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来华的欧洲殖民者往往都有家人相伴随。家庭成员的日记、信件似乎是可以让人生动地洞悉日常殖民经历的有用信息源。瓦尔特·弗雷(Walther Frey)是1905—1938年间在中国的一位杰出的建筑师,并且是1914年以前天津德国社团的支柱人物。他的姐妹伊莉莎白(Elisabeth Frey)在1913—1914年期间来华看望他,并且给她在德国的母亲写了一系列的信件。这些信件从一开始就被有意识地作为一种日记,揭示了国外殖民经历的许多含混性。它们不仅记述了一位年轻女性二十世纪初在中国的殖民经历,而且详细地说明了“殖民凝视”。同时,这些信件也清楚地显示出依靠此类资料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2.
编辑部纪事     
《社区》2008,(13):1-1
“善友”读者的“追究精神” 编辑部每天都会收到众多信件,大多是来稿,也有部分是反映问题的。在这些信件中,有—封信一直在编辑们手里转,写信者是一位笔名“善友”的长沙市某社区主任,他在信中提出了关于现阶段社区建设的几点疑问,涉及到社区发展的方方面面,共有八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就很尖锐,  相似文献   

3.
谭卫平 《社区》2001,(9):27-27
一位17岁的少年因偷窃别人一部手机面临着被起诉,悔恨中他接到检察院一份“社会服务令”,要求他到社区进行两个月无薪劳动。两个月过去了,检察院根据他的表现下达了“不起诉决定书”,他又像过去一样回到普通人生活中。这份让这位少年燃起生活希望的“社会服务令”是我国内地第一份“社会服务令”,是由河北省石家庄市长安区人民检察院发出的。  相似文献   

4.
多克是一个邮差,他始终坚信自己的使命是向人们传递快乐。因此,他的口袋里总是装着许多小纸条,上面写着一些鼓励的话。他将信件和电报送到人们手中的同时,也留给他们一张小纸条,告诉他们“今天是美好的一天”,“要笑口常开”,“再别烦恼”。  相似文献   

5.
五年的世界     
凤凰 《人生与伴侣》2006,(12):15-15
五年前,他18岁,高中毕业。那时,他考上了一所不错的大学,可惜家里没有钱,读不起,没有办法,他只得进了城,开始谋生。在城里转了两天,总算找到了一份工作,就是当一名送水工。他一没有阅历,二没有工作经验,有的只是年轻力壮。当送水工正好合适。其实,开始的时候,老板见他年纪轻轻,是个毛头小伙子,还不肯要他,他好说歹说,再加上老板见他身材高大,有力气,最终才收下了他。  相似文献   

6.
张继东 《社区》2014,(9):52-53
23岁的小玉大学毕业后找到了份不错的工作,他父亲悬着的心总算落下来了。可工作没多久,小玉就不愿干下去了坚持要辞职。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她换了好几份工作,每一份工作都是干一段时间就干不下去了。他父亲去公司了解后才发现,小玉在公司里非常内向,根本不跟任何人沟通,还特别惧怕任何有挑战性的工作。无奈,小玉的父亲带她来到医院的心理门诊。  相似文献   

7.
王蒙不养生     
“不养生”也是一种养生之道,即王蒙的养生之道。 作家王蒙曾就养生之道请教过著名学者周谷城先生,周谷城的回答只有一句话:我的养生之道就是“不养生”。王蒙大受启发,联想到生活中有不少人,有的吃补药吃出了大病,有的练气功练得走火入魔,有的炼丹服药把自己毒死,有的练长跑把自己累死,都是因为养生过头的缘故。  相似文献   

8.
临近上课,我拿着教材和备课本急步走向教室,但见学生涌在走廊里,在看些什么。沿着学生的视线望去,班主任老师一边吼着,一边拖着班级里的“老大难”金XX同学往办公室走。班长一言一语地告诉我说:“金XX这是自找苦吃,班主任老师布置的作业经常不做,课文也不背。昨天下午老师要留他补作业,他却偷跑回家……班主任这次是忍无可忍,要教训他。否则他就会无法无天了!”有的同学附和着,有的同学则默然。  相似文献   

9.
我为她们忧     
晓唐 《社区》2005,(6):3-3
最近,笔者在某社区慰问离退休干部时发现,他们的阅览室很“丰富”,报刊架上摆放的报刊竞有上百个品种。除了有针对老年群体的一些报刊外,还有很多经贸类、军事类、文化类等报刊,甚至还有一份《中国少年报》和专供出租车司机阅读的“的士周刊报》。美中不足的是,许多报刊大多是一二个月前的,有的日期还不全。我问工作人员:你们怎么订了这么多与老人不甚相干的报刊?他们说,公家订阅的报刊其实只有5份,其余的都是退休职丁们私人订阅并拿到这儿来交流阅读的。  相似文献   

10.
那个前任老师眼中的“问题学生”,居然在考试过程中偷看报纸。我强忍着怒火静静地将他的报纸收了上来。下课后,我让他到办公室“做客”。“为什么在考试时间看报纸?”我和颜悦色地问。“因为报纸上的内容太精彩了。”“报纸再精彩也要留到课后看啊!”“我想快点把报纸看完。”“为什么?”“因为这份报纸是向刘小宁借的,他说放学后要还给他。”“你为什么不向别的同学借?”“其他同学都不爱跟我玩,不借我。”“当初在订报的时候为什么不订一份?”“我……我……因为我家穷,我买不起。”他呶呶嗫嗫地说。过后,我到了他家,看到了他家徒四壁又破陋不堪的房屋,听到了他唯一的亲人——父亲无奈的叹息,我顿时理解了,是贫困的家境和缺少的母爱形成了他自卑和冥顽不化的个性。又一期的《小学生周报》到了,在分发报纸时,我把自己留的报纸分给了他。当我念到他的名字时,他惊愕极了。我则向他投去了默许的微笑。过后,他来问我原因,我说:“以后, 你的报纸就包在老师身上了。”他的震憾溢于言表。我要送他的不仅是一份报纸,我更要送给他那残缺的关爱和呵护。渐渐地,他有了同龄人该有的笑容, 他的“侠骨”少了,他的“柔情”多了,他变得热爱学习了。  相似文献   

11.
长期以来,海明威被认为是“迷惘的一代”的代言人,有的评论家认为他一生都沉溺于迷惘之中,笔者认为这一提法不符合海明威的思想实际。本文把海明威的创作思想分为三个阶段,通过分析他的四部主要小说,说明海明威的创作思想在不同时期既有联系也有发展,经历了从迷惘到清醒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2.
语法偏误分析二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语法偏误分析二题李大忠(中国人民大学对外汉语中心)一、都副词“都”有好几个意义:有的大致相当于“甚至”,如“我都不知道你姓什么”;有的近似于“已经”,如“太阳都升起很高了,快起床吧”;还有一个意义是表示范围的,即一般语法书所讲的“总括全部”。我们搜集...  相似文献   

13.
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来华的欧洲殖民者往往都有家人相伴随.家庭成员的日记、信件似乎是可以让人生动地洞悉日常殖民经历的有用信息源.瓦尔特·弗雷(Walthet Frey)是1905-1938年间在中国的一位杰出的建筑师,并且是1914年以前天津德国社团的支柱人物.他的姐妹伊莉莎白(Elisabeth Frey)在1913-1914年期间来华看望他,并且给她在德国的母亲写了一系列的信件.这些信件从一开始就被有意识地作为一种日记,揭示了国外殖民经历的许多含混性.它们不仅记述了一位年轻女性二十世纪初在中国的殖民经历,而且详细地说明了"殖民凝视".同时,这些信件也清楚地显示出依靠此类资料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4.
书店很小,是民房临街的一间改造的门市,我常去那儿买书。凭直觉.书店不太景气,总是只有两三个人在选书。老板是个魁梧的男人,但从他的言谈中。却能体味出儒雅,那些看书选书的,好像都和他熟悉了,有的根本就是去找他聊天的,他也乐于奉陪。  相似文献   

15.
好运的汤姆     
尹玉生 《可乐》2011,(9):78-79
汤姆在亚特兰大一家小汽修厂做机修工,薪水不高,却很辛苦,每天总有干不完的活儿。当他满身油污地回到家中,已经累得连洗澡的力气都没有了。然而,即使是这样一份工作,也在圣诞节来临之前失去了——他所在的工厂在经济大萧条中倒闭。  相似文献   

16.
曼古埃尔在《学习阅读》一章中说:“在文字社会中,学习阅读算是一道入会仪式,一个告别依赖与不成熟沟通的通关仪式。学习阅读的小孩借由书本之途径得以参与集体的记忆,熟稔此一社会的共同过去——每一次阅读,他饨或多或少都会对此共同过去获得新知。”——这个说法很在理,其实我们每一个识字的人,都是通过书本进入知识社会的大门的。只是有的人进大门就停步不前了,有的人入门之后还想深入其堂奥;有的人进入某一房间角落找到了位置就不想动了,有的人到处游览,趣味盎然。我以为,既然进了这一知识的大门,还是到处看看为好,不然的话,枉然来此人世一遭,太可惜了。  相似文献   

17.
张筱萱 《金陵瞭望》2010,(10):63-64
“五月里来是秧场,村里姑娘栽秧忙。花鞋脱在田埂上,脚踩水田手栽秧。八双秧篮装,八个哥哥来挑秧……”南京成功申办青奥会以来,这座城的每个人,心中添的是一份感。面对接踵而至的四年筹备时间,他们心中有的是对特大赛事的期待,有的是对承办青奥欢欣,有的是把南京建设更美的激情,有的是对自己未来的思索和一份份责任。  相似文献   

18.
徐进  张芹 《社区》2008,(25):33-34
两位老人没有想到,小小的手抄报对小区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他们决定了积极的影响,他们决定,缩短办报周期,将手抄报一直办下去。  相似文献   

19.
“要保密,不要对任何人讲”,这是我和周总理接触中常听他说的一句话。平时,周总理的文件都是由值班的同志拆,但他规定部以上领导和知名人士给他的亲启信件秘书一定不要拆,如果有误拆的情况也必须当时就封好,同时要在信封上注明是由某某失手误拆,以后一定注意的字样。周总理对我们要求严,他自己也是这样做的,遇上机密性很强的信件,周总理都是亲自写信封并封好,注明由某某同志专送给中央某位领导亲启。有时信写好了周总理又要添加些内容,他就在信封上注明“这是我拆开又重封的”。周总理对下面工作人员的职责分得特别清楚,在他的办公室里,什么…  相似文献   

20.
郑成功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者、民族英雄,这是我国史学界一致的评价。但是在具体分析对,却产生了几种不同的看法。有的认为郑成功代表南明王朝的抵抗派,他的一切行动都是为了抗清复明,他是历史上杰出的忠臣。有的认为郑成功是海上贸易商的代表,他的抗清和复台都是从海商的利益出发的,因此他的抗清是不坚定的、不彻底的。郑成功之所以是民族英雄,是由于复台,而不是由于抗清。还有的认为郑成功反抗满族和荷兰殖民者的民族压迫,代表了全民的利益,他始终强调“民为邦本”“报国救民”,不愧是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以上对郑成功评价的分歧,关键不在于掌握了不同的史料,在基本史料方面是没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