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沃尔什(W. H. Walsh)的县有深远影响的《历史哲学导论》(1951年)第一版发表至今,已将近三十年。由于一系列的原因,把阿特金森这本书同沃尔什的著作进行对比,是很有益的。与沃尔什一样,阿特金森也对这一课题写了导论,尽管他指出,他这本著作的内容目的不在于“单纯地介绍”。因此,阿特金森还提到,“我自己认 相似文献
2.
过去,我们曾一度把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与西方历史哲学对立起来,疏于对西方历史哲学经典著作的译介和研读,从而严重地影响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创新。近十几年来,这一情况己经有所改观。韩震先生主持翻译的“历史哲学译丛”既是这一变化的一个可喜成果,也将进一步推动这一变化。该译丛涉及历史经验、历史解释、历史叙事、历史隐喻和历史方法等方面的问题,给读者提供了一个有关西方历史哲学发展最新动态的简化的全景图。 相似文献
3.
郜庭台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4,(2)
黑格尔认为世界历史是发展的,而发展的“防腐剂”是战争.他在《法哲学原理》一书中论述了关于战争的一般原理,在《历史哲学》一书中论述了对具体战争的看法.战争问题,是黑格尔政治哲学中一个重要问题,也是国际上拥护黑格尔派和反对黑格尔派争论的焦点之一.反对黑格尔的人认为,黑格尔的战争观是德国法西斯的理论基础;有些纳粹哲学家,也或者反对黑格尔,也或者按照纳粹主义精神解释和改造黑格尔.在当今国际上研究黑格尔的政治观点处于热中之热的时候,继续研究、评价黑格尔的战争观是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4.
这是一本叫做《老子〈道德经〉解释》的书(王凯著,人民出版社2012年12月第1版)。可别小看了这解释,它却集哲学、历史、文化、训诂等丰富内容,成为学习古代典籍的小百科。伟大的作品经得起不断地解释,它的深刻意义和现实价值在解释中阐发,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也在解释中复活。用现代文学批评学一个概念,这 相似文献
5.
6.
康之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89,(2)
唯物史观产生以来,研究它的学术著作不断出现,而陈先达同志的新著《走向历史的深处——马克思历史观研究》(以下简称《走向》)却以非常新颖的面貌展现在我们面前。 《走向》作为一本考察马克思历史观形成和发展的学术专著首先思考的是科学历史观的理论前提。在以往的研究中,人们满足于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前提作泛泛的论述,而《走向》一书则把马克思历史观的理论前提作为一个专门问题提出来加以研究。 相似文献
7.
近日读到一篇题为《现代化与历史教科书》的文章(作者袁伟时,载《中国青年报》2006年1月11日),以人民教育出版社的初中中国近代史教科书为靶子,选取第二次鸦片战争、义和团运动两件事为抨击的例子,否定中国人民一百多年的反侵略斗争,矛头所向,则是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制度。一、把帝国主义发动侵略中国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归之为清政府和义和团造成的,为帝国主义侵略中国辩护。关于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文章说:面对咄咄逼人的强敌,作为弱势的大清帝国一方,明智的选择是严格执行现有条约,避免与之正面冲突,争取时… 相似文献
8.
马少英 《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1995,(2)
由民族史学家、宁夏人民政府办公厅主任陈育宁同志主编的《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历史探索》(以下简称《探索》)最近问世了。该书以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以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形成与发展和民族史、民族关系史为主线,以对民族史学理论问题系统研究和论述为主要内容,从史论结合上说明中华民族凝聚力形成与发展的若干基本问题、主要特点及其基本规律,并对中国民族文学理论体系的建立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资料翔实,逻辑严密,观点新颖,论证充分,确为民族史学研究的力作。它的问世,无疑是我区学术界、理论界的大喜事。它不仅对推动… 相似文献
9.
杨建梓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4)
<正> 1923年卢卡奇的《历史和阶级意识》发表后,对此书的研究很多,但对为什么把卢卡奇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①的创始人,为什么把《历史和阶级意识》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潮的奠基之作?却未能作一个深刻的阐述,本文试图就此发表一点见解。 相似文献
10.
陈振明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3,(5)
卢卡奇的《历史和阶级意识》一书具有精华和糟粕并存、新见解和错误杂陈的两重性,只有把它放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放到卢卡奇本人思想发展过程以及当代马克思主义思想发展史的过程中加以考察,才能作出正确的评价。该书是特定时代的社会思潮的反映,是青年卢卡奇思想发展的一个阶段,也是当代马克思主义思想发展史的一个重要环节,沿着卢卡奇《历史和阶级意识》的不同方向,可以导致极其不同的理论后果。 相似文献
11.
历史决定论是唯物史观的重要思想。在当代,非难历史决定论的代表要算著名的科学哲学家波普。他公开地向马克思主义宣战,断言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决定论是一种不能成立的骗术。 波普的历史哲学集中在《历史决定论的贫困》、《开放社会及其敌人》两部著作中。本文主要分析《历史决定论的贫困》中的思想观点。 相似文献
12.
由刘文涛、陈海宏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出版的<世界历史>配套教材是教育部"高师教改计划"取得的一项重大科研成果,是高校世界史教学领域的突破性科研成果,开辟了世界史教学的新领域.该配套教材是与由教育部推出的吴于廑、齐世荣主编的六卷本<世界历史>相匹配的,同时又可以与全国各高校所使用的世界历史教材配套使用.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经常受到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批评家们的抨击。他们把马克思的历史学称之为经济主义的、还原主义的、决定论的。有些人指责马克思的“周期论”和“历史主义”(hisoricism,又译历史循环论),他们认为马克思把一切社会都说成是经历着始于原始共产主义而终于完善的共产主义的一系列历史阶段。某些马克思主义者放弃了这种观点,而找到了人道主义的“青年马克思”和经济主义的“老年马克思”之间的区别。另一些马克思主义则坚持主张清除了人道主义和历史主义成分的结构主义的马克思。还有一些马克思主义者反对强调经济基础和生产方式,主张国家和政治领域的相对独立性。 相似文献
14.
刘安泰 《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18(1)
任怀国先生的新著《历史视野中的中国人口》(中国文联出版社 2 0 0 0年 7月出版 )是一本很值得一读的上乘之作。该书篇幅不长 (仅 2 3 7页 ) ,内容却极其丰富。我粗略统计了一下 ,本书征引参阅的古今中外有关文献资料不下 72 0种。更可贵的是 ,这些资料多是系统的计量数据 :历代户口、田地、田赋统计、各州人口分布、人口与耕地比率、各地区人口密度、垦殖指数、粮食亩产统计、农业劳动生产率、单产量和耕地面积等等 ,而较少孤立的举例说明 ,所以说服力极强。毫无疑问 ,这样的材料和论据支撑起来的观点 ,其学术价值就不是只靠举几个孤立的事… 相似文献
15.
历史解释不应认为是以前事解释后事的因果关系,因为这种解释模式,不仅可应用于历史解释,而且可应用于其他科学解释。“解释”是诸陈述的集合。一种科学解释,是由各项有关所说科学真实的陈述构成。所以,历史解释是取决于它是否包含专属历史的名辞。在历史陈述里,有的是专属历史的名辞,其他是从历史预先假定的科学移来的名辞。前者是专属历史的名辞;后者是非专属历史的名辞。历史陈述包含大批来自其他科学的名辞。但专属历史陈述必要地包含专属历史名辞。历史解释是包含专属历史陈述作为组成部分的解释。从逻辑观点看,历史解释基本上和社会学解释相同,因为专属历史名辞和社会学名辞没有什么区别。 相似文献
16.
历史哲学跟哲学的其他许多领域的差别在于这一点:尽管历史哲学的一般问题相对地说是比较容易处理的,但是一些特殊的问题却很难处理。相反,就科学哲学而论,诸如科学知识的性质和主要成分等一般问题仍然悬而未决,而计量逻辑、物 相似文献
17.
目前世界上还有两类不同的思想家。一类假定他们的社会传统十分稳定,从而认为史学家是在用自己传统的知识和才智来解决那些在持续的生活中发生的问题。另一类思想家则不能也不肯作这样的假定,他们于是把“历史”同经验和现实本身等同起来。应当承认,在历史主义者和经验主义者之间是存在着距离的,而且这种距离是重要的。《历史与理论》这一杂志已陷于经验主义的偏向。我们必须力求避免:第一,把思想生硬地还原成为社会的通则;第二,把注意力过度地集中到史学家的逻辑上去,这样作必然会造成历史与历史编纂法的混淆。对史学家的语言进行历史的研究,看来是一条可能的道路。所有的史学家或多或少地使用一些专门化的和定型的概念或语言,去说明他们的问题和形成他们的解释。这些语言或多或少都是传统的。当我们能够检定作为史学家用来形成他的说明的那些术语、习惯和解释的传统的时候,我们就会对于它们的意义和含义学到许多东西,这些都不是只凭去考查它们的逻辑结构所能学到的。这种研究方法,可使我们完全放弃这样一个趋向,即把史学家所处理的问题看成是稳定不移和同样性质的,只不过在对待它们的逻辑上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8.
我们从历史中学到的第一个经验就是关于历史的解释。我们必须判定历史经验的客观性和主观性,必须判定历史中是否存在“普遍规律”。如果我们判定普遍规律确实存在,那么我们还必须确定它的内容及其如何支配历史演变的模式。十九世纪末的历史学家在欧洲和北美洲的大学里奠定了作为一门学科的历史研究的基础。他们希 相似文献
19.
王继军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6):125-126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一门新生学科的产生和发展,使得法学领域原有的自然法学派、社会法学派和分析法学派三大主流法学派鼎立的局面逐步被打破。这门发端于制度经济学,与数学结伴而来的交叉学科一般被称为法律经济学,因其理论体系的不断发展,及其方法之独特、视角之新颖和运用价值之实际,在西方当代法理学界的地位日益提高,影响不断扩大,有学者认为其大有与三大主流法学派相抗衡,形成四强并立的格局趋势。20世纪80年代,法律经济学这一国际性法学思潮开始登陆中国,给中国法学界和经济学界带来了一股新鲜空气。尽管经受了时冷时热的煎熬,但用经… 相似文献
20.
何泽棠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4):102-107
清代的苏诗注集大成者王文诰撰有《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及《总案》,以熙宁变法、元祐党争等重要历史事件为背景,凸显苏轼的立身行事,并补正了前代苏轼年谱的错漏.王文诰针对施顾注本、查慎行注、冯应榴注等旧注的编年作了严谨的考证,调整部分诗歌的编年.在此基础上,王文诰运用历史解释的方法,将考证本事与阐释诗意较好地结合起来,补正了从宋代到清代的苏诗旧注在解释苏轼诗意时的不少错漏,是苏轼诗歌注释史上重要的总结.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