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著名的盲人女作家海伦·凯勒自小就树立了"善待每一天"的生活理念,她从不为自己身处逆境而气馁、烦恼、颓唐。相反,她自感每天都活得很"滋润"。她每天渴望雨露,渴望阳光;她每天都给自己留下想象的空间,灿烂的朝霞,悠然的远山,茫然的星空;她每天充满自信力,与命运挑战;她每天求知不渝,从而"唤醒了我的心灵,给了它光明、希望和快乐,使它重获新,  相似文献   

2.
在人们的眼里,入殓师是一份特殊、神秘,甚至有点恐怖的职业,而本文中的主人公张庆平就是一位入殓师,而且是一位"80后"的美丽女孩儿。"见多了死的悲伤,才想让自己的每天都快乐起来",张庆平觉得她的生活逻辑就是这么推导出来的。  相似文献   

3.
广灵秧歌,又有"优歌"、"秧干"等异称,但文献中并不见其作为"秧歌"的记载。笔者在详尽辨析之后认为,"优歌"非"秧歌,""优歌"很可能是一个泛称;"秧干"是"秧歌"一词的读音在广灵方言中发生音变所致。此外,舞台题壁中的"洋歌"、"洋干"、"洋哥"等称呼,除方言原因外,亦与书写者文化水平普遍偏低,书写随意,不求文字的准确性有关。  相似文献   

4.
她是一名普通的社区工作者。说到她,社区里没有谁不竖起大拇指:每天清晨,她会带领志愿者们一起打扫小区卫生;邻里间有矛盾了,她第一个到场调解,比"柏万青"还管用;社区里的大小活动,不少是她张罗的;一些孤老的家里,总会有她"路过"买来的水果、蔬菜,或是一把娇艳欲滴的鲜花。  相似文献   

5.
蚂蚁和蟋蟀     
炎热的夏天里,蚂蚁们辛勤劳作着,每天一大早就起床,然后一刻不停地工作。蟋蟀呢?天天"叽哩叽哩"地唱着歌,游手好闲,养尊处优地过着日子。每一个地方都有吃的东西,漫山遍野开满了鲜花,真是个快乐的夏天啊!蟋蟀对辛勤工作的蚂蚁感到非常奇怪。"喂,喂,蚂蚁先生,为什么要那么努力地工作呢?稍微休息一  相似文献   

6.
电视剧《蜗居》中,海萍是放牧的真实缩影。落户在大都市,没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栖身之地,她为了房子疯狂地追求,就算控制着内心蠢蠢欲动的物质欲,就算每天只吃方便面,就算先生苏淳为房"栽"在了高利贷上,  相似文献   

7.
"2009年7月24日上午,"感动2006—中国十大真情故事人物"92岁的美国老人牧琳爱(Eunice Moe Brock)女士,从山东省公安厅副厅长秦黎手中接过公安部颁发的"绿卡",终于圆了自己的中国梦。在颁发仪式现场,她激动地说,在中国幸福快乐地度过余生是她一生的梦想,十分感谢中国朋友多年来用真心去爱护她,她将尽最大努力发挥余热为中国人民服务。  相似文献   

8.
《可乐》2006,(4)
曾经是一名机械设计专业的大学生,毕业后顺利地进了很多人梦寐以求的科研所,工作轻松而且待遇优厚,她却毅然放弃了别人艳羡的金饭碗,如今成为一个普通干花店的小老板,每天亲手制作干花。与很多类似饰品店老板不同的是,她常常会把不喜欢的客人毫不留情地拒之门外。她说开店并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为了经营自己的快乐。在她眼里,挣钱如果让人不快乐,钱跟一堆废纸没什么两样。在这个郁闷感横行的年代,她是我们所尊敬的"快乐教义"的追随者。(K=《可乐》,Z=张海燕)  相似文献   

9.
我是一条生活在海底深处的鱼。我每天都在海底快乐地游着,一边和母亲寻找食物,一边和我的朋友们快乐地嬉戏着。渐渐地,我长大了,我对这个地方已经感到厌烦,我想去别的地方。可是,我没有足  相似文献   

10.
"锵锵起锵起,锵锵起锵起……"1949年8月1日上午,一支南方罕见的秧歌队出现在湖南省平江县城的街头,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22周年和迎接"四野"十二兵团七万子弟兵过境挺进三湘大地。高亢、激烈的锣鼓声驱散了老百姓心头的恐惧,震开了关闭十多天的商店和宅门,震掉了门上贴着"防空去了"的纸条,百姓们站在门口观看共产党、解放军秧歌队的表演,一群孩子还跟在后头学着扭秧歌步伐,久久舍不得离开。秧歌是陕北流传多年的群众文化活动,形式欢快易学,男女老少皆宜。  相似文献   

11.
九江茶市有着两千多年的茶叶利用种植历史和"九省通衢"的山、江、湖区位优势和水运条件,使得九江自古就成为江南乃至全国最好的茶叶集散地和中国茶文化史上拥有许多第一之地。发掘九江(庐山)特色茶文化深厚的历史底蕴,打造九江茶文化市场乃至世界茶文化市场的精神之魂,优化庐山云雾茶的品质,可为建设九江茶文化市场奠定"地利"基础;依据世界名山研究平台,可为建设九江茶文化市场奠定"天时"基础;开发庐山茶文化旅游基地,可为建设九江茶文化市场奠定"人和"基础。庐山云雾茶文化市场的天时、地利、人和一体化,可促使九江(庐山)打造世界一流茶文化市场,建设举世闻名的世界茶文化名城名山。  相似文献   

12.
醉酒     
家成 《新少年》2014,(6):10-11
刚开学时,葫芦岛市白马石中心小学就开展了"快乐家庭伴我成长"活动,很受同学们欢迎,才一个多月时间,就涌现了十几个"快乐家庭"。四年四班的朱慧慧(化名)是个聪明、活泼的小姑娘,学习也好,可是一提到快乐家庭,她的脸上立刻就没有了笑容。慧慧的家本来是很幸福的,妈妈在镇里上班,爸爸开了个磨米厂,爷爷奶奶的身体很好,六岁的弟弟也乖巧懂事。家里老少三辈,吃穿不愁,多好哇!可不知从何时起,爸爸喝酒成了瘾,喝醉了回家就闹,弄得鸡犬不宁。  相似文献   

13.
在襄垣,有一位终身从事襄垣秧歌、襄垣鼓书唱腔板式改革和创新的老同志,他就是山西省音乐家协会、戏曲家协会、曲艺家协会会员,吲家二级作曲,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襄垣秧歌传承人杨升祥。  相似文献   

14.
李娟娟 《北京纪事》2014,(10):28-30
30多年前以工会干部身份促成了第一桩姻缘后,她就一直热心义务当"红娘",虽已促成多桩婚姻,却不图回报,只求快乐……第一次当"红娘"还凭"接头暗号"柳迎红第一次帮人介绍对象当"红娘"正是改革开放的80年代,那时她还不到30岁,是当年北京红星二锅头酒厂的工会干部。  相似文献   

15.
案例:半年前,晓英跳槽到一家新的公司。一开始,她很庆幸自己能够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专业对口、收入颇丰还很稳定。半年过去了,晓英发现工作永远是那样井然有序,没有任何新鲜感。渐渐地,她觉得这个工作不能给自己带来快乐和满足,有时甚至感到厌倦万分。因此,她不仅情绪低落,行为也变得古怪。晓英的工作其实并不忙。和普通白领一样,她每天上班8个小时,可每天早上9时一到办公室  相似文献   

16.
"每周的上课与互助组活动,是我们一周中最快乐的时光。"这是上海老年大学静安分校声乐(一)班六十多名学员的共同心声。这个班学员的平均年龄为67岁,最大的79岁,尽管他们年岁已高,且家住各方,但每周的活动很少会有人请假。学员们都表示,唱歌不仅给他们带来了快乐、健康,还提高了他们的素养,陶冶了情操。班长陆惠英退休后不久即来到声乐班学习,如今已70岁。  相似文献   

17.
《可乐》2006,(1)
"超女"评委柯以敏不仅舞台上给人以快乐的感觉,在现实生活中,她也是一位快乐的使者,毫不吝啬地把快乐"传染"给周围的人。她的养生之道是,每天给自己3分钟好心情,在某个咖啡吧买一杯咖啡,关掉手机,静静地品味;或独自打坐,在沉思中排除压力,放飞自己的心灵。柯以敏说,3分钟能换来30年的成功,何乐而不为呢?3分钟的好心情,等于30年的成功,这实在是一个奇妙的等式,但它又确实道出了成功与快乐  相似文献   

18.
她常常想,她的心里一定筑造着这么一所房子:藏着关于未来的所有期盼。而她所想要的未来,是当她老去的时候,没有迷茫和恐慌:当她美人迟暮时,发自内心地快乐着。  相似文献   

19.
寻找恩人     
关捷 《百姓生活》2012,(10):37-38
2012年春节,对江西九江的下岗女工朱春荣来说,是多年来最快乐的一个春节。因为在春节前夕,她终于与苦寻了21年的女儿救命恩人见了面,了却了今生最大的心愿。  相似文献   

20.
小幽默     
《百姓生活》2010,(9):34-34
受宠若惊 在汤姆工作的大楼里有一个咖啡屋,那儿总有一位小姐每天都和他打招呼。汤姆有些受宠若惊,因为这位小姐看上去至少比他年轻15岁。一天,她又对汤姆招手示意汤姆过去。于是汤姆走了过去。她问":您现在是单身吗?""对,是单身。"汤姆满脸堆笑地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