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2009年金砖国家机制形成后,印度对这一机制的态度从不太看好到越来越重视金砖国家的内部合作和国际影响力。通过这一机制,印度把经济、政治和安全等关切充分表达出来,其战略目标也开始浮现。印度的金砖国家战略有显性和隐性之分。从表面看,印度意欲吸引其他金砖国家的大量外资,试图改善与这些国家的贸易逆差,积极学习其发展经验,这些战略诉求基本上是经济方面的。从深层看,印度力图营造良好的入常氛围,创造处理安全问题的良好环境,并为大国崛起布局谋划。印度的金砖国家战略是综合性的,实现这些战略目标,需要强力和效率。  相似文献   

2.
"金砖合作机制"成立十年以来,金砖国家在全球货物贸易格局中的重要性不断提升,金砖国家间活跃的区域内贸易也进一步加深了成员国的贸易紧密度。本文使用偏离份额法,并结合法国国际预测研究中心国际贸易分析数据(BACI)数据库,在产品层面构建了金砖国家对华出口潜力矩阵。结果表明,尽管金砖国家对华出口产品呈现高度集中化的趋势,但金砖国家对华出口的潜力尚有较大空间,"正向优势"和"正向潜力"型产品是各国对华出口的主流产品,资源型产品和中高科技产品具有最大的出口潜力。随着金砖机制的不断成熟,金砖国家有望通过更深入的政策和技术合作、及机制性贸易安排,实现更多元、附加值更高的双边贸易往来。  相似文献   

3.
正回首来路,从"没什么人看好"到成长为"世界经济的新亮点",并迎来了"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新阶段。世界似乎正在进入一个"结盟"时代,金砖峰会的国际影响力越来越强,不少发展中国家都希望加入金砖列国。谁会成为"下一个南非",也是舆论关注的话题。据新华社报道,9月3日下午3点半,在"鹭岛"厦门召开的金砖国家工商论坛的开幕式上,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并发表主旨演讲,他提到要扩大金砖国家合作的辐射和受益范围,推动"金砖+"合作模式,打造开放多元的发展伙伴网络,让更多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参与到团结合作、互利共赢的事业中来。这是金砖合作机制走过的第十年,此时的金砖已从  相似文献   

4.
现阶段金砖国家经贸合作深化发展的方向,在于如何扩大相互贸易,以推动金砖国家间贸易发展,而贸易便利化可能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可行途径之一。本文根据全球竞争力报告等多种商业调查数据,对金砖国家的贸易便利化水平进行了测算,并评估了金砖国家在该领域进行合作的潜力。在此基础上,金砖国家应首先建立贸易便利化委员会及政府间协调机构,有效推进海关环境和国内规制环境方面的合作。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中印两国媒体对金砖合作的评论性报道(2011~2013年)的实证分析,本文发现,中印两国关系是金砖合作最敏感、最脆弱的一环。中印两国媒体对金砖合作的态度和观点也相应地在多个侧面出现分化:两国对金砖议题的关注有集合,也有差异;对诸议题的讨论,都存在内部争论和外部差异;整体而言,两国对于金砖合作有一定的分歧,也有相对的共识。为此,我们认为,金砖合作并不必然一帆风顺,而是动力与阻力并存,只有通过恰当的努力,才能充分发挥其巨大的潜力,并以此为平台改善两国关系。  相似文献   

6.
黄莺  张严冰 《南亚研究》2011,(3):100-115
印度的地区和自身经济发展政策深刻影响了南亚经济合作进程。近20年来,印度对南亚经济合作的重视逐渐超过对政治、安全问题的顾虑。在其积极推动下,南亚经济联系有所加强,地区经济合作机制不断完善。但经济融合的整体水平仍不尽如人意,表现出内聚力弱、外向性强的特点。总体而言,印度在地区贸易和投资合作中发挥的作用较为有限。究其原因,主要包括印度与南亚其他国家产业基础差距较大,贸易互补性不强;贸易成本较高;南亚其他国家对印度的投资吸引力较弱,以及地区政治、安全因素干扰等。  相似文献   

7.
<正>一、政策对接的必要性金砖国家成立的第一个十年并未明确组织的终极目标,也未体现出其在国际关系中的重要作用。换言之,金砖国家仍未成为一个真正的"改革者联盟"。但其倒也未沦落成另一个高层会面、合影留念的场合,金砖国家组织仍是发展中国家间对接政策的重要场所。这就产生了以下几个问题——金砖国家成员国的国家目标有无共性?金砖国家间存在诸  相似文献   

8.
金砖国家粮食生产与安全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勤 《学习与探索》2012,(10):92-95
金砖国家在世界粮食生产和粮食安全中占有重要地位。2000—2010年,金砖国家粮食生产面积和产量总体上保持缓慢增长,但粮食单产水平偏低,生产存在结构性矛盾。未来,金砖国家的粮食安全将面临粮食生产资源环境约束加大、粮食消费需求刚性增长、贫困人口数量巨大、自然灾害趋于常态化等问题。维护粮食安全,金砖各国应加强自身粮食生产,拓展粮食领域合作,提高弱势群体粮食获取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粮食风险。  相似文献   

9.
中日韩互为最重要的经济伙伴,经济互利构成三方合作的坚实基础。其主要表现,一是三方贸易快速增长、互为重要贸易伙伴,二是相互投资不断扩大、产业布局高度关联,三是合作领域逐步拓宽、合作机制日臻完善。由于中日、日韩"岛争"导致政治关系与安全冲突日趋恶化,政治互信日趋薄弱或政治对立日趋严重,成为三方合作的主要障碍。经济互利基础坚实而政治对立日趋严重,是当前中日韩合作面临的"二元悖论"。努力走出政治对立与经济互利的恶性循环,实现经济互利与政治互信的良性互动,成为摆在中日韩三国面前重大且迫切的问题。中方应采取有力措施,首先实现国家权益与地区责任、区域架构与对美关系、三方合作与双边关系、周边布局与对日外交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经济发展、政治精英与政党、大众( 中产阶级) 、政治改革、文化文明、新兴权力等变量与因素作为评估新兴国家未来政治发展趋势的主要依据。以金砖国家为代表的新兴国家若能处理好"四大关系",避免"四大风险",未来政治发展趋势将是机遇大于挑战,总体产生"四大影响"。  相似文献   

11.
文章采用罗马法一语的法典法意思,证明金砖国家法律方面的共性是法典法。分别说明了中国法、俄罗斯法、巴西法、南非法与罗马法的渊源。通过研究印度的法典编纂史,证明了与罗马法无关的印度法也是法典法。文章建议金砖国家的学者加强法典编纂经验的交流,以及在多民族-宗教的条件下制定统一的人身关系法经验方面的交流。  相似文献   

12.
首都互联网产业经济效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揭示了互联网产业产生经济效应的内在机理及其对于经济增长的影响,结合相关的统计数据,分析论证了北京市互联网产业对于整个首都经济的带动作用。  相似文献   

13.
崔娟 《社会工作》2012,(6):83-86
伴随着"国家危机"的扩展,"全球结社革命"的出现,"非营利组织"开始参与中国的社会公益服务,并且地位和作用越来越明显。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是一项中国政府倡导的,与国际接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同向发展的跨世纪的事业。从玛丽斯特普国际组织欧盟广西大学生同伴教育项目所合作的高校的大学生同伴教育志愿者的团队特征为起点,分析团队运行机制的现状,针对其运行机制的不足,如何加强志愿者团队运行机制建设思路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发展开放型经济是当前各地发展区域经济的一个极为有效的措施。近年来,南宁市开放型经济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然而,与先进的城市相比,南宁市开放型经济发展尚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因此,为进一步加快南宁市的开放型经济发展,必须坚持发挥区位优势和多区域合作的原则,经济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原则;多领域合作、全方位开放的原则;政府引导、企业为主、市场导向的原则;突出重点、全面推进的原则。  相似文献   

15.
曹丽 《创新》2009,3(2):38-41
近年,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进程的深入推进,南宁与越南经贸合作日益密切,双方投资合作取得一些进展,但也存在投资规模不大、水平不高、发展不平衡等问题。近期看,双方投资合作将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蔓延,面临着极大的挑战,发展速度将有所放缓,并且更多地转向国内投资,以刺激消费,保持经济稳定增长;长期看,双方投资合作将随国际经济环境的改善,双方经济将稳步发展并加速向前推进。  相似文献   

16.
欧金焕 《创新》2009,3(2):89-93
文化产业作为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的集中体现,是新的经济增长点。发展文化产业是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内容。发展南宁文化产业,应转变思想观念、创新体制机制、调整产业结构、培育龙头企业、构建投融资平台、建立现代文化市场体系、优化发展软环境、加强产业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17.
黎登营 《创新》2007,1(6):135-138
历史上中国与越南具有类似的历史渊源,在经济与社会方面保持着较为密切的联系。中国经济对越南经济的影响举足轻重,尤其是中国的改革开放对越南经济产生深远的影响。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进程的加快,双边贸易、中国对越南投资等方面得以不断深化发展,使两国的经济联系更加紧密。  相似文献   

18.
Since the economic reforms launched in 1986, the Vietnamese economy has registered impressive economic growth. While foreign investment is providing much needed capital, through the conduct of monetary policy, the State Bank of Vietnam (SBV), which is an integral part of the government of Vietnam, is also playing an important role in nurturing the economic growth. The aim of this paper is to evaluate the success of the SBV policies. Monetary policy actions affect all sectors of real economies with a significant lag. Without a good understanding of the transmission mechanism, monetary policy actions may not achieve the desired outcomes. Using quarterly data from 1995 to 2010, this paper focuses on monetary policy transmission mechanisms in Vietnam. Specifically, we consider the dynamic response of the Vietnamese economy to interest rate, exchange rate and foreign shocks. The estimated results based on structural vector autoregressive (SVAR) methodology suggest that monetary shocks tend to have a strong influence on Vietnam’s output. We find that Vietnam’s monetary policy is relatively more susceptible to foreign shocks.  相似文献   

19.
This study aims to explore advantageous trade arrangements for a small open economy. To discover the arrangement, the fundamental question to ask is how trade affects a small economy. Due to the differential factor mobility, the two main streams of trade theory—new economic geography and comparative advantage—make divergent predictions of trade effects. This study identifies the differences in factor mobility and distinguishes the differential impacts of exports to China and other countries on Taiwan’s manufacturing clusters. Using Taiwan’s 2006 and 2011 census data and trade statistics, this study applies the two-stage least squares method to test the differential impacts. The findings reveal that the growth in Taiwan’s exports to other countrie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the employment level of manufacturing clusters in Taiwan. However, such effects have not been found for exports to China. The lack of response in Taiwan’s local employment to exports to China can be inferred as a short-term exhibition of the long-run core-periphery effect. The policy implication of this study is that trade involving low factor mobility is more beneficial than that involving high factor mobility for a small open economy. Thus, for a small economy, trade liberalization that will ‘not’ attract large factor outflows from the small economy is more desirabl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