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青海撒拉族民间音乐调试旋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海撒拉族在长期迁徙的历史发展中,受诸民族音乐文化的影响,并吸收了诸民族民间音乐的因素,从而更加丰富了本民族民间音乐的音乐文化,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撒拉族民间音乐。本文在初步阐述撒拉族民间音乐种类和特点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地分析论述了撒拉族民间音乐的分类、旋律型态及调式。  相似文献   

2.
青海是多民族聚居地区,一些地区至今仍然保存着先民的宗教仪式、仪轨,这种传承与沿袭下来的远古文化的"活化石"折射出一个民族的历史演变、文化传承、宗教信仰以及社会结构等等.从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县年都乎乡年都乎村的"於菟"舞音乐中,我们可以更好地诠释原始祭祀乐舞中仪式音乐的本真和所蕴舍的文化内涵,以及阐释信仰、仪式、仪式音乐三者之间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3.
儒家文化在青海少数民族地区的传播,是儒家文化浸润与影响青海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不断吸收、融合各少数民族优秀文化思想,丰富和充实其文化内涵的过程,也是青海少数民族对儒家文化的认同、发展和创新.因此,在儒家文化的深刻影响下,青海少数民族地区形成了以儒家文化为主体,各民族文化共存并举的多元局面.  相似文献   

4.
居于青藏高原的青海多元文化从来是源远流长与互补共存的,在新青海建设中青海人着眼于对先进文化的自觉追求、自觉建设、自信宣扬、自信扩展,紧紧围绕青海文化的独特价值,运用根基深厚、内容多彩的青海文化助推了青海经济的发展,丰富了群众的精神生活,使青海文化以豪迈的姿态走向全国、走向世界,赢得喝彩。其中的文化自觉、自信、自强表现出面向时代、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开放心胸及重在建设与开拓的理性。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从社会微观视角出发,以青海藏区多元文化场域的双语教育与区域发展的社会重构为主题,探析了新时期青海民族地区社会文化的多样性、区域文化的互动性、民族文化在区域利益层面的博弈性等多重社会文化样态及影响因素。着重指出:青海民族地区双语教育的拓展与推进基于多元民族文化场域中异质文化间的并存共生、良性互动与包容共享,民族地区双语教育不能忽视文化发展的多元性与多样性,共享、包容与尊重是双语教育最终取得发展的动力根源所在。  相似文献   

6.
近代青海由于地处内陆边陲,传教士基于近代青海多民族、多宗教状况,制定适合青海地区的传教方法,形成了近代青海地区基督教传播的特点,作为一种外来宗教文化,在传播发展过程中对近代青海社会产生了影响.  相似文献   

7.
"两种生产"理论是马克思晚年对人类历史发展的动力问题做出的新阐释,也是我们研究审美本质和审美文化的出发点。本文就"两种生产"对青海审美文化的影响进行探讨,旨在为青海审美文化的深入研究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资料梳理与田野调查的基础上,从微观社会学的角度出发,以青海民族地区多元文化场域的空间表达与社会秩序的当代建构为主题,探析了新时期青海民族地区宗教文化的多样性、区域文化的互动性、民族文化在区域利益层面的博弈性等多重社会文化样态及影响因素.着重指出:民族地区多元民族文化并存共生、良性互动与包容共享,是建构国家利益、区域利益、民族利益和谐共生的社会文化基础.  相似文献   

9.
随着党中央西部大开发战略在青海的逐步实施,“富民强省”已成为西部大开发、青海大发展的首要目标。在这样一种背景下,对青海区位文化进行重新审视和定位,以适应青海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新要求显得尤为重要。三江源文化学概念的提出,试图从文化学视角入手,重构、提升三江源文化新的文化价值观,实现三江源文化的现代转型。  相似文献   

10.
青海花儿曲令风格与多民族文化关系浅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青海东部河湟流域是青海多民族文化交流、交融最为活跃的地区。不同民族文化的交融 ,产生了多姿多彩的民族民间文化 ,青海“花儿”曲令风格的形成 ,是民族文化交流、交融的产物。  相似文献   

11.
从历史文物看青海地区多元文化的形成及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青海自古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历史上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本文通过对富含羌文化、汉文化、藏文化、北方游牧文化和中西亚文化等因素的风格独具的历代馆藏民族文物文化属性的研究,阐述今天青海独有的多元民族文化,是由历史上青海地区的各民族经过长期的彼此影响,互相吸收,互相融合而形成并发展来的。在西部大开发的今天,了解民族文化的多元性,能更好地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以此推动我省各项事业的大发展。  相似文献   

12.
河湟地区既是一个地理空间又是一个社会文化空间。天主教在青海的传播,是明清时代背景下,西方基督教文化在青海河湟这个特定社会空间和文化背景下的文化适应和宣传。一方面,天主教作为一种异质文化,在青海的传播表现出一些特点;另一方面,天主教在青海的传播成效不大,与适应这一地域空间而生的河湟文化的成熟性有很大关系。但无论如何,基督教文化的传入,毕竟是近代西方文化与青海地方文化的一次直接的接触和交流。  相似文献   

13.
杨军 《青海民族研究》2012,23(1):155-160
青海回族在漫长的历史形成、发展进程中,在坚守主流伊斯兰文化的同时,不断吸收、融摄周围各民族的文化,包括周围少数民族历史上信仰的萨满文化。萨满文化遗俗至今仍在青海回族,尤其是农村回族聚居区较为流行。这一现象可视为青海各民族文化交流与互融的典型。  相似文献   

14.
乡村妇女念唱嘛呢经,一方面有着民间宗教祭祀娱神的祈望,另一方面也有着教化的观念及民间文化传承的功能。作为广泛流传于青海东部农业区及部分与甘肃接壤地区的一种民间信仰形式,嘛呢经是一种依旧存在的活态音乐文化资源。它伴随着本地区历史文化发展、变迁的脉络,真实反映出西北特定地区民众尤其是女性的精神世界及社会生活,具有十分深厚而独特的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15.
乡村妇女念唱嘛呢经,一方面有着民间宗教祭祀娱神的祈望,另一方面也有着教化的观念及民间文化传承的功能。作为广泛流传于青海东部农业区及部分与甘肃接壤地区的一种民间信仰形式,嘛呢经是一种依旧存在的活态音乐文化资源。它伴随着本地区历史文化发展、变迁的脉络,真实反映出西北特定地区民众尤其是女性的精神世界及社会生活,具有十分深厚而独特的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16.
世居青海的藏、蒙古、回、土、撒拉等少数民族,各自创造了本民族灿烂辉煌的民族传统文化,其异彩纷呈的民俗画卷令人神往。青海民族学院民族研究所主办的“青海民族民俗文物展览”就是这些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缩影,也是很好地宣传青海的一个窗口。她是青海地区最早介绍本地区各世居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展览。本文就此展览的创办经过、创办意义及展览效果等作了初步的评介。  相似文献   

17.
浅谈青海藏族服饰蕴藏的民族文化心理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民族服饰是民族文化最集中的表现形式之一 ,它是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风俗习惯、居住环境和审美取向等诸多因素的长期融化积淀而形成的 ,青海藏族服饰也不例外。青海藏族服饰具有浓郁的地方民族特点和艺术特色 ,透过青海藏族服饰文化的表象 ,我们可以窥见青海藏族居住区域之生活环境、生活方式、宗教信仰、审美取向和该民族的历史及其与周边民族的交流等一系列民族文化信息  相似文献   

18.
青海蒙古族从迁徙到青海高原以来,相对于蒙古族主体独立生存,于青藏高原这个特定的自然地理环境中,在传承本民族传统文化的同时,也创造了自己独特的文化,丰富了蒙古族文化的内涵。本论文从青海蒙古族历史文化形成的特点入手,对青海蒙古族古代文学的发展特点,从古代蒙古语书面文学、用古代藏文撰写的蒙古族书面文学、古代蒙古族民间文学三个方面进行论述,探究青海蒙古族古代文学发展的基本规律,分析归纳其独有的特征,从而,论证青海蒙古族文学在蒙古族古代文学中所具有的独特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9.
"青海学"正处于起步阶段",青海学"的进一步发展有赖于各相关学科的合作。影像表达自上世纪至今有了长足的发展,并成为文化研究的另一支"笔"。本文对贾宁教授提出的文化命题"青海学"做出了正面回应,并试图通过无处不在的青海学影像,探讨史志和影像交叉研究的可能性,提出青海学影像志在文化重建和意义符号的传递时应遵循的理论基准。  相似文献   

20.
青海回族文化旅游资源的研究与开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通过对青海回族文化旅游现状及开发前景的分析,提出在文化研究的基础上,大力发展青海回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出具有民族特色的旅游项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