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宋开楷 《老友》2011,(10):22-22
抗美援朝期间.我曾在志愿军21军司令部警卫连、军作战处工作过,先后荣立三等功1次、营连嘉奖各2次。最使我难忘的是和战友一起.我们顺利完成了一次侦察任务。  相似文献   

2.
我是一名现役军人,四川内江人,小时我喜欢钓鱼捉鱼,还收下了不少“徒弟”。走进军营后,休闲时,常和战友们谈及钓鱼趣事。有一次,我和几个战友正在谈论钓甲鱼如何过瘾的时候,一位战友插话道:“好了,好了,你所  相似文献   

3.
黄进琪 《老友》2011,(2):22-23
北京海淀区永定路军休所,有一位大家熟知的退休干部,十几年如一日,离岗不离党,退休不褪色,为军休家园默默耕耘,为军休战友无私奉献,在平凡的工作中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他就是2009年被民政部、总政治部表彰,荣获全国先进军队离退休干部荣誉称号的优秀党务工作者——何德超。  相似文献   

4.
杨贵山是山西省太原市工商局迎泽分局退休干部,今年73岁。他和雷锋是同龄人并且同年参军。杨贵山从军30年,1990年由部队转业。在部队的30年中,荣立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两次,受师团嘉奖16次,多次被评为学习雷锋积极分子。杨贵山把雷锋视为亲密战友,并当做一辈子学习的榜样。雷锋生前曾被聘为中小学校外辅导员,给孩子们讲革命故事。杨贵山自1961  相似文献   

5.
抗美援朝路上,他看见旁边的战友眼角挂满了泪水,于是,他低声问战友,你害怕打仗吗?战友摇摇头,男人怎么能怕冲锋陷阵和流血牺牲?他追问,那你哭什么?战友答,我怕再也见不到我父母,尽不了孝。他的眼泪也下来了,说,我也一  相似文献   

6.
去年底,在我们校长美妙的描绘中以及他珍藏的大量OM资料的"诱惑"下,我兴致勃勃地拉上两位战友开始了中华职校的第一次OM之旅。想起来简单,做起来才知道原来困难那么多,虽然好像已经抓紧时间了,但直到今年1月我们才好不容易组成参赛队。虽然为了抓紧时间,在寒假中所有队员和我碰过几次头,但是最终真正开始所有道具的制作是在开学以后,满打满算我们只有三个星期的备赛时间了。其间我们还经历了一次剧本的推翻和道具的重新设计制作,至今也不敢想象我们是如何完成这项看似不能成功的工作的,我只知道在极其疲惫,甚至丧失斗志的时候,是我的学生队员和战友支撑我走了下  相似文献   

7.
《山西老年》今年第三期“人走茶凉没法 儿”一文写得好!我很赞赏。甄锐同志离休后 所遇到的事,我们有很多同志都如此,我自己 也有亲身感受。而且我的遭遇比他还惨!真是 一言难尽。 我自己性子急,爱生气,但是遇到不顺心 的事,我就想起过去的战友,他们得到什么?我 有一个战友叫丁八字,他在1948年10月淮海 战役前在湖北白马寺执行一次战斗任务,被敌 人抓住,吊在一棵树上,敌人用小刀剐他身上  相似文献   

8.
找战友     
我从朋友处获得一本《山西老年》,就爱不释手。我从1958年12月入伍至1961年退伍,在3年的军营生活中与战友们建立了深厚的友谊。我的战友有一部分是山西籍的,如我的老班长赵建英、战友莫东方等,我们已有40多年未见面了。如今,我们都已进入老年人的行列,十分怀念军营的那段日子。  相似文献   

9.
《老友》2003,(3)
在现代生活中,一个苹果是微不足道的可在战争岁月里,一个苹果却饱含着多少战友情谊、同志友爱!记得一九五二年十月,我在志愿军十五军某团司令部任参谋时,上甘岭战役已进行了九天九夜。在坚守坑道战斗中,同志们个个都口枯嘴裂。这天,团部李参谋长拿着一个苹果高兴地说:『同志们,师首长送来一筐苹果,团首长研究转送给战斗在前沿一线的同志和伤病员,团部只留下三个分给司、政、后  相似文献   

10.
27年来,他一直抱着一个信念:只要活着一天,就要每年去给牺牲的战友扫墓,替牺牲的战友照顾好二老。他的这个信念,源于27年前和战友的一次相互承诺:谁活下来,就替牺牲者尽孝。每年都要去看看牺牲者的家人……  相似文献   

11.
离别延安五年,她又一次见到了毛主席,并一起照相留念一位记者朋友告诉我,她前些时采访了李文放,想不到,80多岁的人了,讲起当年在延安“抗大”毕业,欢送战友赴前线出征时,她竟还能激情满怀地唱出当时由战友们即兴创作,至今早已被岁月尘封的一曲曲战歌。她唱得是那么声韵铿锵旋律  相似文献   

12.
在抗日战争时期,由刘、邓率领的一二九师在晋东南一带,而沁源则是决死一纵队和太岳区党政军首脑机关驻地,邓小平曾四次到沁源指导工作。 邓小平第一次来沁源的时间是1939年年底,邓小平和刘伯承师长来到决死一纵队了解反击阎锡山投降妥协反共的斗争准备工作。关于这一次的沁源之行,薄一波在《领袖、元帅和战友》一书中回忆道:“当时我和母亲正住在阎寨村。  相似文献   

13.
兵团故友     
《新天地》2007,(3)
记得一位诗人说过: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我这些故去的兵团战友属于后者。一我刚返京上大学时,常收到战友来信,每次总是异常兴奋地  相似文献   

14.
抗美援朝路上,他看见旁边的战友眼角挂满了泪水,于是,他低声问战友,你害怕打仗吗?战友摇摇头,男人怎么能怕冲锋陷阵和流血牺牲?他追问,那你哭什么?战友答,我怕再也见不到我父母,尽不了孝,他的眼泪也下来了,说,我也一样。于是,两人击掌盟约:如果哪个牺牲了,幸存的人一定要把对方的父母视为自己的亲生父母来孝敬。他们各自把家里的情况写在一张纸上,  相似文献   

15.
上个世纪70年代初,我23岁,在广东某部队服役。那是夏季的一天,我们连离开营房外出拉练,驻扎在海边一个公社。一次,连长派我们小组外出执行任务。我跟战友辗转在粤东的大山里,在大山里迷失了方向,跟部队失去联系。  相似文献   

16.
原山东省军区司令员康海,9月22日在《大众日报》上发表文章,指出:近来有人竟公然利用我志愿军“奇袭白虎团”的英勇事迹,编造与历史事实大相径庭的奇闻。一些报刊文章都是通过采访一个自称是奇袭南朝鲜军“白虎团”团部的连长尉秀麟写成的。北京和上海一些报纸也报道和转载了类似“新闻”。我作为原203师作战科长,亲自参与组织指挥“奇袭白虎团”战斗的一名老兵,读后十分惊讶。因为这些报道内容严重失实、矛盾百出,许多事都是假的。经与参加过此次战斗的战友商量,感到有必要揭穿这个骗局。  相似文献   

17.
红二十八军是坚持鄂豫皖苏区三年游击战争的主力部队。它经历了艰难险阻,英勇奋战,终于赢得了鄂豫皖三年游击战争的最后胜利。本文仅就1935年红二十八军的重建与反“清剿”斗争,作一扼要的阐述。 一、红二十八军的重建 早在1933年1月和11月,中共鄂豫皖省委和红二十五军在坚持根据地的斗争中,曾先后两次组建了红二十八军,但又两次将红二十八军编入红二十  相似文献   

18.
李春光 《中华魂》2013,(1):47-50
在毛泽东的一生中,曾有过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为战友抬棺下葬。享此殊荣者,就是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工人运动的卓越领导人张浩烈士。  相似文献   

19.
莫崇壁 《老友》2013,(8):26-26
1951年11月,我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担任68军611团3营9连机枪班班长。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最令我难忘的是与美式装备的李承晚"王牌军"——"白虎团"的一次较量。1953年,抗美援朝战争已进入最后、最紧张的阶段。为了彻底粉碎敌人的阴谋,迫使美帝国主义和李承晚集团老老实实坐下来谈判,上级命令68军3天内迅速拿下敌人伸进"三八线"北侧中段朝鲜境内48平方公里的高地,把这块直接  相似文献   

20.
红二、六军团在长征中的会师是两军在极其恶劣的生存环境下所作出的一次必然而默契的决择.两军的胜利会师是红军革命力量的一次重新凝聚,也是红军战略转移中的一次伟大胜利.对会师概念标准认定的差异,加之受接应信息的不确定性、会师过程中的流动性、两军接应点的分散性以及复杂的战场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使得两军会师的具体地点至今仍存有争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