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东岳论丛》2016,(9):72-76
政党法治建设是中国共产党立党、兴党、强党的关键之举和重要法宝。中国共产党政党法治建设的历史发展,主要分为两个阶段: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政党法治建设阶段;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新时期中国共产党政党法治建设阶段。中国共产党在政党法治建设历史进程中积累了宝贵经验,主要包括:在思想认识上明确政党法治建设的战略地位是前提条件,建立健全一整套科学有效的政党法规制度体系是核心要求,充分发挥广大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是关键环节,真正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民主监督作用是根本保障,在全社会范围内努力培育与建设法治文化是重要条件支撑。在全面依法治国新的历史条件下,建设马克思主义"法治型"执政党是中国共产党进一步加强政党法治建设的时代要求,也是研究中国共产党政党法治建设历史发展问题得出的基本结论。  相似文献   

2.
《江西社会科学》2016,(3):52-58
分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体,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一个基础问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体是由个体、组织和群众等构成的多元化主体系统,其中,知识分子、理论家和党的领袖是个体主体,中国共产党是组织主体,人民群众是群众主体。从历史发展来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早期主体大体上经历了由知识分子主体到理论家主体再到领袖主体的发展过程,中国共产党是从早期共产主义组织发展而来并从政党中脱颖而出成为政党主体的。从地位和作用来看,中国共产党、党的领袖、知识分子、理论家、人民群众分别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发挥着主导主体、核心主体、基本主体、骨干主体和基础主体的作用,各类主体形成强大合力,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3.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它的确立、巩固和发展,固然是中国特定的历史条件的产物,同时,也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的统一战线理论和政党学说应用于中国革命和建设实际的伟大创造。毛泽东同志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从中国的特殊国情出发,对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长期合作问题提出过许多精辟见解和理论阐述,并率先垂范地参与了这一伟大的实践活动,对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多党合作制的形成起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的时候,回顾20世纪中国政党制度的历史变迁,我们可以得到几点启示(1)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在中国20世纪政党发展的自然历史过程中形成的,必须尊重中国历史和中国人民的选择,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不动摇;(2)中国20世纪有过多党制、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的一党专制,实践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既适合中国国情,又顺应政党制度发展的趋势;(3)必须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全面加强中国共产党的建设,才能使党永远得到中国人民的衷心拥护并带领人民不断前进.  相似文献   

5.
政党形象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乎党的生存发展和前途命运。中国共产党成立早期,依照马克思主义政党具有的人民性、革命性、先进性等根本属性,以及近代中国反帝反封建民主革命的现实需求,建构起“人民性”政党的本质形象、“革命性”政党的实践形象和“先进性”政党的特质形象。中国共产党建构的这一政党形象,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代表无产阶级利益、劳动人民利益和中国人民利益的价值立场,分别从阶级维度、人民维度、民族维度传播了中国共产党为工人阶级谋解放、为中国人民谋解放和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宗旨使命,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作为人民政党、革命政党和先进政党的特殊性质。新时代的中国共产党,需要更好地深化人民性政党形象、筑牢形象建构的思想基础,坚持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的人民情怀,深化党的“同情人民”形象;坚持站在时代前列带领人民不断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深化党的“领导人民”形象;坚持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深化党的“服务人民”形象;需要更好地升华革命性政党形象构筑形象建构的实践基础,借助自我革命、社会革命、伟大斗争等革命话语、自我革命与社会革命相结合的革命实践以及弘扬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伟大建党精神升华、构筑新时代的革命形象;需要更好地巩固先进性政党形象夯实形象建构的价值基础,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指导,坚决驳斥否定工人阶级的言论,坚守党的组织原则、严肃党的纪律作风,巩固新时代党的先进性形象。  相似文献   

6.
张楠  桂奕菲 《江汉论坛》2023,(11):121-128
中国共产党是坚定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在中国革命实践中不断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这并不是一条既成的道路,而是一条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几经曲折、艰辛探索出来的引领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道路。在这条道路上,中国共产党人在几个重大的历史关头审时度势,对自身发展作出深刻反思,形成三个历史决议。从这三个历史决议中可以看出,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带领中国人民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不断向前推进,关键在于党具有在各个时期坚持不懈地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坚定毅力,根本原因在于党具有始终坚持反思和自我净化的政治觉悟和优良传统。  相似文献   

7.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型政党制度 ,它是在人民革命斗争中伴随着新中国的诞生、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而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为核心的三代领导集体 ,对这一制度的创立、发展和完善进行了积极探索 ,作出了卓越贡献。一共产党必须同“民主政党”合作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把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理论创造性地运用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 ,提出并全面阐述了多党合作的必要性、方针和原则 ,为我国政党制度的形成…  相似文献   

8.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中国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是其显著特征,也是政党关系的基本内涵。这一政党关系模式植根于中国社会历史土壤和现实条件之中,包含着深刻的和谐思想,是中国政党制度的本质属性和内在要求。其中,共产党的领导是政党关系和谐的根本保障,多党派合作是政党关系和谐的活力源泉,政治协商是政党关系和谐的实践体现。特色政党制度是政党关系和谐的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9.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以下简称多党合作制度)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在我国长期革命和建设中形成和发展起来,是党的三代领导人毛泽东同志、邓小平同志、江泽民同志依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结合中国的国情,在不断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创建、发展和完善的。它成功地解决了马克思主义创立者未曾面临的无产阶级执政后的政党制度问题,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学说。实践证明,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中国政党制度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两个结合”分别指向中国的国情基础和内生制度,此两者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实现共同富裕的前提条件,也是界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其中的新发展阶段的重要参照标准。本文从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政治经济学视角引入“唯物基础”概念来扩充对马克思和恩格斯著作中约束经济基础的客观“地理—人口”条件的学理解释,并将其与初始产权条件、初始技术条件进行关联分析,得到决定内生性制度的条件组合,以此来界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非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并解释社会发展的不同演化方向和剖析特定历史阶段的社会现象。在此基础上,提出“把握历史主动,以高度历史自觉引领全体人民全面有意识演进”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一切政党的重要特征,有意识地调整唯物基础以符合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历史发展需要是实现有意识演进的主要方式。这决定了中国共产党在整个社会主义演进阶段既是革命党也是应然的执政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任务和新发展阶段的历史方位判断充分地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把握历史主动的政党特征。只有充分理解国情基础、内生性制度和其决定的发展阶段性,才能深刻认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本质内涵,才能准确把握...  相似文献   

11.
将工人阶级政党的统一战线策略发展为国家的政治协商制度,是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人结合中国实际,对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的重大贡献。在改革开放的新的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按照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思想,把政治协商制度进一步提升为国家的基本政治制度。这不仅对发展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而且对确保市场经济沿着有利于社会主义的方向运转,具有深远的影响。在纪念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五十周年之际,重温这一历史进程,将加深人们对政治协商制度的理解,有助于更充分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发挥人民政协的重要作用,推…  相似文献   

12.
近百年的历史表明,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典型的马克思主义使命型政党。所谓马克思主义使命型政党,是指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知与把握为前提,以人民至上为价值宗旨,以实现自身民族、国家的解放或发展为自觉使命,以推进世界大同、实现共产主义、实现每一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最终使命,具有强烈的历史主体意识与舍我其谁的责任担当情怀的一种政党类型。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马克思主义的使命型政党,具有六大主要特点:对伟大使命的明确认知与自觉担当,对历史规律的理论探求与实践遵循,对指导思想的极度重视与发展创新,对人民群众的价值承诺与伦理关切,对集中统一的制度要求与组织建构,对党性修养的高度强调与典型示范。  相似文献   

13.
丁俊萍  赵光元 《学术论坛》2007,30(12):80-86
我国的政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以和谐为内在特征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无论从历史、实践、理论的维度来考察,还是从制度张力和政治的合理性、包容性、协调性的角度来审视,我国的政党制度都蕴涵、践行、体现着和谐因素.这一制度在其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孕育着和谐,奠定了党际和谐的历史基石.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在协调合作、共商国事的进程中追求着和谐,践行着党际和谐的基本理念.我国政党制度所赖以建立的基本理论蕴涵着和谐,体现着党际和谐的理论根基.党际和谐成为我国政党制度的内在特征.这一制度由于根植制度本身的合作、和谐、协商理念,以及由这种政党制度所派生出来的运行机制和方式,而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发挥着独特而重要的作用.继续保持和进一步发挥我国政党制度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特色和优势,需要进一步坚持和完善这一制度.  相似文献   

14.
《理论界》2016,(6)
马克思主义政党与资产阶级政党的根本区别,在于如何对待人民群众。马克思主义政党是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代表,除此以外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坚定地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和服务群众,在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程中带领人民群众不断由胜利走向新的胜利。中国共产党在这一历程中,形成了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服务群众以及坚持对党负责和对人民负责相统一的群众工作经验。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的基本政治制度,更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共同创造出来的植根于中国大地的新型政党制度。理解新型政党制度的中国探索与历史贡献,需要构建内在特质、内涵要义、发展逻辑与结构维度等维度构成的分析范式,在构建“变革-稳进-超越”的政治解释路径的基础上,聚焦于新型政党制度的形成、发展与定型的政治诠释,揭示其历史变迁的基础要素与鲜明特点。在此基础上,围绕“新型”的出场逻辑,进一步阐明新型政党制度之“新”在于其是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的最新成就,为世界政党制度提供了独特贡献,是政治制度在总体性创新方面的典型成果,对于认识制度变迁这一理论与实践问题提供了新的理解逻辑,进而在政治概念的政治学分析层面也具有独创性价值。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革命与建设相结合,符合我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完善和发展这一制度,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组成部分。 一、我国社会主义政党制度产生和发展的历史和现实必然性 邓小平同志指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实行多党派的合作,这是我国具体历史条件和现实条件所决定的,也是我国政治制度的一个特点和优点。”在近代中国历史上,曾有过西方多党制的孕育和试验,民国初年出现过300多个政党,互相攻讦,拉拢收买,搞得乌烟瘴气。1927年后,国民党实行一党专政,它根本不允许  相似文献   

17.
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开展政党治理的模式选择。这一模式以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为目标,以自我净化为路径,以革命精神为品格,形成了特有的理论内涵。在百年奋斗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保持强烈的危机意识和忧患意识,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色,始终保持以革命精神清除党内腐败,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形成了坚持自我革命的优良传统。面向新征程,中国共产党需要继续以自我革命精神强化政党治理,提升政党适应性、组织内聚性、政党自主性和社会扎根性。  相似文献   

18.
试论邓小平对毛泽东多党合作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这一制度是在我国长期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毛泽东为这一制度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邓小平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新时期我国的实际,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许多重大问题,作了精辟阐述,为这一制度的完善和发展作出了新贡献.一、毛泽东奠定了多党合作的理论基础共产党必须同“民主政党”合作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理论创造  相似文献   

19.
在现代政治形态中,国家、政党和社会作为主体要素,三者之间决定与被决定、作用与反作用的有机化互动状态,孕育了有机政治的生命力。在中国的政治结构中,国家、政党和社会之间的有机互动状态,成为推动中国政治形态走向成熟的标志。然而,要实现中国政治的全面转型与长期发展,政党这一主体要素起着决定性作用。于是,无论是推动国家现代化,还是创造新社会,都明确了中国共产党是促成中国政治形态有机化的关键。由此,在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上形成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实际上是通过共同的历史记忆,展现中国共产党作为领导和执政主体,在推动自身建设、构建国家发展战略和组织动员社会力量的能力。这一过程,既还原了中国政治的有机体结构,又为中国共产党实现长期执政提供了依据和基础。更为重要的是,中国共产党本身也在这一过程中,通过完善政党自身建设的有机化,提升了领导力;构建现代化国家的发展体系和成长战略,提升了国家治理力;复原人民群众的社会主体地位,提升了群众组织力。这三股力量有机地汇聚到一起,便构成了中国共产党的长期执政能力,滋养着中国共产党的成长与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已作为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载入史册。它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相结合的思想结晶,是二十世纪中国人民伟大社会实践的经验总结和创造,是当代一种新型的社会主义党政制度。这一制度的形成和发展及不断完善,充分体现出鲜明的中国特色。 一、我国多党合作制别具一格,不同于资本主义国家的多党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