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俊儒 《今日南国》2009,(23):25-27
有一颗种子,感动这个世界。 有一个希望,充满爱的奉献。 20年前,一项救助贫困地区失学少年重返校园的公益事业——“希望工程”从广西边远贫困山区萌芽,继而在中华大地生根开花,莽莽万里神州,万山红遍。20年来,广西希望工程共筹集资金3.08亿元,一批批贫困农家子弟通过“希望工程”圆了上学梦,犹如插上翅膀、振翅高飞,命运由此而改变。  相似文献   

2.
黄裳 《社区》2008,(32):4-6
现在已经很难记起自己最早读的是些什么书了。“读书”似乎也有种种不同情形,有被动的,有的则出于自愿。无论是私塾或学校,在那里读的都是老师指定的课本,没有自己挑选的余地。我是由大伯父(他是清朝最后一科举人)开蒙的,用的课本是上海出版的澄衷学堂《字课图说》,这是“看图识字”一类的识字课本,每半页三个字,左图右文,编辑得很不错,图画得也好,  相似文献   

3.
徐相兰 《社区》2010,(23):56-57
读书伴我成长,知识改变命运。对此,我有太多的切身体会。我出生于苏北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我的祖辈终日与土地为伍,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生活充满了困难和艰辛。记忆中我的父母总是苦口婆心地教育我们姐弟:“要好好念书呀,要勤奋呀,家里很苦,书读好了才能有出息。”等等。  相似文献   

4.
今天的生命化教育课题实验学校校长会议有点不合适,正逢期末,不少校长不能到会,有些学校派了教师代表出席。会议最有意义的议题有两项,一是在福建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生命化教育探索丛书》的首发式:五个作者来了四位,黄瑞夷、陈丽婷、洪延平、郑熔虹都发表了“出版感言”。郑熔虹拿起书,看到自己的名字,眼睛就湿润了,大家都难抑激动之情。黄瑞夷说前些天先从出版社领到书,连着两个晚上都在读自己的书,不断被自己“感动”得掉眼泪,陈荣艺校长给洪延平发短信说她是同安区教师的骄傲,是同安第一个出书的教师。相信他们今天晚上都会“抱着书”入…  相似文献   

5.
梁红岩 《社区》2013,(23):6-7
我出生在京郊一个小山村。这里风景优美,给予了我自然心灵的最初熏陶。那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电视尚未普及,对于不甘寂寞,渴望精神生活的我来说,若能读到一本心仪的图书就是一份莫大的享受。至今记得十二岁第一次读《红楼梦》的感觉,读到形容春天的景语“土润苔青”,不禁口舌生香。联想到自家院落中,一场雨过后,满地湿滑,墙角处苔藓绿绿的,厚厚的,墙上有铁线蕨的枝叶摇曳生姿,心里触发了神奇的通感,心驰不已,感受到文学世界的魅力。至今,枕边常放的依然是这部让我百读不厌的书。  相似文献   

6.
每日读书     
(一)李开复在他的《做最好的自己》一文中,曾解释学习的四种境界:一是熟能生巧:在老师指导下学习,掌握课本上的内容,知道问题的答案;二是举一反三:具备了思考能力,掌握了学习的方法,能够举一反三,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三是无师自通:掌握了自学、自修的方法,可以在没有老师辅导的情况下主动学习;四是融会贯通:将学到的知识灵活运用于生活和工作实践,懂得做事与做人的道理。在李开复的“四种境界”背后,贯通着一个重要思路,就是要保护和培养孩子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注重的是学习方法的获得和实践能力的增强,同时,学习还是个体性的行为,老师…  相似文献   

7.
朱小棣 《社区》2011,(17):4-4
小的时候人们受的教育总是“读好书、好读书、读书好”,要孩子们去读好的书,好学向上,喜爱读书,并且相信读书是好事、有好处,可以成为好人或有用之才。稍稍长大以后我才听说一种反讽的说法: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可见读书也有害处,特别是方法不当.亦可误人终身。步人中年才悟出新的座右铭:读闲书、闲读书、读书闲。  相似文献   

8.
读书杂记     
喜欢读书,就等于把生活中寂寞的辰光换成巨大享受时刻。――孟德斯鸠暑假的生活,我只做两件事,爬山、读书,简单而不简约。每当红日西沉,暑气渐消时,我便风尘仆仆地来到大蜚山脚下。爬大蜚山有两条路,一条平坦好走,一条陡峻悠长,我常常选择后者攀行。此时已是“满目青山夕照红”,但我并不觉得冷清与垂暮,盈满视野的是绿色与活力。路上,芦苇、野草恣意地生长着,轻吻着登山者的脚步。那从植被树根处渗出的山泉,清冽冽地汇成一道淙淙流动的小溪,时而在山涧中穿行,时而在树丛中隐没,时而从山崖上跌落下来,飞珠溅玉,白练舞动,绮丽动人。一路风景一…  相似文献   

9.
王伟勋 《社区》2010,(35):55-55
一杯香茗,一盏小灯,手捧一本自己喜爱的书惬意地读着……寒来暑往,春华秋实,记不清有多少个夜阑人静的夜晚,我都会在书香袅袅中淡然入睡。我已习惯了这样一种生活。因为对于我来说,读书方是最好的休闲。  相似文献   

10.
鲁先圣 《社区》2010,(5):6-6
我十分钦佩杨绛先生关于读书的观点:读书好比串门儿——隐身的串门儿。要参见钦佩的老师或拜谒有名的学者.不必事前打招呼求见,也不怕搅扰主人。翻开书面就闯进大门,翻过几页就登堂入室;而且可以经常去,时刻去,如果不得要领.还可以不辞而别或者另请高明,和他对质。  相似文献   

11.
我是一位退休老人,今年75岁。退休前从事宣传工作二十多年,常和文字打交道。所以,读书、看报、写稿成了我生活的第一需要。退休后,怎样搞点创意打发自己的晚年生活,过好人生  相似文献   

12.
老师乱读书     
说老师乱读书,说明老师还有阅读,只是不会读,习惯跟风,或指定什么读什么,目标明确,只为完成任务。尤其是指定的读物,没几本是自己感兴趣的,硬着头皮扒拉几下,写写似是而非的读后感,自己都不太相信那些东西,反正能交差就行。  相似文献   

13.
在很多老师和学生眼里,我大概是属于那种有"绝活"的老师吧,可是我的"绝活"到底是什么,好像大家的观点并不一致。刚参加工作的时候,有学生叫我吉他老师,因为我爱弹吉他,甚至直到现在都还在带学生;  相似文献   

14.
本文着重叙述了林则徐一生读书的历程。认为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林则徐读书之法与目的已跨出了新的一步。  相似文献   

15.
陈忠实 《社区》2013,(29):5-5
我们生活在世界上,作为一个单个的人,必然要了解这个世界。不仅了解我们身边的世界,也应该了解整个世界。在今天,了解世界的途径可能有很多,但读书,依然是最好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周德峰 《老友》2014,(1):25-25
正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为全国人民绘就了中国梦的宏伟蓝图,承载着每一个中国人的希望和梦想。复兴之路梦想启航,实干兴邦路在脚下,没有成功的经验可借鉴,在知识信息急剧增长、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更需要智慧和力量。智慧和力量的来源只有一条,就是读书学习,要用读书之灯点亮中国梦。正如习总书记指出的那样,学习是文明传承之途,人生成长之梯,政党巩固之基,国家兴旺之要。常读书是实现梦想的引擎,应成为人生永  相似文献   

17.
喜欢读书     
兰梦凝痕 《社区》2008,(20):58-58
喜欢读书,由来已久。 如果没有记错,身平读的第一本书应该是在六岁那年。尚不识字,捧着一本叫《新方世玉》的小人书,也不知道正反,就靠着从别人那里听来的故事,自以为是,装模作样的读着。后来被正在睡觉的父亲听见。也许觉得我还算是个可塑造的孩子,于是就开始教我认很多的字,并将我送进了学校。于是我便开始了我的读书生涯。  相似文献   

18.
《人力资源管理》2014,(2):82-82
单身的你是否还在为寻找合适的另一半发愁?美国"生活"网站刊登的一项新研究指出,多去书店、图书馆,能帮你遇到更"靠谱"的另一半。因为爱读书的人更容易成为好伴侣,这主要有以下一些原因。  相似文献   

19.
张雨 《社区》2009,(23):58-59
我的家里有些“奇特”,与一般人家有所不同。走进客厅,映入眼帘的就是书,仿佛进入了阅览室。三张写字台一字排开.写字台的上面、侧面整齐地摆放着书、报纸和杂志。书架上的书已经挤得满满的,屋子的角落也被书报所占领。  相似文献   

20.
彭匈 《社区》2010,(29):5-5
孔夫子在《论语》中开宗明义:“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他首先认为读书学习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义说“终日而思之,不如须臾之学。”一天到晚想破了脑袋。还不如用一点点时间来阅读。可见读书还是件比冥思苦想有用得多的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