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正春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2(3):86-89
50年代末到“文革”前是毛泽东诗词创作的第二个高峰,也是其诗词创作主题、风格急遽变化的一个时期。深沉的命运感和强烈的斗争意志使其行为与思想呈现于既相互矛盾又共同组合的复杂结构之中。这其中既有对个人政治权力的捍卫,也有对理想信念的执着。他既自负、高傲,也焦虑、狭隘。在抗争与孤愤之中流露出浓重的苍凉感。 相似文献
2.
“文革”前的山东大学文科学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郇庆治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4)
山东大学学报作为新中国成立后最早创办的高校学报之一,在推动山东大学科研和教学、繁荣社会主义科学文化研究方面曾起到过积极作用。十年“文革”期间,学报被迫停刊。几经周折之后,山东大学学报(哲社版)于1987年9月复刊出版,向国内外发行,内容和形式上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复刊后的山东大学学报将发挥繁荣学术研究、培养科研人才、促进文化建设的积极作用。由于种种原因,“文革”前的山东大学学报之沿革已为今人所生疏,但笔者以为这方面的探讨对当前的高校学报史和高校学报编辑学研究都会有所禅益。 相似文献
3.
李娇娇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2(5):43-48
1962年起,江苏省根据中央部署重新推广计划生育。直到"文革"前,这项工作从城市到农村,从点到面,逐步开展。江苏省提出了自上而下建立职能部门、开展群众宣传、制订福利政策、进行技术指导等多项切实可行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人口的过快增长,为改革开放以来计划生育工作的全面推进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文革前“十七年”中国史学的片断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志田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5)
文革前"十七年"中国大陆史学发展的状况可分为初期的过渡和后期的发展两段考察.初期史学受外在时势的影响比其他时段更大,各类学术建制的改造和新建受到自上而下的关注,体现了有计划、有组织的新型办事特色.研究者思想和学术的转变明显,但老先生对新方法往往努力学而学不会.那时大多数人惯于思考宏观问题,所谓"五朵金花"就是代表.学科上提倡注重近代史研究,但真正落实经历了一个较长的过程.在今日史学言说中,"十七年"的史学处于一种失语状态,这种学统的中断导致"与国际接轨"的异化. 相似文献
5.
汪谦干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2(3):125-129
"文革"前17年与新时期反腐败工作环境的相同点是:处在中国共产党强有力的领导之下,实行社会主义制度,且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处在社会转型时期。但这两个阶段的社会转型并不相同。为此,我国采取了相应的反腐败措施。其相同点有:中央高度重视反腐败工作,开展经常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腐败分子严厉惩处。不同之处是:反腐败的组织机构健全程度不同,反腐败的方式不同。但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文革"前基本控制了经济领域的腐败现象;新时期遏制了腐败风的滋长和蔓延,但一些领域的腐败现象仍然比较突出。 相似文献
6.
阎安 《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1999,(1)
本文对“文化大革命”这一特殊时期的中国共产党关于台湾政策做一考察与分析。全文三部分:1.中共对台政策受挫及对台政策新进展。2.中共对台工作的转机。3.中共缓和海峡两岸关系的努力。 相似文献
7.
8.
9.
苏方思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74,(3)
李贺(公元七九○——八一六年),字长吉,福昌(今河南宜阳县)昌谷人。他是唐朝中期的法家诗人,今存《李长吉歌诗》五卷,留传下来的诗歌有二百四十余首。毛主席说:在阶级社会里,“一切文化和文学艺术都是属于一定的阶级,属于一定的政治路线的。”李贺诗歌,正是中唐时期的阶级斗争,特别是激烈的儒法两条路线斗争的产物。它广阔地、深刻地、形象地反映了当时的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鲜明地体现了诗人的法家思想。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李贺诗歌艺术地表现了王叔文革 相似文献
10.
文革时期的主流文学由于受政治等因素的影响,严重忽视对人性的书写,进而导致了这一时期的文学创作陷入全面萧索状态。而在主流文学之外,既有一批老作家延续着他们的文学创作生命,也有一批文坛新星积极从事文学创作,他们从事的地下写作依然坚守着艺术的自由领地。地下写作与主流文学相比所具有的重大而显著的特征即在于对人性的弘扬,尤其体现在对爱情的赞颂和对女性品格的重视上。 相似文献
11.
杨永兴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2):61-68
《红旗》杂志作为中共中央主办的政治理论性刊物,《求是》杂志的前身,是文革爆发前宣传毛泽东思想和树立毛泽东思想权威的主要刊物之一。它主要经历了重提“毛泽东思想”、宣传毛泽东思想的国际意义和宣传“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的原则等3个阶段。它虽然在维护政权合法性、维持社会秩序、激发人民大众的政治运动热情和整合大众的思想意识等方面起了相当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其宣传过程中,却出现了一系列严重的问题和后果,给我们留下了一些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对现代化的误解兼拷问“文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连儒来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2(4):83-89
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准备和启动是在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下全民参与和社会整合的结果。换句话说,正是毛泽东对社会主义价值理念孜孜不倦地追求及其对中国现代化发展道路艰辛卓越的探索,使他成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方案实践的第一位设计者,而他的方案也成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方案的第一次设计。这第一次设计已经触及到了中国问题的各个基本层面。尽管他的方案仍然存在大量与现代性直接冲突的不合理性,但整体来看其合理性成分还是占据主导地位,并且对中国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史上留下深刻印迹。 相似文献
13.
从丹纳"时代、种族、环境"三要素理论出发,宏观描述了中国古典诗歌爱国主义传统流变"与时俱进"的时代表征,进而探讨了与爱国诗歌相应的"忠君理念"与"垂史追求"二元互补的民族主体心态,并从中华民族生存的自然社会环境审视爱国主义诗歌传统中"变"与"不变"的辩证哲学内核。 相似文献
14.
孙小著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3)
成书于十年动乱之际的《管锥编》中含有思想解放的前驱之论 ,钱钟书于书中既留下了“文革”期间的种种话语痕迹 ,也用寓论于述的方式对“文革”弊政表达了种种忧思。如通过阐释“唯食忘忧”一语表达对国计民生的关注 ,通过议论李斯《谏逐客书》较早地提出文化开放的主张 ,通过肯定“甘食悦色”说流露出对“文革”左倾禁欲思潮的愤懑与拒绝。所以说 ,钱钟书在“风雨如晦”的岁月里仍然不愧是一位“鸡鸣不已”的思想大家 相似文献
15.
共和国走过了50年的光辉历程,当我们缅怀共和国的开国功臣时,又情不自禁地联想到“杨余傅事件“中的傅崇碧。傅崇碧将军自身也是开国功臣。在“文革“的特殊年代,担任卫戍司令的他,以对共和国的一腔赤诚,千方百计保护开国元勋,保护开国功臣,成为世人传诵的佳话。日前,记者走访了这位传奇将军。傅将军现已83岁高龄,虽历尽磨难,身子骨仍很硬朗,思维清晰,30年前的往事记忆犹新。 相似文献
16.
四川省成都市的樊建川先生,他的“文革瓷器”收藏堪称全国第一。据海外权威文物拍卖机构估价,他的“文革瓷器”藏品的拍卖底价在目前绝对不会低于8000万元人民币。 樊建川先生说:“我的‘文革瓷器’收藏其目的不是金钱,但藏品确实也成了我的一笔可观的财产。”确实他对于收藏有着一种独辟蹊径的理念。 相似文献
17.
刘根法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2000,(4)
外事翻译是一项政治性非常强的翻译工作。在翻译的过程中 ,中外双方难免要涉及历史上的一些问题 ,如“文革”在中国的发展史上已成为令人难忘的一段 ,“文革”时期所用词汇也别具特色。因中外文化背景差异和时代背景差异 ,翻译这类词汇时应分门别类 ,针对其特征推敲琢磨 ,或先概译 ,再做补译 ,或直接翻译 ,或只做意译 ,从而尽量贴近原义 ,提高翻译技巧 ,达到翻译目的 相似文献
18.
19.
数词略语是"文革"语言的一大构词特色,对"文革"时期的数词略语进行统计分类,进而对其语言特色和形成原因进行分析。其研究不但能够帮助我们加深对"文革"语言的认识,而且能够增强对"文革"文化和社会的了解。 相似文献
20.
刁晏斌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8(4):52-56
以文革语言的语法为对象,从两个角度进行了考察:一是动词的使用,二是《语法修辞讲话》中指为误用的一些形式在文革时期的表现。两方面的考察都得出了同一个结论:文革语法总体上是"干瘪"的,即简单、单调,缺少变化。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