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影视改编作品的叙事空间研究角度出发,分析影视作品如何通过空间叙事来传达丰富的主题和深刻的内涵。作为一种研究架构,将影视叙事空间的文化范式分为地理空间、历史空间、虚拟空间三个维度,并以电影《画皮1》《画皮2》为例,深入分析影片的叙事空间及影片如何通过空间叙事表现现代人类价值观及生存困境,进一步探索电影叙事空间的研究范围、深度和综合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
从文学传播角度看,《画皮》从清代妻妾对比意味,到20世纪善恶斗争主题,再到2008年陈嘉上浪漫传奇式演绎,经历了相对完整的传播流程,其意义也相应发生着转换。那么对《画皮》的主旨以及现代电影改编中所发生的意义转换,应从文学传播角度做动态理解。这样才能避免从本质主义思路对《画皮》的电影形态强加社会批判使命,从而正确处理文学作品与电影改编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金基德以《圣殇》问鼎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表明了自己重返影坛的决心和能力。《圣殇》的确可以称之为金基德的巅峰之作。透过影片,我们可以清晰地感受到典型的金氏艺术风格,也可以体会到金基德对电影艺术的新领悟。较以往作品,《圣殇》更注重受众的感受,因此影片更容易引起观众共鸣,同时也增强了艺术感染力。整部影片给人以既熟悉又新鲜之感,《圣殇》可以看作是金基德电影风格的坚守与嬗变的最佳尝试。  相似文献   

4.
《黄石的孩子》等电影对地域的宣传效果证明了文化宣传的巨大作用;从淄川区借《画皮》进行自我宣传的案例可见文化宣传的得与失;把沂源作家刘玉堂的作品《福地》拍摄成电影将收获地域宣传与作家宣传的双赢局面;把握好剧本改编的具体操作则能提高此举措的成功可能性。  相似文献   

5.
《美国队长》是美国漫威影业公司制作的好莱坞英雄电影,《英雄》是中国导演张艺谋的英雄电影代表作。两部影片虽然文化环境不同,上映在不同档期,但所描述的人物,都是在战争背景下,由凡人变成英雄。不过,由于中美导演的电影理念差异,影片所体现的文化观念重点不同:《美国队长》以科幻主题,突出美国式的个人价值与生命意义,暗含典型的美国主流文化观念;《英雄》则通过功夫场景,高扬中国的集体主义和牺牲精神,透露出中国传统的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6.
《地球是平的》为中国电影事业全球化创造了机遇,但也带来了挑战。中国电影"走出去"的瓶颈并不仅仅是产业化程度不够、影片内容表达狭隘、缺乏专门的译制机构和标准、版权发行不畅等问题,还在于思维上的偏差。中国电影在一定程度上需要扬弃"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和"走向世界的中国电影要恪守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这两个策略和观念上的悖论,因为对民族性的执意坚守有可能造成人为的壁垒,使地球变得不平起来。中国电影要真正走向世界,就要把民族文化转化为世界文化,在电影创作中倡导世界多元文化的融合与普世价值的传达。  相似文献   

7.
论迪士尼电影《奇幻森林》的创造性叛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迪士尼电影《梦幻森林》改编自吉卜林的《丛林故事》,影片在主题、情节与角色塑造上都存在创造性叛逆。这些叛逆由文化传统、导演个人倾向、迪士尼的传统、影片的内部机制以及电影本身的特殊性共同作用而形成。  相似文献   

8.
20世纪30年代,在"新生活运动"和罗明佑追求民族化电影的共同催生下,《国风》《天伦》《慈母曲》应运而生,对江南地区给予了特殊的影像关注与呈现。而受公司开创者罗明佑的影响,这些影片在江南影像的审美层面之外又赋予其特殊的、对于传统伦理道德的象征与寓意,开辟了早期中国电影对"伦理江南"的记忆与回望。这些影片成为早期上海电影中别具一格的作品,是构成"海派电影文化"极为重要的一块影像拼图。  相似文献   

9.
在电影《妖猫传》中,文学与电影叙事融合与互动。《长恨歌》作为该电影的背景文本,其诗歌意象的电影表现能越过影像本身的叙事性-诗性之争,引领我们考察电影诗性再阐释的潜质。在现代诗人洛夫的同题诗中,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长恨歌》中频繁出现的芙蓉意象被具有异质性的蔷薇意象所取代,喻示其影射的杨贵妃形象由中国传统诗学话语体系转向中国当代诗学话语体系的蜕变;而在电影《妖猫传》中,两种花意象相互交缠,凭借《长恨歌》文本的文学叙事性与影片镜头语言的非叙事性共生为一种突破载体意识的诗性,进而实现一场模糊载道与言情之界线、回归本土形象思维的诗影共谋。  相似文献   

10.
随着2008奥运会的临近,中国电影也在与奥运同行。目前由郭金、谢园、刘晓峰、王子鸣等主演的奥运题材影片《七彩马拉松》就在重庆紧张拍摄。电影《七彩马拉松》,是一部向奥运致敬的影片。影片讲述的是人人心中都有一个马拉松梦想的故事。  相似文献   

11.
析青春版《牡丹亭》中的传统与现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春版昆曲《牡丹亭》在两岸三地的成功演出,为中国传统戏曲在当下发展提供了启示。坚持以传统为本位的原则,尊重古典而不因循古典,利用现代而不滥用现代,是青春版昆曲《牡丹亭》最重要的特色。它在全面占有和发掘原著艺术资源的基础上,以遵循昆曲艺术精神与表现特色为前提,有效融入现代舞台元素,创造出一条传播昆曲艺术、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新路。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莫言编剧的两部影片《红高梁》与《太阳有耳》的互本文比较分析,揭示出两部影片分别在两个时代切合各自时代命脉赢得观众的成功的叙事策略;从《太阳有耳》对《红高梁》的继承与发展中看到当代中国电影在探索精神之后的类型意识的觉醒,并认为这是一条繁荣中国民族电影事业的可行之路。  相似文献   

13.
《泰囧》不仅是国产电影的票房奇迹,也是成功的事件营销与网络口碑公关传播实践根据国家广电总局最新公布的数据,2012年全年的票房前十名影片中,《人再途之泰囧》、《画皮Ⅱ》和《十二生肖》3部华语片榜上有名。值得一提的是,《人再途之泰囧》(以下简称《泰囧》)以3000万的小制作荣登票房榜首,成为首部突破10亿元票房的国产电影。  相似文献   

14.
从文化和商业两个角度,通过社会成因、审美传统和影片发行策略等层面的考察来浅析《那山那人那狗》在国内与日本不同境遇的成因,并在揭示影片的人文内涵的同时探讨了中国电影发行策略上的不足。  相似文献   

15.
影片《黄土地》是陈凯歌于1984年执导的第一部影片,它通过翠巧的悲剧命运表达了生活在黄土地上的中华民族的愚昧与觉醒。影片《黄土地》因其在电影语言上进行了大胆探索和创新,开创了“第五代”导演在电影创作中反传统的先河,对中国当代电影的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影片《黄土地》虽没有完整的情节叙事,但有较为明显的正反义素以及人物符号...  相似文献   

16.
所谓大片,在传统的概念里是指耗资巨大、具有全球票房的好莱坞电影。而我们的所谓国产大片,几乎是指特定的几部影片:《英雄》《十面埋伏》《无极》《夜宴》《黄金甲》。不管人们愿不愿意接受,我们都不得不承认,这几部影片在商业炒作和票房回报上是成功的,但这是否就意味着中国商业影片在崛起和成熟?值得怀疑!  相似文献   

17.
继2008年《画皮》以2.29亿的票房大获成功之后,宁夏电影制片厂又动起了续集的念头,打算请陈坤和周迅再续前缘,计划明年年初开拍。而另一边厢,陈嘉上导演却已经在北京怀柔抢先拍起了《画壁》,也是一部根据蒲松龄《聊斋》系列改编的古装片。  相似文献   

18.
《群芳亭》:从小说到电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庭院里的女人》是第一部由中国人担任独立制片人的好莱坞电影,这是继《大地》、《龙川》之后又一部根据赛珍珠的小说改编的电影。在小说《群芳亭》中,赛珍珠关注中国妇女在家庭中的地位,并通过吴太太和安德鲁之间的心灵交流,探讨跨文化交际成功的可能性。《庭院里的女人》在精神上与原著已经大异其趣。影片模仿好莱坞影片制作,潦草地表现吴太太和安德鲁之间的爱情;同时,影片充斥着说教的声音,小说中的圣人安德鲁成了完美的救世主和舍生忘死的英雄;而且,影片充斥着说教的声音,小说中的圣人安德鲁成了完美的救世主和舍生忘死的英雄;而且,在相当的程度上,影片试图迎合大众的口味,满足某些西方人对中国文化中的糟粕的不健康的窥探欲。凡此种种,对赛珍珠的小说是一种歪曲,并构成负面听影响,也不利于中国文化在世界的传播。  相似文献   

19.
华裔导演李安的《卧虎藏龙》让西方人重新认识了中国的武侠电影.影片成功的最重要原因,是将武侠电影从感官层面提升到了文化与人文的层面,将武侠与人文关怀兼容并蓄,从而建立一个新型的武侠电影叙事模式.这种“人文武侠”的叙事模式,为中国武侠电影的转型带来了新的范式.  相似文献   

20.
美国动画片《功夫熊猫》体现了西方人在世界多极化发展的形势下对中国的一次新的认识,影片运用了大量的中国意象,但面对众多熟悉的中国特色文化,中国观众却产生了陌生感。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现代商业需要、中国观众对自身传统文化的粗浅认识、美国文化的大熔炉性质,这种文化同化是在中西文化交流中作出的有益且比较成功的尝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