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朱子文集《仪礼释宫》提出营建宫室以宗祠为先,住宅制度之平面布局、立面结构、建房思想以“礼”为中心;房屋定向以“理在气先”之风水观念。 本文以朱子文集《仪礼释宫》内容提出一些有关理学与徽州古民居所反映的一点素材。作为引玉之砖、谨望同仁对“理学与建筑”方面做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浅析对朱淑真评价中的理学色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对朱淑真的总体性评价,现代学界都给予了很高的赞誉。人们公认,朱淑真是生活在特定时代、特定家庭氛围中,具有超卓个性的一位影响较大的女作家,其叛逆性格与作品都呈现出夺目的光辉。然而,自南宋以后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她固然以女性作家独特的视角赢得了词坛声誉,却也招来了相当数量的贬抑之辞。在这褒贬之中,颇使人闻到一股迂腐的理学之气,笔者试就此问题浅抒拙见,以求专家指正。  相似文献   

3.
何俊 《浙江社会科学》2020,(4):136-144+160
理学由于是富具价值论题的哲学型态,因此其知识探求的方式一直缺乏讨论,而清代考证学的崛起所标示的汉学与宋学对立,致使理学的知识探求被彰显为不可靠的空疏风格。《仪礼》的复原工作由于极具纯形式的知识考古,因而能够成为理解理学的知识探求方式的重要对象。本文以宋末元初理学成熟时期的《仪礼》代表性成果敖继公的《仪礼集说》为中心,分析其复原《仪礼》的工作过程,以及敖门相关的经学研究,以呈现理学的知识考古。  相似文献   

4.
杨波  翟若男 《中州学刊》2022,(2):111-114
朱熹于乾道九年编成的《伊洛渊源录》,是理学史上第一部专门研究理学学派的著作。朱熹在编纂此书过程中,一是广搜博采原始文献,尽载行实可作实录;二是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精心编排省察世情;三是师法《史记》叙事传统,以人系事纵横对比,全面客观地反映出以周敦颐、二程、张载等人为代表的北宋理学宗派的学术面貌,用坚实的文献依据奠定了二程在宋代道学体系中的核心地位。《伊洛渊源录》对后世也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何静 《齐鲁学刊》2012,(3):20-25
王阳明尽管有着不同于朱熹理学的心学架构,但其思维模式、问题意识乃至立论都深受朱熹的影响。阳明心学对朱熹理学的扬弃主要体现在:扬弃朱熹的理本论和心性论,建立良知(心)本体论;摒弃朱熹的格物致知说,先后提出诚意格物论和致知格物论;去除朱熹的知先行后说,提倡知行合一论;借鉴朱熹的立志、静坐、存养和省察的工夫论。  相似文献   

6.
作为集大成的朱熹理学体系的合理价值主要表现为以仁释理、以生释仁,把关注民生的孔孟仁学与《周易》强调的生生之德结合起来,为人民追求生存、生活的合理性提供本体论依据,对徽州文化和徽商精神产生重要影响;同时,朱熹重视理学教育、提倡气节的精神对塑造徽人的品格情操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7.
礼者时为大,奠基贵族社会的"三礼"在唐宋社会大转型后有效性逐渐式微。特别是"三礼"之一的《仪礼》,人们能"陈其数",却不能"知其义";能"知其义",却不能"敬守之"。于是,朱熹开启礼学阐释新路径,一改郑玄《仪礼》为"曲礼"的传统"解经""注经"模式,将《仪礼》作为本经,实现礼学庶民化阐释转向;开创"庶民之礼",使大宗法与小宗法并用,礼仪更加从俗、从宜、从简,创新礼仪庶民化标志性的祠堂制度。此次礼学的阐释转向,在宋代礼学史上意义重大,也影响了后世上千年的社会结构与社会秩序。  相似文献   

8.
理学与非理学之间:朱熹对苏轼学术的批评和吸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熹对待苏轼学术的态度, 是理学与非理学之间相互关系的典型表现。作为理学大师的朱熹, 对非理学流派的苏轼学术进行了全面、深入和激烈的批评, 目的是要扼制苏学势力、专树理学一统。这是朱熹之于苏学的主要态度。但朱熹又能认识到苏学的某些内容符合理学发展, 因而在其“集大成”的学术构建中,对苏学作了较多选择性的吸取, 从而较大地丰富和完善了理学体系。这一相反又相成的态度充分说明, 理学与非理学之间主要是对立关系, 但又有统一性, 后者尤其值得今日研究者注意。  相似文献   

9.
宋代著名理学家朱熹结撰的数篇童蒙文献,在其理学思想的建构与传播中发挥了很大作用。其编撰是程朱理学体系文本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社会提供了理学的规范读本,摆脱了理学家思想言论散见于书信、语录、文集之弊,十分方便人们对理学的学习,有效地发挥了理学传播的功能。朱熹的童蒙文献化繁难的理学思辨为简明的诗句,将深奥的理学内容分解为朗朗上口的诗句形式教育学生,增强了记忆性和流传性。作为理学启蒙读本,朱熹的童蒙文献不惟适合儿童,而且适合于各种年龄层次文化水平低的广大民众,加强了其理学传播的广泛性。朱熹的童蒙读本理学色彩浓郁,对儿童成长熏陶甚著,加重了其理学传播的深刻性。朱熹童蒙文献对宋代及后世理学类童蒙读本的撰修影响颇大,增强了其理学传播的深远性。  相似文献   

10.
朱熹是我国宋代著名的哲学家、理学的集大成者,他的哲学思想传入越南,对越南后黎朝和阮朝影响很大,儒学成为越南社会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11.
朱熹理学与禅学思想从哲学上来看,在多方面表现出如维特根斯坦所说的“家族相似性”。本体论上朱熹的“理”与禅学所说的“性”或“自性”、辩证法观点上朱熹的“心统性情”说与禅学推崇的“一心二门”论、认识论或工夫论方面朱熹的“正心诚意”与禅学提倡的“明心见性”都有诸多方面的家族相似性。与禅学思想互鉴,可以更好地理解、把握朱熹理学的思想实质。从思想史发展的逻辑角度看,朱熹理学思想是儒家思想和禅学等思想各自发展、融通合流的产物。  相似文献   

12.
朱子的理学诠释学实际上是绾经学诠释与理学诠释为一途.经学诠释是基础,理学诠释是核心.本文着眼于探讨朱子理学诠释学原则,它分为两部分经学诠释原则与理学诠释原则.朱子的诠释原则受到来自经学立场与理学立场两方面的批评.  相似文献   

13.
宋代理学思想对于《黄帝内经》的深入研究有着重要影响,宋代医家在吸取《黄帝内经》营养和理学思想的基础上发展了中医学.宋代理学思想之太极观、理气观、整体观、阴阳观、五行观对于后世朱震亨的相火论,孙一奎、赵献可、张景岳等人的命门学说,丘处机的摄生论,李东垣的脾胃论等著名医家的有关理论有着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4.
15.
在汉宋礼学思想史上,郑玄和朱熹的礼学体系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郑玄精心构建了以《周礼》为中心的礼学体系,而朱熹却反对以《周礼》为经礼,主张《仪礼》是礼经和本经。郑玄的三《礼》统摄诸经,影响极其深远。朱熹注重学人研习《仪礼》,其《家礼》《仪礼经传通解》对宋以后的学术和社会都有着深远影响。与郑玄礼学重文本不同,朱熹礼学更重礼义的创发,其对《礼记》中《大学》《中庸》的诠释最见其礼理双彰的礼学思想特色。  相似文献   

16.
王琦 《船山学刊》2020,(2):83-88
真德秀作为绍续朱子之学的南宋理学大家,学术界在肯定其对朱学护卫、传播之功的同时,大多认为其墨守朱熹成说,无所创建。通过两人《大学》经筵讲义在诠释章节、诠释重心、诠释方式、诠释倾向等方面的比较,可以发现,真德秀尽管在学术上没有突破朱熹的整体理论框架,但在推动理学经世方面多有创见。他将朱熹之学由高谈心性义理导向了经世致用,由理论建构导向了实践践履,由"内圣"导向了"外王",使得朱熹的理学思想以一种更具实践性与应用性的特征而为统治阶层所认同,从而推动了理学的官学化与社会化,并为明清实学的兴起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朱熹理学自宋至明清在徽州地域社会各个层面深入人心,广泛而深刻地影响了徽州人的思想观念、行为处事方式,影响了徽州的民风民俗。这种理学的普世化、民间化有深刻的时代和社会原因。朱熹理学在徽州的普世化形成的独具特色的徽州文化生态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生动示范。  相似文献   

18.
赵蓓 《船山学刊》2005,(1):168-170
朱熹理学的科学理性精神是中国儒家文化传统中最宝贵的遗产之一,它上承《大学》格物致知的尊知传统而下启近代知识分子追求真理的独立人格,积淀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有利于科学成长的内在因素。  相似文献   

19.
婺源茶院朱氏第九世孙朱熹(1130-1200),不仅是我国南宋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和理学之集大成者,而且对经学、史学、文学、乐律以至自然科学有不同程度的贡献,“彼所完成之理学,操纵我国哲学、教育、礼制等凡七百年;支配日、朝之文化,亦数百载。”对于朱熹,毛泽东早在长沙求学时,就认真研读过朱子书籍,对朱熹主张抗金图存、恢复中原的爱国思想甚为赞扬推崇,对他的理学思想也相当钦服。  相似文献   

20.
宋志明 《中州学刊》2002,(3):111-113
冯友兰一方面继承程朱理学理在事先的本体论原则、伦常观念和天人合一的思想模式,另一方面又对其加以改造。他用西方哲学思想解释、改造和印证程朱理学思想,把中国哲学史上有代表性的学说都综合到理学的论域之中,并且运用逻辑分析的方法对程朱理学的基本观点作出理论上的论证,创立了新理学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