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江仁 《人才瞭望》2014,(2):61-61
日前,由湖北省武汉市人社局组织的为期三个月的“公务员为民、务实、清廉”在职培训和在线考试结束,除公安系统公务员外,全市有2.9万名处级及以下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管理人员参加了考试。  相似文献   

2.
在给即将参加公务员考试的朋友搜集考试材料的过程中,我亲自揭开了曾经一直好奇而又无暇顾及的公务员考试内容的神秘面纱。数量关系、申论、资料分析、逻辑推理,相关内容的复习材料,网上铺天盖地。全部标注2011年最  相似文献   

3.
报考国家公务员职位,参加每年一度的公务员录用考试,现已成为许多大学毕业生的首选志愿。但是,能够通过笔试而有幸参加面试者毕竟占少数。为何多数人被淘汰了呢?其中,除每年报考公务员的人数众多,招考人数有限,竞争异常激烈这个主要原因外,就是考生在准备“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与“申论”两门考试科目时,备考的方法有误  相似文献   

4.
毕业那一年,我参加公务员考试。面试时,考官给出的问题是:如果有人让你做不是你分内的工作,你会如何去做?我当时的回答是:“如果是我能力所及,又不违规操作,我想我会去做。”  相似文献   

5.
李丹 《人才瞭望》2013,(8):49-50
德国人力资源营销机构的调查显示,近20%的大学生毕业后想进入公务员系统,仅次于汽车制造业。来自沈阳的女孩李丹,2010年10月,在柏林参加了一次德国公务员考试。前不久,回国探亲的她,讲述了这段经历……报名,一波三折2007年8月,我在国内念完本科之后,投奔在德国的父母,同时开始了在法兰克福大学读MBA的留学生活。2009年圣诞节前夕,我在报纸上看到一则消息,德国联邦政府公开招聘政府公务员。我眼前一亮:出  相似文献   

6.
每年动辄百万之众参加的国家公务员招录考试和各地公务员招录考试可谓千里挑一。数据显示,其中《申论》考试的得分率明显偏低,成为诸多考生折戟沉沙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7.
张雷 《人才瞭望》2017,(19):14-16
一、基本情况 1.政策背景随着《公务员法》 的贯彻实施, 考试录用成为进入公务员队伍的主渠道,坚持"凡进必考",有效提升了公务员队伍的知识化、专业化水平. 但由于参加公务员考试的主体是高校毕业生,也带来了领导机关"三门"干部增多, 具有基层工作经历的干部比例偏少的问题, 为社会所诟病.  相似文献   

8.
谢来  马晶 《人才瞭望》2008,(12):84-85
自2002年以来,韩国公务员新增了2-3万人.2006年有15万多人报名参加招聘932名公务员的首尔市公务员考试,竞争率高达162比1。7月结束的中央选举管理委员会第9级公务员公丌招聘考试也有8万多人竞争100个职位,竞争率超过800比1。  相似文献   

9.
2002年8月,我作为一名34岁的 大龄考生,参加了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 族自治州个旧市公开招考国家机关工作 人员录用考试。在我所报考的岗位中,共 有108名考生参与角逐。在首轮笔试中, 我以笔试163.5分(满分250分)的成 绩,名列该岗位考生第二名,进入了面 试。在面试中,我以85.3分的面试分数 (满分100分),取得该岗位面试第一名, 这一分数也是全市所有参加公务员面试 考生中的第一名。下面我谈几点参加公 务员面试的体会,希望能给今后参加公 务员面试的考生一点参考。  相似文献   

10.
由于被冠以“铁饭碗”的头衔,公务员在不少国家都是令人羡慕的职业,受到大众追捧.在国外,公务员是不是一样难考?待遇有没有传说中那么高?又有哪些制度或举措确保他们洁身自好? 一、各国公务员考试有多难? 印度:“世界上最难的考试” 当公务员在印度被认为“很有面子”,是光宗耀祖的行业.优厚的待遇和较高的社会地位是促使印度人报考公务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信息     
公务员制度推行十年 高素质专业化公务员 队伍初步形成 从正在成都举行的党政机关考试录用与公务员培训工作会议上获悉,国家公务员制度在我国推行已整整十年。目前,规范化的考试录用和培训制度基本建立,激励竞争机制入轨运行,干部能上能下有了进展,轮岗回避初见成效,“出口”初步畅通,一只高素质、专业化的公务员队伍初步形成。“凡进必考”的观念深入人心,一大批素质好、年纪轻、学历高的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十年间,公务员队伍的学历结构和知识结构不断优化,大专以上公务员由1993年的32%上升到2002年底的69%。  相似文献   

12.
录用公务员考试中的主要难题和对策胡绍敏王凤在“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下,面向社会公开考试录用国家公务员是我国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对国家行政机关传统的进人方式是一个根本性变革。河南省的录用公务员考试工作从1996年正式开始,在考试工...  相似文献   

13.
当拿到参加公务员面试考试的通知书时,所有面试考生都会有一个迫切愿望:顺利通过面试。  相似文献   

14.
在多年的阅卷中,笔者发现,单就考试中的申论写作而言,审题环节的薄弱才是失分的主要原因。每年动辄百万之众参加的国家公务员招录考试和各地公务员招录考试可谓千里挑一。数据显示,其中《申论》考试的得分率明显偏低,成为诸多考生折戟沉沙的原因所在。《申论》的低分因素究竟是什么?是写作能力欠缺,是测试难度过高,还是考生能力积累不足?  相似文献   

15.
备考是参加公务员考试的前提,同时也是应试成败的关键。其内涵较为广泛,关键是要掌握一些应试的基本技巧和方法。由于国家公务员考试的内容较多,许许多多的知识需要我们去学习和吸收,因而备考任务繁重。而且,大多数报考者都已参加工作,时间和精力极为有限。要想消除或减轻这些不利因素的影响,只能在提高学习效果上下功夫。因  相似文献   

16.
锦铂 《人才瞭望》2014,(3):60-60
在芬兰交换学习期间,我结识了好友雷默,他在首都赫尔辛基市政府供职.有一天,我刚好有事去市政厅找他,他对我说:“今天是公务员考试的日子,能否等我2个小时?”我爽快地答应了,坐在走廊的长椅上看书,时间不知不觉就过去了.雷默出来后,我问他考试的情况.不问不知道,一问吓一跳,雷默眉飞色舞地告诉我,他写完后对比试卷背后附的答案,估算出自己这次的成绩,结果很不错.  相似文献   

17.
自从1994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制度正式实行以来,报考公务员的人数逐年激增。2005年中央和国家机关公务员考试的报名人数达54万,其中31万人通过资格审查,台格人数与计划录用人数的比例高达37.3:1。2005年报考人数比2004年增加18万,拟录用人数却仅增加500人。2006年中央和国家机关共有97个部门10282个职位面向社会公开招考,据人事部统计,报名期间,共有50万余人通过了招考部门的资格审查,报考与录取的比例达到48.6:1。全国有36万人参加这次考试,考试人数与计划录用人数的比例约为36:1。公务员考试已成为竞争最激烈的考试。  相似文献   

18.
<正>本刊讯(记者史新建通讯员张翼杨阳)2023年2月25日,河南省2023年统一考试录用公务员笔试拉开大幕,全省共设置404个考点、16072个考场,共计39万多名考生走进考场,是近年来组织规模最大的一次公务员笔试,涉及考试类型多、考生类别多,报考人数、参考考生数、设置考场数均刷新历史最高纪录。面对压力,全省人事考试机构进一步提升政治站位,强化党建统领,将考务工作与正在开展的“让党旗在公务员考试考点上高高飘扬”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志愿者先锋模范作用,全力以赴落实好防风险、护安全、保稳定各项工作措施,活动取得扎扎实实的效果,构建了“党建+志愿服务”公务员录用考试工作新格局。  相似文献   

19.
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采取笔试和面试的方式,笔试合格后按录取指标1:3的比例从高分到低分依次确定参加面试人员,应试者要想被录用为国家公务员,就必须在面试中取胜。 一、结构化面试的概念 结构化面试又称标准化面试,是一种应用较广的面试方法。该方法要求测  相似文献   

20.
申论考试是国家选拔公务员考试的一门重要课程,也是一些机关单位领导干部竞争上岗进行的一种考试科目。因为申论考试是一种全新的考试形式,它需要应试者具有多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否则就难以答好申论试卷。为使应试者能够较理想地答好申论试卷,总结几年来申论考试的实践,本文拟从应试者“要懂”、“要会”,即必须具备的知识和能力方面来谈一点浅显的看法,以供应试者参考。一要懂得什么是申论必须懂得什么是申论,这是最基本的要求。有些考生离开考场还在问什么是申论,这不能不叫人啼笑皆非。参加申论考试,连考什么都一无所知,怎么能考出好的成绩来呢? 所谓申论,取自孔子“申而论之”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