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原载英国《经济学家》杂志1980年2月23—29日号,原题为《日本会放慢发展的步伐吗?》,是一份调查报告。作者是英国《经济学家》杂志副主编。这里摘译的是这个报告中的一个部分,主要关于日本的现代化问题。作者就日本现代化其所以有高速度和高效率的原因,作了调查和剖析,介绍了一些事实和数字资料,其中有许多地方很值得我们研究和借鉴。现在的题目是我们加的。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四化建设中,农业现代化是一个重要方面,也是一项艰巨的历史任务。我国近80%的人口居住在农村,耕地不足,农业落后,农民收入水平低,是制约我国成为繁荣富强国家的根本因素,解决农村、农业和农民的问题,是我国摆脱贫穷落后面貌的关键。要使农村和农民富裕起来,只有把现代科学技术应  相似文献   

3.
日本的农业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同工业同样遭到了严重的破坏。战后,日本政府为了迅速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对日本农业实行了一系列的经济政策和措施,其中一项主要措施,就是通过农林金融对农业进行了积极扶植,使日本农业实现了现代化,成为世界上农业现代化水平最高的国家之一。  相似文献   

4.
日本农业现代化的几点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日本作为一个经济大国和工业大国,受到世人的广泛注目,并成为世界各国众多学者争相研究的热门课题。日本的农业同它的工业相比,确实显得有些微不足道,所以往往不被人重视,甚至不少日本人也认为其农业不值一提。  相似文献   

5.
农业现代化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其内涵随着时代发展、科技进步、制度创新而不断更新和丰富。二战后,日本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取得成就的同时也留存了一些问题和弊病,给日本经济社会发展带来负面影响,并成为新形势下"安倍经济学"结构改革的重要内容。中日两国在经济发展阶段、农业发展水平、农民素质等方面存在差异,但都面对人口多耕地少、农户经营规模小、农产品国际竞争力不足、农村劳动力衰减等问题,重新考察战后日本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历程及当前农业领域的变革,对中国推进农业现代化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6.
关于我国农业的进一步发展,尤其是农业现代化的道路抉择,近年已越来越成为决策部门和学术界的一大重要课题.为顺利完成这一抉择,广泛参考其他先行国家的经验,显然是极为必要的.而参考与中国农业具有更多相似之处的日本的经验则更为必要.在这方面.我国学术界尤其是日本  相似文献   

7.
战后四十年来,日本经济曾出现过将近二十年的高速增长,儿从七十年代初西方主要国家陷入“滞胀”以后,它仍保持了高于其他国家的增长率。其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但是,不可否认,国家对经济的的干预,加强运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从宏观上对总需求进行管理,是重要因素之一。本文试图对五十年代中期以后日本的货币政策以及它对纤济增长的作用进行一些分析。  相似文献   

8.
这篇文章就我国如何学习日本现代化的经验教训问题,提出两点值得参考的建议:(一)日本工业化的基础不是从外国引进先进技术,而是长期培养能够掌握先进技术的技术人员和企业管理人员.因此,对引进外国先进技术和输入外国资本应有全面和正确的认识.(二)中国的现代化应考虑中国的实际情况,不能生搬硬套外国的经验.中国的面积比日本大,人口比日本多,如何学习日本现代化的经验教训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日本在过去100年间进行现代化建设的成就在海外引起了高度重视。许多外国学者尤其注意促使日本“惊人地”、“奇迹般地”发展的特定因素,如较高的教育水平、生产力水平、有真才实学的政治家、聪明能干的企业家、称职的政府领导人、勤劳的国民等等。有趣的是,对日本的现代化进行夸大的是国外而不是国内。人们由于听惯了日本的“成功故事”,所以对100年前的日本与当今发展中国家在现代化方面进行比较研究就不那么感兴趣了。现在大家都承认,发展中国家遭受西方发达国家殖民压迫的长期历史已经使它们的现代化建设更加困难和虚幻。而日本没有遭受殖民压迫的历史。因此,人们普遍认为日本进行现代化建设的有利条件多于其他任何发展中国家。殊不知许多发展中国家目前在现代化建设中所面临的困难和挫折,日本  相似文献   

10.
1955~1980年,可以算是日本财政农业支出增长的转折期。在此期间,日本财政农业支出增长开始进入转折期,主要基于如下条件,即工业化快速发展奠定的经济能力条件、城市化进程创造的社会意愿条件、政治保证条件以及建立健全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而确立的根本体制条件等。日本的做法具有一定的可借鉴性,中国应将财政农业支出增长的阶段性目标锁定在略低于转折期水平的数值上,并加快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步伐,以为财政农业支出增长进入转折期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1.
农业金融在日本的产生与发展已有几百年的历史。农业金融作为日本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较为全面地反映了近、现代日本政治经济结构的变迁对农业生产力和农村社会生活的影响。农业金融与整个国民经济密不可分,相互联系,日本经济发展的历史也是日本农业金融不断发展、逐步确立其在日本社会中经济地位的历史。一、农业金融在日本的形成与发展十八世纪初至中叶是农业金融在日本初步形成时期。当时资本主义尚未在日本大规模地发展,小农经济是农村社会的主要经济特征。由于货币制度尚未统一,货币价值不稳,社会变革与政治危机相互交织、商人、高利贷不定期地在农村活动,所以,这个时  相似文献   

12.
农业现代化与现代化农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现代化是实现全面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无论是从理论上,还是从国民经济建设和发展的需要或是西方发达国家的产业发展经验看,农业必然要从传统农业发展为现代化农业.农业作为基础生产部门必须要与国民经济其他部门协调发展;同时实现农业现代化也是提高农民收入的根本途径.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条件有两个,一是物质条件现代化;二是劳动者智能化.其中劳动者智能化的过程就是农民现代化的过程.现代化农民的实现途径主要通过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对农民进行现代化教育;通过对农民身份和职业的转换逐步"消灭"农民阶层.  相似文献   

13.
日本的现代化是在二战后基本实现的,但它的最初启动,却肇始于明治维新时期。而这一时期的明治启蒙思想,则对日本现代化的最初启动具有直接的现实影响。这仅仅是其一。其二,对于战后日本现代化的基本实现,明治启蒙思想还产生了深远的历史影响。这一点,似乎是以往国内外学者略为忽视的研究盲点。所以,探究明治启蒙思想与日本现代化的关系,对于进一步在思想上总结日本现代化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或许会有所裨益。文中疏漏欠妥之处,敬请大家不吝赐教。  相似文献   

14.
19世纪末,拉丁美洲经济逐渐向一体化发展,新的资本影响着国外的农业、矿产的出口,外贸和国内贸易受到英国资本的控制,国家寡头政治集团控制的资本和生产越来越依附于外贸。在此期间,拉丁美洲的农业生产规模扩大了,出现了新型的农业出口集团。与出口紧密联系的农业的发展增加了出口额,与此同时,也造成了农奴的增加和大部分农村人口的贫困以及社会等级的分化。自1960年以来,拉丁美洲的农业发展了,原因  相似文献   

15.
战后日本税收制度特点剖析上海财经大学龚仰树一、日本税制概貌现行日本税收制度的框架,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几年形成的,虽然几十年来,随着其国内经济情况和世界经济形势的发展,日本政府也曾进行过多次的税制改革,但从税收体系整体看,基本上没有大的变化。日本与...  相似文献   

16.
一个国家的现代化,由于国情和历史条件的差异,其内涵有别,具体道路不会也不可能是相同的。但是,如何正确对待自己国家和民族的传统,则是一个带有很大共性的重大课题。日本现代化的历程表明,它们采取积极的态度继承和发扬本国传统中优秀的东西,并在此基点上,努力学习和吸收其他国家文化的优秀成果,对自己的传统进行创造性的转化。日本在现代化进程中,最终避免了欧化主义和国粹主义两种错误偏向,并致力于培养国民对传统的自信心,同时也没有忽视传统中封建性的深层积淀,逐步实行传统的自身完善,建立起“和洋文化”的“冲突·融合”的文化模式,以之推动现代化,保证现代化根植于传统的土壤上。  相似文献   

17.
从儒学与日本现代化关系的百余年历史看,儒学具有阻滞与推动现代化的二重性,即一方面儒学体系与基本价值取向是不适应现代化发展的,日本儒学曾被作为天皇制政权的意识形态工具,用以压制思想自由和民主主义的政治要求,但另一方面,这并不意味着日本儒学不曾做过适应现代化进程的尝试,在其内部未曾产生过推动现代化进程的因素,一些儒学的概念、范畴、命题不可能通过创造性的转化用以推动现代化并被有选择地融入现代文化之中。  相似文献   

18.
战后,日本在非军事化和民主化的前提下,进行了全面改革。经过经济恢复和飞跃,到1970年前后实现了现代化。日本经济腾飞原因很多,我们认为教育在日本经济发展中起了重要作用。日本对教育事业极为重视,日本前首相福田赳夫在一次施政演说中说过:“人是我国的财富,教育是国政的基本”。战后日本经济高速增长表明:发展教育确实是迈向现代化的捷径。本文试就战后日本各时期的教育改革来探讨教育在日本现代化进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苟颖萍 《社科纵横》2001,(4):27-28,44
本文论述了中国农业现代化走过的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农业集体化,联产承包责任的道路,其中有成功的经验,又有失败的教训,并总结了对农业现代化理论与实践探索的基本经验.  相似文献   

20.
一、现代化的类型及特点各国现代化以什么样的模式进行,是资本主义模式或社会主义模式,或它们各自的变体模式,这取决于实施现代化的主体。而现代化主体道路和方式的不同,则又与各国国情的差异息息相关。近代或现代世界历史舞台的主旋律无论是社会革命或技术革命最终的目的都是民族和国家的现代化。但任何一个国家的现代化都是建立在自己深厚的民族土壤的现代化;而任何民族土壤上的现代化都离不开对外开放和国际往来。现代化的类型按现代化的起步时间分,可分为“早发”的现代化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