华中敌后根据地,于1940年10月由黄克诚同志率领八路军五纵队南下苏北,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並与陈毅、粟裕同志率领北渡东进的新四军会师,以完成开辟华中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战略任务。 1941年1月皖南事变后,党中央任命陈毅同志为新四军代军长,刘少奇同志为政委,在苏北盐阜地区成立新四军军部,继续进行华中的抗日战争。苏北盐阜地区有盐城、阜宁、阜东、淮安、淮阴、建阳、射阳、涟水和滨海九个县。日伪除盘踞几个县城外,广大农村全都  相似文献   

14.
刘少奇对华中敌后抗战的回顾与指导王骅书抗战开始以后,党中央提出了对华北和华中均有指导意义的政治军事及组织工作的方针,特别是在徐州失守之后对华中发展敌后游击战争作出了明确的指导,其后对东南局及皖南新四军军部又有许多明确而严峻的指令,但当时华中党的领导人...  相似文献   

15.
吴芝圃传略     
吴芝圃同志是我省早期共产党员之一,一九二五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豫西特委书记、豫皖苏区党委书记、新四军四师政治部主任、华中中央分局宣传部长、河南省省长、中共河南省委第二书记、省委第一书记、中共中央中南局书记处书记、中共中央委员等  相似文献   

16.
通过重温刘少奇领导新四军开创和巩固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光辉业绩,全面分析了他的“家”(亦即根据地)思想,即:为什么要建立“家”,怎样建立“家”以及如何管理“家”。在刘少奇的领导下,华中抗日根据地得到了有效的巩固和发展。  相似文献   

17.
刘少奇、陈毅等无产阶级革命家根据毛泽东同志的伟大决策和延安经验,把培养文艺干部纳入党的统一体系,具有远见卓识地成立了鲁艺华中分院。它的成立,团结了境内外许多文化名人投入抗战,传播了新文化、新思想,为军队、地方基础文艺工作的开展培养和输送了大批文艺人才和骨干,成为中共华中局、新四军军部开展文化工作的大本营和参谋部,推动了华中,特别是盐阜区的文化工作。  相似文献   

18.
民族解放的旗帜 抗战历史的丰碑──从纪念塔看新四军在盐城姜立邦盐城,在抗战时期,是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敌后抗日根据地,是华中敌后的政治领导和军事指挥的中心,刘少奇、陈毅、粟裕、黄克诚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这里领导广大军民进行了长期的艰苦卓绝的抗日...  相似文献   

19.
孙中华 《中华魂》2013,(18):12-15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时任中原局书记的刘少奇始终保持艰苦奋斗品质和人民公仆本色,清正廉洁、克己奉公、无私奉献,充分体现了共产党人的高风亮节和人格魅力,是为民务实清廉的党风楷模,现将刘少奇在华中时期为民务实清廉的故事予以整理,以此纪念刘少奇同志诞辰115周年。  相似文献   

20.
党的六届六中全会后,中共中央中原局(后与东南局合并成为华中局)书记刘少奇,临危受命,肩负重任,在华中敌后三年多抗日游击战争中,坚决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大力巩固华北、发展华中”的战略方针和中共中央的正确路线和方针政策,为华中抗日根据地的发展巩固作出了非常杰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